叔本華5段名言談教育,角度犀利,說到了點子上!
一、人類的智力據說是如此構成的,即一般觀念產生於對具體觀察的抽象。因此,從時間上來說,也就在具體觀察之後。倘若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話,那麼,就一個不得不僅靠自己的經驗——既沒有教師也沒有書籍——而獲得知識的人來說,他完全了解自己的具體觀察隸屬於一般觀念,並由一般觀念表達。他十分熟悉自己的經驗中的兩個方面,因此,他能夠以正確的觀點處理所面臨的一切事情。也許,這可以被稱作自然的教育方法。
二、與此相反,人工的方法是聽別人說,向別人學習,讀別人的書,這樣,在你對世界的真實面貌有任何廣泛的認識之前,你已經使自己的頭腦塞滿了各種一般觀念,而你原可以自己認識它的。人們會告訴你可以在經驗的過程中進行具體觀察並形成一般觀念,但是,在這之前,你總是錯誤地運用自己的一般觀念,從一種錯誤的觀點去判斷人與物,用一種錯誤的眼光看待他們,用一種錯誤的方法對待他們。所以,正是這種教育使人的心靈誤入歧途。
三、獲取關於人世的知識,可能是一切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見,為了獲取這種知識尤其要注意方法的正確,這樣才有一個正確的開端。完整的教育體系應當遵循其自身形成過程中必然經歷的步驟。無論何時,只要忽略或遺漏其中任何一個步驟,這種體系就是不完整的,所獲的觀念就是謬誤的,並且,最終將導致一種個人所特有的偏頗的世界觀,這種觀點有時幾乎人人都有,大多數人則終身持有。
四、沒有人能窺透自己的心靈深處,除非他明白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他才可能正確地理解或清晰地認識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和事物,畢竟這些現象和事物並不十分複雜和困難。只有到那時,這些現象和事物才構成他的關於世界的知識的要點,倘若它們仍然含混不清,那是因為在早期的教育中他曾忽略了某種具體的課程,無論它是哪種教育體系——人為的教育體系,傳統的教育體系抑或以個人經驗為基礎的自然的教育體系。
五、因此,教育體系意味著努力尋求嚴格而自然的求知途徑,以便使教育得以循著一條正確的途徑有條不紊地繼續進行。這樣,孩子們才能了解人世間的一般習俗和常情而不致產生種種謬誤,這種謬誤一旦產生便很難摒棄。倘若我們採用上述計劃,尤其需要注意防止孩子們在尚未明確清楚地理解語詞的含義及用法之前就使用這些語詞。滿足於這些語詞,而不是試圖理解事物——亦即牢記各種短語,以備需要時使用,這已成為一種命裡註定的傾向,這種傾向始終存在,甚至在孩提時代就已存在;它一直延續至成年時期,從而使得許多人的知識充塞著大量冗長的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