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孩子磨蹭,我有一個絕招

2020-11-07 大熊貓愛吃肉肉

孩子磨蹭是多少家長共同的痛啊。今天,我通過兩個真實案例,介紹給大家一套百試不爽的「策略分層」實操戰術。


不起床的彤彤


下面先來看故事吧,故事來自一位奶奶。

我的小孫女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了,挺聰明、可愛的,但我發現她做事情有些磨磨蹭蹭的,對她喜歡做的事情還可以,不喜歡做的事就磨蹭。

比如早晨我叫她起床:「彤彤起床吧,到點了該上幼兒園了」,「哦,知道了」彤彤回答道。等我過一會再去看她的時候,她還躺在床上,看我進去後就立刻假裝閉上眼睛,「彤彤,快起吧,都要遲到了,奶奶快幫你穿」,說完我就掀開被子抱她起來,只見她「嗖」的一下雙腿騎著我的腰,抱著我的脖子說:「奶奶真好,奶奶再抱我睡一會吧!」「不行,快穿衣服,都已經快遲到了你還沒有穿衣服呢,一會兒遲到就沒有熱乎的飯吃了」,彤彤緊接著說:「正好我有些不想吃早飯,我一點都沒感覺到餓呢」「不吃早飯怎麼可以,咱們還是快點吧!」

她只好坐回到床上,慢悠悠的拿起衣服讓我幫她穿。剛剛將內衣穿好我便拿起給她準備好的褲子,她卻說:「我不想穿這條褲子,我要穿有花邊的那條」,「都快遲到了,明天再穿那條吧,要不然奶奶還得給你去找」,她皺著眉頭小聲說:「我不想穿這條,小朋友和老師都說花邊那條褲子好看,我就要穿」,為了在早晨能讓孩子有個好的心情上幼兒園,我只好趕快去給她找帶花邊的褲子,找到後她邊自己穿邊樂呵呵的說:「明天我還穿這條,奶奶快幫我把褲子提起來呀,我要去刷牙洗臉了」。就這樣,在我的催促和幫助下,順利的將她送進幼兒園的大門。

這個場景很多家長都似曾相識吧。整個過程對孩子耐心友好,但孩子為什麼越來越磨蹭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將事情的脈絡梳理一遍:

第一回合,奶奶喊彤彤起床,提示到點該上幼兒園了,彤彤說「知道了」。

第二回合,奶奶進房間,彤彤閉上眼睛裝睡。

第三回合,奶奶喊起床,主動提出幫忙穿衣服,並掀開被子,彤彤抱著奶奶的脖子,要求再睡一會兒。

第四回合,奶奶拒絕彤彤的要求,並說快遲到了,而且沒有熱乎飯了。彤彤趁機說沒感覺到餓呢。

第五回合,奶奶說不能不吃飯,並且開始給彤彤穿衣服。彤彤臨時提出要穿有花邊的褲子。

第六回合,奶奶拒絕,彤彤堅持,奶奶妥協給彤彤找來花邊褲子。


磨蹭背後是一場博弈


好了,下面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孩子從磨蹭中獲得了哪些實際的利益?

表面上看,彤彤至少通過磨蹭在床上多躺了一會兒,而且最終讓奶奶主動幫忙穿衣服。而彤彤更重要的收穫則是佔據了心理優勢,實現了對家長的控制,也就是說,孩子在磨蹭中佔據了主動權,而且悄無聲息地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讓渡給了家長。接下來,家長背負著不屬於自己的責任,無助而又焦灼地催促、催促、再催促……

那麼,彤彤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怎樣佔據了這樣的心理優勢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就是利用了家長「怕」的心理:怕孩子遲到,怕孩子吃不上熱乎飯,怕孩子不開心……

從文中不難看出,幾乎每個回合都有這樣的語言:到點了該上幼兒園了;都快遲到了;都已經遲到了你怎麼還沒穿衣服呢?一會兒遲到就沒有熱乎的飯吃了;不吃早飯怎麼可以;都快遲到了,明天再穿那條吧……這種隨口的催促,一直在給孩子傳遞強烈的信號:我怕你遲到,怕你吃不上飯,怕你耍賴……

這種「怕」的心理一覽無餘,於是,孩子控制家長可謂易如反掌,只需要反向思維即可:你怕我遲到,我就慢慢來;你怕我吃不上熱乎飯,我偏偏說不餓;你怕我耍賴,我就找各種理由……,孩子的潛臺詞是:想讓我快嗎?那可得給我一些好處,比如給我穿衣服,比如滿足我各種條件,總之,我滿意了才行!

由此不難看出,其實磨蹭的背後是一種無聲的博弈,這很像一個蹺蹺板,一旦孩子佔據了控制權,大人就會不斷向孩子妥協,最終在央求、提醒和催促、焦慮之間來回遊移。孩子在不斷的試探中,幾乎是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輕易地鞏固自己的控制權。於是,磨蹭從無意識的行為變成了有意識的策略,就這樣,最終磨蹭變成了一個頑症。


放棄「怕」的心理很關鍵


面對磨蹭這種「頑症」,怎樣才能讓孩子回到正常的軌道呢?

首要的一點就是要破除我們心中的「怕」。我們依然以彤彤奶奶為例,其實不管是孩子遲到,還是少吃一頓飯,或者耍賴,其實都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可怕,如果我們內心接納這種小概率的事件,允許這種可能性發生,就不會對孩子嚴防死守,那麼,起床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如此棘手。

既然要放下「怕」的心理,我們首先要想好,一旦出現遲到或者吃不到飯怎麼辦?一方面,當我們決心改變的時候,就要預測到,這個過程可能比以前催促、代勞用的時間長,因此要打出提前量,可以把起床時間稍微提前。

另外,我們要想好一旦遲到怎麼辦。其實,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也不需要責備孩子,而是讓她承擔自然的後果,比如,可能會趕不上校車,需要走路去上學,也可能需要給老師解釋,那麼,這個任務由孩子自己去完成,這個行為本身就具有教育意義。

我們不妨從孩子的角度揣摩一下她的感覺,雖然平時天天說「要遲到了」,其實並沒有遲到,所以孩子知道大人是在虛張聲勢,根本不會把這些話放在心上。一旦真的面對遲到,孩子內心並不會那麼淡定,她要承擔自己磨蹭帶來的麻煩。孩子一旦完整地體會到了遲到的種種處境,她自己會記住這樣的後果,並主動避免這樣的情況。

你看,其實家長的「怕」也是一種包辦代替,把孩子的責任攬到了自己的身上,帶到了情緒中,反而讓孩子喪失了主動性。放不下「怕」的心理,媽媽們只能讓磨蹭的孩子越綁越牢。

策略分層是個有效的方法


放下「怕」的心理,只是解決磨蹭問題的前提。真正要解決磨蹭問題,必須重新審視我們對待磨蹭的策略。

家長通常的策略是催促,哪怕反覆證明催促是無效的,還是不斷重複這個策略,實在催不動就代勞或者發脾氣。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催越慢,越慢越催。要打破這個循環,我們必須針對具體的磨蹭情況進行系統的思考,然後進行「策略分層」,這些策略層層遞進,最終產生聚合效應。

當我們放下「怕」的心理,在行動層面首先要把前文所有與「怕」有關的語言省略掉,只聚焦於「起床」這件事,用執行力促成孩子的改變。


這樣調整之後,起床這件事可以變得非常清晰:


第一回合,用簡潔而又堅定的語氣:彤彤,起床。

第二回合,看到彤彤假裝閉上眼睛,默默地看著彤彤,等她睜開眼睛,用平和而堅定的語氣:起床啦!(這裡也可用幽默的方式,比如:喲,這是睡著啦?小眼珠可是咕嚕嚕地轉呢哦!彤彤很可能會笑著睜開眼睛,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依然回歸主題:起床啦!)

第三回合,掀開被子,把衣服給彤彤,但不提幫她穿衣服的事情。既然彤彤要求奶奶再抱著睡一會兒,雖然這個要求看上去並不合理,但也要認真對待,可以拒絕,也可以進入談判狀態,比如抱兩分鐘,然後自己穿衣服。如果她不守信用一再提要求,那麼,後面果斷拒絕她,也是對她的一個制約。

第四回合,彤彤提出要穿花邊褲子,既然後來可以答應,那麼,索性直接答應,並且確定馬上就穿衣服。

第五回合,如果彤彤依然不起床,奶奶可以進入後面的程序,比如準備上學的書包,或者自己洗漱吃早餐,並把這些事情告訴彤彤,有時候孩子看奶奶忙後面的事情,知道到時間了,會自己起來。

第六回合,如果彤彤依然不起來,告訴彤彤還有多長時間遲到,並告訴她遲到的後果,如走著去學校,自己給老師解釋原因等等。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真的有用嗎?放棄催促的策略會不會更慢?

這個策略我面對不同的孩子曾經反覆使用過,我發現其中有一個很奇妙的規律。如果內心真正放下「怕」的念頭,非常坦然地處理磨蹭問題,孩子磨蹭的消失速度簡直讓人感到詫異。

有的時候家長反覆催促孩子都不肯起床,我用策略分層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執行,孩子居然很快起床,而且每次我喊她起床都不再磨蹭。還有一個孩子做作業非常磨蹭,我用了五天的時間,把他的作業完成時間從深夜十一點半提前到八點以前。

當然,這個改變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放棄催促的策略,開始的幾天的確會更慢。

孩子要適應家長的改變,而且孩子通常都不甘心放棄對家長的控制權,所以,這幾天孩子有可能會挑戰家長,用拖延的方法抗議,或者提各種要求試探家長的態度。這對家長的耐心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如果孩子試探之後發現,家長很有執行力,緊扣「起床」這一主題,她自然會放棄控制家長的念頭。一旦她發現家長不再頻繁催促,而且自己要承擔遲到的後果,那麼,迅速起床反倒是對她最有利的事情。

我這麼多年的一個深刻體會是,策略分層其實是家長的一種教育能力,需要家長不斷反思、練習,才能日臻完善。能夠很好把策略分層進行到底,往往也是家長的一次成長。


用策略分層戰勝各種磨蹭


在諮詢工作中,常常有家長問我:起床有辦法了,那吃飯磨蹭怎麼辦?做作業磨蹭怎麼辦……仿佛這是不同類型的磨蹭,其實,磨蹭背後的心理動力往往是相同的,因此,都可以用策略分層的方法來應對。


比如,我們不妨再分析一下令人頭疼的吃飯問題:


最最讓人頭疼的是吃飯,開始嘴裡還嚼著飯,只要你沒注意就開始發呆,嘴巴也不動,手裡拿著碗什麼也不幹。只要不去催促她,直到吃完飯了孩子還在盯著一個地方看,問他「你看什麼呢,怎麼不吃飯呀」看我一眼,然後嘴巴開始動三下什麼都不說,發現你沒看她繼續不吃。但對自己喜歡的食物特別快而且吃得特別多。

平時在奶奶家和姥姥家都是這個樣子。奶奶的脾氣急,看她不吃就大聲的責怪她「快吃,又看什麼呢?再不吃一邊去。我這麼個急脾氣的人怎麼就教出你這麼個孩子呀「拿著孩子的飯碗開始大口大口餵孩子。姥姥平時看她這樣特別依著她,一看不吃就開始「寶貝,快吃快吃,不想吃咱們去吃薯片吧」。

從描述中不難看出,孩子的磨蹭,恰好是家人催促、代勞製造出來的。那麼,怎樣改變這種情況呢?我們不妨針對這個情況進行策略分層。既然孩子「對自己喜歡的食物特別快而且吃得特別多」,說明孩子具備良好的獨立吃飯的能力。那麼,要想改變孩子的磨蹭,首先要放下「怕」的心理——吃飯是孩子的本能,孩子的飢餓感會自動調節孩子的食量。

針對這個孩子的吃飯情況,要設定一個具體的策略:第一步,給孩子約定一個吃飯的時長,告訴孩子到時間收走,只能等下頓飯再吃;第二步,預測執行過程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準備好對策,比如孩子只吃幾口怎麼辦?或者吃兩口就去玩,過一會兒又回來吃;另外,到時間如果孩子不讓收走怎麼辦?第三步,內心想好對家長自身的約束,比如除了中間提醒一兩次時間,堅決不催促、不責備。到時間則堅決執行約定不妥協。

有一段時間,我的小侄女也出現了吃飯磨蹭的問題,甚至根本不和家人一起吃飯。姥姥每次吃飯都反反覆覆地催促,她則像沒聽見一樣自顧自地玩耍,說自己不餓,等晚上九點多又說要吃飯,姥姥每天深夜都得給她單獨做飯。

針對這種情況,我給小侄女做了個簡單的約定:必須和家人一起吃飯,姥姥深夜裡不會再單獨給她做飯;吃飯時間為40分鐘,家裡人不再催促,但到時間全部收走,如果中間離開餐椅,就視為用餐結束。同時,我和家人溝通好,任何人不許催她。

接下來的幾天,每次吃飯我都指著鐘錶告訴小侄女收碗的具體時間,然後把飯給她便不再幹涉,如果她中間要離開餐桌,我會和她確認:是不是不吃了?有好幾次她都是遲疑一下,又開始吃飯。如果她決定離開,我就馬上收碗。一旦沒有人催促,通常她都特別放鬆,邊吃邊玩,和家裡人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但我完全不幹涉她,同時,也阻止家裡人幹涉她。等到了30分鐘的時候,我會提醒她再看一次表。在家人的焦灼和我的淡定中,小侄女吃飯的節奏通常是這樣的:前30分鐘只吃了一點點,後10分鐘則吃得比較認真,也比較快。這期間只有一次我收走了她的碗,其餘的時間她全部在規定時間內吃完。從此以後,家人不再擔心小侄女的吃飯問題,小侄女也不用再忍受家人焦灼的催促。

所有的磨蹭都可以用策略分層的方式來應對,這些策略彼此呼應,逐層遞進,對孩子形成有力的制約,又不會走進催促的死胡同,最終讓磨蹭土崩瓦解。

相關焦點

  • 一個專治孩子寫作業磨蹭的絕招,百試不爽
    孩子正在寫作業時,您在幹什麼? 錯誤做法: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嘴裡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結果:孩子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確做法: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氣氛。
  • 孩子磨蹭,不想寫作業?北師大心理學博士的絕招,一治一個準兒!
    網友看完這段視頻後爆笑:看把這孩子給急得,我都忍不住笑出了聲!孩子一看就是社會人啊!看完這對硬核母女的互懟日常,有譜媽不厚道地笑了,但是笑歸笑,還是有點心疼這個小女孩。我們都知道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被氣得夠嗆,卻不知孩子在被父母輔導寫作業時的心理狀態。
  • 你家孩子磨蹭嗎?每一個磨蹭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焦慮疲憊的媽媽
    在接送孩子上學的校門口,總是不缺三五成群討論孩子的家長。「哎呀,我家孩子寫作業慢得蝸牛還慢!」「每天早上吃早飯,給我急得都想揍他!」「越是著急出門,他越是磨蹭!」有一個爸爸打趣地說:「要有一天早上他起床不生氣,我就能高興一整天!」……作為家長,這些孩子「作妖」的場景我一點也不陌生。
  • 心理學家:不會磨蹭的孩子才真的有問題!磨蹭是孩子最寶貴的天性
    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問卷,父母對孩子抱怨最多,怨言最大的一個槽點是什麼?95%的父母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磨蹭。但很少有父母真正去細心探究過,孩子磨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Erica Reischer寫過一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揭穿了孩子磨蹭的真相:不會磨蹭的孩子,才真的有問題。
  • 每個磨蹭的慢性子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急性子家長
    在心理諮詢師周周的預約門診裡,遇到最多的關於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做事太磨蹭了」「孩子是個慢性子」「孩子越催越慢」,時間大把大把地浪費,看著孩子像蝸牛一樣優哉遊哉,不緊不慢,家長們的心,就像在鐵板上炙烤一樣。
  • 磨蹭,是孩子的毛病嗎?孩子磨蹭怎麼辦?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Erica Reischer寫過一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揭穿了孩子磨蹭的真相:不會磨蹭的孩子,才真的有問題。,有3個小時寫20個字的,爸爸媽媽都深有體會吧!是因為孩子的頭腦中,並沒有建立起時間的概念,並不懂得時間意味著什麼,是真正的「活在當下」。而且父母沒有給孩子建立時間概念的機會,沒有進行感受時間的鍛鍊,父母無論怎麼催,都是在做無用功。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對時間有認識,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
  • 【我愛正能量】怎樣改掉孩子磨蹭習慣
    摘要:【我愛正能量】是無錫e度論壇與專業心理諮詢老師合作的一個欄目,目的在於為家長解答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無錫奧數網1月4日訊:孩子寫作業磨蹭怎麼辦,家長該如何糾正呢?
  • 小學生的3個磨蹭行為,逼瘋家長!
    2磨蹭之——不睡覺全國磨蹭派小孩僅是寫作業這一項,已經足以把大人們折騰的夠嗆了。大人們也是想進絕招讓他們完成作業,等到他們寫完作業後,大人們已經累得不行,然而他們卻像是自帶充電板一樣,精神滿滿,並無一點困意。
  • 孩子有磨蹭神功,父母呢?經濟學原理助父母登上武林盟主寶座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我們平時去超市買東西結帳時,肯定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什麼我排的隊伍總是又長又慢,好不容易快輪到我了,看前面的顧客不是在磨磨蹭蹭,就是和收銀員發牢騷,或者收音機出現故障。作者把這種情況稱為「收銀臺怒」。
  • 一個專治孩子寫作業磨蹭的絕招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煩惱,反正我是有,就是每次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跟打仗一樣,那叫一個痛苦,那叫一個折磨,那怎麼辦才好呢,下面教大家一招。明明很不情願的說:「那好吧,我去寫作業了。」媽媽:「要好好寫啊,字跡潦草的話就要重新寫,如果睡覺前沒寫完就不準再寫了,自己去和老師解釋,你要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明明很乖的說道:「我知道了媽媽,我去寫作業了。」明明乖乖去寫作業了。
  • 孩子作業磨蹭就是想偷懶?磨蹭有6種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作業讓很多家長頭大,孩子做作業有個通病就是「磨蹭」,用個俚語來說就是「懶驢上磨屎尿多」。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作業可能十幾二十分鐘就寫完了,但寫作業之前磨蹭一個小時,遲遲不肯開始。經過了各項鬥爭,終於坐在椅子上準備寫,又來了喝水上廁所洗手一條龍,寫兩個字的間隙能把這一套動作做一遍。孩子磨蹭的方式不同,但拖時間的本領是真棒,一頁生字能從6點拖到8點。
  • 孩子磨蹭拖拉,家長越催越慢:3個方法改變孩子磨蹭的壞習慣
    這一句,很形象地描述出了家長在催孩子寫作業時的場面。孩子磨蹭是所有家長的痛,孫儷作為育兒典範也忍受不了孩子的磨蹭,曾經在微博上吐槽孩子吸收磨蹭:「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 睿智燈塔-小孩拖拉磨蹭怎麼辦?如何改掉孩子磨蹭的習慣
    小孩拖拉磨蹭怎麼辦?孩子開學一個多月了,各位家長還好嗎?你是否在為早上叫孩子起床、刷牙以及催促孩子上學而煩惱?你是否還在為每天督促孩子寫作業而發愁?是不是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家長都得催促一下。因為這時候孩子可能已經拼盡全力,只不過還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因此,家長別太苛求你最愛的孩子,要給他們成長的時間。2、如何改掉孩子磨蹭的習慣:正面引導平常當孩子磨蹭的時候,家長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長時間以來會讓孩子認為在家長眼裡,我就是個拖拉、磨蹭的孩子。
  • 孩子磨蹭拖拉,這是我聽過最有用的7點建議
    家裡有個「拖延症」孩子是種什麼體驗?相信不少家長都深有體會!,沒有不拖拉磨蹭的孩子,只有治不好孩子拖拉磨蹭的家長!秒招2:簡化任務孩子很難消化太長太複雜的指令,將任務拆解,「一次只給予一個指令」可以讓孩子更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妙招3:制定計劃和孩子共同制定計劃,按照計劃執行。
  • 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辦?這有比催促更好的辦法
    從暑假開始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最近後臺有很多媽媽們都在問「孩子做事拖拉懶散怎麼辦」「孩子寫暑假作業半天寫不出來該怎麼引導」之類的問題。環境對於孩子習慣養成的影響很重要,要想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就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專注的環境。就比如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純淨的學習環境。例如:孩子做作業時準備一個乾淨整潔的桌子,就留下一支筆一本作業本和一本書,別的最好都不要放在桌子上。
  • 如何解決孩子磨蹭問題
    今天我們來解決「磨蹭」的問題。我們總結了三個原因:有能力沒態度,有態度沒能力,沒能力也沒態度。 首先影響孩子磨蹭的第一大原因:態度問題。這又和孩子的三個方面有關係:認知、動機、情緒。 認知問題:孩子對磨蹭的認知與家長存在偏差。
  • 孩子寫作業磨蹭怎麼辦?我做出的問答是你需要的嗎?(一)
    關於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問題,家長几乎每天都會提出來,這也是困擾家長的「煩惱」之一。我在此換一個角度,對其中一個寫作業磨蹭問題進行分析和提出解決方法。在做分析與解決方法之前,我首先說明,我為什麼會有充分的理由,來準確的回答家長,關於孩子學習教育問題。
  • 一個專治孩子磨磨蹭蹭的小妙招,建議家長收藏
    經常有很多家長抱怨,我家孩子做作業太磨蹭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擺弄橡皮擦,咬咬小手,扣扣鼻子。總之就是不專心寫作業。俗話說:&34;足以證明監督孩子寫作業是一件極其不明智的選擇。其實寫作業不主動,磨磨蹭蹭的耗時間,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現在我就告訴大家一個專治孩子寫作業磨蹭的絕招,屢試不爽。1、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也可以看書,不打罵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 氛圍。
  • 孩子磨蹭、黏人,怎麼辦?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在這個年齡段當中,孩子的另一個典型表現,磨蹭、黏人到底該怎麼辦?1、孩子為何磨蹭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磨蹭,大概所有的孩子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孩子真的比我們懂得生活,理解了孩子磨蹭的原因之後,我們就清楚了該怎樣正面的跟孩子溝通。首先,不要對孩子有大量的催促,我們家長有時候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有時孩子的磨蹭恰恰是我們催促出來的,過多的催促使孩子喪失了感知時間快慢、事情急緩的能力。
  • 孩子做什麼事都磨蹭,沒完沒了的,誰來幫幫我
    每天早晨上學前,為了讓她不遲到,我都要大聲小吆喝一通。再說寫作業吧,每天下午放學就開始寫,從5點寫到6點半還寫不完,吃了晚上飯還要接著寫。我連電視都不看,緊盯著她寫作業。即使有我在身旁,她還是寫寫停停,一個字寫半天,還寫得那麼醜!注意力不集中,窗外或樓下有點動靜就往外看。每天都得接近十點才能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