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局長的另類的教育方式,孩子回家要做家務,網友紛紛點讚

2020-12-17 緹縈軒

最根本的道德問題,不是如何保護孩子免受不幸的痛苦和失敗,而應該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穫。

——喬丹·彼得森

網上看到一段盤錦的一位教育局長的一段演講,頗為受益!

他說:「本人當(教育)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一、盤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

很多人不理解,說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怎麼加入勞動呢?

我認為頭等大事是承擔家庭責任。一個人愛祖國,愛人民看不見摸不著,他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你說他愛祖國愛人民,放心吧,百分之百是騙人的,用不著論證。

愛父母掛在嘴邊上,說空話能騙人嗎?

一定要學會,什麼?

用行動去心疼父母,能承擔的家庭責任,從小承擔。一個孩子從小就知道心疼你了,長大了他自然會心疼老百姓,心疼集體和國家。」

這位教育局長的話講得非常有道理,一個孩子的責任感是從小培養。如果光學習,光看分數,那別的什麼都不會又有什麼用?

這不得不使我想起疫情期間那些「叛逆」的留學生了,有水不喝非要礦泉水的,嫌棄飯菜不好的,不配合防疫人員到處亂跑的等等。

讓我看到了一個光會學習,卻沒有一點責任感的學子。

他們的出格行為,不僅是像一個巨嬰,更反應了一些更深的問題——一個沒有家庭責任感,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是否和他的家庭教育有關?

這些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當然跟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分不開的。現在生活物質豐富,有的家長只是看中孩子的成績,卻忽略了「責任教育」。

他們往往對孩子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給孩子養成了不勞而獲的心理。而通常這樣的孩子還沒有感恩之心。

也許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會感到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等孩子長大了,一旦父母達不到他的要求,很可能會被孩子嫌棄。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無法在父母身上索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了。

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我什麼都會為你準備好,但是你的學習必須要好。」

可是,有的孩子依然揮霍著父母給的錢,學習成績依然不好。甚至有的孩子會有一種心理覺得學習就是給父母學的。

其實,這是因為父母並沒有讓孩子了解到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生存是要遵循一些規則,要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要知道想更好的生活需要有能力,而有能力的前提就是多學習,不光是書本上的還有生活上的學習都是很重要的。

只有讓孩子認識到他的個人價值應該有所體現,他才能熱愛學習。

喬丹·彼得森說:「父母應當成為孩子了解真實世界的窗口,父母可以仁慈並充滿關愛,但是也必須讓孩子看清世界。這個責任比讓孩子快樂、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為重要。」

要知道一個健康、活潑、積極、禮貌、誠信和有責任感的孩子,不管他走到哪裡,都不會缺朋友。因為他們受人喜歡,哪怕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裡他們一樣可以茁壯成長。

正如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對孩子從小的家庭責任教育是非常應該重視的,一個人連家庭生活裡的小事都不做的話,怎麼能做好大事。一個連心疼父母都做不到的人,怎麼會心疼別人?

小家都不愛,怎麼會愛大家,愛國家呢?

反觀現在一些網友說的「喪偶式婚姻」,說到底也算是一種家庭責任教育的缺失吧?因為從小沒有參與家庭中的大小事,所以,對於一些事他根本就做不到體諒和感同身受。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不止是讓他學會一些勞動技能,也是讓他知道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他應該付出自己的那一部分責任的。這對培養他的家庭責任感是有益處的。

文|緹縈軒圖|網絡(侵刪)此文系作者原創,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

分手後我們還可以做朋友嗎?別傻了!有些事回不去了

張雨綺發表「成團感言」關於獨立女性的三點感悟,網友:很有能量

30歲女兒離婚又戀愛,氣壞父親,網友:她父母三觀真的很正

相關焦點

  • 魏書生的另類教育方法:孩子回家必須要做家務!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對我國語文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本人當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所有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怎麼是家務勞動呢?
  • 魏書生的另類教育方法:孩子回家必須要做家務
    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本人當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所有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怎麼是家務勞動呢?我認為頭等大事是讓孩子承擔家庭責任。
  • 教育孩子,從回家必須做家務做起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對我國語文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本人當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所有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學會用行動去心疼父母,幫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一個孩子如果在小時候知道心疼父母,長大了也自然會心疼老百姓,心疼集體和國家。」
  • 常州一校長拒為成績優異的女兒擇「名校」,教育局長點讚
    最近,殷濤的一篇文章《校長的孩子都去擇校了,誰會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又讓他成為「網紅」,殷濤的做法獲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長的力挺、點讚。殷濤2015年夏天開始擔任朝陽中學校長,此前已經在常州教育系統工作多年,被認為是一位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教育者。他在文章開頭坦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坐而論道了幾年教育,一道選擇題扔了過來。念初中了,你家孩子怎麼上?此題看似簡單,實則糾結。」 「我們一直在說』家門口的學校也精彩』,宣傳』教育公平,優質均衡』,今年就到了我自己需要進行選擇的時候。」
  • 浪費一粒米,多做一道題?!網友:這種教育方式真棒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近日,湖南懷化一位爸爸因為女兒浪費糧食懲罰她做題讓網友紛紛點讚 「浪費一粒米多做一道題」原來,當天一家人吃晚餐時上中學的女兒尹紫薇>由於盛飯太多沒有吃完 爸爸便讓她自己承擔「後果」:「浪費一粒米要多做一道題或者幫我們做家務不然就把飯吃完」小女孩瞬間「秒慫」:「那我還是做題吧」 之後,在爸爸的監督下紫薇完成了做題的
  • 浪費一粒米,多做一道題?網友:這種教育方式真棒
    近日,湖南懷化一位爸爸因為女兒浪費糧食懲罰她做題讓網友紛紛點讚由於盛飯太多沒有吃完爸爸便讓她自己承擔「後果」:「浪費一粒米要多做一道題所以要給她一點「教訓」「用這種方法讓孩子意識到浪費糧食可恥同時做題也可以增加知識不做題就幫忙做家務讓她體會到勞動的辛苦」
  • 浪費一粒米,多做一道題?!湖南懷化爸爸教育女兒的方式惹人贊
    近日,湖南懷化一位爸爸因為女兒浪費糧食懲罰她做題讓網友紛紛點讚↓↓↓「浪費一粒米多做一道題」原來,當天一家人吃晚餐時上中學的女兒尹紫薇由於盛飯太多沒有吃完爸爸便讓她自己承擔「後果」:「浪費一粒米要多做一道題或者幫我們做家務不然就把飯吃完」
  • 浪費一粒米多做一道題?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但大家還點讚
    近日,湖南懷化一位爸爸因為女兒浪費糧食懲罰她做題讓網友紛紛點讚。原來,當天一家人吃晚餐時,上中學的女兒尹紫薇由於盛飯太多沒有吃完,爸爸便讓她自己承擔「後果」——「浪費一粒米要多做一道題,或者幫忙做家務,不然就把飯吃完。」
  • 家長引導孩子做家務,網友點讚 專家:這是培養責任感的好方式
    近日,網友「Zaq」在微信朋友圈曬了一組孩子獨自買菜、做飯、洗衣服的照片,並留言「孩子,我不要你做得多完美,只要你做到每天學習、每天體驗就夠了……」這位家長利用暑假,引導孩子體驗家務勞動,孩子也做得像模像樣,引來眾網友點讚。  顯然這個孩子的暑假並不是全被英語、作文等補習班承包了,記者聯繫該網友進行了採訪。  該網友是興化市民朱女士。
  • 孩子不想上學,媽媽狠心給了一場震撼教育,引來數萬網友點讚!
    每位家長都遇到過孩子不想上學的情況,泰國一位媽媽在 Facebook 上分享,自己孩子一早吵著不想上學,無論父母怎麼勸都沒用,最後她決定給兒子來一場震撼教育
  • 夏東海的教育方式又登微博頭條,孩子紛紛點讚,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家有兒女》這部家庭電視劇火了很多年,爸爸【夏東海的教育方式】如今又一次登上了微博頭條,無論是當年的「孩子」,還是如今的孩子,都紛紛點讚,羨慕這樣的家庭,這背後的原因更讓人心酸。但就從這三點上來看,孩子紛紛給「夏東海的教育方式」點讚,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往往這背後又透露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這些方面的缺失。
  •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另類的教育方法,教出很多優秀學生,值得借鑑
    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是一位有名的教育工作者,他用一種另類的教育方法教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這種教育方法應該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借鑑。魏先生曾經在擔任遼寧盤錦市教育局局長時,在一次演講中說過這樣一段讓人深思的話,他說,「本人當(教育局)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盤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很多人不理解,說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怎麼就加入勞動了呢?
  • 一位教育局長的演講,說出了重要的一點
    最根本的道德問題,不是如何保護孩子免受不幸的痛苦和失敗,而應該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穫。——喬丹·彼得森網上看到一段盤錦的一位教育局長的一段演講,頗為受益!他說:「本人當(教育)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
  • 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地鐵站,這位奶爸的舉動被網友紛紛點讚前幾天在網上刷到一個小視頻,視頻中一位奶爸帶著女兒站在空空如也的地鐵站等地鐵。雖然地鐵站十分冷清,但是這位奶爸仍帶著女兒站在地鐵黃線內的乘客上車區。女兒看到爸爸筆直地站著,所以她也乖乖地站在爸爸身後排著隊。
  • 用『幹家務』的方式育兒,比其他教育方式好100倍
    生活即教育前不久,一則數據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有調查顯示,美國,韓國的孩子在家務的參與度比中國孩子參與度明顯高出很多,是中國爸媽倡導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加各類補習班,因此時間衝突而影響的嗎?美國超級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六代全都是精英,在他們的家規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做家務。01為什麼要讓孩子幹家務?
  • 「你欺負媽媽,我很不高興」,爸爸懲罰孩子的方式,引網友點讚
    最近,有一位爸爸懲罰兒子的事件讓網友們紛紛點讚。原來是在爸爸上班時兒子經常打遊戲、看電視,媽媽管教也不聽,還嚷著不要媽媽管不尊重媽媽。媽媽做家務很辛苦,如果你不尊重她,我就讓你吃苦頭」。爸爸接著說:「你很喜歡玩遊戲,那我現在定時10分鐘,讓你一次玩個夠好不好?」。爸爸還拿了一把刷子讓兒子不停的刷ipad的紙。這樣的懲罰方式讓兒子欲哭無淚,估計以後也不敢輕易再犯。
  • 清鎮市王莊鄉幼兒園組織老師觀看《遼寧一位教育局長4分鐘演講: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知恩感恩 不忘根 不忘本」——清鎮市王莊鄉幼兒園組織老師觀看《遼寧一位教育局長活動開始,清鎮市王莊鄉所有老師集體坐在一起,認真聆聽魏書生老師每一句的講話,他說道:「讓孩子回家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一分鐘也要做,做半個小時那就更好了。」聽見他的要求,不難看出當今社會孩子在對家務勞動這方面的缺失,由於家裡所有人都寵溺著,導致很多孩子長大後不會做家務,甚至對別人炫耀自己不會做家務是很光榮的事情。
  • 「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最好的教育,是孩子主動承擔家務
    每次返校時,同事會精心準備30個蘋果,洗乾淨,用保鮮袋裝好,讓孩子帶去學校,每天吃一個。另一個同事更奇葩,每月回家給孩子帶30條內褲,每天換一條,等月末帶回來她再一起洗。同事說孩子學習要緊,從小就沒讓孩子做過家務。其實,很多父母都不讓孩子做家務,理由常常是不忍心。
  • 教育局長上公開課,不是作秀是情懷
    教育局長上公開課,更是鮮有聽聞。這兩位局長上公開課,很多網友紛紛點讚,也有人認為這是在「作秀」。其實,對他們自身而言,上公開課不是必須的。即便上得很精彩,也不會增添政績;反之,會徒增笑柄,顏面掃地。教育局長上公開課,當然不是為了逞匹夫之勇。
  • 「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主動承擔家務
    另一個同事更奇葩,每月回家給孩子帶30條內褲,每天換一條,等月末帶回來她再一起洗。 同事說孩子學習要緊,從小就沒讓孩子做過家務。 其實,很多父母都不讓孩子做家務,理由常常是不忍心。 幫不上忙,淨添亂; 做得太慢,有教你的時間,我自己早做好了; 沒那份耐心,自己做更省心…… 然而,一位臺灣媽媽教育3歲女兒分擔家務的視頻卻引人深思。媽媽希望女兒懂得分擔家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她巧妙地問女兒,「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