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記者 葉麗萍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這是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相信不少觀影者都因這句話感到了內心的觸動。由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合伙人》講述了成冬青、孟曉駿和王陽白手起家創辦「新夢想」的故事,影片借鑑了不少新東方外語培訓學校的故事,而類似的創業故事也在廣西東方益學教育集團上演著,東方益學董事長周雙軍就是其中一位「中國合伙人」;在他所描摹的圖景裡,把東方益學建立成像新東方那樣的上市公司,就是他的夢想。
從貧困縣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在創辦東方益學之前,周雙軍早已經在一家知名世界五百強企業拿到了好幾十萬的年薪。「當時在福建分公司已經做到一把手,但是在一個臺資企業裡,作為大陸人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了;再往上走,空間不大。」雖然已經過上了比較舒適的生活,但周雙軍仍然不時感到內心的某種焦灼。「做了10年職業經理人,對於一個出身農村的人來說也許已經算是成功,但有時候我會想,我能不能做點對社會更有益處的事情,能不能做更大的事情。」周雙軍口中對社會有益處的事情,就是他從小的夢想—辦學。
周雙軍的老家湖南祁東是一個貧困縣,雖然身處邊遠的農村,但勤奮好學的周雙軍目光並沒有因此局限。通過高考,周雙軍走到了廈門大學;完成學業後,他進入了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並很快地成長為一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35歲時,他已經擁有了國際EMBA碩士背景,就是這樣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卻毅然將自己從安逸的生活中剝離出來,2010年,周雙軍來到了廣西桂林,開啟了一段熱血的創業生涯。
「合伙人」模式 組建最強團隊
在桂林,周雙軍遇到了同樣有創業想法的李謀寰,「他是一個做事很有衝勁的80後青年,當時在一個英語培訓機構,我們目標很一致。於是,拉上他的大學同學聶益新,我們3個人很快進入了合伙人模式。」周雙軍對記者說,一開始,他們做的是全英文培訓學校,但是開辦學校半年後他們發現,全英文培訓的受眾面並沒有原先設想的那麼大,「很多家長會來問,你們有沒有小學英語,有沒有除英語外的科目。」
經過摸索,周雙軍和他的兩個夥伴決定轉型做中小學課外培訓,2011年1月,東方益學的前身—桂林新起點教育(目前在桂林仍然名為新起點)初現雛形。
「之前一位全州的家長在孩子考上了好學校之後,給我們的老師專程送來了一麻袋的全州土特產以表感謝。」做中小學培訓對於周雙軍來說特別有成就感,但這一種來自學生的感謝對於教育人來說,是驕傲,更是一種鞭策。
經過團隊的努力,東方益學基本確立了3個措施保證師資的穩定和質量,「我們有保底年薪,打開這個口子後,3個月內我們就有了全職老師;至於休息時間,只要不上課,老師可以調休,女老師每月還有兩天的特別假期。而社會地位,我想只要公司上規模之後,像新東方的老師那樣,還是很有榮耀感的。」
很快,來自公立學校以及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紛紛被吸引過來,東方益學在桂林、柳州、南寧3地的校區達到8個,140餘名優秀的全職教師雲集在此。
「三顧」奧數泰鬥 成就教育奇緣
「找蔣邕平老師的教培機構,不低於15家。」周雙軍說道,在廣西,要說到奧數,不可不提的就是泰鬥級人物蔣邕平,雖然聲名在外,但蔣邕平老師並不怎麼關心名利的事,多家教培機構都請不動這位「高人」,但周雙軍卻辦到了。
蔣邕平老師來到東方益學之後,很快就培養了包啟榮、周薇宇薪兩位得意門生,「如果要比喻的話,蔣老師就像趙本山,周薇宇薪老師就像小瀋陽。」周雙軍笑著說道,今後東方益學的每一位數學老師都會接受蔣邕平老師這位數學總教練的培訓,從而帶給學子們更優質的數學教育。
「上課一定要生動有趣,要講故事,讓孩子聽得進去。」周雙軍介紹,若是學生給老師打的分數不合格,東方益學就會給孩子免掉當堂課的學費,而老師的薪資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老師會時刻鞭策自己,而東方益學也才敢打出「按效果付費」的口號。
除了老師的努力,東方益學「打升級」式的掙學幣贏獎品模式,也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出眾,「課堂表現好的,可以掙到學幣,不同的分值對應不同的獎品,從筆記本到小米手機、IPAD都有,我們就是要給孩子看得到的目標和夢想。」夢想,是周雙軍口中反覆提到的詞,而在與兩位夥伴3年的努力中,他感覺自己在離夢想一點點地靠近。
「我覺得我比較接近孟曉駿那個角色的原型,李謀寰像王陽,聶益新像成東青。」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孟曉駿的原型是新東方的徐小平—這一位「海歸」總是自信滿滿,對於理想十分堅定,做起管理來雷厲風行。正如當初在桂林,與兩位合作夥伴初談創業夢想時,周雙軍果斷提出的肯定與支持,還有無限的創業激情。
作者:葉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