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6 騰訊網

在過去民間有很多人都認為通過人的相貌特徵,可以來推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在沒有科學認知觀念下的一種通俗解釋,如果以今天的觀念來看,可能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比如說農村俗語講,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人的身體特徵跟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有些人的手指長得比較長,比較纖細,而有一些人的手指比較短比較粗。在過去很多農村人認為手指長得比較短,比較粗的人只能幹農活,一輩子是一個勞碌命。但是那些手指長得比較纖細,比較好看的人,則比較有出息,很有可能出人頭地。

那麼古人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斷呢?其實道理說明白了,大家也都容易理解。因為過去很多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每天都很辛苦,而且手是主要的勞動部位,大家只要翻看幹過農活的人的手,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手掌都是粗短而且粗糙,上面布滿了老繭。這樣的人說明他們長期動手,而且是從事體力勞動。

而只有那些讀書人或者是千金大小姐,不用乾重活,不用幹體力活,養尊處優之下手才會保養得很好,才會比較細膩。過去農村裡面讀書的人比較少,而且家裡比較窮,哪怕是女孩子也要下地幹活。所以在農村裡面大部分人的手都會比較粗糙,甚至說很多人在冬天的時候都會受到凍瘡的侵擾。

因此,過去人們將手指短粗的人比喻成終身勞作的人是有道理的。當然,如果把農民的生存環境這一點拋開的話,我們單純來討論一個人手指的長短粗細,那就沒有任何道理可言。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特徵都不一樣,這是由人的遺傳基因,甚至由人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

但是要是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從特定的角度出發來看待這句俗語的話,仍然有其道理可言。過去的農民,在種植效益不高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是勞碌命,辛辛苦苦,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也就是混一口飯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確實有一定道理。

如果要將這句俗語上升到命運的高度,希望通過一個人的手指長短粗細來判斷一個人的命運,那這就是無稽之談了。尤其是現在社會,在科學的認知觀念下,人的命運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而不是一生下來就註定了。正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有一些先天的東西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很多東西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彌補。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那麼這句話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

我們今天來思考過去的一些術語不同的角度來判斷,既要將其放置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又要跳脫出來,從當下的發展環境中來分析。民間俗語,有好的東西也有一些糟粕,我們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得到我們所能得到的有用的東西,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大家說對不對?如果您對這句話有什麼不一樣的理解,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這句話是有很好的道理的。大家知道,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了。人類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人類是勞動的結果。所以說這句話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這樣手指所得到的營養物質,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手指上的肌肉、筋脈、骨骼、韌帶、皮層,包括皮下脂肪組織,將會必然越來越發達。那麼,手指的皮層、肌肉和筋脈等等也就十分強壯,手指在勞動過程中就越來越粗壯。由於手指的骨頭是已經生長定性了的,不會過度地長長,因此,手指只會變粗。所以越愛勞動的人,手指是十分粗壯的。
  • 俗語 | 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這句話是有很好的道理的。大家知道,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了。
  •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有道理嗎?答案來了
    #2020春運#在我們的農村,過去對於身體的一些特徵都會有很多種的說法,像有的老人會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膝蓋上,掰開孩子的手指頭,一個一個的仔細看,嘴裡還會念叨著一些話,這個是鬥,這個是簸箕,這裡說的簸箕和鬥,就是我們手指頭上面的螺紋,每個人的手指螺紋都有不同
  • 「手指短而粗,必定忙碌命」!這句話講得有無道理,值得深思
    今天恆實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手指短而粗,必定忙碌命」!這句話說得有沒有道理,恐怕還真的要鑽一下牛角尖才能弄明白這!我表哥住在老家,很小的時候隨父母回家,因為彼此之間年齡相仿,所以很快就在一起玩的不亦樂乎了。一天到晚就是下河撈魚、溝裡捉蛇、田中逮鼠.這些都是我們那時最喜歡幹的事情。
  • 「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這個說法在理嗎?如今看還準確嗎?
    在過去的中國,手相是相當有市場的,在舊中國,常有穿道士服的人叫嚷著看手相。它們被稱為手相,是指一個人的手指長度粗細,通過手指長度粗細來決定他的未來。舉例來說,他們會認為「手指短而粗,一輩子都要忙」是什麼意思?指短而粗,是怎樣形成的?
  • 農村俗語:「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印象歷史品讀農村俗語:「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外貌五官都十分的看重,尤其人們對於一個人眉毛的粗細長短,會有很多的不同的看法,由此衍生出很多和眉毛有關的成語,比如「眉開眼笑」,「慈眉善目」等等。
  •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農村小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一些俗語,而一段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富有了生機,比如說對方一直問某人一個問題,對方不耐煩時就會說,「你啥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嗎?」「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俗語的一類,這類俗語頗有趣味。而有些俗語則警示著一些道理,比如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裡的活漢妻指的是二婚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娶離過婚的女子,很容易引起非議或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一生很辛苦」,你認為是這樣嗎?
    農村裡面有很多描述人的俗語,都是過去老人們經驗的總結,有很多話就是通過一件事就能看出來這個人的一生。
  • 農村老人說「男佔3、8是秀才,女佔3、8必寡」,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關注《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男佔3、8是秀才,女佔3、8必寡」,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我們國家有點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且在這源源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富足的財富。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也包含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農村俗語:「門對窗人遭殃,門對門必傷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平常生活中中,大家是否經常會用到一些押韻的俗語呢?這些俗語其實大多都是農村傳出來的。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農村在教育方面一直是比較落後的,農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而正是這種缺少教育的環境,讓一些農村長輩都信奉自己的一些言論,這些人好像沒有什麼文化,但說出的話似乎又有一些道理,因此大家都很相信他們。而這些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俗語。
  • 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這些俗語是古人通過時間或者長時間的觀察得來的經驗或者是規律,尤其極大的概率性。雖然現在看似都是有著一定的迷信色彩的,但是細細研究,不難發現蘊含著很多道理的。一、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意思是說女人的手指頭如果比較短,就說明家庭生活比較富裕,不缺少吃的和穿的。從手相怎麼能看出人的家庭生活呢?千百年來在農村中就會流傳著一些關於人的長相,和生活狀況相關聯的老話俗語什麼的。
  • 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源於農民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其中也不乏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做人的道理。俗語通常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也正由此,在民間才得以代代流傳經久不息。那麼你知道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嗎?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這些年,國家對農村的大力扶持後,城市和農村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城市郊區農村,從外觀上看,城市和農村的分界變的日益模糊不清,都是同樣的磚瓦房 ,平坦寬曠的道路,文體娛樂方式也多樣起來,羨煞眾人!在這巨大的革新變化中,有一樣卻始終不變,那就俗語,它承載了農村人的記憶,更是反映了農村人的習俗以及智慧!雖說一些俗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人們遺忘,但傳承下來的俗語仍煥發著燦燦金光,今天我們探討下這則俗語!
  • 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俗語老話通俗易懂,寥寥數字就能向人們揭示某些道理,因此,它們在農村地區廣受歡迎,也是農村老大爺們飯後茶餘常說的。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是農村裡的一部分,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文化,對於說在農村裡,很多的人都會說上幾句俗語,可見俗語在農民心裡也是根深蒂固的位置了,農村的俗語有的是反映天氣的問題,有的俗語是教人做事,還有的俗語就是反映了當前的人情世故,畢竟在農村裡大家都是講人情的地方,就比如這句俗語
  •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其中農村的俗語就是文化的一種,而這些農村的俗語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你在農村生活過,或者是家裡面有一些老人的,那麼你應該經常會從他們的嘴邊聽到一些有意思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卻並不像書本上寫的那些知識一樣高深莫測,或者是充滿了美妙的詞語。但是它們卻朗朗上口,有它的智慧所在,可以讓你一聽就記住。而其中這些俗語已在民間流傳千百年,是農村的人從古至今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