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勞動力時代

2020-12-16 觀察者網

——美國和西方衰退與經濟復甦緩慢的原因

目前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是廉價勞動力,廉價勞動力將吸引全球資本和技術的輸入,拉動製造和加工,由此拉動就業,出口,貿易順差,政府稅收和財政收入,以及外匯儲備。一旦勞動力成本上升,全球資本和技術將轉移到下一站,這一過程導致了全球資本,技術和製造加工業不斷從高工資國家向低工資國家的轉移,導致全球經濟地理的重新分布,以及導致了美國和西方的衰退和經濟復甦的乏力。

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是當今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它們掌控核心技術,全球產業鏈的上遊,同時也是當今世界治理體系的制定者和主導者。但是它們的實力正在衰退,而衰退的原因在於它們的發展和成功,在於其國內有效需求的不足,以及資本和技術的外遷,開始集中於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然後延伸到中高端技術性產業,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勞動力價格和福利要求過高,工會權利過大,政府對企業政策限制過多,企業面臨激烈的生存競爭壓力,有效需求不足,市場趨於飽和,所以為了尋求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更願意將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轉移或者外包到低工資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勞動力工資價格低廉,政府對外資給予優惠政策,而現代交通運輸的便利,以及信息網絡的革命為全球生產和加工提供了可能。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外遷首先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內部產業空洞化,能夠遷移的都已遷移,留下的是不能遷移的,主要是農業和高端技術產業和軍工產業。其次,導致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原有產業已經外遷或者外包,而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並未產生和出現,中產階級生活每況愈下。其三,由於企業外遷,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消費只能依賴國外進口,貿易逆差加劇,貿易赤字和國家債務不斷上升,許多國家現已面臨破產的邊緣。最後,美國和西方資本和產業的轉移直接推動了全球經濟中心由西向東的變化以及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發展和崛起。

亞洲和拉美環太平洋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共同組成當今世界的第二層,屬於世界正在發展中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它們是美國和西方國家資本和技術轉移後的第一站,正是因為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導致了這一地區以及金磚國家的快速增長,沒有經濟全球化,也就沒有金磚國家的崛起,它們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目前經濟全球化的支持和推動者。美國和西方資本和技術的輸入,使金磚國家成為全球投資中心,加工製造中心,貿易出口和財富積累中心,潛在消費市場中心,成為全球經濟引擎和最有活力的區域,其中特別是中國,1978年以來中國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美國500強企業前10名都有在中國投資,並且它們在中國的生意份額越來越大,超過其本土成為盈利的主要來源。由於大量外資的湧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9.5%以上,是美國經濟增長率的3倍,由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大國。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隨即又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和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已達到3萬億美元。目前從規模看,金磚國家人口佔世界43%,GDP佔全球產出 17.5%,外匯儲備達到3.9萬億美元。從優勢看,各方自然資源豐富,消費市場龐大,勞動力資源充足。預計到2015年,金磚國家中的核心金磚四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份額將達到22%,四國GDP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國和印度發展最快,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下一站,非洲,中東地區目前還沒有融入現有世界經濟體系,政治處於動蕩,經濟發展落後的國家,但是這並不意味它們沒有發展的機會,相反它們將有可能成為金磚國家的後續國家,關鍵取決於它們是否能通過改革,形成穩定的政治局勢,普及教育和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優惠的投資政策,因為目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不僅取決於自身,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全球資本的選擇,而全球資本的選擇則主要取決於以上這些因素,取決於資本在這一地區和國家的投資是否有利可圖。經濟活動主要以市場規則為基礎,市場規則以利潤為導向,而利潤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為了滿足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的需求,我們必須幹什麼,我們正是通過追求利潤而從利己主義者成為利他主義者。同時利潤也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哪裡研發,哪裡生產,哪裡銷售,從而使收益大於成本,我們正是通過追求利潤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使人類達到充分繁榮和富裕。由於美國和西方國家經濟復甦的乏力,以及金磚國家經濟增長已達到產能的極限,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非洲和中東地區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下一站。

決定經濟發展和增長的因素很多,但是在目前沒有創新的年代,人類依然處於下一次科技創新的前夜,世界各地勞動力價格的差異無疑極大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世界經濟和政治秩序的重建。首先,正是因為勞動力價格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外遷,導致產業衰退,失業率劇增,貿易逆差和債務危機,除非它們降低勞動力工資,提供投資優惠政策,或者加速產業升級,否則只能面臨衰退和經濟長期的低迷。其次,正是因為勞動力價格在世界各地的差異性,導致全球資本和技術不斷從高工資國家向低工資國家的轉移,伴隨資本和技術的轉移,是就業,政府稅收,財富的轉移,勞動力價格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不斷延伸的信號。中國和亞洲國家的經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們廣大廉價的勞動力,由此它們成為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外遷後的第一站,但隨著它們勞動力價格的快速提升,這種競爭優勢正在消失,根據統計2002年到2008年,中國製造業實際時薪漲了一倍,由此中國靠數百萬廉價勞動力獲得經濟成功的時代趨於結束,產業正在轉向下一站,越南,孟加拉國,進而延伸到非洲,中東地區。最後,也正因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依然於廉價勞動力,遲緩和壓抑了下一次科技創新的產生,因為資本總是尋找捷徑,顯然遷移比創新容易,創新的動力被轉換為對廉價勞動力市場的追逐。所以下一次科技創新以及產業革命的出現也許要等到這一次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復甦不會馬上到來,而中國和亞洲地區隨著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經濟增長將進入一個緩慢期。目前世界經濟正處於廉價勞動力時代的中後期,同時正在急切期待下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到來。

相關焦點

  • 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窮途末路
    本田中國工人罷工,讓我們意識到了兩點:一、以廉價勞動力為支撐的「中國製造」經濟模式,在三十多年的強勁發展之後,甚至可以說在達到登峰造極之後,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開始下行,這不僅是「中國製造」有待提升為「中國創造」的國家戰略需要,也有中國工人對廉價勞動力不滿的現實要求;二、發生在外資企業的中國工人罷工事件,在媒體「幾百人走向操場」、「停工」等曖昧的表述裡,「罷工」這一字眼終於走進公共視野
  • 別了,廉價勞動力時代
    別了,廉價勞動力時代                                          人保部調查顯示招工難或進一步升級春節過後,大面積「用工荒」現象在長三角
  • 東莞廉價勞動力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據其分析,用工緊缺的原因一是因為下半年訂單增加、企業迎來生產旺季;二是用工市場上勞動力供給減少。  用工緊缺直接導致用工介紹費水漲船高,目前在東莞介紹一名員工的費用高達1000-1800元/月。為了解決用工難題,東莞厚街鎮有企業甚至開出了1800/人/月的高額介紹費。
  • 用工荒:昭示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終結
    因此,用工荒的出現是一個節點,它昭示著人口紅利時代的結束,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由廉價勞動力支撐的中國式經濟奇蹟的結束,使得多年來難有突破的社會改革,有了破冰的最大可能。但是,並不必然意味著城鄉二元結構的迅速打破和一個嶄新的「以人為本」時代的到來。如果沒有一系列制度和規則的保障,無論是「以人為本」還是「人民的幸福和尊嚴」,都可能淪為一句空話。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自媒體真的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嗎?
    早在之前,中國憑藉著人口龐大的基數,進而產生的低廉勞動力使中國在工業化階段迅速發展,吸引了諸多外商進入中國設廠投資。不過中國也在隨之不斷的崛起發展著,人們的收入也在持續走高。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說,曾經以勞動力低廉價格標誌的中國已經過去了。
  • 被當成廉價勞動力的你,其實可以不廉價
    暫且不說是不是被當成廉價勞動力,但至少能從中吸收養分,積累經驗,不斷補充自己,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在這個快速度的時代,從來不缺有才華和有能力的人,工作不會等著我們,如果不主動爭取機會,或許你連被當成廉價勞動力的資格都沒有,這不是偏激,而是現實。
  • 廉價勞動力也算是優勢,是我們文化淺,還是學者變學究
    廉價勞動力是個優勢我不認為這個專家學者的說法是正確的。如果廉價勞動力是優勢,那我們豈不是早就世界第一了。我們有著全世界最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但是最近的情況發現,我們還很脆弱。根本在世界上沒有話語權,如果廉價勞動力算是優勢,那我們完全可以向美國那樣,完全就可以制裁任何得罪我們的人,然而完全不是這樣,因為論廉價勞動力,其實東南亞更低廉。這是時代的進步從目前國家的發展態勢來看,廉價勞動力將成為過去,因為我們放眼望去,發達國家從來沒有把廉價勞動力當做自己的優勢,可以看看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是多少。
  • 從「人口紅利」到「低價」勞動力,是什麼讓我們越來越「廉價」?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在早期發展的時候,是不缺勞動力的。也正是因為「不缺」,中國的勞動力越來越「廉價」。到如今變成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勞動力越來越廉價,一邊是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不斷的遠去。儘管如此,仍舊改變不了勞動力「廉價」的事實。實際上,中國人工成本低廉,這是早有跡象的事情。
  • 學生不是廉價勞動力
    有家長認為,這是學校在利用學生當廉價勞動力,而學校則回應稱這是合法依規的校企合作下的社會實踐。有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學校打著校企合作的旗號讓學生從事各種短期勞動,這種現象並不少見。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的做法,不僅有損校企合作的名聲,更是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侵害。《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18日第2版
  • 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不再 招工難成全國現象
    原標題: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一去不返 招工難成全國現象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 外媒稱,不少珠三角企業用工荒的背後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加速發展、就業空間加大、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改變等時代背景。另一方面,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遲緩、企業用工優勢不明顯、外來工權益未能得到很好保障,同樣是個中因素。
  • 研究生如何不成"廉價勞動力"
    研究生如何不成"廉價勞動力" 2005年03月28日10:37:55 解放日報 徐敏 彭薇   上海大學近日制訂《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職責(討論稿)》,其中一條引人關注:「導師不得把研究生當作『廉價勞動力』使用」。
  • 廉價勞動力+低成本 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刃劍
    華夏經緯網1月19日訊: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廉價勞動力無疑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對此,北京科學技術大學的聞文在1月8日《社會科學報》上發表文章,提出要警惕廉價勞動力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弊端。他說:必須注意,中國經濟賴以成功的廉價勞動力絕大部分為低級勞動力。
  •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成為廉價勞動力?
    其實,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或者多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這種情況有所改善,工人過去一個月的收入超過2000元,現在怎麼也超過4000元收入 這種工資略高於東南亞國家,但比發達國家的工人便宜去美國開玻璃廠的曹先生說,除了拉波的價格,美國比大陸便宜 很明顯,中國的勞動力離發達世界很遠 也許很多中國人想知道為什麼中國人是廉價
  • 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結束 招工難成全國現象(1)
    原標題:外媒: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一去不返招工難成全國現象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外媒稱,不少珠三角企業用工荒的背後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加速發展、就業空間加大、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改變等時代背景。
  • 別把職校生當成廉價勞動力
    不少中等職業學校,把學生頂崗實習,作為學校斂財工具,學生成了廉價勞動力,像農民工一樣被學校「黑中介」廉價賣給企業當「學生工」使。  職校生實習,緣何變味?這不怪企業心太黑,而是一些學校心太狠。他們逼著學生去企業「實習」,把學生當成了廉價勞工販賣。
  • 畢業季,實習生如何避免廉價勞動力
    在畢業前,學校要求大學生們要進行實習,然而實習生入世未深,容易淪為廉價的勞動力。因此實習生為了避免廉價勞動力,應該審慎挑選實習單位,儘量避免與中介機構籤訂實習協議,要求避免與中介機構籤訂實習協議等。下面一起來看看。
  • 去日本當「廉價勞動力」好嗎?
    「廉價勞動力」、「做日本人不願意幹的活」、「被剝削的勞工」,在關於去日本打工這方面,我們總能看到這些字眼,這些話基本都是用來說研修生的。但是,國內又何嘗不是?
  • 中國廉價勞動力將不復存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結論,最晚到2025年,很可能提前4到5年,中國將沒有足夠的廉價勞動力在工廠、建築工地和礦山工作。中國生產成本的增長使得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國美泰Mattel公司把部分生產業務搬到巴西。
  • 實習生不是廉價勞動力!
    一天,一個實習生跟他們部門經理說不想幹了,原因呢是堂堂正牌大學畢業生天天跟著銷售顧問大姐去發單頁,晚上顧問大姐下班回家了,他們還要有培訓總結課程,天天忙到晚上十來點鐘,工資呢,一個月2500元,更是沒有加班費,說企業是不是把我們大學生當廉價勞動力?
  • 鄭永年:廉價勞動力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劣勢
    在第三單元以「全球化新格局下的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為主題的討論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表示,中國廉價勞動力導致勞動者收入過低,中產階級難以形成,而廉價勞動者本身收入過低,消費不足,建立消費社會就非常困難。廉價勞動力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劣勢,阻礙著中國進一步的發展,他建議通過提高勞動者收入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