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西方衰退與經濟復甦緩慢的原因
目前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是廉價勞動力,廉價勞動力將吸引全球資本和技術的輸入,拉動製造和加工,由此拉動就業,出口,貿易順差,政府稅收和財政收入,以及外匯儲備。一旦勞動力成本上升,全球資本和技術將轉移到下一站,這一過程導致了全球資本,技術和製造加工業不斷從高工資國家向低工資國家的轉移,導致全球經濟地理的重新分布,以及導致了美國和西方的衰退和經濟復甦的乏力。
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是當今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它們掌控核心技術,全球產業鏈的上遊,同時也是當今世界治理體系的制定者和主導者。但是它們的實力正在衰退,而衰退的原因在於它們的發展和成功,在於其國內有效需求的不足,以及資本和技術的外遷,開始集中於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然後延伸到中高端技術性產業,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勞動力價格和福利要求過高,工會權利過大,政府對企業政策限制過多,企業面臨激烈的生存競爭壓力,有效需求不足,市場趨於飽和,所以為了尋求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更願意將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轉移或者外包到低工資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勞動力工資價格低廉,政府對外資給予優惠政策,而現代交通運輸的便利,以及信息網絡的革命為全球生產和加工提供了可能。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外遷首先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內部產業空洞化,能夠遷移的都已遷移,留下的是不能遷移的,主要是農業和高端技術產業和軍工產業。其次,導致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原有產業已經外遷或者外包,而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並未產生和出現,中產階級生活每況愈下。其三,由於企業外遷,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消費只能依賴國外進口,貿易逆差加劇,貿易赤字和國家債務不斷上升,許多國家現已面臨破產的邊緣。最後,美國和西方資本和產業的轉移直接推動了全球經濟中心由西向東的變化以及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發展和崛起。
亞洲和拉美環太平洋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共同組成當今世界的第二層,屬於世界正在發展中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它們是美國和西方國家資本和技術轉移後的第一站,正是因為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導致了這一地區以及金磚國家的快速增長,沒有經濟全球化,也就沒有金磚國家的崛起,它們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目前經濟全球化的支持和推動者。美國和西方資本和技術的輸入,使金磚國家成為全球投資中心,加工製造中心,貿易出口和財富積累中心,潛在消費市場中心,成為全球經濟引擎和最有活力的區域,其中特別是中國,1978年以來中國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美國500強企業前10名都有在中國投資,並且它們在中國的生意份額越來越大,超過其本土成為盈利的主要來源。由於大量外資的湧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9.5%以上,是美國經濟增長率的3倍,由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大國。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隨即又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和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已達到3萬億美元。目前從規模看,金磚國家人口佔世界43%,GDP佔全球產出 17.5%,外匯儲備達到3.9萬億美元。從優勢看,各方自然資源豐富,消費市場龐大,勞動力資源充足。預計到2015年,金磚國家中的核心金磚四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份額將達到22%,四國GDP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國和印度發展最快,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下一站,非洲,中東地區目前還沒有融入現有世界經濟體系,政治處於動蕩,經濟發展落後的國家,但是這並不意味它們沒有發展的機會,相反它們將有可能成為金磚國家的後續國家,關鍵取決於它們是否能通過改革,形成穩定的政治局勢,普及教育和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優惠的投資政策,因為目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不僅取決於自身,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全球資本的選擇,而全球資本的選擇則主要取決於以上這些因素,取決於資本在這一地區和國家的投資是否有利可圖。經濟活動主要以市場規則為基礎,市場規則以利潤為導向,而利潤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為了滿足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的需求,我們必須幹什麼,我們正是通過追求利潤而從利己主義者成為利他主義者。同時利潤也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哪裡研發,哪裡生產,哪裡銷售,從而使收益大於成本,我們正是通過追求利潤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使人類達到充分繁榮和富裕。由於美國和西方國家經濟復甦的乏力,以及金磚國家經濟增長已達到產能的極限,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非洲和中東地區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下一站。
決定經濟發展和增長的因素很多,但是在目前沒有創新的年代,人類依然處於下一次科技創新的前夜,世界各地勞動力價格的差異無疑極大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世界經濟和政治秩序的重建。首先,正是因為勞動力價格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外遷,導致產業衰退,失業率劇增,貿易逆差和債務危機,除非它們降低勞動力工資,提供投資優惠政策,或者加速產業升級,否則只能面臨衰退和經濟長期的低迷。其次,正是因為勞動力價格在世界各地的差異性,導致全球資本和技術不斷從高工資國家向低工資國家的轉移,伴隨資本和技術的轉移,是就業,政府稅收,財富的轉移,勞動力價格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不斷延伸的信號。中國和亞洲國家的經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們廣大廉價的勞動力,由此它們成為美國和西方國家企業外遷後的第一站,但隨著它們勞動力價格的快速提升,這種競爭優勢正在消失,根據統計2002年到2008年,中國製造業實際時薪漲了一倍,由此中國靠數百萬廉價勞動力獲得經濟成功的時代趨於結束,產業正在轉向下一站,越南,孟加拉國,進而延伸到非洲,中東地區。最後,也正因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依然於廉價勞動力,遲緩和壓抑了下一次科技創新的產生,因為資本總是尋找捷徑,顯然遷移比創新容易,創新的動力被轉換為對廉價勞動力市場的追逐。所以下一次科技創新以及產業革命的出現也許要等到這一次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復甦不會馬上到來,而中國和亞洲地區隨著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經濟增長將進入一個緩慢期。目前世界經濟正處於廉價勞動力時代的中後期,同時正在急切期待下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