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學者發表了獨家文章,描述我們正在從過去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擁有額競爭優勢正在減退,但是我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會成為新優勢。這句話前半句我覺得,有點瑕疵,後半句我覺得還是可以認可的。
廉價勞動力是個優勢
我不認為這個專家學者的說法是正確的。如果廉價勞動力是優勢,那我們豈不是早就世界第一了。我們有著全世界最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但是最近的情況發現,我們還很脆弱。根本在世界上沒有話語權,如果廉價勞動力算是優勢,那我們完全可以向美國那樣,完全就可以制裁任何得罪我們的人,然而完全不是這樣,因為論廉價勞動力,其實東南亞更低廉。
這是時代的進步
從目前國家的發展態勢來看,廉價勞動力將成為過去,因為我們放眼望去,發達國家從來沒有把廉價勞動力當做自己的優勢,可以看看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是多少。就可以知道,真正的發達國家,勞動力從來都不是廉價的。
所以隨著廉價勞動力這個詞退出舞臺,可以讓我們國家更好的向發達國家衝刺。只有人民更好的擁有勞動回報,人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現在的廉價勞動力說起來輕鬆,這背後帶來的多少心酸和血淚,專家你知道嗎?
這個專家的觀點,感覺對廉價勞動力有點戀戀不捨的意思,我只能說,你只是學的太多了,感情幹活的不是你自己,所以你留。換位思考,如果換成你變成一個廉價勞動力,你還會有這樣戀戀不捨的想法嗎?
嶄新的開始
我覺得隨著後疫情時代和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國家的決策是對的,必須要雙循環,同時,對於廉價勞動力是要成為過去式的,讓人民付出的努力和回報成正比,而不會辛苦勞作,換來的只是溫飽,相信在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的基層人民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好,再也不用為了鬥米折腰。
寫在最後
更期待更多學者能夠多做點為人民提高收入的事情,別再抱著書本和數據在那研究我們到底是不是失去了廉價勞動力這個優勢。正所謂有得有失,我相信歐美發達國家也是從這個環節過來的,現在他們沒有廉價勞動力,他們不僅沒有什麼問題,還活的越來越好了。所以學者的思維也要與時俱進,不要停留在小農意識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