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失去廉價勞動力,但新的優勢正在形成

2020-12-16 騰訊網

我國之前的發展落後很多國家,但是我們有肥沃的土地和眾多的人口,首先在人力成本上就低於很多國家。而廉價的勞動力也為我們吸引很多的外企來我國建廠投資,同時我們國家也出臺很多利好的相關政策,留住了更多的企業,漸漸的我國的工業發展遠超很多國家,成為了「世界工廠」。

廉價的勞動力是我們取得這次成功的優勢之一,它能讓企業用更低的成本,來獲取更大的利益。但是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人力成本也在不斷的提高,這一優勢也逐漸減弱。同時還有不少國家「效仿」我們,用廉價的勞動力來吸引企業投資,並且取得了不小的勝利。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我們「世界工廠」地位不保的聲音出現。

雖然我們國家正在失去廉價勞動力這一優勢,但是我們也有新的優勢在形成。其實想要成為了「世界工廠」,首先就要有非常完善的基礎建設,這也是很多國家想要取代我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沒有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國在基建上的能力是越來越成熟了,一個完善的基礎建設也是一切發展的基礎,這也是我們的優勢之一。

當然,我國正在形成的最大優勢還是我國巨大的市場和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可否認,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以及最大的生產國,正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這些年的積累,我們在很多的技術環節和生產流程上都佔據著很大的優勢,這也保證了我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穩固地位。

我國巨大的市場也是我們的優勢之一,有市場的地方就一定不會缺少生產,而且中國巨大的市場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也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巨大的市場面前,沒有誰能夠抵擋得了這樣的誘惑。雖然我們正在失去廉價的勞動力這個優勢,但是也有新的優勢在形成。而且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發展的新優勢更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觀中國丨蔡昉:中國正失去廉價勞動力優勢,但新優勢正在形成
    導讀: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為《中國日報》旗下中國觀察智庫獨家撰文表示,中國過去多年來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擁有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減退,但中國的巨大市場和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將成為其新優勢。近期中國提出「雙循環」發展模式,不意味著從全球經濟體系中退出,相反,它是「升級版」的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是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發展理念。
  • 工業逐步轉到越南、印度等國,我國「世界工廠」地位會被取代嗎?
    我國工業區在世界工業化的進程中,我們能夠看到一條十分清晰的工業(產業)轉移路徑,總體而言,世界工業中心最早出現在英國,當時英國被稱為「世界工廠」,隨後世界製造業中心從英國轉到德國、美國、日本勞動密集型工業的主導區位因素是「勞動力價格」,擁有廉價勞動力的地區,往往具有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的基礎,目前相對於我國而言,東南亞的越南和南亞的印度等國,都具有勞動力廉價、低價較低的優勢,對於服裝、裝配等勞動密集型工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從而也必定會促使該類產業往這些國家轉移。
  • 廉價勞動力也算是優勢,是我們文化淺,還是學者變學究
    最近某學者發表了獨家文章,描述我們正在從過去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擁有額競爭優勢正在減退,但是我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會成為新優勢。這句話前半句我覺得,有點瑕疵,後半句我覺得還是可以認可的。廉價勞動力是個優勢我不認為這個專家學者的說法是正確的。如果廉價勞動力是優勢,那我們豈不是早就世界第一了。我們有著全世界最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但是最近的情況發現,我們還很脆弱。
  • 美媒:2020年中國廉價勞動力終結 將不再是「世界工廠」?
    美國《福布斯》1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廉價勞動力的終結,就業機會都去了哪裡?全球化令蘋果、通用等大型企業選擇在勞動力成本最低廉的國家建廠。過去,中國一直是它們的首選。但如今,中央王國正丟掉優勢地位,原因是勞動力成本不再像以前那樣低廉。
  •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外企紛紛搬往這個國家,如今怎麼樣了
    文:加七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一直是一個代工大國,有很多外國企業都很願意在中國建代工廠。而在我國最有名的就是「血汗工廠」富士康,富士康的代工產品非常多,蘋果公司就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戶,其大多數利潤都是來自蘋果,當然除了電子產品,富士康還代工優衣庫耐克等服裝品牌。
  • 中國為什麼能崛起成為世界工廠?才不是因為廉價的勞動力
    中國因最初優勢和便利條件得到過一定的發展,似乎在外界看來,他的崛起就是因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在世界工廠中佔得一席之地,而這種優勢最終也會讓他像蘇聯、東歐國家一樣瞬間土崩瓦解。儘管如此,我們自己也要清醒的意識到,為什麼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為什麼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了解到這些之後,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發展從來不靠廉價的勞動力,但也實實在在依靠著勞動力。
  • 中國為什麼能崛起成為「世界工廠」?才不是因為廉價的勞動力
    中國因最初優勢和便利條件得到過一定的發展,似乎在外界看來,他的崛起就是因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在世界工廠中佔得一席之地,而這種優勢最終也會讓他像蘇聯、東歐國家一樣瞬間土崩瓦解。 儘管如此,我們自己也要清醒的意識到,為什麼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為什麼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了解到這些之後,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發展從來不靠廉價的勞動力,但也實實在在依靠著勞動力。
  • 中國廉價勞動力還能支撐傳統製造業多久
    過去,勞動力無限供給是我國傳統製造業最主要的比較優勢,但隨著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出現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種優勢正在逐漸失去。福建、廣東的一些企業,工人的人均月薪已經達到1500元,再過一兩年,將可能達到2000元。沿海的一些傳統製造企業表示,由於過度競爭,給工人人均增加10元/月的工資都承受不了。
  • 在價值鏈競爭中發揮我國新的比較優勢
    這主要表現在:在信息化網絡化條件下,全球價值鏈由封閉轉向開放;全球價值鏈中歐美國家跨國公司的主導地位逐步被打破,在一些產業領域,其佔據的附加值較高的兩端地位正在被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佔領;在開放式創新的推動下,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固化狀態已經被打破,發展中國家進行梯度性轉移和攀升成為常態。  在全球價值鏈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 廉價勞動力時代
    ——美國和西方衰退與經濟復甦緩慢的原因目前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是廉價勞動力,廉價勞動力將吸引全球資本和技術的輸入,拉動製造和加工,由此拉動就業,出口,貿易順差,政府稅收和財政收入,以及外匯儲備。由於大量外資的湧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9.5%以上,是美國經濟增長率的3倍,由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大國。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隨即又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和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已達到3萬億美元。目前從規模看,金磚國家人口佔世界43%,GDP佔全球產出 17.5%,外匯儲備達到3.9萬億美元。從優勢看,各方自然資源豐富,消費市場龐大,勞動力資源充足。
  • 產業競爭力世界第一 優勢仍依靠廉價勞動力
    我國在全球佔據優勢份額的大多是襪子、襯衣和玩具等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依託較低的資源成本發展成為製造大國,在國際市場中佔領了一席之地,對於降低全球生產成本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低技術含量產品供應方面十分突出,中國產品甚至成為「廉價」的代名詞。
  •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成為廉價勞動力?
    其實,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或者多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這種情況有所改善,工人過去一個月的收入超過2000元,現在怎麼也超過4000元收入 這種工資略高於東南亞國家,但比發達國家的工人便宜去美國開玻璃廠的曹先生說,除了拉波的價格,美國比大陸便宜 很明顯,中國的勞動力離發達世界很遠 也許很多中國人想知道為什麼中國人是廉價
  • 「中國還敢稱世界工廠」印度教授持懷疑態度:他們沒有廉價勞動力
    中國在這些發展下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甚至有些領域已經領先世界,而且有很多國家會選擇中國來做一些東西,所以就有印度教授:中國人太有意思了,沒有廉價的勞動力,還自稱是世界工廠?而我國由於人口眾多,而且面積極一般,可以容納極多的製造工廠。在我國不斷的發展下,我國的製造業也非常的發達,技術有一個很大的提升。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交由我國製造,因此,我國也獲得世界工廠的稱號。
  •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勞動力廉價,為何卻不能成為「世界工廠」?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勞動力廉價,為何卻不能成為「世界工廠」?網絡上總有一種聲音,認為印度很厲害云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不要低估印度,真實實力超出你的想像,這些人往往被稱之為「印吹」。其實,「印吹」吹的並無道理。
  • 中國正在失去低價勞動力紅利,為何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
    中國正在失去傳統的人口紅利與廉價勞動力優勢,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是這對中國來說並非是壞事,因為廉價勞動力同時意味著薪資較低的就業崗位和收入較低的人群,這兩者的消失意味著中國的平均收入正在提高,也意味著中國的整體富裕程度正在提升。
  • 中國「世界玩具工廠」地位還能保持多久?
    「世界玩具工廠」的地位會輕易被越南、印度、印尼等新興經濟體取代嗎?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世界玩具產業轉移概況縱觀歷史,受政治、經濟因素影響,現代全球玩具製造業經歷了四次大規模轉移。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工業革命的延續,造就了德國工業領先的地位。德國在玩具研發、手工業水平方面形成了規模效應,成為世界玩具製造和出口中心。
  • 要背這個鍋的是廉價勞動力
    民眾期待能有更好的監管和教育政策出現,促進技術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從而為每個人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豐富的資源。工作崗位的流失罪不在機器人,要怪就怪廉價勞動力本月早些時候,勞工部發布了最新的就業報告。乍看之下,這一報告的結果非常樂觀:失業率小幅降至4.9%。這是自6年經濟復甦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工資增幅為2.8%,為這一時期的最高水平。
  • 中國廉價勞動力枯竭 專家建議允許生二胎
    核心提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盡情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優勢,然而新一輪的「用工荒」已經敲響了警鐘,這樣的「人口紅利」正在面臨挑戰甚至是行將枯竭。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 「因為多,所以便宜」這個在商業圈內橫衝直撞的道理,在勞動力市場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盡情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優勢,然而新一輪的「用工荒」已經敲響了警鐘,這樣的「人口紅利」正在面臨挑戰甚至是行將枯竭。    人口紅利,因此成為2009年人口學與經濟學討論中的流行術語。    什麼是人口紅利?
  • 總說暑假工是廉價勞動力,如果工廠不招暑假工了,大學生怎麼辦?
    現在各大高校都已經放假了,可以看到很多大巴是拉著一車又一車的大學生去往廣東的工廠,這些人都是去工廠打暑假工的,就是想掙點學費回來。不過很多人都說去工廠打暑假工,就是當廉價勞動力,工資只有正式員工的一半或者是8成,都是剝削員工而已,不建議去當暑假工。
  • 外媒:勞動力成本上升 中國將不再是世界工廠?
    有專家說,從長遠來看,中國恐怕會失去「世界工廠」的稱號,不過這也可能是好事。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21日報導,香港滙豐銀行公布,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簡稱PMI指數)8月份為50.3,跌到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明顯低於外界預期的51.5,而7月份的PMI為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