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持續到現在的全球疫情,目前還沒有消停下來。眼瞅著有望入秋,天天越來越涼,當媽的心裡不由嘀咕:小祖宗,千萬給我消停點兒,咱們吃好喝好別感冒……
嘴上這樣說著,手上卻不知不覺地進行著破壞寶寶免疫力的事。快來看看,媽媽們的五大「扯後腿」行為——
身為一個合格的「監護人」,就是要時刻監督保護娃。當看到孩子逮著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時,媽媽仿佛在那一瞬間能清楚地看到寶寶吃下去了多少細菌。尤其是家有1歲以下口欲期的娃,當媽的都會患上消毒「強迫症」。
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
寶寶在出生後,通過接觸各種微生物,免疫系統會在和各種病原體的接觸中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寶寶自身的免疫力。
消毒劑一旦殘留在物品上被寶寶吃進肚子裡,會殺死腸道內的正常菌群。
別讓孩子中招,這5個習慣一定要改
這兩年,有賴於各大權威媒體不遺餘力的教育,爸爸媽媽們對抗生素多少有了警惕。但看著寶寶生病時的可憐模樣,為了能讓他好得快一些,有些父母希望醫生直接給寶寶輸液或「多用點好藥」。
爸爸媽媽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生病是身體與病菌「搏鬥」的過程,在「搏鬥」中身體會自行找到解決辦法,並記住它,等到病菌下一次來襲,身體就會自動開啟防禦系統來應對了。每生一次病,寶寶的免疫力都會提高一個臺階呢。
小提示:
抗生素不能濫用,也不能不用。如果寶寶被醫院診斷為細菌感染,就要配合醫生用抗生素治療,並且用足一個療程。
別讓孩子中招,這5個習慣一定要改
室外溫度低,為了避免出門受涼生病,老人都喜歡讓寶寶在門窗緊閉、溫暖的家中玩玩具或看動畫片。
首先,適當的空氣流通有助於淨化家中的空氣,防止細菌滋生。其次,運動是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最佳途徑,戶外活動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環,促進寶寶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大腦氧氣的供應。天氣晴好的時候,出門曬曬太陽還有助於給寶寶補鈣呢~
很多爸媽都抱著「放倒這個小東西,我就翻身得解放」的想法哄寶寶入睡,沒想到,遇到的卻是「睡眠5分鐘,蹦躂一整夜」的熊孩子~你一「夜遊生物」,還指望下一代能「日落而息」?
需知,睡眠對寶寶的意義重大,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體充分地自我修復,尤其是在寶寶疲勞或生病前後。而且,寶寶在沒有夜燈的黑暗環境中才能保證褪黑素分泌,從而增加抵抗力。
所以,為了寶寶,爸媽也要養成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呀~
別讓孩子中招,這5個習慣一定要改
有些寶寶不愛喝水,為了不上火,爸爸媽媽只能多給他吃水果,喝果汁甚至飲料來補充水分。
寶寶活動量大,水喝得少不僅使身體缺水,導致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沒有水的滋潤也容易被細菌病毒入侵。
鮮榨果汁、果汁飲料以及其他含糖飲料的含糖量高,長期飲用容易導致寶寶偏愛含糖飲品,增加肥胖風險;而且,寶寶的牙齒也可能因與糖類過度接觸而引起齲齒哦。1歲以上寶寶的最佳「水源」是涼白開;1歲以內寶寶的最佳「水源」當然是母乳,無法母乳餵養的寶寶的最佳「水源」則是配方奶。
別讓孩子中招,這5個習慣一定要改
美贊臣溫馨提醒:要提高寶寶免疫力,你還可以這樣做
絕大部分人天生就有健全的免疫系統,不僅如此,寶寶出生時,媽媽還會「附贈」有效期6個月左右的抗體,但6個月之後,寶寶的免疫力就要靠自己去「爭取」了,這就是「獲得性免疫力」。
要幫助寶寶提高「獲得性免疫力」,爸爸媽媽除了要避免上面提到的那些誤區,還可以根據寶寶的不同月齡,參考下面這些辦法。
【0-6月齡】
純母乳餵養,並按時接種疫苗。對新生兒來說,母乳中含有的活性免疫成分,乳鐵蛋白等,幫助寶寶提高抵抗力。
【7-12月齡】
按時添加輔食,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果寶寶缺鐵,嚴重的還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增加感染的風險。
【1歲以上】
均衡飲食,不要偏食。蔬菜吃得少會導致維生素、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只吃素菜的寶寶還會出現鋅缺乏等症狀,營養失衡會使得寶寶抵抗力降低。
總之,除了避開那些可能「拖後腿」的誤區,要想增強寶寶的「獲得性免疫力」,能做的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安排好寶寶的飲食,讓寶寶從日常飲食中獲得充足而均衡的營養。
而這其中,千萬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乳類的作用。
別讓孩子中招,這5個習慣一定要改
我們知道,母乳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因為母乳中天然含有的乳鐵蛋白能在寶寶體內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為寶寶構築起天生的免疫力。
如果不能母乳餵養而不得不選擇配方奶粉時,建議選擇乳鐵蛋白大於300mg/100g的奶粉,來延續並鞏固寶寶的自身保護力,為寶寶健康成長撐起保護傘。
親愛的寶爸寶媽,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們收回「扯後腿」的那隻手,在娃構建強大免疫力的時候,爭取助他「一腿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