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類重要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雲南各民族融合、演變、發展,走過了漫長的歷史,自戰國時期建立滇王國以後,行政建制和區劃經過無數次的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雲南。
元謀人:大約170萬年前,原始人群時期的人類就生活在中國大地上。雲南元謀人是我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們,已能使用石斧之類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有些地方的人還會建造簡易木結構房,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村落。
莊蹻入滇:公元前三世紀,莊蹻通過黔中郡向西南進攻,「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建立了滇國。莊跤等將較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雲南,促進了雲南的發展,標誌著雲南從政治上與內地聯繫的開始。
秦開五尺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雲南設置郡縣,開「五尺道」,從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附近,因路寬僅五尺,故稱「五尺道」。五尺道的開闢溝通了首都鹹陽經四川與雲南東部的聯繫,並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為秦帝國的組成部份。
漢武開滇: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率巴蜀之兵臨滇,設益州郡,下屬24縣,郡府設在滇池縣(今晉寧縣),雲南為其中一個縣,縣城設在今祥雲縣的,「雲南驛」。漢王朝調整了郡縣,改變部落相立,不相統屬的狀況,帶進了一些封建生產關係。這一時期青銅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農業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煉技術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各種青銅器物品的出土,顯示了民間藝術家們的精湛技藝。大群被放牧的牛、馬、綿羊和山羊與家畜豬、犬一道,標誌了滇國發達的畜牧業。
漢武帝還派唐蒙擴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漢王朝還組織人力開鑿博南古道,日趨頻繁的商賈往來,促進了西南與東南亞各國,尤其是與緬甸、印度的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武開滇。 諸葛亮治南:三國時期,現在的雲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區統稱為「南中」。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統三路大軍親徵雲南,他採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當進入滇西地區洱海(大理一帶)時,迅速平定了雲南奴隸主貴族發動的叛亂,降服了當地大姓孟獲,對孟獲「七擒七縱」,使盂獲心悅誠服地投降,井發誓永不造反。因此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雲南成為蜀漢的一部分。
爨氏據滇:公元317年司馬睿稱帝,建東晉,東晉初年,由內地遷至雲南的爨(音竄cuan)勢力逐漸強大,爨琛自主為王,統治滇池地區,爨氏歷統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區稱作昆川(或昆卅),並與隨、唐王朝保持經濟文化聯繫。
六詔統一:公元738年貞觀時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詔統一「六詔」,建立以洱海為基地的「南詔國」,詔主皮羅閣被封為「雲南王」,南詔歷傳13王,統治200餘年。
段氏建立大理國:公元937年,段思平滅南詔建大理國,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領為「雲南節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區域,以大理為都城,相傳22世,共統治316年。在大理國統治期間,鄯闡城(今昆明)逐漸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間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膽」的故事。
元跨革囊: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軍徵雲南,破大理國,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為雲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賽典赤·贍思丁到雲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雲南行中書省為全國11個行省之一,從此「雲南」正式作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昆明。賽典赤到雲南後,在經濟上制定賦稅,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過去殘酷屠殺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關係,興辦教育、安定政治形勢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裡滇池,原常泛濫成災,賽典赤徵召民工,鑿開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經螳螂川流入金沙江。
明設衛所,移民實滇。朱元璋於1381年派傅友德、藍玉、沐英率大軍西進平定雲南,1382年建立了雲南布政使司(相當於省政府)和都指揮司(相當於省軍區),雲南內地設府、州、縣,實行以流官為主的統治,在邊遠地區則建立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轄。明朝大量內地漢族人口入滇,經濟迅速發展,白銀產量達全國的一半以上,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所鑄的24000斤重的大洪鐘則是體現了這時銅礦業發展的水平。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雲南使用的貨幣也開始廢貝行錢,全國通行的白銀、銅錢開始取代貝幣在雲南流通。明末農民起義軍在孫可望的率領下進入雲南,立永曆帝,開展抗清鬥爭。1658年12月,清軍三路入滇,南明最後一個王朝覆滅。
雲南漢族歷史名人
明帝國時 期
開疆功臣
傅友德— —穎川侯
藍玉— —永昌侯
沐英——西平侯、鎮國公
沐春——黔國公
政治人物
楊一清——兵部、戶部、吏部尚書,武英殿、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雲南安寧人。
朱家民——貴州左布政使,雲南曲靖人。
楊繩武——兵部尚書,雲南彌勒人。
包見捷——吏部右侍郎,雲南建水人。
陳表——浙江道監察御史,雲南玉溪人。
胡平表——貴州布政使,雲南建水人。
傅宗龍——貴州巡撫、順天巡撫、陝西總督、兵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雷躍龍——禮部尚書兼育英殿大學士,雲南玉溪人。
王錫袞——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雲南祿豐人。
朱化孚——湖廣按察使,雲南安寧人。
龔彝——戶部尚書,雲南鳳慶人。
蕭崇業——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雲南建水人。蘭 茂——醫學家,著有《滇南本草》,雲南嵩明人。
清代時期
政治人物
嚴清——吏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李因培——湖北巡撫、湖南巡撫、福建巡撫,雲南晉寧人。
趙士麟——浙江巡撫、江蘇巡撫,雲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戶、吏諸部尚書兼內閣學士,雲南通海人。
趙光——工、刑、兵、戶、吏諸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何桂清——兩江總督,雲南昆明人。
陳時夏——江蘇巡撫,雲南元謀人。
丁槐——廣西巡撫,雲南鶴慶人。
錢灃——江南道監察御史,雲南昆明人
中華民國時期
軍事人物(只列上將級別)
李根源——陸軍上將,雲南騰衝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唐繼堯——陸軍上將,雲南會澤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顧品珍——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劉祖武——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李鴻祥——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謝汝翼——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羅佩金——陸軍上將,雲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殷承瓛——陸軍上將,雲南陸良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張開儒——陸軍上將,雲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趙復祥——陸軍上將,雲南鳳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葉荃——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庾恩暘——陸軍上將,雲南墨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黃毓成——陸軍上將,雲南鎮沅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朱培德——陸軍一級上將,雲南祿豐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金漢鼎——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唐淮源——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王 鈞—— 陸軍上將,雲南呈貢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範石生——陸軍上將,雲南河西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胡瑛——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楊增新——陸軍上將,雲南蒙自人,清朝進士出身。
丁 槐——陸軍上將,雲南鶴慶人。
譚慶林——陸軍上將,雲南建水人。
政治人物
李根源——陝西省省長,中華民國代總理,雲南騰衝人。
楊增新——新疆省主席,雲南蒙自人。
朱培德——江西省主席、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雲南祿豐人。
唐繼堯——貴州都督、雲南都督,雲南會澤人。
王九齡——教育總長,雲南雲龍人。
張耀曾——司法總長,雲南大理人。
金融管理調控專家
盛延齡——中國富滇銀行總行長,雲南玉溪人。
陸子安——中國富滇銀行總行長,雲南巧家人。
繆雲臺——中國富滇新銀行總行長,雲南昆明人。
優秀的技術官僚
繆雲臺——雲南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雲南昆明人。
著名商人
梁金山——緬甸華僑首富,雲南保山人。
鄭一齋——一代儒商,雲南玉溪人。
氣象專家
陳一得——雲南近代氣象、天文、地震科學的先驅,雲南鹽津人。熊慶來——教育家,曾經把雲南大學辦成中國十五所名牌大學之一,雲南彌勒人。熊慶來——數學家,他定義的無窮級被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級」,載入世界數學史冊。雲南彌勒人。
國學大師
姜亮夫——國學大師,著有《中國聲韻學》、《楚辭學論文集》等,雲南昭通人。艾思奇——哲學家,著有《大眾哲學》,雲南騰衝人。聶耳——音樂家,曾經譜曲《義勇軍進行曲》,雲南玉溪人。
建築設計專家
張邦翰——建築設計專家,作品有「雲大會澤院」,雲南鎮雄人。
民主人士
楚圖南——中國民盟主要領導人之一,雲南文山人。
#雲南#留下你的家鄉,下一個就是你。主頁有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