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探索

2020-12-11 中華會計網校

  在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籌資、投資活動與日俱增,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不斷。目前,理論界在企業理財的主體、目標、內容等方面已基本上達成共識,但對財務基本理論的構成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縱覽財務管理的有關文獻,筆者認為迄今止,企業籌資、投資決策中所涉及的重大問題的解籤,大多是建立在以下六個基本理論之上的。 

  一、效率市場假說(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簡稱EMH) 

  效率市場假說這一理論認為:股票市價反映了現時與股票相關的各方面信息,股價總是處於均衡狀態,任何證券的出售者或購買者均無法持續獲得超常利潤。效率市場一般分為三種類型:(1)弱式效率性,股票的現行市價包含了過去股價變動的全部信息;(2)次強式效率性,股票市價不僅包含了過去價格的信息,而且也包含了所有已公開的其它信息;(3)強式效率性,股票的現行市價已反映了所有已公開的或未公開的信息。 

  效率市場假說經歷了長期的檢驗。在所有完善的資本市場或股票市場中,都具有高度的弱式效率性,以及相當程度的次強式效率性。研究效率市場假說對企業財務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於證券市場反映了全部已公司的市場信息,故大多數股票的價格都是公平合理的,即給所有投資者以均等機會的價格,投資收益的大小隻取決於所承擔風險的大小;由於在股票價格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因而股票指數可作為市場狀況的主要指數,這對於那些與發行、出售股票、股票回購和償還債券等有關財務決策者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效率市場假說這一概念已深入到投資實踐並成為政府制定有關證券市場法規的依據。 

  二、現值分析理論(Present Value Analysis Theory) 

  現值分析理論是貫穿現代財務管理的一條紅線,它是基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原理,對企業未來的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進行貼現分析,以便正確地衡量投資收益、計算籌資成本、評價企業價值。 

  企業經營活動的現值分析一般包含三個要素:企業投資或籌資活動的有效期,即現金流量的時間域;發生在各個時點的現金流量,即每一時點的現金流入或流出量;以及平衡不同點現金流量的投資收益率(為個收益率或稱貼現率能正確地反映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以及相應於其它投資機會的機會成本)。這三個要素缺一均不能進行現值分析。利用現值分析進行財務決策的標準是未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大於現金流出量的現值,即淨現值大於零時才值得去投資或籌資。在通常的情況下,企業資產的淨現值越大,企業的價值就越大。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幾乎所有的財務決策都涉及到未來現金流量,都需要決定未來現金流量的現時價值,因此,現值分析是企業進行投資或籌資決策基本準則之一。 

  三、風險收益權衡理論(Pisk and Peturn trade-off Theory) 

  風險與收益是一切財務決策的共同標準,現代財務領域中有關風險和收益權稀理論主要包括: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學說、套利定價理論。 

  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是由美國的著名學者馬科維茲(Markovitz)提出,並由夏普(Sharpe)等人加以完善發展的。投資組合是由一種以上的證券或資產構成的組合,投資組合的收益是投資組合中單項資產預期收益的加權平均數;而投資組合的風險卻並非單項資產或證券標準差的加權平均數,它是通過協方差和相關係數來衡量的。隨著投資組合中包含資產的數目增加,單個資產的方差對投資組合總體方差形成的影響程度會越來越小,而資產與資產之間的協方差形成的影響程度將越來越大。這表明通過多種投資組合,可使隱含在單個資產中的風險得以分散,從而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資產之間的協動關係也可以用相關係數來度量。是協方差與標準差積的比值,即標準楷的協方差,用於在同等水平對事物進行比較。 

  研究投資組合理論旨在投資決策中,尋求一種最佳的投資組合。按照馬科維茲的觀點,有效投資組合是一種具有預期收益水平下的最小風險或一定風險水平下的最大預期收益的投資組合。掌握投資組合理論,對於企業進行多角化投資,分散風險,提高投資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特瑞諾爾(Treynor)、夏普等人於60年代在馬科維茲資產組合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簡記CAPM),這一模型揭示了多樣化投資組合中資產的風險和所需要的收益之間的關係。CAPM的基本模型為: 

  Rj=Rf+βj×(Rm-Rf) 

  式中:Rj-第j種證券的必要收益率;Rf-無風險利率,通常以政府債券利率表示;βj-第j種證券的貝他係數;Rm-市場證券組合必要收益率;(Rm-Rf)-市場證券風險溢酬;βj×(Rm-Rf)-第j種證券的風險溢酬。 

  上述公式表明,任何風險性資產的必要收益率等於無風險收益率加上風險溢酬,市場風險溢酬決定於投資者的風險迴避程度。CAPM簡明易懂,目前仍是

財務分析

的核心理論。 

  套利定價理論 美國學者羅斯(Ross)在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簡記APT),它是對CAPM的進一步擴展。這一理論認為:風險性資產的收益率不只是同單一的共同因素之間具有線性關係,而是同多個共同因素之間具有線性關係,從而從單因素模式發展成多因素模式,以期能更好地適應現實經濟生活的複雜情況。按照這一理論,證券或資產i的預期收益率為 

  Ri=Rf=bi1(Rf1-Rf)=bi2(Rf2-Rf)+…bin(Rfn-Rf) 

  式中bi1,bi2,…bin-第i種資產的收益率對因素的敏感度; 

  (Rf-Rf),(Rf2-Rf),…(Rfn-Rf)各種因素的風險溢酬。 

  套利定價理論與醬資產定價模型的主要區別在於:CAPM確定的風險因素是市場證券組合的隨機收益,而APT則事先不確定風險因素,它可以包括若干個風險因素,諸如行業生產力水平、通貨膨脹、長期和短期政府債券收益差異、債券風險報酬等。因此,可以把CAPM看作APT的特例,只是APT比CAPM考慮的因素較多。 

  四、總價值理論(Total Value Theory) 

  總價值理論主要是探討企業能否通過改變資本結構或股利政策以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企業價值=股票市場價值+負債市場價值)。 

  美國的Modigliani和Miller(簡稱MM)兩教授於1958年首次提出了資本結構無關係論。這一理論主要包括:(1)無論是負債經營不是無負債經營,任何企業的價值等於其預期息稅前利潤除以適用於其風險等級的資本成本率;(2)負債企業的股本成本等於同一風險等級無負債企業的股本成本加上風險溢酬。由於市場套利機制的作用,隨著企業負債的嗇,2股本成本也增加,因此,在無賦稅的條件下,企業的資本結構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和資本成本。 

  M&M於1963年將公司稅引入企業價值中,提出負債會因利息是可減稅支出而增加企業價值。主要包括:(1)負債企業的價值等於相同風險等級的無負債企業的價值加上賦稅節餘的價值,後者等於公司稅率乘以負債額。當引入公司稅後,負債企業的價值會超過無負債企業的價值。負債越多,這個差異越大,當負債達到100%時企業價值最大;(2)負債企業的股本成本等於相同風險等級的無負債企業價值加上無負債企業的股本和負債成本之差以及負債額和公司稅率決定的風險報酬率。 

  米勒模型(Miller Model)。米勒教授於1977年再發表論文,探討公司所得稅和

個人所得稅

同時存在時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根據米勒模型,負債企業的價值等於無負債企業的價值加上賦稅節餘,而賦稅節餘的多少視公司所得稅、股票所得稅和利息所得稅的大小而定。權衡模型(Trade-off Model)。MM理論在實踐中得到不斷地修正和拓展。當引入財務危機成本和代表成本時,企業價值及負債槓桿之間的MM關係可表示如下: 

  負債企業價值=無負債企業價值+賦稅節餘現值-財務危機成本現值-代理成本現值 

  等式右邊前兩項為MM理論,減去後兩項即為權衡模型。根據權稀模型,當減稅利益與負債的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相互平衡時,即成本和利益相互抵消時即可確定最優資本結構。 

  M&M於1961年提出股利政策不會影響公司的價值。M&M認為在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中,存在著一種套利機制,通過這一機制使支付股利與外部籌資這兩項經濟業務所產生的效益與成本剛好相互抵消,因而股利政策並不能增加股東的現金流。根據這一理論,公司的價值完全取決於投資決策所決定的獲利能力,而非決定於公司盈利或現金流的分割方式(即股利政策)。因此,單就股利政策而言,無所謂最佳,也無所謂最次。 

  如果說現金流的分割方式不能增加公司價值,那麼,將不同的現金流合併也不能增加公司的價值。這表明單純為了多角化經營而將不同的公司合併起來的做法對公司價值不產生任何影響。 

  儘管上述理論是建立許多假設基礎上的,但它為管理者進行財務決策提供了某種思路或啟發,特別是關於資本結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使現代財務理論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五、期權估價理論(Option Pricing Theory) 

  期權或稱選擇權是一種衍生金融工具。其基本特徵是:期權持有人(其權購買者)具有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某個約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

金融資產

(或稱標的資產)的權利;期權立約人(期權出售者)則負有按約定賣出或買進一定數量金融資產的義務。其權是一種不對稱合約,給予期權買方隨時履約的權利但並不要求其必須履約,期權的賣方則負有責任,只要飛翔方行使權利,賣方就必須履約,若買方認為行使期權對其不利,賣方無權要求對方履約。在期權交易中,期權買方的風險是可預見的、有限的(其最大損失是為擁有選擇權而支付給賣方的權利金),而獲得收益的可能性卻是不可預見的、相當大的;期權賣方的風險是不可預見的、無限的,而獲得收益的可能性是可預見的、有限的(最大收益是承擔履約義務而向期權買方收取的權利金)。期權交易的最大特點就是給予期權持有者一種決策彈性,使其可以靈活利用金融市場各種變化的可能性,在最大的限度控制利率、匯率等市場風險的同時,又不喪失獲得可能出現的獲利機會,因此,期權已成為進行金融風險控制與投資的重要工具。 

  自從期權交易興起以來,有關期權價格(權利金)的計算模型有很多種,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模型是由美國人費謝爾·布萊克和邁倫·期考爾於1973年推出的期權價格模型。在不考慮股票派息影響的情況下,布萊克—斯考爾模型(簡稱B—S)由五個變量組成:  

  N(d1),N(d2)分別是)d1和d2的正態分布函數值;C和P分別為股票看漲和看跌期權價格;S為股票市場價格;K為股票期權合約的敲定價格;r為無風險利率(按連續利率計算);δ為股票價格波動率;T為股票期權合約的到期日;t為到期日前的某一時間。 

  雖然嚴格地說,B—S模型只適用於計算在無派息條件下的歐式股票期權的理論價格,但在進行必要的修正之後,試模型也可用於估算其它類型的期權價格的理論值(如債券期權、外匯期權等)。 

  在現代財務管理中,研究和運用期權估價理論,不僅因為它是金融資產交易的一種方式,而且是因為企業許多投資和籌資決策都隱含著期權問題。例如,在不確定性投資項目分析中,如果未來的投資是否執行要視一個先期投資是否成功,則後者可視為一個選擇權或期權。未來投資的風險越大,它的期權越有價值。又如,企業發行的許多證券都包含著期權:申請破產的權利為公司提供了不履行其所發行債券債務的一種隱含選擇權;認股權證是以股票或其它某種類型證券為標的資產的買方期權;可轉換債券給予投資者以一定面值的債券按即定的轉換價格或比例轉換公司股票的權利,它相當於純債券(非轉換債券)加上投資者的買方期權;可贖回債券則是給予發行公司(而不是投資者)的一種買方期權,它相當於純債券(不可贖回債券)加上發行公司的買方期權等。根據期權理論,有限公司的股權資本(普通股)實際上是以負債現值為履約價(K),公司資產為標的資產(S),負債到期日為執行日(T)的一種買方期權。因此,企業股權資本(對應於股票的價值)可以用期權定價模型來估計。期權估價模型,不僅可用於選擇投資方案、確定症券價值,還可廣泛用於建立目標資本結構,規避財務風險以及確立股利政策和處理各種財務關係。理論界認為,期權估價模型將同資本資產估價模型一樣,在企業的財務決策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六、代理學說(Agency Theory) 

  本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詹森和威廉·麥克林在其合著的論文中對代理學說作了系統的描述。他們認為:現代企業的代理關係可以定義為一種契約或合同關係。在這種關係下,一個或多個人(委託人)僱傭其他人(代理人),授與其一定的決策權,使其代替僱主的利益從事某種活動。在公司制下,代理關係一方面表現為資源的提供者(股東和債權人,即主人或委託人)與資源的使用者(管理當局,即代理人)之間以資源的籌集和運用為核心的代理關係;另一方面也表現為公司內部高層經理與中層經理、中層經理與基層經理、經理與僱員之間(在這裡,上一層經理既作為代理人又表現為下一層的委託人)以財產經營管理責任為核心的代理關係。代理關係的本質體現為各方經濟利益關係,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各有不同的「個人利益」,他們受個人利益的驅動,從市場進入企業,以謀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由於關係人各方目標不一致,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衝突,解決這一衝突的有效方法就是由關係人各方共同訂立各種形式契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司在本質上是由若干個人之間的一組相互重疊的「契約關係的綜合」。現代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和代理關係複雜性,決定了契約各方存在著利益不均衡性、信息不對稱性和風險不平等性等,由此決定了契約的監督在客觀上需要建立一系列溝通、激勵、協調代理關係的管理機制,促使代理人採取適當的行動,最大限度地增加委託人的利益。 

  代理學說對現代企業財務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根據這一理論提供的思路,可以正確處理股東與經理之間、股東與債權人之間、債權人與經理之間以及公司內部之間的代理關係。例如,股東對公司經理採取各種監督與激勵政策,促使經理按照股東利益最大化從事經營活動,以保持資本完整和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公司經理的雙重身份(同是股東和債權人的代理人)要求他們必須兼顧股東和債權的利益,遵守債務契約,確保長期穩定的資本來源;公司管理當局通過各種經營管理責任制,協調各部門責權利關係,使之始終與公司目標或利益保持一致。 

  上述六個基本理論模式雖各有側重,但也相互聯繫。如將MM理論與CAPM相結合,可導出負債企業股本成本率等於無風險利率、經營風險報酬率、財務風險報酬率三者之和的計算模式;利用期權估價模型設計債券契約以減少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矛盾等;現值分析理論、風險收益權衡理論寓於其它理論之中;市場效率假說則是建立CAPM、MM、OPM模型的基礎理論。這些理論產生於發達的資本市場,雖然直接應用到我國財務管理的實務中還存在一定問題,但一旦較為完整地掌握這些基本理論,對於適應錯綜複雜而又處於迅速變動的資本市場,對於正確地進行財務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若干基本問題探討
    根據社會結構理論,現代社會的社會組織分為政府組織、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三大類型,它們分別是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的主要組織形式。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財務管理是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本文試圖對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幾個基本問題作些探討。
  • 應用型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企業財務管理內外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在不斷創新和發展,這勢必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提出挑戰。在教學中專業教師不能僅滿足教科書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將財務基本理論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出現的問題緊密結合,使學生切實感受到這門課程對他(她)的意義,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 淺析信息技術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信息技術帶給財務管理的變化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初現端倪,企業管理面臨的需求、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條件和方法都隨之發生變化,從而激生了新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與之相適應的企業財務管理內容、範圍、方法也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 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摘 要]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工作的定向機制,出發點和歸宿,確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幾種觀點的比較,探討我國企業財務目標的現實選擇。
  • 現代融資理論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尋求融資成本最小化的資本結構,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融資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小企業的成立、發展也需要良好的融資環境給予支持。現代融資理論,包括MM理論、權衡理論、融資順序理論、金融成長周期理論等,都對企業融資方式做出了解釋與建議。
  • 專業介紹||財務管理
    企業的理財活動可分為生產經營、籌資、投資和利潤分配四個部分,財務管理就是要將科學的決策方法運用於理財活動的方方面面。如: 以最低的成本籌集企業所需資金、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合理分擔企業的投融資風險等。在實施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中,產品生產方向、規模和質量水平既定的條件下,財務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的核心。
  • 專業解析||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公司經營過程中的財務活動進行預測、組織、協調、分析和控制的一種管理活動。企業的理財活動可分為生產經營、籌資、投資和利潤分配四個部分,財務管理就是要將科學的決策方法運用於理財活動的方方面面。如: 以最低的成本籌集企業所需資金、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合理分擔企業的投融資風險等。
  • 2019年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知識點:財務管理目標理論
    下面,中公會計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9中級會計《財務管理》基礎知識點:財務管理目標理論,大家快來學習吧!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知識點:財務管理目標理論財務管理目標理論一、 利潤最大化利潤=收入-成本費用 觀點 企業的財務管理以實現利潤最大為目標
  • 財務管理:企業的「心臟」
    近年來,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到。可以說,市場經濟越發達,財務管理越重要。如果把企業比作人體,那麼資金就是血液,而財務管理就相當於企業的「心臟」。   那麼,財務管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財務管理》說課稿
    一、課程設置(一)課程的定位、作用與特點《財務管理》課程是為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專業開設的職業技術課程,也是高職教育經濟管理類其他相關專業的選修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要熟悉並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術,提高財務管理決策的實際能力。
  • 西方會計理論演進:基本階段與主要成果
    對於會計理論發展的分期問題,由於理論界在分析問題切入點及研究問題的著重點不一樣,故存在不同認識。儘管在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上並不存在原則分歧,但釐清其演進脈絡對於認識其發展規律並促進現代會計理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擬以西方會計理論發展的五個階段劃分為基礎,對其成果進行了初步梳理歸類與分析,以便為此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一點基本線索。
  • 財務管理專業-雲南大學
    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目標為具有紮實經濟學、管理學理論基礎,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財務管理工作流程,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融資、投資及資本運營工作,制定財務分析報告和財務決策方案,具有預測、防範和化解財務危機能力的創新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 什麼是現代的企業管理?
    從現代管理學角度理解陳春花教授的《管理的認知與行動》講座:一、無形的知識資產曾經有位大師這麼說的:什麼叫技術,就是用不好的材料做出優質的產品,如果一家企業還是靠經驗、靠老一套的傳幫帶、用嘴巴傳達技巧來運營或朝令夕改的進行管理
  • 財務管理與會計區別在哪?
    在傳統會計面臨衝擊的今天嗎,越來越多人想找到突破口,希望給自己更多的發展空間,相對來說財務管理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依舊很多人不了解財務管理與會計又什麼區別,也不知道那個更好,下面還是跟這中國管理會計網的小編來詳細了解下吧。
  • 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
    財務管理是有關創造財富的決策科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它有其自身的理論和規律性,但構成其理論和方法基礎的主要有以下九個基本原則。  原則一:風險與收益對稱,額外風險需要額外收益補償  一些人以儲蓄進行投資並得到回報,另有一些人願意放棄未來的消費機會而在現在消費。
  • 論財務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企業競爭日趨激烈,財務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界所重視。財務經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要隨時了解企業處於什麼狀況並向何處發展,對企業的經濟形勢了如指掌,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這將對我國財務管理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必將對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 南京理工大學財務管理專業介紹
    財務管理專業  一、專業介紹  本專業在設置上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了社會對人才需求變化的影響,明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突出理工類高校財務管理的辦學優勢和特色,系統、科學地設置財務管理課程體系,使得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可以具有工、經、管、文、法等複合性知識結構的特色;財務管理專業本身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專業
  • ERP進銷存是如何助力企業財務管理?
    ERP企業管理軟體是集於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將資金、物流為一體化管理,實現財務管理從財會信息的反映,到財務管理信息處理,再到多層次、全球化財務管理支持的轉變。幫助各類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和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提供強大的財務分析和決策支持能力,獲取豐富的戰略性財務信息。
  • 企業需要財務管理,家庭也需要管理財務嗎?
    我們在企業管理中,財務這一環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一筆清楚帳,恐怕怎麼做都是進出不明了,就連想要用錢的時候都不知道該如何出錢,所以企業管理中的財務這一環非常重要。在家庭中財務管理也是不容小覷的,否則將來想要買車、換房等等用錢事宜,就會不知道錢都去了哪?
  • 財務管理創新的路徑探究
       (二)從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財務管理中的一些籌資、投資理論模型的發展始於二戰後,二戰前的財務管理只注重內部生產,籌資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能,雖然發展早,但只提出了一些諸如資金成本、時間價值等一些基本概念,沒有固定模型來分析籌資的數量和成本。   到了二戰以後,隨著投資的興起,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籌資管理開始逐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