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家的廁所建在外面,影響村容村貌還不衛生,現在政府出錢幫我們建的室內廁所方便又衛生,化糞池處理的水還可以澆菜。」潘集區賀疃鎮李莊村貧困戶徐紅花沒花一分錢,便完成了廁所改造。
潘集區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把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加快改造實施進度,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與徐紅花一樣,李莊村村民王海鳳今年也享受了改廁惠民政策,王海鳳家原來的旱廁建在大門外的路邊,看上去很彆扭,今年實施戶廁改造後,她家房前屋後衛生環境也得到了改觀。
「以前我家的廁所建在外面既不美觀又不衛生,現在政府給我們創造條件,把廁所建到室內,又美觀又好看,又騰出一片地方種菜,化糞池接到了汙水管網,現在廁所改得很好,我們也像城裡人一樣用上了水衝式衛生廁。」賀疃鎮李莊村村民王海鳳說。
賀疃鎮李莊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今年在中心村拆除破舊旱廁60個,採取廁所進院入室的改造模式,大力實施戶廁改造,截至11月底,全村戶廁改造全面完成並投入使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水衝式廁所,並把每個化糞池全部接入汙水處理管網,實現了農村廁所糞汙基本得到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據賀疃鎮李莊村黨支部負責人介紹, 李莊村總戶數317戶,廁所已改306戶,改廁率97%。今年美麗鄉村中心村76戶利用專項資金,全部實施進院入室模式,既節省了改廁費用,又改善了村莊環境,現在廁所化糞池全部接入汙水管網、流入汙水處理站進行處理,村裡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和維護,確保每戶都能正常使用,得到群眾的滿意和好評。
潘集區科學指導農村改廁,根據中央有關部門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群眾意願,統籌考慮本地自然條件、農戶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農村改廁模式,明確農村改廁階段性工作目標,對農村不能納入汙水管網集中收集處置系統的自然村莊常住農戶非衛生廁所進行改造(納入搬遷計劃的村莊除外),全力做好農村廁所改造及管護、糞汙資源化利用等工作。今年,該區按照省、市、區三級財政補助資金戶均2100元標準,推廣建造磚砌式三格化糞池。截至10月底,全區完成今年1083個戶廁改造任務並全部達到使用標準,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實現85%以上的目標。
據了解,潘集區還制定了農村改廁後續管護工作方案,按照每個鄉鎮(街道)有辦公場所、有專業人員、有管護制度、有管護車輛、有服務電話、有管護臺帳的要求,對照「有人管,反應快;重考核,衛生好」的工作目標,完善管理網絡,成立維修隊伍,明確部門職責,確保農村改廁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實現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有效地提升農村整體衛生環境。
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譚 敏 潘士清
【來源:淮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