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能走腎,要信佛,要懂得節制

2020-12-09 燎原青春

切忌走腎不走心

學習的時候,一坐一天,很傷前列腺,前列腺傷了,腎就傷了,腎傷了,愛情就沒了,愛情沒了就不能繁衍後代,後代都沒了,你還學習嗎?

在圖書館學習的時候,我們班的一同學,某度雲下載了一堆的學習視頻,每天跟著視頻學單詞,學高數,尤其是這個數學視頻,某老師講課很風趣,我同學聽完了第一遍課,閉目養神,我問他:「你忘了多少了?」 他說:「都忘了」

他睜開雙眼,炯炯有神,氣沉丹田之後,翻開題集,擺好草稿紙

一道題也做不出來

他很失望,覺得愧對老師教導,沒有領會視頻奧義,決定二刷視頻,半個多月過去了,又翻開了那本 新 題集,還是一道題都做不出來

不管那門科目,一定不能光聽不做題,一定要自己動手,即使很簡單的題,也要自己紮實的過手,甚至練到可以肌肉記憶的程度,光坐著看視頻不做題,好比走腎不走心。

切忌佛祖掛嘴邊,心中戀紅塵

每到11月份,12月份馬上的考研的月份呢,教學樓就跟寺廟一樣,一進門,整棟樓都是嗡嗡的念經聲音,法海也沒有這個功力

我每天下午去吃飯的時候,樓道會有一個女孩在走廊背東西,時間一長,也認識她了,會打個招呼,後來發現,我6點出去吃飯,我9點半走的時候,她背三個小時左右,連著三四天,居然是一段東西,我問她,怎麼一直背一段,她說她記不住,我就注意到,她背東西,就是一直在念,反覆念,不抓中心,不根據邏輯斷句,經常念著念著就走神了,這樣背,效率太低了,而且也記不牢

背東西一定要抓住中心那幾個詞,去擴展著背,斷句要跟著邏輯來,一定要「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要重內容,背東西不能靠肌肉記憶。

切忌年輕人縱慾,不節制

考研剛開始,我目標是985,心浮氣躁,總想一口氣吃成胖子,看著哪些書,那些題,就像我剛過門的媳婦兒,一刻也不能放手,最少的時候,我每天都學習10個小時,最多的時候,一天學15個小時,全年無休,喪心病狂的時候,吃飯,走路也在背單詞,

大概6月份開始,早晨起床一上午都很困,頭懵懵的,沒精神,到8月份,下午一到6點我就頭暈,去看中醫,說了很多,大概意思就是用腦過度,不運動,我吃了半個月中藥,總算是不頭暈了,但是早上還是迷糊,沒精神,效率低

11月份的時候,背的東西多了,壓縮睡覺時間,每天5個小時多點,結果經常早上太困,間歇性補五六分鐘睡眠,得不償失

考完之後,回過頭來想想,不該那麼學習的,走火入魔了,勞逸結合是有道理的,每天分出一點時間,鍛鍊,娛樂,效率會更高的。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節制」,要適度,理想誠可貴,健康價更高,多喝水,少吃葷,養生,從少做起,生命越長,機會越多。

相關焦點

  • 當你無所作為時,要在這幾個方面懂得節制,才能重新得勢
    如果自己一事無成,還欠了一屁股債,肯定不能腳踏實地去賺錢,到最後還可能被債款人追著去要錢,自己都不敢拋頭露面。一個人,無所作為的時候,可以更清楚看清別人,也可以看清楚自己,真正是考驗自己的時候到了。充滿智慧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現在一無是處,就選擇認命,而是學會忍辱負重,慢慢去折騰自己,尋找勝利的突破口,學會在這幾個方面懂得節制,才能重新得勢。
  • 超出必須需要的欲望追求,要懂得合理節制的適可而止
    老子《道德經》有需求就是欲望跟隨。名韁追逐「名譽」要懂得適可而止,要懂得名只因是獲得了民眾的信任,信任不是為所欲為的憑藉,信任是責任的體現,需要為人民負擔起民眾無力的責任,想要掙脫「名韁」的束縛,唯有以責任為根本的出發點
  • 王陽明:懂得節制,是更高級的人生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聖人,他一生推崇知行合一,他用一生的實踐告訴我們: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節制。01 節制,是一種大智慧「節飲食,戒遊戲」是王陽明家訓中的重要一條。真正的智者,飲食懂得自律,掌握好度。王陽明所提的節飲食,飲食有度,方得健康、方得自在;戒遊戲,則是為了立志,防止過於沉迷遊戲,消磨意志,一事無成。此外,還要懂得節制脾氣,修煉涵養。王陽明因軍功卓著,遭小人記恨。他們散播各種謠言,對王陽明百般侮辱。王陽明卻全當沒聽見,一點火氣沒有。他說:「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 過來人的嘆息:太看重這3樣東西,往往容易受傷,要懂得節制
    總結過去,越是看重這3樣東西,越是容易受傷,要懂得節制啊。第1樣:愛情愛了幾回,又傷了幾回後,我們終於明白,原來愛情這個東西,真的是天註定。老天眷顧我們,自然會送我們純真的愛情。而老天看不上我們,就會送我們挫折和磨難。
  • 只想「走腎」的男人,會有這幾個特徵,傻女人要注意!
    所以就出現了一種面對女人只「走腎」的男人,我們可以叫他們「渣男」。女人在遇到愛情時一定要注意,注意避開這種男人。我想對所有女人說,對你只想「走腎」的男人,會有這幾個特徵,一定要記清楚,千萬別傻傻不知道!
  • 界詮法師:為什麼要信佛?怎麼樣信佛? | 實修
    3、淺信信佛為好,而不識所以然。或信佛菩薩有靈,「能保佑我發財,保佑我生好孩子,找好對象,沒有病,發財,什麼事都好。」同時也相信神鬼都能保佑他,把佛和神鬼混在一起,謂之迷信。有的人生了病,或孩子有病,以為醫師都是人,不如佛菩薩有靈,於是走到廟裡去求籤問卦許願,一旦病好就對佛教起信仰,不好則不信,搞不清何者為佛菩薩。
  • 為什麼要「有節制地愛別人,無條件地愛自己」
    人要無條件愛自己,懂得自愛,才配擁有更好的未來。有節制地愛別人,才能在發現別人不值得你愛時及時止損。碎了的心,即使癒合了,疤痕始終存在,記憶也不會磨滅。不要對誰都掏心掏肺,遇到白眼狼該撤就撤,甚至給它當頭一棒都不要緊。
  • 易經—節卦:自製有度,過猶不及,節制要知權變而不能固執
    易經——節卦:自製有度,過猶不及節制要適時而知機,當處於「泰」、「大壯」、「豐」等事業發達時期,適度節制容易膨脹的欲望和雄心,知泰知否,量力而行,這便是適時而知機。節制要知權變而不能固執。在情況有利、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迅速決策並付諸實施,而不能猶豫不決,那樣就會喪失良機,而且招來禍害。恰如其分地節制是處理好問題的實際需要,不是人為地強加,也不是為節制而節制。因此,節制宜順其自然,依據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實際發展情況、隨機應變,做出決策。該節制則節制,不該節制則不節制,如此為上策。任何人為的節制目標都只能達到相反的效果。
  • 白話講易經,第六十卦,水澤節卦,節制要剛柔並濟,不可苦節
    事物不能總處在離散渙散的狀態下,要有節制,天地有節才能常新,國家有節才能穩固,個人有節才能進步。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節卦。來看一下節卦的卦象,上卦為坎卦,坎為水,下卦為兌卦,兌為澤,所以節卦的全名就叫做水澤節卦。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 五一假期前夕話飲食 網友:不懂得節制不足以談人生
    古代聖賢尚且尊崇飲食節制,更何況你我乎請收下編輯精心梳理的「節制飲食攻略」 過量的酒精會造成肝臟、大腦、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等損傷同時,飲酒的社會危害也非常突出:酒後開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等節假日飲酒也應該時刻謹記:要適量!
  • 孩子看電視一定要有所節制
    首先,我們要理解孩子。孩子不是不懂事,而是真看不清楚,所以才會趴到屏幕前看電視。2歲孩子的生理遠視為+2.00D,其裸眼視力只有0.5,視物距離一般情況下能夠達到1米左右,這樣的視力於正常人坐在一起當然看不清。一旦看不清楚,就必然要通過縮短視距獲取較大的圖像來提高視覺識別力,這是人之常情。
  • 人生應該要有所節制,不可恣意妄為
    古代道家思想提出的觀點是:我們不可恣意妄為,時刻需要保持有所節制!具體方面的內容意思包含著通過對知識的追求、權力的內收和一些名利慾望的適當節度等一系列方面的修煉,來達到我們內心的安寧,平靜與祥和。道家大德老子曾經有言「聖人為腹不為目」,意思說的是在飲食方面只需要保證能吃飽喝足就可以,不需要太豐盛,如果太豐盛只會顯得奢侈浪費。
  • 《節制》語文作文
    有言道:凡事都要有個度。即節制尤為重要,不然將事得其反,一發不可收拾。 從最簡單的「吃」解釋,吃一個很有營養的東西,吃得適量你可以很好地吸收其營養。
  • 佛教:信佛後還能吃肉嗎?信佛後老想吃肉怎麼辦?
    學佛,是對自我慢慢改變的過程,信佛,是了脫生死的過程。學佛是學佛的慈悲、智慧自利他的精神。信佛則是信佛法的真實不虛,明白苦的真諦,想要了脫生死,證悟成佛,則必須信佛、學佛。那麼信佛、學佛對於大部分人來講,都會去信,都會去學。
  • 為何小朋友吃巧克力要有節制
    (原標題:為何小朋友吃巧克力要有節制) 華龍網2017
  • 做人的最高境界:節制
    天地有節制,四季才能正常輪轉;國家有節制,才能國泰民安;個人懂得節制,才能順遂如意。說話有分寸,知節制,一個人才能少怨少禍,平安順遂。愛慕知節,則營求少再喜歡的東西也要克制自己,不要過分貪求。人心有限,欲望無窮。如果不加節制,人心只能被欲望攜裹,不斷淪陷。
  • 年輕人要懂得節制:攤上愛「聽牆根」的婆婆,連夫妻生活幾次都管
    文:鄭少淵 願我的文字能溫暖你~-01-情感專家塗磊老師曾經這樣形容過婆媳關係:婆媳之間,一定要做到兩句話,視如己出的關愛相,相敬如賓的對待。心裡要當親的來對待,但做起來還是要當客人來做的。其實這句話說出了最完美的婆媳關係,很可惜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因為不僅婆媳之間有些矛盾難以調節,而且絕大多數的男人面對婆媳關係的時候也會不負責任。其實我一直認為,婆媳關係之所以緊張,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男人的不負責任。男人在處理婆媳矛盾的時候,有著先天的優勢。
  • 文明的要義是懂得節制與自律
    富足而知節制。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說的就是文明素養會隨著也應隨著更好的物質基礎而水漲船高。今天,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子富足了,資源豐富了,如何待人接物、行為處事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文明素養。衣食無憂但追求簡約生活推崇綠色低碳,公共場合遵守規則注重衛生關照他人,諸如此類的細節不僅僅是行為上的規範,也意味著一種精神上的自製、自覺和對他人的尊重。
  • 清華大學物理學博士談為什麼要信佛?
    導讀☞ 佛教所倡導的是要人們做真正的智者,做真正的好人。清華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分享學佛感悟我的父母曾經不解地問過我:「你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學歷好歹也是個博士了,為什麼還要信佛呢?」以他們的觀念來衡量,似乎學佛只應該是下裡巴人經營的買賣。我的不少同學也有類似的疑問,在對佛法並不了解的情況下,誤解和偏見以及排斥,總是掛在他們那隨意就妄加評論的嘴邊。
  • 我不信因果,那我能不能信佛呢?
    大家要會過節、會活著,我們要覺悟,一定要知道,不是信則有,不信則無。有些屠戶靠賣肉為生賺錢造殺業,那不是福,是兇,是災。我們為什麼要講放生、放生,廣結善緣?是在為自己培福、種福田啊。這世間的任何生靈都具有靈性,誰也都逃不了因果。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旁生。因果,無論你信與不信,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