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虛心向學 完善自己
●學習、借鑑、積累,是成才的必由之路。虛心向學,多學他人之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古往今來,凡具大才者,多是善於學習他人、吸收他人智慧的人。從他人身上,他們學習成功經驗、吸取失敗教訓,充實自己、矯正偏差,進而不斷完善自己,取得一番成就。
生命有限,但學海無涯,唯有將有限的生命投入無涯的學海,才能跟上時代發展,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知識的積累,在於傳承和創新,人類的智慧就是在不斷傳承、創新、再傳承、再創新中發展的,時代的進步就是後人對前人智慧的繼承發揚、創新開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不是蘋果砸在了牛頓腦袋上那麼簡單,牛頓的那句名言「我之所以看得很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僅僅是出于謙遜。事實上,牛頓科學成就的取得,是因為他借鑑了許多前輩們的經驗推理論斷,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等等。「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有很多發明,但他發明電燈的理論支撐,源於法拉第的電磁學理論,而法拉第的理論則受益於著名化學家戴維的研究成果。
有些道理說起來簡單易懂,但真正落到實踐中會發現,單靠個人的力量,很可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多精力去摸索,還不一定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學習、借鑑、積累,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人無完人,學無止境。虛心向學,多學他人之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現實中常有一些人能力不足,在工作沒幹好時為自己辯解:「換別人幹,還不一定如我呢。」這是一種明顯的自負心理。一旦自負,就容易讓視野模糊、方向偏離,沿著自我設定的道路走下去,盡頭多半會是死胡同。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突出的一面,值得學習的一面,不能因為自己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就看不起他人,也不能自己做得不夠好就覺得別人還不如自己行。多向優秀的人學習,也許借鑑了他們的某些想法、某種認知、某次實踐的經驗,就可能少走彎路、不栽跟頭,就能更好地促進自身成長。
古人說:「吃一塹,長一智。」自己遇到溝塹,從中吸取教訓固然能有益於增長智慧,而積極借鑑他人遭遇溝塹的教訓,也未嘗不能「長一智」。現實中,一個單位某個人犯了錯誤、挨了批評、受了處分,有些人非但不覺得這是一種警示,還把事情當成笑柄議論。殊不知,倘若不抱著重視前車之鑑的態度去對待,下次錯誤很可能就會落到自己頭上。只有善於從別人的失誤乃至失敗中吸取教訓,結合自身反省不足,積極改進,才能讓自己的前行之路走得更加順暢。同時,也應抱著關心他人、治病救人的態度,對犯錯誤的同志拉一把、扶一下,共同應對前進中的風雨坎坷。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一個人正是因為會學習、善借鑑、能探索,善於通過學習借鑑他人來充實提高自己,以正德養性、吸收智慧、積蓄力量,才能夠避免一些溝塹,從容應對挑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讓自己的人生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69246部隊)(■張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