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沒有文化太可怕。在現如今的社會當中,經常有人因為亂用比喻而鬧笑話。記得前一陣子還有人發靚照,說自己是"軍閥姨太太"。引起所有網友的嘲諷。如今更有人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動態時,宣稱自己想當"揚州瘦馬"。想陪著某個人去浪跡天涯。
她本以為如此的比喻是浪漫的一種,殊不知自己已經成為了別人的笑柄。之所以會這麼判斷,首先要了解一下"揚州瘦馬"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在古代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如果將來女人能當正室夫人還罷,如果不幸做了人家的小妾,那麼就等於把自己同豬馬貨物化為等號。而且在那個時代,富貴人家把彼此好友之間的姬妾交換,當成了一種很風雅的事情。
早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名人用自己美貌的小妾換了一匹難得的駿馬。其他文人騷客覺得此次是頗為風雅,於是便前赴後繼地去競相模仿。這樣的習慣一直維持了幾個朝代,特別是在明清時期最風行。
歷朝歷代秦淮之地都是富庶之都。特別是在明朝時期,這些地方聚居了很多有錢的鹽商。這些鹽商雖然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但是架不住他們有錢呀!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這些鹽商便到處去搜羅那些色藝絕佳的女子。當成賄賂官員,或者是宴請賓客的絕妙招數。
那些做販賣人口買賣的人,見此行當非常的有利可圖。便為了專門迎合這些有錢人的口味,到處去買一些歲數很小的漂亮女孩子。然後從小教她們詩詞歌賦吹拉彈唱,等到一定歲數之後再賣給有錢的人家換取巨額的暴利。
這些被買賣的女孩子多數都出身窮苦。畢竟在古代經常會有天災人禍,這個時候有那些過不下去的家庭,就會選擇去賣兒賣女。如果女孩子長相上乘,就會頗為搶手。反之那些長相平常甚至醜陋的女孩子,最後只能為人奴僕。
那些將來會被培養成"瘦馬"的女孩子,她們每天所要學的東西可不少。詩詞歌賦必學科目,只為了將來同那些達官貴人有共同的愛好。吹拉彈唱必須重點培養,因為將來要為自己的主人在賓客面前爭面子。甚至這些女孩子還要從小學習"房中秘術"、"打扮之法",總的說起來都是為了迎合男人的需求。
之所以會叫這些女人為"瘦馬",完全是一種當時男人的變態心理。在明清時期那些有錢的鹽商,都覺得女人越瘦才越漂亮。他們覺得女人走路應該像風吹過的拂柳,看起來更加羸弱引人憐愛。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所謂的"瘦馬",就是比那些青樓裡面的女人再高級一些而已的人。她們所做的事情同那些青樓裡面的女人也根本沒有什麼兩樣。只不過所謂的"瘦馬"是私人物品,只會去伺候那些有錢有勢的人。
由此可見那個把自己比作"瘦馬"的現代女孩子有多麼的無知。竟然自甘下賤的將自己做如此的比喻。還把這些當成了浪漫的本錢,實在是不知者而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