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明清時期的所謂揚州瘦馬其實並不是很難理解。瘦馬也就是瘦小病弱之馬,而瘦馬者,就是指古代身材窈窈弱態的女子。在明清時期一般女性都是以瘦為美,而揚州很多富家鹽商,在有了錢以後,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都想找漂亮瘦弱的女子為妾,也就誕生了這個所謂揚州瘦馬的生意。簡單來說就是有人專門從各地找到面容姣好的幼女,或花錢或拐賣到揚州城裡,裡面有專門培養這些幼女的人,教她們琴棋書畫之後,再把她們養大,長到14歲以後,就把這些女子賣給有錢的人家為妾或者賣到妓院裡面去,這就是一樁人口生意。之所以揚州瘦馬這麼有名,是因為這個生意在揚州當地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從尋找合適的幼女到賣給有錢的商人,並且規模很大,所以全國都有名。就想南京鹽水鴨一樣,不管到那裡只要一聽鹽水鴨的名字,就知道南京的比較好一樣。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揚州瘦馬的來源和挑選
一般而言揚州瘦馬的來源和挑選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窮人家的孩子,窮人家的孩子為了生活,為了家裡的生存,不得不出賣自己年幼的孩子給這些人販子,並且他們也知道這些孩子最終的結局如何,也是迫不得已,至少賣了孩子之後家裡和孩子都有條活路,不然就都生存都是個巨大的問題。他們基本都是被迫的,實在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選擇了賣孩子這條路。
其次,是人販子從各地拐來的女孩子,這些古代的人販子為了賺錢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他們拐來的孩子也不是都能被挑選做揚州瘦馬的人給選中,但是一旦被選中的話,可以賣出一個比較好的價錢,所以人販子拐來的孩子還是願意賣給做揚州瘦馬生意的人。不過這些都是比較隱秘的交易,在古代官府對於拐賣人口還是持打擊態度的,因此他們也不敢太明目張胆的公開做人口買賣生意。一般都是有固定的商家,一旦有了合適的孩子之後,他們就會和這些人聯繫,讓他們來選,選中的話就可以賣個大價錢。
最後一個則是,這些做揚州瘦馬生意的人自己下鄉下或城裡相關的地方去買,因為不是所有女孩子都是和做揚州瘦馬的,她們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從外貌、身材、膚質、健康狀況等多方面來進行挑選的,所以在選擇女童的時候還是會相對謹慎的,畢竟這是一門生意,誰也不想賠本。她們一般會乘著地方鬧災荒或者災害的時候下去,因為這個時候受災的人家裡極度困難,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同意賣自己的孩子,這些人販子也能乘機壓價狠宰一筆,以一個比較低的價格把這些孩子給買回來,然後在高價賣給需要的人,從而可以從中狠賺一筆。
揚州瘦馬的培養和交易
上面我們說了,這些專做揚州瘦馬的生意人,會先從貧寒人家買來幼齒且麗質天生的瘦弱女孩,然後就開始養瘦馬。養者,即調教。光有形體瘦弱,這還不夠。瘦馬的舉止投足,一顰一笑,都必須嚴格符合揚州地方豪商巨富們的審美趣味。譬如走路,要輕,不可發出響聲。譬如眼神,要學會含情脈脈地看。
只有如此這樣養出來的瘦馬,才能賣得快,價錢也比較高。明清時期的揚州城裡,有數百人如同牲口販子一樣,做著這樣的瘦馬買賣。這些人中,有牙婆,甚至駔儈(駔儈,是專門說合牲口貿易的中間商,他們做牲口賺不了錢,就來做瘦馬生意,而且這種瘦馬買賣,行情看好,利潤頗豐,商人逐利,自然蜂擁而來。)。如果哪位商賈要買瘦馬的消息一經傳出,這些牙婆,駔儈便會盯上買主,一直盯著買主不放,就想蜜蜂遇見蜜一樣,直到把生意給做成了才會放手。
歷史資料裡面曾經有過這樣的記載,商人是如何「買馬」的。明代著作《陶庵夢憶》一文中對它的的描寫如下:商人至瘦馬家,坐定,進茶,牙婆扶瘦馬出。曰:「姑娘拜客。」 下拜。曰:「姑娘往上走。」 走。曰:「姑娘轉身。」 轉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藉手瞧瞧。」 盡褫其袂,手出,臂出,膚亦出。曰:「姑娘瞧瞧相公。」 轉眼偷覷,眼出。曰:「姑娘幾歲了?」 曰幾歲,聲出。曰:「姑娘再走走。」 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書中介紹了鑑定小腳的辦法,以及詳細挑選,付費,送貨上門的一系列過程。瘦馬的面,手,臂,膚,眼,聲,趾等一一看遍。
至於那些落選的瘦馬,情形則更為悽慘。她們無家可歸,被賣入風月場所。每天傍晚,她們塗脂抹粉,打扮妖冶,出入巷口,游離於茶樓酒肆門前,謂之『站關』,燈前月下,面色蒼白,已無人樣。這些『站關』的可憐瘦馬,有的直至夜間都找不到主顧。最後黯然離去。張岱寫道: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見老鴇,受餓,受笞,俱不可知矣。
綜上所述,所謂的揚州瘦馬,就是從小培養苗條的美人長大後賣到大富人家當寵妾、豔婢。如果運氣好的話,顏色未衰之前享盡富貴,運氣不好的話,被大戶人家的正妻杖斃、投井,甚至攆出去淪落為街頭娼妓的都有。這是一種畸形變態的人口生意,都是為了滿足富商巨賈的欲望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