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與Publons相攜手,提高同行評議的效率與認可

2020-12-13 施普林格自然OA

隨著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的不斷增長,同行評議的負擔也與日俱增。科研產出的指數級增長給整個同行評議系統帶來沉重壓力,大量的同行評審請求讓許多學者應接不暇。近期出版的《全球同行評議現狀報告》(Global State of Peer Review)就強調了日益嚴重的「審稿人疲勞」現象。

為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科睿唯安旗下的Publons與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旨在改進同行評議流程,並使同行評議人員的貢獻能夠獲得應有認可。

作為合作的第一步,「Publons審稿專家認可服務」(Reviewer Recognition Service)將以全球最大的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為開端,全面覆蓋施普林格自然的2千多種期刊。雙方此前已成功實施了試點項目,已吸引約6萬名審稿人在Publons上提供了超過27.5萬條同行評議記錄。科研人員每年為施普林格·自然的期刊提供100多萬次審稿,該服務將讓這些科研人員的工作獲得顯著認可。

兩家機構還將攜手合作,讓尋找合適審稿人的過程更加快速和智能。Publons擁有由超過50萬名科研人員組成的跨出版機構審稿專家社群,且規模快速發展壯大,施普林格·自然自行開發的定製化審稿人查找工具將通過Publons同行評議專家精準發現服務(Publons Reviewer Connect)與Publons的同行評議和編輯記錄相連接。通過與Publons的審稿人可獲得性查看功能結合使用,該工具還能幫助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備選審稿人的工作量及其時間安排,從而進一步改進同行評議流程。

Publons董事總經理Andrew Preston表示:

我們很自豪地宣布與全球領先的學術出版機構之一在同行評議領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研究人員對我們提出的最多且最為重要的要求便是將我們的服務與更多的期刊實現集成,以便他們的同行評議工作能夠更加輕鬆地得到認可。未來幾個月,施普林格自然將整合和使用這些歷史評審記錄,讓科研人員能夠自動建立記錄,顯示他們過去為施普林格自然的期刊所做的貢獻,這很有可能會大幅度地擴大記錄規模。

我們曾對超過1.2萬名審稿人開展了調查,並於9月份發布了《全球同行評議現狀報告》。該報告指出,審稿人的可獲得性乃是造成同行評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並強調出版機構應通力合作。我十分讚賞施普林格·自然的前瞻意識,這次合作不僅能讓他們的編輯及時了解潛在審稿人的專業領域以及是否有時間審稿,同時也促進了出版機構之間的協作。

施普林格·自然首席出版官Steven Inchcoombe表示:

同行評議是科研過程的核心。每年都有多達一百萬的學者慷慨地付出自己的時間,為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的科研論文提供寶貴意見,確保了這些研究儘可能是最好的並經得起獨立檢驗。我們與Publons的合作讓我們能夠充分認可這些審稿人的貢獻,這種方式對於他們具有重要意義,並且涵蓋了我們整個期刊系列。

出版機構需要作出集體的努力,以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同行評議流程的誠信和效率方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也會提供有關審稿人當前能否審稿的數據,以支持Publons對於出版機構保持中立的服務。希望我們的這一貢獻為促進具有變革性的跨出版機構的合作,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Publons將通過其審稿專家認可服務的集成繼續支持施普林格·自然與ORCID(開放的研究員和貢獻者ID)之間的合作,以確保經過Publons驗證的審稿記錄能夠自動添加到研究人員的ORCID帳號中。自ORCID於2015年開始支持同行評議以來,其平臺增加了超過50萬條同行評議記錄 ,其中95%來自Publons。

關於Publons:

Publons與研究人員、出版商和研究機構合作,藉助同行評議的力量來加速科學研究的發展。Publons的審稿專家認可服務與期刊的投稿系統相集成,支持研究人員便捷的為其所做出的同行評議工作獲得認可,從而證明之前不為人知的審稿貢獻。Publons成立於2013年,現隸屬於科睿唯安,在紐西蘭惠靈頓和英國倫敦設有辦事處。

關於施普林格自然:

175年以來,施普林格·自然一直致力於促進探索發現,竭盡所能地為整個科研共同體提供最佳服務。我們幫助科研人員開拓新思路,為圖書館和機構提供技術和數據上的創新服務,向協會提供優質的出版支持。我們確保出版重要、紮實和經得起客觀檢驗的科研論,並儘可能以最好的形式傳播給所有的相關讀者,以使之能夠被發現、獲取、使用、再使用和共享。

作為一家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匯聚了一系列深得信賴的品牌,包括施普林格、自然科研、BMC、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和《科學美國人》。施普林格自然還是一家領先的教育和專業內容出版機構,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平臺、產品和服務向各界提供優質的內容。放眼全球,我們旗下的出版機構、書籍、期刊和資源每天都惠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施普林格·自然與Publons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本報訊 隨著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的不斷增長,同行評議的負擔與日俱增。
  • 施普林格·自然與Publons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隨著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的不斷增長,同行評議的負擔與日俱增。
  • Taylor&Francis集團旗下250本期刊採用Publons審稿專家認可服務...
    Taylor&Francis集團旗下250本期刊採用Publons審稿專家認可服務
  • 2018「Publons同行評議獎」出爐—新聞—科學網
    9月10日至9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全球同行評議周。
  • 關於同行評審和Publons,你知道多少?
    美國學者認為同行評審看上去是個很好的機制,但實際上是有缺點和帶傾向性的。第一,由於現代學術和科學的發展,任何專家除了自己的專門領域之外,對自己專門研究之外的領域實際上所知有限,特別對一些超出自己知識結構的創新性研究的判斷難免失準。第二,同行評審在本質上是帶有傾向性的。許多觀察家感嘆,欺騙或錯誤的結果仍然登載在經過同行評議雜誌的頁面上。
  • 2018「Publons同行評議獎」獲獎者名單出爐
    9月12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旗下面向研究人員的同行評議平臺Publons公布了「Publons同行評議獎」的獲獎者名單,表彰全球範圍內在同行評議質量和數量方面表現最佳的科研人員。
  • 聽施普林格·自然怎麼說
    施普林格·自然的使命就是讓科研人員的成果儘可能易於獲取、理解、發現、使用、再使用和共享,以幫助他們推進科研發現。為此,施普林格·自然一直保持與學術界的緊密聯繫,滿足其需求,並在超過175年以來,負責確證和管理不斷增多的科學記錄,保持其作為可信的知識來源的地位。此外,還應用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滿足科研界的需求。
  • Publons對傳統審稿模式的改變
    審稿人對文章的學術水平評價是不可代替的,同行評議是學術發表的基礎,沒有同行評議,學術出版幾乎無法運行[1]。  審稿人作用的發揮取決於編輯對審稿人的遴選。傳統的審稿模式是編輯初審稿件以後,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審稿人信息,篩選合適的審稿人,請審稿人對稿件質量作出評價。
  • 同行評議欺詐:自己給自己「審稿」的作者
    文亨仁並不是同行評議欺詐的唯一一個案例。在過去的兩年中,各大學術期刊就因為6起同行評議舞弊事件而撤回了超過110篇論文。這些案例的共同之處在於,研究人員發現並利用了出版社計算機系統的漏洞,用自己炮製的「同行評議」瞞天過海,使論文得到編輯認可。
  • 利用Publons,點點滑鼠,您想要的SCI文章評閱人就找到了
    2、Publons檢索評閱人步驟電腦用Chrome等瀏覽,手機瀏覽器也可操作,過程如下:(1)點擊平臺搜索界面https://publons.com/researcher/?3、背景知識:什麼是科技論文同行評議?科技論文同行評議(peer review),即作者投稿以後,由刊物主編 或編輯 邀請具有專業知識或造詣的學者,評議論文的學術質量,並對文稿提出意見和評判,編輯部按評議的結果決定是否適合在本刊發表。同行評議的最開始於17世紀中葉,由英國皇家學會刊物(Phil. Trans.)首創。
  • 專訪施普林格:大撤稿背後,「黑中介」正摧毀同行評審制
    日前,著名學術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布一則撤稿消息,宣布將撤回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此次遭到撤回的論文列表在這裡可以看到。《腫瘤生物學》是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誌物協會(ISOBM)的官方期刊。早在2015年和2016年,該刊就因為出現假冒同行評審意見的情況而被多次撤稿。施普林格在2016年的調查導致該刊被撤稿25篇。目前,施普林格已經停止出版該刊。
  • 浙大北航等機構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偽造同行評議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吳怡、實習生林海頤整理翻譯,數據來源:施普林格(Springer)官網。值得注意的是,常州工學院電氣與光電工程學院被撤的7篇論文均來自於同一位通訊作者「Chao Xiong」。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期刊指出,這7篇被撤的論文均剽竊他人未發表手稿,其中4篇操縱作者身份、試圖顛覆同行評議發表系統。
  • 科睿唯安收購市場領導者Publons
    費城2017年6月5日電 /美通社/ -- 科睿唯安今天宣布收購Publons及其領先的平臺,該平臺用於科研人員分享、探討和獲得同行評議的認可並評審學術研究。這次收購將全球卓越的引文資料庫和全球較大的面向科研人員的同行評議數據與審稿人認可平臺結合在一起。
  • 學術發表中同行評議的倫理基礎
    國際學界普遍認為,同行評議既可以提高期刊的辦刊水平,「還可以反過來對研究者提供幫助,如可以為研究者提供反饋讓其修正完善已有的研究工作,激勵研究人員生產出最好的論文」。但與國際期刊高度重視同行評議的採稿流程不同,國內期刊(指國內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實行同行評議的並不十分普遍,這可能跟國內學術期刊主要以約稿為主有關。
  • Publons—讓審稿人的工作獲得認可
    編輯在尋找審稿人和管理同行評審過程方面面臨的挑戰是什麼?編輯人員不斷告訴我們,組織高質量的同行評審是他們工作中最難的部分,他們一直在努力地尋求更好的方法,去尋找審稿人、篩選他們的評審資格和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與他們聯繫並鼓勵他們進行同行評審,周而復始的流程,嚴重減慢了學術交流的效率。
  • 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開始用機器寫書
    中青在線北京4月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茜)今天,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了該公司第一本由機器生成的化學類書籍。據介紹,該書是由施普林格·自然與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應用計算語言學實驗室合作開發的一種算法自動編寫而成的,書中概述了鋰離子電池的最新研究。
  • 《全球同行評議現狀報告》中文版發布
    創新連線·國際科技傳播聯盟  9月16日,科睿唯安旗下的Publons發布的《全球同行評議現狀報告》中文版出爐,針對當今科學和學術研究界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了四大相關問題——誰在進行同行評議?同行評議過程的效率如何?我們對同行評議的質量了解多少?未來會怎樣?
  • 論文同行評議中或普遍存在性別偏見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同性相惜,異性相斥?——論文同行評議中或普遍存在性別偏見&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 劉 霞 綜合外電&nbsp&nbsp&nbsp&nbsp在很多科學領域,女性發表論文的數量明顯少於男性,被列為第一作者的可能性更小,也不太可能從導師那兒收到措辭亮眼的推薦信。
  • 施普林格撤稿事件續|南華大學通報:取消一人博士研究生學籍
    施普林格撤稿事件續|南華大學通報:取消一人博士研究生學籍
  • 英國「科研卓越框架」同行評議制度的改革及啟示
    這對提高中國科研評價中同行評議制度的科學性、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以及完善專家遴選機制、接受業界內外的公眾監督、突出科研成果實際價值、重視對跨學科合作研究的科研評價等方面有借鑑意義。該體系兼具連續性和發展性,已成為促進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提高科研成果質量的推動器。雖幾經發展變化,它以同行評議為主的評價方式卻被當作精髓保留並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