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九三海峽兩岸化工經貿洽談與科技研討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前來出席這次研討會的臺灣化工界人士有120餘位。中國化學工業部部長顧秀蓮女士在開幕式致詞中提出,要進一步密切海峽兩岸化工界的互動與互補關係。
應臺灣淡江大學的邀請,由大陸24位大學校長、教授組成的教育界代表團,抵達臺灣進行為期10天的交流訪問。
11月2日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廈門恢復商談。此次商談會場設在廈門悅華酒店「凌雲閣」會議廳,會期為2日至7日。海協希望就「違反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人員之遣返及相關問題」、「協商兩岸海上漁事糾紛之處理」、「臺商在大陸投資權益及相關問題」、「兩岸工商界人士互訪問題」、「遣返劫機犯」及「兩會工作人員往來便利」等議題與海基會進行商談。
連戰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如果不是中共從中作梗,亞太經合會議(APEC)原來是兩岸一個很好的接觸機會。他並指出,如果條件成熟,在臺灣加入聯合國後,兩岸在聯合國內談國家統一,也未嘗不可。
11月3日 焦仁和在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以後兩岸商談不排除在臺北舉行。
臺「外交部長」錢復在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中共若能接受與其有邦交的國家和臺灣「建交」,同時不排斥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海峽兩岸能在國際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也許屆時能為「國統綱領」進入中程階段營造出成熟有利的環境。他表示,並非一定要加入聯合國,臺灣的大陸政策才能更上一層樓。
11月4日 海協致函海基會,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將組織大熊貓赴臺巡迴展出,希望12月能夠成行臺灣。
「一九九三臺灣圖書展覽」在國貿中心開幕。這是臺灣出版物首次在大陸公開單獨展出,顯示海峽兩岸圖書貿易與出版合作進入一個新階段。
臺《中國時報》報導,黃昆輝在接受該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國民黨「十四全」後,「貫徹國統綱領統一中國」,已成為現階段大陸政策的基本立場與原則。
臺《聯合報》報導,臺灣有關方面正評估九七後大陸在港駐軍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李登輝接見澳大利亞外貿部長庫克時表示,國家統一是臺灣當局的長遠目標。國際社會也應了解,目前的中國屬於分裂,是一項不容否認的事實,「中華民國」在臺灣,中共在大陸,應屬平等的政治實體。「中華民國」在臺灣擁有完整、絕對 的主權,而中共則一直沒有。
「內政部」決定自明年11月1日起,將每年準許大陸配偶入境居留的配額由目前的300名,增至為600名。
江丙坤表示,大陸明年1月1日實施新個人所得稅制,目前最迫切的就是籤署「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11月5日 連戰在回答「立委」黃主文提問時,針對國家統一問題指出,面對分裂、分治的現實,兩岸都要以務實的眼光與態度來解決問題,而在「中華民國」已經提出非常積極的政策時,中共領導人要掌握機會。
臺「陸委會」發布以黃昆輝為署名的「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說明書。該文稱,如果中共持續「以經濟促政治,以通促統」的政治企圖,兩岸經貿活動將可能演變成「零和賽局」式的對立競爭,而結果是雙方都得承擔極大的風險和代價。
臺《經濟日報》報導,「陸委會」經濟處長陳明璋表示,大陸財稅改革,固然會使大陸經營環境逐步邁向國際化、健全化,但因多數法規的內容還未訂出,難免對臺商造成心理影響,從而對大陸投資緩下腳步「停、看、聽」。
11月6日 臺《工商時報》報導,「陸委會」證實,「交通部」已與澳門政府展開實質接觸,並將極力促成臺澳航線的通航,作為因應九七之後臺港航線可能生變的方案之一。
臺「經濟部」與企業界代表舉行座談,並提出最新的「兩岸經貿交流之因應對策與作法」,在以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的基本原則下,首度提出19項主動性的因應策略。
「經濟部長」江丙坤指出,「政府」的大陸經貿政策,將在以壯大臺灣的原則下,由過去的不鼓勵、不幹涉轉變為積極、主動。而行動上則要像「行政院」新提出的易守為攻。
11月8日 中國史學會和臺灣研究會在北京召開臺灣史學術研討會。來自大陸10個省市的40餘位史學學者和臺灣問題專家出席了會議。這是中國大陸多年以來首度舉辦的有關臺灣史的專項研討會。
11月9日 海協會就近期接連發生的臺外島駐軍槍、炮擊大陸漁民事件,致函臺灣海基會,要求臺灣有關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妥善解決,制止同類事件再度發生。
臺《中央日報》報導,臺灣當局正針對處理大陸劫機事件研擬因應之道。其基本底線是:臺方絕對不能接受無條件單方面的放棄司法管轄權。至於其他務實處理方式的可否調整,正由「陸委會」等相關單位研究。
11月10日 蕭萬長表示,在即將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臺方不會與中共進行雙邊會談。對於中共如藉亞太經合會籤訂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宣言要求三通問題,蕭強調,「宣言並非協定,沒有法律拘束力,所以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邱進益針對兩岸交流問題指出,透過和平協議之籤訂,摒除敵對狀態,促使中共承諾放棄武力「犯」臺,才能免除臺灣地區民眾對中共的憂慮,這是拆除兩岸中國人「心中的柏林圍牆」的起步。
11月12日 應臺灣南山高中的邀請,北京市第四中學男子籃球隊和北京首鋼女子籃球隊一行29人抵達臺灣,進行為期13天的訪問比賽。
臺《聯合報》報導,臺灣相關部門已決定,在APEC架構下,兩岸相關單位可以函電往來,聯繫有關事宜,但不能違反兩岸間接通郵的現行政策。
馬英九針對最近幾起劫機事件表示,海上私渡客及劫機犯都觸犯「國安法」,但劫機行為犯行較嚴重,臺灣沒有理由隨意放棄司法管轄權,如果雙方籤訂協議,並經臺灣「立法院」同意,臺灣不排除在司法程序任一階段遣返劫機犯。
11月13日 國臺辦發言人李慶洲就最近連續發生劫機去臺事件發表談話,指出海峽兩岸均應從發展兩岸關係、維護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局出發,相互配合,遏制兩岸劫機事件的發生。他要求臺灣當局立即遣返全部劫機罪犯。李慶洲稱,臺灣當局如不改弦易轍,對劫機案犯仍堅持拒不遣返的錯誤做法,那末,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應由臺灣當局負責。
11月15日 中國民航總局發言人再次強烈呼籲,要求臺灣有關當局立即遺返劫機罪犯,使其受到應有的嚴厲懲處,切實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並希望訂立兩岸共同遵守的有關協議,以保障民用航空運輸安全。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一行63人赴臺演出。
上海西田女子排球隊一行17人抵臺,這是大陸第一支訪問臺灣的女排隊。
臺「陸委會」港澳處處長鄭安國表示,「港澳關係條例」已完成期終研究報告,該條例研擬的方向仍是本著「一國兩區」的架構。他說,具有特殊背景的港澳人士赴臺的規定未變,但將在「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在個案審查時做較務實的考慮。
臺「陸委會」初步完成「兩岸文教交流綱要」草案,明確規劃文藝、科技、體育等七項交流的原則與方向,將作為今後臺灣各部門與民間團體進行兩岸文教交流的依循準則。
11月16日 北京海峽兩岸書畫家聯誼會慶祝該會成立五周年。
臺「立法院」院會針對大陸民航機一再被劫去臺一事臨時提案討論決議,向「行政院」建議對劫機犯處以最高刑度死刑,以遏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11月17日 應臺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的邀請,北京出版工作者協會訪問團一行10人抵達臺灣,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活動。
臺《聯合報》報導,由臺灣各部門組成的劫機反制小組在日前正式召開第一次會議中,已原則決定,未來大陸劫機事件的處理,人、機都應遣返,只是劫機犯的遣返時機,仍須進一步討論。
針對劫機犯遣返問題,臺「陸委會」內部達成共識,將強調「人機分離的處理原則,反對人機一併遣返的方式。」
11月18日 針對大陸民航機被劫去臺的處理方式,臺劫機反制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並達成共識,決定維持「人機分離」原則,並表示,對於劫機犯,臺灣在原則上是準備遣返的,但如何遣返得視「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結果而定。
11月19日 海協會舉行中外記者會,海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鄒哲開宣讀了海協就多起劫機事件給臺灣海基會發去的函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表示,兩岸應迴避政治敏感問題,相互配合,將劫機犯遣返大陸。對此海協與海基會應儘快進行商談,爭取達成協議。
臺《中央日報》報導,「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開放大陸物品間接輸入審查會」,核定通過339項大陸物品間接輸入臺灣,連同以前審查通過的大陸物品,累計達1587項。
11月20日 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西雅圖強調:臺灣不能同香港相提並論。香港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是中國遭受列強欺凌的結果。中國將在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我們正在不斷努力,爭取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江澤民還說,海峽兩岸應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談判,不管採取哪種形式談判都可以。
海協會致函海基會,建議12月安排兩次商談,首次商談可於12月8日在廈門或北京或大陸其他城市舉行。海協並呼籲儘快恢復劫機犯遣返的商談。
江丙坤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臺灣的政策是「在統一條件沒有成熟前,政府以比較務實的態度(面對問題),可謂為將來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的兩個中國政策」。
11月22日 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指出,近年來,特別是1993年以來,大陸民航客機被劫持到臺灣的案件頻繁發生,究其原因,在於臺灣當局縱容包庇劫機犯,拒不將他們遣返大陸依法懲處。他希望臺灣當局從保障旅客生命財產安全和兩岸正常交往出發,立即改變「人機分離」的錯誤處理方式,按照兩岸紅十字組織1990年9月達成的《金門協議》中關於刑事嫌疑犯或者刑事犯的遺返規定,立即遣返留在臺灣的所有大陸劫機犯罪分子,從根本上打消陰謀劫機歹徒的幻想,杜絕劫機事件的發生。
江丙坤返臺後表示,他所提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是經過「外交部」同意的,行前就準備好的。目的在反駁江澤民的談話,維護臺灣的尊嚴。
臺「外交部」針對江丙坤的講話發表聲明,做進一步解釋稱,江丙坤的談話是針對江澤民的講話而發,臺灣追求一個中國的堅定立場從未改變,「中華民國」一向堅持其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一個中國」絕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針對江丙坤的談話,黃昆輝表示,臺灣在兩岸關係上主張雙方互不否認為政治實體,對外關係上,則要堅持「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江丙坤的說法並不違背「國統綱領」,也並不代表大陸政策有所改變。
11月23日 臺灣何宜慈博士受聘為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高級顧問。
11月24日 隨同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巴西訪問的中國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在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了有關臺灣問題的提問。錢其琛再次強調,中國只有一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自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把臺灣當局驅逐出聯合國後,承認臺灣的國家越來越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越來越少。在整個亞洲沒有一個國家是承認臺灣的,整個歐洲也只有一個梵蒂岡,在非洲有3、4個國家承認,在中美洲比較多一些中美洲的幾個國家提出臺灣參加聯合國的問題,在聯合國受到絕大多數國家的反對。最近,聯合國秘書長也表示,這個問題在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已經最終從法律上和事實上解決了。
李登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聽取蕭萬長、江丙坤參加亞太經合會議的報告後表示,臺灣根據「國統綱領」追求中國統一,堅持「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的原則不會改變,也沒有改變。江丙坤在西雅圖的炎話,是因應中共的言詞所作的反應。
11月25日 外交部發言人範慧娟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對臺灣「官員」首次提出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有何評論時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早已為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所公認。任何人鼓吹「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必將受到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和唾棄,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臺「行政院」院會修正通過「經濟部」所提「在大陸地區從事商業行為許可辦法」草案,明定在大陸地區可從事之商業行為內涵,以及明示許可商業行為之類別與範圍。
11月26日 一位出海執行任務受風浪襲擊遇險的馬祖士兵日前被福建長樂縣漁民救獲,並在福建省紅十字會與臺灣紅十字組織協助下安全返回馬祖。
高孔廉在記者會上表示,兩岸關係不能視為國內事務,但也不能相等於國際事務,而是比照國際事務的精神,斟酌處理兩岸特殊情況下的事務。他強調,兩岸間處於分裂、分治的狀態,兩岸事務性商談是兩個對等政治實體間進行的商談。
11月27日 海協會就臺灣漁船「金升億六號」遇險及船員獲救事致函海基會。
11月28日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臺辦主任王兆國在浙江省視察工作時指出,浙江近年來對臺工作勢頭好,吸引臺資成績顯著。
應臺灣金馬獎執委會的邀請,大陸電影界訪問團一行21人,抵達臺灣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活動。
11月29日 臺「陸委會」決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納入有關防範中共政權滲透的「間諜條款」,該項內容將另訂專法或併入「刑法」、「妨害軍機治罪條例」等相關法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