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上出現一種聲稱可以抑制甚至殺滅胃癌頭號「元兇」幽門螺旋桿菌的牙膏。目前多家網購平臺上均有多款抗幽門螺旋桿菌牙膏在售,每支牙膏價格從十幾元至上百元不等,還有商家稱其抗幽門螺旋桿菌牙膏專治幽門螺旋桿菌,對口腔和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均有作用,一支就可見效。
筆者以為,「抗幽牙膏」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大行其道,主要是由於普通民眾對幽門螺旋桿菌的誤解,尤其是,人們存有幽門螺旋桿菌極易導致胃癌的錯誤認識。在此,我們不妨先普及一下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方面的知識。
其實,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細菌,它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過50%,在我國各個地區感染的概率有明顯的差異,平均感染率為59%,兒童的平均感染率為40%。在自然環境中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人和人傳播是唯一的傳播途徑。幽門螺旋桿菌能夠在強酸性的胃液中存活,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可以從人體胃部被分離培養出來的微生物。
而那些價格是普通牙膏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的「抗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果真如商家聲稱的那樣有如此「奇效」嗎?對此,專家直言,口腔內從未培養出過幽門螺旋桿菌,胃才是最適合幽門螺旋桿菌居住的地方,治療幽門螺旋桿菌要到醫院就診,聯合用藥治療,通過刷牙治療胃裡的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性不大。同時,幽門螺旋桿菌只是導致胃癌的其中一個因素,胃癌的發生原因要將腫瘤家族史、胃鏡檢查中胃黏膜是否病變等因素綜合來看,幽門螺旋桿菌並非100%導致胃癌。由是觀之,這又是一款收割消費者「智商稅」的偽產品。
毋庸諱言,幽門螺旋桿菌牙膏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沒用,這是徹頭徹尾的忽悠消費者的行徑,是典型的虛假宣傳行為。根據《廣告法》規定,除了醫療、藥品、醫療器械產品,禁止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醫療性的用語也不能用。所以,宣傳牙膏能夠抵抗、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涉嫌違法宣傳。據報導,2019年,上海市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曾立案對上海一家公司銷售的「抗幽門螺旋桿菌中藥牙膏」涉嫌虛假宣傳進行調查。
倘若消費者對「抗幽牙膏」深信不疑,那麼真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可能就會耽誤了病情的治療,從而影響到生命安全。為此,要防止「抗幽牙膏」這類偽產品忽悠消費者,還需綜合施策,多方發力。
其一,加強市場監管。市場監督、消協等職能部門要積極承擔起監管的主體責任,形成聯動機制,加大對「抗幽牙膏」產品違法廣告的監管力度。其次,嚴把檢測關。相關審核部門應嚴把產品檢測關,包括商家資質、商品證書等應一一嚴審核、嚴把關,絕不能輕易地讓「抗幽牙膏」這類偽產品矇混過關,進入市場。其三,處罰要從嚴。相關執法部門應對以「偽產品」欺騙消費者的不法行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將其列入「黑名單」。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加強消費警示,同時對消費者進行必要的科普教育。而消費者面對商家的宣傳,還須避免盲從盲信,更應堅持理性消費、科學消費,由此「抗幽牙膏」這類「偽產品」自然就會失去市場。
作者:廖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