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聯」獲年底正式批籌,為什麼是它不是八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

2020-12-20 雷鋒網

雷鋒網11月13日消息,據《財新》今日報導,監管當局已決定由互金協會牽頭成立個人信用信息平臺(下簡稱「信聯」,但尚不明確),今年底就要正式批籌。這一平臺將把央行徵信中心未能覆蓋到的個人客戶金融信用數據納入,以構建一個國家級的基礎資料庫,實現行業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風險成本。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早在今年六、七月,就有相關消息傳出。據《經濟參考報》7月5日報導,信聯籌建已進入實質階段,平臺架構搭建已開始運作,將會全面覆蓋網際網路金融和小微金融。據不完全統計,參與機構包括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鵬元徵信等八家首批個人徵信試點機構,以及百度、網易、360、小米、滴滴等。

當時,互金協會和名單中的多家機構均不願對此進行具體回應。而據《財新》最新披露,信聯的組織機制已較為清晰,其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牽頭,八家機構有望參股,每家機構佔新公司8%的股權,目前已經初步籤訂了入股的協議。

那麼,信聯的成立與央行徵信中心是否會形成競爭關係?

據了解,監管對此已發表過相關指導意見。央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曾撰文道,「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業務都難以對持牌金融機構以外的債務人負債信息做到全覆蓋,這就客觀上要求在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之外,再培育一些社會徵信機構,主要在持牌金融機構之外,採集債務人的信用信息提供徵信服務。」

「由於徵信信息系統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不具有進行同質競爭的市場基礎,而且從個人信息保護角度也不宜進行同質競爭,所以未來新批設的個人徵信機構,原則上不與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開展同質業務,新老徵信機構在業務範圍上錯位發展,功能互補。」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七月前,大家還在問,徵信牌照到底什麼時候發?這成為了萬存知在4月某一會議上唯一沒有給出明確答案的問題。為什麼徵信試點機構試點了兩年多依然「不合格」,據信聯披露不過短短幾月卻已經獲批?舊文新讀,雷鋒網此前對於試點機構牌照難以獲得一事進行過深入分析。

下為該報導《兩年懸而未決的個人徵信牌照,何時才能落地?》

在4月召開的「個人信息保護與徵信管理國際研討會」上,央行高層接連發表的有關徵信與牌照的言論牢牢攫取住了大眾注意力。據雷鋒網了解,從2015年初央行要求八家試點機構做好準備工作至今的兩年多時間裡,就已發生了數次「牌照來了」的故事。直到今天,央行徵信中心依然一枝獨秀。

此外,在2015年末《徵信機構監管指引》公布之後,央行及各地分支機構就暫停接收牌照新申請,所以試點機構仍然只有八家,分別為騰訊徵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考拉徵信服務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

監管牌照為什麼還未下發?怎麼發?何時發?對於這一連串的敏感問題,監管單位、從業機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牌照為何難產兩年?

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曾表示,基礎工作未到位,八家試點機構也不合格,情況比較複雜。

金融需要數據,而徵信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石。徵信行業的強監管不言而喻。這兩年裡,不僅是那八家行業,所有關心我國金融的人們都對拿不到個人徵信牌照的原因感興趣。

立足於監管層面,萬存知曾在不久前的演講中說了三個「沒想到」:

一是沒想到發完準備通知,就碰上網際網路金融整頓。網際網路金融整頓至今未結束,而8家機構又多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

二是沒想到社會公眾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願空前高漲,我們秉持審慎原則,對8家試點機構的要求更高。

三是沒想到兩年的準備過程中,8家機構實際開業準備情況離市場需求、監管要求差距還很大。

根據監管和萬存知的多次發聲,首先需要釐清徵信機構的定義——徵信機構必須「從事債務人債務信息共享服務業務」,其餘的並不能算是徵信機構。

算話徵信是我國第三方共享徵信平臺,CEO蔣慶軍對雷鋒網表示,基於此概念,行業內真正的徵信機構其實並不多,有從業經驗的人才也不多,業務很難開展起來。即使一些機構擁有專業團隊和業務基礎,但是沒有牌照,公信力不足,業務規模也難做大。若以是否具有較大規模的徵信業務作為發放標準,似乎遭遇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千古難題。

法律法規亟待完善

這裡雷鋒網再補充一點,個人信息保護是個人徵信監管的核心內容,但我國相關法律法律並不完善,這導致社會公眾對於個人信息問題格外敏感,也為牌照下發增添障礙。

法律法規的不完善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個人信息保護不健全,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尚在制訂中,只是在刑法、民法通則等法律中對個人信息保護做了一些規定。

二從行業角度來說,徵信業最主要的是《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個人信息採集的邊界和監管尺度有待明確。

冰鑑科技是一家從事風控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其創始人兼CEO顧凌雲認為,我國及相關機構在用戶隱私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只是比從前略微多了些重視。他告訴雷鋒網一個切實的例子,當初他作為企業的法人在工商總局留下了電話號碼,然後就被無數人瘋狂騷擾。

「僅僅靠監管和自律是不夠的,一定程度上的重罰在我看來是完全有必要的。美國有一個網站叫做 do not call,如果你收到任何你認為是騷擾的電話,你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註冊,他們會幫助你採取法律行動,中國也應該有政府部門來做類似的事情。」

國內徵信機構如何把握邊界與尺度

目前,國內徵信機構是怎樣把握徵信邊界與監管尺度的?蔣慶軍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即使未獲得牌照,有意繼續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還是要嚴格遵循已經出臺的監管法規。一般來說,數據的合法採集和使用至少要同時滿足「個人同意」(雙方約定)和「合法」兩個要求。」

「個人同意」指的是信息的採集和使用都要經過本人授權基本原則。堅持和遵循了這個原則,基本上不會出大問題。他還指出,依照授權的具體情況還有很多講究,比如寬授權,泛授權,一次性授權等。當然,如果每一次信息的採集和使用都有本人當次的合法授權是最好的。

第二個「合法」要求是指,不但要獲得本人授權,這種授權同時還要合法。蔣慶軍進一步解釋道,這是由於有些數據是法律法規規定不能採集或使用的。對於這種數據,即便本人授權了,徵信機構也不能採集或使用。因為很多個人不了解法律規定,授權時又可能處於弱勢一方(一般是因為需要獲得貸款),所以有被迫授權的情況存在。因此,授權必須在合法的範圍內。

「只有法律法規出臺得比較完備了,使得行業相關各方都有法可依,個人隱私問題才能水到渠成地解決。」

企業本身存在什麼問題?

除了外部因素,徵信企業本身就存在一些「不合格」的情況,對此,萬存知給出三點解釋:

第一,8家機構都追求依託網際網路形成自己的業務閉環,但這樣不僅分割了市場信息鏈,而且每一家的信息覆蓋受限,產品有效性不足,不利於信息共享。

其次,8家機構對徵信的基本理念和規則不了解,在沒有以信用登記為基礎、在數據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根據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進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評分,並對外披露使用,存在信息誤採誤用的現象。

第三,各自依託某一企業或企業集團,業務上和公司治理結構上不具有第三方徵信的獨立性,存在比較嚴重的利益衝突。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提出個人徵信機構的三大基本原則,其一便是堅持第三方徵信的獨立性。

顧凌雲認為非獨立性是企業的一大問題。目前中國很多徵信公司沒有把借貸和徵信業務完全分開,混淆了裁判員和運動員的角色。此外,國內風氣浮躁,不少人覺得徵信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無法拒絕借貸利差的誘惑,一擁而上。

企業該如何應對?

在蔣慶軍看來,從業者可以從三方面來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徵信企業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團隊,擁有一批具備個人徵信業務從業經驗的管理人員;

其次,從業者需要在相關法律法規指導下進行個人信息收集、系統產品方面工作。同時,還要與監管部門及時保持溝通;

最後一點也是他多次強調的一點,徵信企業需要建立比較準確的業務定位,即把主營業務對準在共享債務人債務信息方面。

那麼到底誰才能申辦個人徵信機構呢?萬存知給出了回答,獨立自然人、獨立的企業或者企業集團,金融機構或者金融控股公司無法獨自辦理個人徵信機構。但是如果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機構聯合起來並共同申辦,這樣是可行的。

「一個人不能辦,很多機構聯合起來能辦。大家可能還關心外資能不能在中國辦,答案是可以,外資和內資已實現國民待遇。 」

牌照何時發放?

關於「牌照到底何時發放」問題,唯一掌握最終答案的央行並未給出準確時間。

副行長陳雨露說,央行正在積極穩妥地加快推進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發放工作。目前正在抓緊整理、研究和吸收、完善相關制度安排。而萬存知表示,徵信牌照肯定會發放,但是時間取決於基礎工作的進度和質量。還需要與各方相協調,希望大家諒解。

風控從業者是怎麼看待央行的回答呢?算話徵信和冰鑑科技皆肯定了央行的謹慎態度。顧凌雲還表示,不僅需要對獨立第三方有堅定執著的立場,同時也不能讓拿到牌照的企業躺在徵信牌照稀缺的資源優勢上而忽略和放棄技術。

未來徵信市場將會走向何方?

說完了過去與現在,未來會是什麼樣?

央行徵信中心副主任汪路在文章《我國徵信業頂層設計研究》中指出,未來的徵信市場會是寡頭壟斷局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最終形成有2~3家基礎徵信機構的格局是較為適宜的。「

算話徵信CEO蔣慶軍認為,由於徵信服務的實質是向信貸機構(債權人機構)提供它們的客戶(即債務人)債務信息的共享服務,最終徵信行業的確會形成自然壟斷局面,但適度的競爭有利於信貸機構客戶和徵信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提升。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也形成這個共識——個人徵信機構的數量不能太多,且不應該太分散,準入門檻應該較嚴較高 。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稀少的徵信機構還能形成徵信業嗎?

萬存知回應稱,徵信業的發展不在於徵信機構的數量多少。徵信業有三個組成部分:信息提供者、徵信機構和信息使用者。各行各業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通過徵信機構在中間聯繫起來,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或者信息鏈,這就是一個行業。

提到徵信機構藍圖,萬存知認為,未來徵信機構應該會覆蓋全社會,覆蓋全社會指的是信用信息的全覆蓋,也就是債務信息的全覆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培育其他個人徵信機構作為央行徵信中心的補充,形成錯位發展。兩方按照市場規則進行信息共享。至於未來會不會出現個性化、差異化的專項徵信服務公司,還需要經過進一步研究。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信聯是什麼?信聯包括八家籌備個人徵信公司 預計今年底批籌成立
    信聯是什麼?信聯包括哪些企業?,預計今年底批籌成立。2016年12月的財新峰會,我受命主持與個人徵信業相關的一節論壇。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強調了徵信業需要具備獨立第三方的特徵,但大部分機構很難做到。「那麼,央行已經有網聯、銀聯了,還會成立信聯嗎?」我問她。她沒有正面回答。幾個月後,成立信聯的計劃開始啟動。
  • 信聯正式落地,「百行徵信」給互金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文/ 姚心璐1月4日晚,央行發布了「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的相關情況公示,標誌著傳聞已久的「信聯」正式落地。公示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受理了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的個人業務申請,根據《徵信管理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將公司情況予以公示,期限為1月4日至1月13日。根據《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相關情況》的附件顯示,「信聯」的註冊資本為十億人民幣,現任匯達資產託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朱煥啟將出任「信聯」董事長,並暫時兼任總裁。
  • 「信聯」是什麼?百行徵信正式落地 「老賴」將無處遁形
    「信聯」千呼萬喚始出來。近日,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消息,已受理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並進行公示。據了解,百行徵信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與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徵信公司組成,未來將瞄準近十億徵信空白人群。  百行徵信即市場關注的「信聯」的官方稱謂。
  • 讓「老賴」顫抖的徵信機構來了,芝麻信用、騰訊徵信都是它股東……
    而對於原有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來說,個人徵信業務也面臨調整。中誠信徵信表示,未來中誠信在個人信用領域將更偏向非金融數據業務。有消息稱,芝麻信用的業務模式和高管團隊也發生調整,或更側重信用服務。市場原有的個人徵信業務將向數據提供和風控服務轉型。
  • 「信聯」是什麼玩意兒,連塊遮羞布都不給留了嗎
    百行徵信有限公司,是由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牽頭,聯合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考拉徵信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聯合成立。"信聯"的成立,主要是為了規範網際網路金融市場,掃除"網貸"不上人行徵信的盲點。也就是說,網貸逾期,會被上傳到"信聯"系統。這個系統有多強大呢?光看到幾個股東,冷汗都冒出來了。這不就是意味著,連塊遮羞布都不給人留下了。別的都不說,就說說芝麻信用,芝麻信用可以說掌握了大部分數據。
  • 為什麼會有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
    目前,國內持有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的徵信機構僅有一家,即2018年掛牌成立的百行徵信,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樸道徵信在完成相關申請流程後,有望拿到第二張個人徵信業務牌照。對此,「看懂經濟」邀請了幾名專家對此話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 個人徵信牌照大起底
    時間回到12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的公示》,正式受理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以下簡稱「樸道徵信」)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自受理個人徵信機構設立申請之日起6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並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決定。
  • 百行徵信官網正式上線,宜人貸、拍拍貸等15家已接入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市場化的持牌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一直備受行業關注。7月25日消息,百行徵信官網於一個月前備案完成,目前已悄然上線,域名啟用「baihangcredit.com」。   據悉,目前百行徵信官網仍處於測試版本。官網披露稱,百行徵信已完成生產機房的租賃,花費已超過300萬元。
  • 央行:考拉徵信等4家企業註銷企業徵信業務經營備案
    去年末,考拉徵信曾被央視爆出涉嫌倒賣個人信息非法獲利,彼時貝殼財經記者獲悉,考拉徵信業務和人員都已嚴重縮水。去年11月,央視報導考拉徵信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證返照查詢9800多萬次,獲利3800萬元,相關人員被公安機關帶走。考拉徵信參股公司拉卡拉也因此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 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申請獲受理 京東數科、小米入局
    (原標題: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申請獲受理 京東數科、小米等入局)第二家個人徵信機構要來了。近日,央行網站發布公告信息稱,已受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下稱「樸道徵信」)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截至目前,國內持有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的徵信機構僅有一家,即百行徵信。
  • 個人徵信市場化探索:百行徵信開放性、樸道徵信獨立性之考
    百行徵信牽手央行徵信中心:實現差異化發展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落戶深圳福田,註冊資本10億元。其中,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是大股東,持股36%,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各持股8%。
  • 京東數科和小米入局 國內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申請獲央行受理
    目前,國內持有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的徵信機構僅有一家,即2018年掛牌成立的百行徵信,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樸道徵信在完成相關申請流程後,有望拿到第二張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百行徵信有限公司則是我國首個市場化的個人徵信機構,由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與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共同發起組建。
  • 百家風控公司揭秘系列8|掌控支付場景及億級消費數據的新國都&信聯...
    信聯徵信相關產品作為新國都旗下的徵信公司,信聯徵信這名字起的有點尷尬,特別是百行徵信的公司名還未完全確定前,媒體對百行徵信的稱呼就是「信聯」。「信聯」可以解讀為信用聯合或各大信用機構的聯盟體,當然這對於新國都的信聯徵信來說,其只是個有著企業徵信牌照卻沒主打企業徵信依然在盯著個人徵信產品的數據應用及變現機構。
  • 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將落地,京東數科、小米、曠視等入局
    久違的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即將落地。近日,央行發布公告稱,「已受理樸道徵信(籌)個人徵信業務申請」,公告還提到,樸道徵信註冊資本10億元,業務範圍主要為個人徵信業務。這也就意味著,繼百行徵信2018年3月落戶深圳後,時隔近三年,樸道徵信有望成為國內第二家獲得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許可的市場化機構。
  • 21深度丨個人徵信市場化探索:百行徵信開放性、樸道徵信獨立性之考
    百行徵信牽手央行徵信中心:實現差異化發展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落戶深圳福田,註冊資本10億元。其中,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是大股東,持股36%,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各持股8%。
  • 銀行理財「硬骨頭」資產清理紅線劃定;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申請獲受理
    原標題:【fintech每周播報】銀行理財「硬骨頭」資產清理紅線劃定;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申請獲受理
  • 個人徵信市場化進程加快 助力我國徵信體系建設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曾剛李柳潁2020年12月4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已受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2020年12月25日,人民銀行正式批准樸道徵信業務許可,使其成為繼百行徵信之後,第二家拿到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的公司。
  • 個人徵信業務上線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印發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八家公司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六個月。這麼看來,阿里巴巴和騰訊以後可以正大光明的「放貸」了?其實,阿里和騰訊在網際網路金融上布局已久。阿里一路走來,金融脈胳清晰可見,從小微金服再到螞蟻金服,阿里得到了大量的信用數據。
  • 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雲閃付APP試點啟動
    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以下簡稱「徵信中心」)官網發布信息稱,在商業銀行手機銀行查詢服務試點基礎上,徵信中心與中國銀聯合作,通過雲閃付APP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雲閃付APP試點服務於2021年1月8日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南寧、長沙、福州8個城市上線。
  • 關乎每個人的民生大事,你一定要知道|個人徵信重要性及現狀分析
    市場化的個人徵信 雖然目前銀行參照的個人徵信系統還是人行徵信,但其實市場個人徵信早就不滿足於完全依賴人行單方面的評判了。早在2015年,人行就公布了包括芝麻信用、騰訊徵信、中誠徵信、鵬元徵信、華道徵信、中智誠徵信、考拉徵信以及深圳前海徵信在內的8家個人徵信首批試點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