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一個孩子的成長、讀書都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事情。人生第一階段,出生的原生家庭孩子無法選擇,要改變命運只能靠第二階段的讀書。
通過讀書獲得的學歷證書就是孩子第二階段的身份,那張學歷證書是孩子通往更好平臺的敲門磚。那張學歷證書是孩子去看世界的第二張身份證。
可見,孩子的讀書對他(她)本人和家庭都至關重要。在十二年的讀書生涯中,初中三年關係到能否考上一個心儀高中,而高中三年直接關係到通往哪所大學的路。
用我的親身經歷和你說說高中期間的幾個關鍵事情。
時間飛快,又是一年的開學季,許多家長可能會糾結於孩子走讀還是住宿?
我兒子讀高中時,開始的一年半是住宿的,後一年半是走讀。有人可能要問為什麼前面住宿,後面選擇了走讀。
兒子剛讀高中時,因為考慮到學校上晚自習十點結束,想省去路上的時間讓他在學校早點睡覺。還有一個原因,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比較懶,想想三年接送都是早六晚十,太勞累了,所以剛開始選擇了讓兒子住宿。
住宿後兒子一星期回家一次,有幾次到家,進門走路都搖搖晃晃,精氣神很差。
兒子說六人一個宿舍,一個個洗澡,輪到最後一個都快十一點了,而且有時還要洗洗內衣(外衣褲都帶回洗的),真的安靜下來睡覺都要接近十二點鐘。
每晚只能睡六個小時,每天六小時的睡眠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顯然是不夠的。睡的好,白天學習效率才能高。
高中學校的食堂,菜品沒有大學豐富,孩子說一個星期,大部分時間吃雞腿,時間長了,看到雞腿就不想吃飯。
當然這個問題,我們開家長會時也反映過,可校方說的也有理,「眾口難調。」
住宿更嚴重的事情就是孩子身體不適時家裡都不知道(我兒子高中時學校都不應允帶手機的,現在情況怎樣不知道。)有一次我們接到宿管阿姨的電話說,你兒子,發燒很厲害,躺在宿舍裡。
當我們趕到宿舍時,兒子不停的喘著粗氣,說話都很費力,躺在宿舍上鋪上,我們馬上送他去醫院輸液,才慢慢好轉。真不敢想像孩子發燒迷迷糊糊睡在高高的上鋪,如果摔下來怎麼辦?
自從那次以後,我兒子就開始走讀,走讀後兒子晚上十一點就可以睡覺,家裡安靜,家裡床也比較舒服,每個晚上比在學校最起碼可以多睡一小時。
每次晚上十點多到家後,我也會煮一點兒子喜歡吃的點心,早上出門我也會把水煮蛋,玉米、蘋果、牛奶、礦泉水準備好,讓他帶去,餓的時候課間吃,補充能量。
自從走讀後,吃和睡眠上得到了改善,兒子每天精力充沛,我也不用擔心兒子在學校身體怎麼樣了,因為每天看到。
孩子走讀,雖然家長辛苦了一點,但一家人朝著同一目標奮鬥,雖苦卻幹勁十足。孩子在前方拼搏,作為家長學業上幫不了什麼忙,但讓他吃好、睡好、精神上給以鼓勵這些是可以做到的。
可能有人要說,到了大學不還是要住宿,但大學裡住宿還真不一樣。首先大學學習壓力沒這麼大,要洗洗刷刷時間方面也很充足。而且經過三年高中,孩子也更趨於成熟,自立自理方面都會更好。
我記得那時學校讓兒子參加了省裡的奧數和物理比賽。
多參加比賽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考試的能力當然好,但缺點也很多,例如時不時要停課去大學裡培訓。
我記得有一次離高考前一個多月因為培訓參加賽事,停了一個月左右的課,其實停這一個月課對高考成績肯定是有影響的。
結果費了這麼多精力參加賽事的獲獎證書,對高考和選擇大學沒幫上什麼忙。
所以面對參加各類賽事,也要慎重考慮,因為中間涉及到停課,對孩子最終的成績或多或少會有些影響,畢竟高考的成績關係到最終自己讀哪個大學,分分重要啊!
我是個很開明的家長,兒子從小到大沒補過一節課,我不喜歡給他太大壓力。
我一直對兒子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把老師講的知識點都弄懂,然後要求他把每次考試的錯題集中起來,弄一本錯題集,下次免得犯同樣的錯誤。
關於補課我是這麼理解的(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有資質的、優質培訓機構還好,一些以次充好的培訓機構,恐怕交了昂貴的費用,增加了孩子的壓力,收效甚微。
去外面補課,還不如多請教請教任課老師,因為任課老師對孩子的知識薄弱點,一清二楚,任課老師的輔導可能更有針對性,效果也會達到事半功倍,所以利用課餘和晚自修的時間,可以多請教任課老師。
寫在最後:
讀書雖然是孩子的事,但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不能置身事外,畢竟勁往一處使,要比單打獨鬥效果好。
我們雖然在孩子學業上幫不上忙,但我們可以做孩子身後的助推劑,幫他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沒有後顧之憂,讓他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孤軍奮戰,他身後還有愛他的堅強後盾。
讀書雖苦,但至少通過讀書,可以選擇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是悠雅人生,和你一起探討生活,解析人生百態,說說情感故事。
一END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