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5天內上演10場大戲!9月7日晚,由安徽省馬鞍山四季戲曲劇院帶來的黃梅戲《太白醉》在河南兒童劇院上演,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吳瓊飾演李太白。由此,中國劇協第二屆民間職業劇團優秀劇目展演正式拉開帷幕。
為迎接全國民族運動會,從9月7日至11日,觀眾可以在鄭州藝術宮和河南省兒童劇院欣賞到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寧夏、山西、甘肅和河南等全國10家民營劇團帶來的10場精彩戲劇演出。
黃梅戲與現代音樂嫁接先行者吳瓊:鄭州格外漂亮
吳瓊作為馬鞍山四季戲曲劇院名譽院長,是公認的繼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之後造詣深厚的黃梅戲繼承人,是黃梅戲與現代音樂嫁接的先行者。她不僅拓寬了黃梅戲音域,還發展了黃梅戲的聲腔藝術,並將傳統藝術的精華和現代藝術的新鮮元素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具個性的藝術風格,她的代表作《紅羅帕》《天仙配》《女駙馬》《孟姜女》《無事生非》《江姐》《嚴鳳英》《貴婦還鄉》等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喜愛。
作為河南戲迷的老朋友,吳瓊告訴記者:「來河南很多次,這次恰逢全國民族運動會在鄭州舉辦,感受尤其不一樣,城市充滿祥和溫暖氣氛,沿街滿是國旗和中國結,格外溫暖人心。我還聽說奧體中心特別漂亮,可惜還沒有時間領略……」
「以前在鄭州演出過,河南歷來對傳統文化非常重視,這裡戲曲流派紛呈,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人很是羨慕。」吳瓊稱。
觀眾拍手稱讚 與吳瓊齊唱《女駙馬》《天仙配》
《太白醉》通過講述偉大詩人李太白青年、中年、老年生活給觀眾展示不同側面的李白。
公元727年,青年李白去長安求取功名,途經安徽當塗,與釀酒人紀掌柜和在此修行的玉真公主相識相知。李白為了平生抱負,不顧二人挽留,仍舊選擇奔赴前程。二十年後,李白歷盡宦海風波,回到故地,二位知音卻都已不在人世。李白長歌當哭,懷念知交,對月飲酒,終老於當塗……
演出過程中,觀眾無不被吳瓊的精彩唱腔打動,鄭州市民王超琴激動地給大河網記者說,「我們都特別喜歡吳瓊老師,你看今天這麼多觀眾,就知道她多受歡迎了。除了豫劇,我也很喜歡黃梅戲,韻律很美,柔聲細語,而且也比較容易學唱,戲迷們一般都能唱幾段。以前都是看折子戲,今天能夠在家門口看吳瓊老師的大戲,還是頭一回。」
在演出結束後,觀眾們和吳瓊等主創演員齊唱《女駙馬》和《天仙配》,紛紛為他們精彩的表演拍手稱讚。
全國9省10家民營劇團匯聚鄭州
此次展演涉及京劇、話劇、滬劇、越劇、黃梅戲、眉戶劇、北路梆子、秦腔、豫劇等多個藝術門類,且演出的多數是經典劇目,如黃梅戲《太白醉》、豫劇《程嬰救孤》《風雨行宮》、越劇《徐福東渡》、眉戶劇《六盤春雨》等。
開幕式上,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說:「河南民營文藝院團達2100多個,號稱『十萬大軍』。每個院團每年平均演出200多場大戲,每年累計演出40多萬場,每場平均1000名觀眾觀看,每年就有4億人次觀看。老百姓流傳這樣的順口溜:『民間戲班民間走,送戲送到大門口,父老鄉親都喜歡,老戲新戲啥都有。』他們可以將黨的方針政策、惠民措施,用老百姓身邊的典型素材和事例,以戲劇劇情的形式來教育百姓,用老百姓的接地氣兒的話語表達吸引群眾,提升宣傳的效果,使基層戲曲舞臺成為群眾學政策、知政策、用政策的有效載體。」
據了解,2018年11月至12月,中國劇協從全國各地推薦的20餘部民間職業劇團優秀劇目中遴選了6部,在北京舉辦了中國劇協第一屆民間職業劇團優秀劇目展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作為本次活動主要承辦方,致力於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為辦好此次展演活動,組織中心會務團隊、網際網路直播宣傳團隊、燈光舞美團隊、音視頻製作團隊提前謀劃,加班加點做好各項後勤服務工作,以確保展演活動的完美呈現。
本次展演活動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河南豫劇院、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承辦。活動旨在推動民間職業劇團戲劇創作,為其搭建起更高更廣的交流展示平臺,提升民間職業劇團的行業存在感和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激發體制外戲劇從業者的職業自豪感和傳承發展我國傳統藝術的使命感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