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這座大學之城曾經「漂移」過

2020-12-17 認識武漢

「人生不總能『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還可能隨時『落地成盒』。」

「抖音少玩點,外賣少吃點,熬夜悠著點……」

這些金句,出自武漢高校的畢業典禮上。畢業了,背上行囊,奔赴夢想。而「大學之城」的往事,你又知道多少?

一百多年前,張之洞督鄂時期,在武漢創辦了一套從幼兒、小學、中學到高等教育系統完備的新學制體系。

他創辦的自強學堂(現武漢大學)、湖北農務學堂(現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工藝學堂(現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新式學堂,為今天的武漢成為華中乃至全國重要的教育、科技中心奠定了基礎。

但讓這座大學之城凝練具有恆久意義的精神資源及價值意蘊的,卻是80年前的「漂移」

1

弦歌不絕的大學悲歡錄

80多年前,抗戰起,烽火連天。為延續中華文脈,全國開啟了一場悲壯的高校大遷移。當硝煙與戰火逐漸逼近武漢,「大學之城」不得不經歷一段漂泊流離的歲月。

剛剛在珞珈之麓、東湖之濱落成新校舍的武漢大學,在多次派員實地考察後,決定遷往四川樂山

武漢大學西遷路線圖

同年九月,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湖北省立農業專科學校也著手準備西遷,校址選在了恩施東門外的五峰山

華中農業大學恩施辦學期間校景

武漢高校中,西遷時間最長的,要屬華中師範大學前身——華中大學。1938年7月10,華中大學開始舉校西遷,在校長韋卓民的帶領下,先後輾轉長沙、桂林、南寧,取道越南,轉向昆明,終於在1939年3月16日落戶於大理喜洲。

大慈寺,華中大學當年在喜洲的校部

1938年,1200多名武大師生冒著日軍炮火,沿著長江逆江而上,一路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經歷西遷的蘇雪林晚年回憶,四川水道兇險,一旦「船碎人死旋入江底,再也不會浮上來」,同舟某職員的小孩墜水,沒有停船救援,「誰也不理」。

樂山八年,他們的弦歌不絕的故事並不亞於西南聯大。

深處內地的樂山,古稱嘉州,自古以秀麗的山水聞名。武大學子初到此地,樂山人民竭盡一切可用之地,拓為教學、科研和生活用房。文廟作校本部,城郊三育學校作理學院、理學院,教會設施作女生宿舍,龍神祠作男生宿舍。學校化整為零,融入樂山城。

葉聖陶於1938年底到武大任教,初到樂山,他發現這裡街面整潔,物產豐富且價格低廉,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稱讚說,「此間生活便宜」,「以生活情況而論,誠然安舒不過」。

(千餘人的學校,竟有各類學生社團160多個,社團以出版刊物和壁報為主,連文廟欞星門兩側的牆壁都成了同學們直抒胸臆的黑板)

然而,戰火之下,沒有哪一寸土地可以成為世外桃源。

戰亂阻隔,物資匱乏,為解決生計問題,許多教授不得不從事各種副業,以渡難關。文學院院長劉永濟在樂山一家裱畫鋪裡代客寫字。他寫道,「煮字難充眾口飢,牽蘿何補破殘衣,接天兵祲欲無辭。一自權衡資大盜,坐收贏利有傖兒,一家歡笑萬家啼。」

(關山月畫作《今日之教授生活》,畫中人物系武漢大學數學系教授李國平)

1939年8月19日,36架日機從師生們曾生活過的漢口出發,對樂山城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轟炸。整個樂山城炸毀三分之二,七千餘名無辜百姓喪生。武大師生也損失慘重,有十數人喪生,周鯁生、楊瑞六、葉聖陶等三十餘位教授的家當全部被毀。

旦夕福禍,那時期,生命脆弱得如同一張白紙。據不完全統計,從1938年到1943年的五年中,1700多人的武大,因貧病交加死亡的人數竟在百人以上,死亡率到達8%。使得學校公墓不得不一再擴大,被稱作「第八宿舍」。上午還談笑風生的同學少年,可能晚上就搬進了「第八宿舍」。學生後來回憶,當某同學去世,同學間不願說著這悲傷之事,只願說,「某同學搬到第八宿舍去了」。

2

八載煉獄,鑄成當時「四大名校」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儘管生活窘迫,但西遷師生發憤、勤勉的向學精神,為人所津津樂道。

武漢大學非但未因戰事而停止,反而名師雲集,英才輩出。學校學術地位和社會聲譽蒸蒸日上,與同處大後方西南聯大、中央大學和浙江大學一道,被世人並譽為「四大名校」。

王星拱,武大西遷到抗戰勝利時期的流亡校長。他求賢若渴,廣攬人才,親自奔波全國各地遍訪名家,廣納天下名士於武大。其中不乏朱光潛、錢穆等名家。就連清華大學著名教授曾秉鈞也不由感嘆道:就教師質量而言,清華不如武大。

朱光潛在外文系教英詩,一日,課堂上他用英文讀到「若有人為我嘆息,他們憐憫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時,突然忍不住去下眼鏡,淚水流滿雙頰,快步走出了教室。而室內的學生一臉愕然,但無人開口說話。電影《無問西東》中,有「靜坐聽雨」、「警報中讀書」、「山洞裡吟詩」等片段,致敬大師學者。

在樂山,大師的故事也是比比皆是,只是待人訴說。

樂山文廟裡的大成殿,最為寬闊,還「結實」,特意作為圖書館。但這最寬闊的圖書館「人滿為患」,幸好樂山多茶館,學生便借這一隅用功。

在樂山8年間,武大創造諸多奇蹟,高尚蔭先生發現中華桃花水母;桂質延教授搭建起來中國的第一個電離層實驗室;完成了第一本用漢語寫作的宇宙射線專著;誕生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人物傳記《張居正大傳》……僅以「國立武漢大學」為機構署名在《自然》和《科學》發表的科研論文,至少有8篇。

這也是為什麼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訪華中會發現,「在四川嘉定,有人在可以遙望西藏山峰的一座宗祠裡討論原子核物理。」

孕育出美國「阿波羅」號登月飛船發動機設計師黃孝宗,兩彈一星」科學家俞大光,「中國計算機之父」張孝祥,「臺灣工業之父」趙耀東,「核電之父」歐陽予等多達27位院士

(武漢大學經濟系1944年畢業生在樂山紀念合影。這屆裡有著名經濟學家胡代光、陳文蔚,上一屆有譚崇臺)

1946年,武大「復員」回武昌,8年間,武大學生從西遷時的600人,增加到1700人,教職工則由200人增加到600人,成為當時最完整的一所大學

幸運,大學之城的「漂移」,保住了中華文脈。

3

走過的路,是大學之城的厚度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80年後,珞珈山下,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向15000多名冒雨參加畢業典禮學生說道。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

80年後,他們的芳華中,沒有硝煙、沒有疾病。但一直都有樂山八年時的朝氣與精神,帶著這份傳承,他們背起行囊,奔向全國。

「我最想感謝的人是我的導師付磊教授。在他的指導下,我發表8篇SCI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110,這是我給自己最好的畢業禮物。」「希望以後有很多錢,給母校蓋幾棟樓。」畢業生們說著笑著哭著,話語裡滿含眷戀與感恩。

城強則校興,校興則城強。從「大學之城」走出的學子,他們非常願意「回家」看看。如武大校友雷軍不光帶回「真金白銀」的項目,還回 到校園操場上坐一坐,「歸來仍是少年」。

武漢的高校已與武漢命運相連、休戚與共。去年來,一場又一場的校友「資智回漢」、科技成果轉化籤約大會,刷屏網絡。昔日莘莘學子,今日皆成棟梁。僅去年,第一波校友「資智回漢」籤約總額超1.3萬億

(武漢大學已是武漢一張名片,每年櫻花盛開時吸引近百萬全國遊客)

一座有著百年激蕩史的大學之城,理應貫注著一種傳統與精神。

一百多年前,推動近代教育的大學之城,在曲折中敢於推陳出新,培養實業人才。

80年前,民族危難、國運凋敝之際,西遷的大學執著地守護著百折不撓、科學報國的大學精神。

今天,武漢這座大學之城領悟蘊含在崢嶸歲月中的精神內涵,從厚重歷史傳承中汲取著更多智慧和教益。

附:國立武漢大學樂山時期校友中走出的兩院院士

參考文章及書籍:

《溯流而上:武漢大學的樂山歲月》,南方周末

《武大的西遷舊事》,信息時報

《重走西遷路 武大教師尋找「樂山精神」》,樂山晚報

《當樂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遷往事》,張在軍著

《西遷:從省立農專到省立農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恩施歲月:耕讀新農》,華中農業大學

《喜洲華中大學西遷辦學紀念館建成 再現了崢嶸歲月》,雲南法治網

《抗戰時期武漢高校內遷經過及歷史意義》,三峽大學學報

《烽火西遷路》,駱鬱廷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撰文丨劉靖宇、蔡婉婷、國倩

製圖丨肖田、張敏聞、劉靖宇、國倩

校審丨玄武

排版丨劉靖宇

責任編輯丨鄒丹雨

相關焦點

  • 特區不惑之年再出發丨建設這座城,守護這座城
    來源:證券時報網建設這座城證券時報記者賀輝紅這是一座站立風口上40年的城市,至今她依然年輕;這是一座不老的城市,因為這裡的青春不散場。進入新世紀,70後、80後被深圳自由、公平的氣質所吸引,懷揣著希望來到此地。深圳也有了更多的大學生、研究生,餘紅兵便是其中一員。10年前,餘紅兵為追求女朋友來到深圳,誰知一來就再也沒想過離開。平等、高效、包容是他對深圳精神的概括。
  • 《跑跑卡丁車》手遊漂移過彎怎麼操作 漂移過彎操作方法
    導 讀 跑跑卡丁車手遊漂移過彎基礎操作怎麼觸發,如何快速學會漂移過彎,漂移過彎在對方超過的時候是不是能快速反超對方呢
  • 湖北荊門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 還原史前人類社會
    原標題:湖北荊門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 還原史前人類社會從古埃及的孟菲斯到瑪雅的奇琴伊察,從羅馬帝國的傳奇龐貝到東方傳說樓蘭……在人類文明歷史上,曾經有多少盛極一時的古城悄然佚失,他們是被泥土塵沙掩埋的過往,是被歲月風霜剝蝕的文明。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今天人類進步的一塊塊厚重基石。
  • 這座城,她叫濟南!
    初來這座城市,是在11年前的6月份。那時候學校離市區很遠,也不經常在城區閒逛。記得學校的旁邊是一個村莊,叫做孫村。周末的時候,約著同學們一起去鎮子上趕集,每個月的生活費也不多,大概就是500-600那個樣子。但是開心呀!
  • 80年前廣漢的市井生活是怎樣的?梁思成等人拍攝的300張老照片首次...
    塵封80年的560張營造學社老照片,終於重建天日;一座古老的小城,鐫刻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以梁思成為代表的營造學社緣何調查川康古建?560張照片如何機緣巧合終得面世?80年前的小城以怎樣的方式濃縮著古老中國的文脈?
  • 東方大學城:中國第一個大學城的十年生死
    而真正的考驗是,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依然攪在一起的高校 「產業」裡,競爭的失敗者們能否退出?誰來為他們的巨額債務埋單? 大學城和獨立學院,是這場「產業化」運動的兩種典型產品,本報記者調查了最近發生的上海財經大學獨立學院停辦事件和第一個大學城的生死輪迴,以為十年之記。
  • 這座城,在時間裡變了模樣
    還記得那年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我們手提行李走進校園的激動與開心嗎?真的剛入學的我感覺什麼都是剛開始,覺得在這裡勾勒了多少美好的憧憬。入學的校園路記不得是什麼時節,哪一天,走在那林蔭大道上,一股勁清新的香氣撲鼻而來,每每走過都讓我全身心為之愜意,為之喜歡。
  • 跟著紅旗走遍長春:你了解這座革命之城嗎?
    紅旗HS5以「當紅不讓」為上市口號,不僅代表了這款車進取的精神和自信的姿態,而且體現了紅旗品牌的創新決心,更是濃縮了長春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馬拉松賽事已經結束,紅旗HS5也已成功上市。借著這次賽事,讓我們隨著馬拉松比賽的路線,尋訪這座紅色之城的脈搏,感受長春的歷史與今天。長春,詩情畫意的綠色春城,歷史如歌的革命熱土。
  • 70年前今天,邳州這座橋見證決定中國命運時刻(陳奕通)
    (圖1 隴海鐵路運河鐵橋)邳州,地處蘇魯交界,古稱邳國、下邳,從楚漢相爭到曹操白門樓擊殺呂布;從劉裕據下邳成霸業到宋代紅襖軍起義;從清末捻軍之亂到日寇禹王山遭迎頭痛擊,這座城,向為兵家所必爭,在流經邳州的京杭大運河上,一座無名鐵橋橫跨其間,這裡人跡罕至,但70年前,這座橋,卻見證了決定中國命運的時刻。
  • 「死而復生」的廊坊大學城
    作為1999年就已建成的中國第一座大學城,廊坊大學城至今依舊保留著大學城該有的底蘊,然而諸多荒廢的基礎設施,卻也訴說著它如今的沒落。它興於大學擴招,但後因生源數量下降、財務管理不善等問題日漸式微。不過,處在環京地區的獨特地理位置,又為這座大學城,增加了一種生存的可能。
  • 漂移怎麼玩?
    80年代初期,土屋圭市將錐冰崖甩尾全程錄下,並製成錄像帶販賣造成轟動,但之後卻因道路安全為由禁止,同時土屋圭市的賽車執照也被吊銷,但這錄像帶卻漸受人知。 由於漂移比賽的觀賞性較強,在日本也迅速火了起來,逐漸發展,2001年規範的漂移賽事「D1漂移大獎賽」(D1 Grand Prix,簡稱D1 GP)正式創立,這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汽車漂移賽事。
  • 專家稱固城湖下系2500年前王宮遺址 與周瑜有關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王穎菲  2000多年前的北鬥七星古城  在固城鎮內,有一個江蘇省文保單位的碑,那就是固城遺址。「固城遺址太重要了,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呢。」濮陽康京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濮陽康京就從事文物普查工作,他曾經拿著竹竿實地測量固城的邊界線。「固城是什麼?也許很多人不知道。
  • 大學新生線上線下參加開學典禮 感受這座城的誠意
    2020-09-30 06:4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大學新生線上線下參加開學典禮「真切感受到滿滿的誠意與期待」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許琴 談潔) 此次開學典禮,除了現場的700多名大學新生代表,其他高校的新生也在分會場收看了直播,他們感受到了南京對於他們的熱情和期盼,更真實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愛才惜才的誠意。
  • 這座近代第一城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註:本文轉載自張謇故裡小鎮,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望古 千年胡逗洲 - 南通這座城,簡稱「通」,古代稱通州,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抵黃海,南瀕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
  • 中國第一座大學城遭房地產包圍 教師宿舍成別墅區
    房產「圍城」  如今,李四光路南的「孔雀城大學裡」與10年前就備受質疑的「旭輝十九城邦」共同佔據了大學城二期75%左右的土地。這裡的土地已經被一個個樓盤瓜分。  根據東方大學城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目前駐紮東方大學城的院校數量為9家,僅為2008年官方統計數字的四分之一。
  • 貴州一位80歲老人,用22年借款300多萬,打造了一座石頭城
    貴州,是世界知名的山地旅遊大省,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著名景點也非常多,比如梵淨山、黃果樹瀑布、萬峰林、千戶苗寨等,你知道嗎在貴州還有一個「夜郎國」,是一位80歲老人花費22年時間打造的石頭城,它的名字叫作花溪夜郎谷。
  • 天空之城的靈感來源,居然是這座鮮為人知的義大利孤島
    因為這個名字我們特意飛到義大利,來到了這個夢中的天空之城的原型——白露裡治奧古城。古城遠處遙望美如仙境,煙霧瀰漫宛如浮在空中一座城堡,因為這讓人留戀的仙境畫面讓日本漫畫家宮崎駿靈光一現畫出了《天空之城》這麼美的景象。
  • 詩詞裡的10座「櫻花之城」,城城秒殺北海道
    詩詞裡的10座「櫻花之城」,城城秒殺北海道 櫻花的花期極短, 一朵櫻花從初綻到凋零, 不過短短七日,感嘆之餘, 愈加珍惜生命之可貴,
  • 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原標題: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紀念A.魏格納誕辰一百周年(節選二)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 不能被忘卻的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一生最為後人熟知的就是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這個曾經被地質學界鄙夷、詬病,被冠以荒謬之名的學說,後來成為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基礎。海陸的位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泛大陸的裂解分離而持續移動,這就是大陸漂移學說要說明的內容。如今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之上,這個問題可以解釋的很清楚,但在魏格納那個時代,傳統的地質學理論認為海陸的位置從未發生過變化,冷縮說、陸橋說、大洋永存說等固定論觀點盛行,對於從事氣象學研究的外行人,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無疑是向傳統理論發起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