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哭一會兒就好了?高級育嬰師都這樣做

2020-08-11 育嬰全知道

最近一位育嬰師姐姐(王姐)跟我聊天,說她帶的寶寶現在的脾氣臭的不要不要的,動不動就撒潑打滾,一家人都要快被這個小魔王折磨瘋了。


平時只要有什麼事不順她心,就會大喊大叫,整的全家不得安生;


自己玩玩具玩的好好的,忽然就把玩具扔在地上,還會去踩兩腳;


平時只要做錯事,你還沒有開始批評呢,她自己就先嚎啕大哭起來。


......

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王姐一個勁感嘆那個曾經的乖乖女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簡直是個小惡魔。

你根本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就會忽然發脾氣,不分時間,不分場合,讓人瞬間崩潰,這樣的情況,我相信很多媽媽和育嬰師都遇到過。

其實,我家大寶有一度也是這樣,我是踩著她的情緒地雷過到了現在,為此我翻閱了上百本育兒書籍,最終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下面分享給大家!


01孩子發脾氣不見得是壞事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

所以,我們要正視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在了解原因之後幫他們紓解。

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情緒,好處多多。


No.1

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只是在這一刻拒絕與人溝通,所以,家長們不要試圖去阻止孩子情緒發洩,更不要有過多言語幹涉,等孩子情緒風暴度過之後,蹲下來,抱抱他。孩子會更好地接受你、信任你。



No.2

有助於孩子學習


帕蒂·惠芙勒說:「當孩子不能再專注一件事時,通常是有情緒上的阻礙。」換句話說,發脾氣可以讓孩子更加專注做一件事情,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其實,很多孩子是因為一件事情反反覆覆做不好才鬧脾氣的,比如積木總是堆不起來,走路的時候總是摔倒等等,最後都會為此而哭鬧一頓。

而這並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積木不好玩或者走路摔疼了,才導致他們哭鬧不止。

同時你還會發現,孩子的脾氣爆發之後,他們的思路反而更加清晰,學習東西往往會更快。


02正視孩子的情緒,明白他為什麼發脾氣

其實孩子發脾氣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原因的:


No.1

先天氣質類型使然


如果孩子的大脾氣是先天氣質類型所致,家長的接納更容易讓孩子感覺到愛的包容與支撐,進而得到更多情感的滿足,而一個情感需求得到滿足的孩子,他的內心是平靜的,不容易發脾氣的。



No.2

後天環境養成的


我觀察過以前我家大寶發脾氣,比如當她多次為了同一件事情喊我很多次,我沒有注意,她就會很惱火,然後開始哇哇大哭。

其實,她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引起我的注意。

平時,姥姥姥爺帶她逛商場,看到想買的東西,如果不給她買,她也會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姥姥姥爺沒辦法只能給她買。

這樣一來,她就知道了,只要我發脾氣,我想要的東西就會得到,以後她也會採用這種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還有一些時候,她自己玩積木,玩著玩著就一把推倒,氣呼呼地跑了,觀察了幾次我發現,這是因為她多次都堆不好。總的來說,大寶每次發脾氣都有一些理由,極少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通過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來孩子發脾氣通常是以下幾種原因:


No.1

需求沒有被滿足


比如玩的很開心不想睡覺、在商店裡看到好玩的好吃的要買、看到喜歡的電視節目想一直看下去,這些需求一旦被家長拒絕,孩子自然會不開心。


No.2

被批評誤解,心裡委屈


從「情緒分化」的理論來看,嬰兒最初只有「舒服」和「不舒服」兩種情緒,等到六個月大,「不舒服」分化成為「生氣」和「難過」兩種情緒。



當被誤會時,孩子會出現生氣難過兩種矛盾情緒,這時大腦出現混淆,往往會出現大叫、大聲說話、跺腳的動作。


No.3

產生挫敗感


孩子和別人一起遊戲比賽的時候,如果落後對方便生氣,又或者在自己學習或者遊戲的過程中遇到難題而表現出各種情緒,這就是典型的「輸不起」產生的挫敗感,也是孩子發脾氣的一大原因。


03孩子發脾氣了,你可以這樣應對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們自己是意識不到自己是在發脾氣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大人做出正確的引導,只有我們引導的好,孩子下次就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了。


1、傾聽孩子,對孩子有耐心,不要反過來對孩子發脾氣

平時除了要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也要多拿出時間陪伴孩子,只有在關愛下健康成長的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

當看到孩子發脾氣,一定要提醒自己控制,千萬不能和孩子產生對抗情緒。如果在家以外的地方,就帶孩子到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


2、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的情緒,承認孩子憤怒的同時,設定必要的限制

比如,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傷心,你可以生氣,但不能罵人打人。」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持續一會兒,也許孩子會大哭起來,但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不妨讓他完整地釋放,直到安靜下來。



3、嘗試恰當轉移注意力

2~3歲孩子注意力的維持時間也只有3~5分鐘。當孩子哭鬧不止時,採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通常會有效果。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還是要和孩子多溝通,了解他的最終需求和尋找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4、如果孩子變得更憤怒,千萬不要留他一個人「冷靜」,更不能從他身邊走開

有專家建議讓發脾氣的孩子獨自去冷靜一下,坐「安靜椅」,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他只能獨自面對內心的感受和情感,容易把內心的恐懼、失望壓抑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把親子溝通這扇門關閉了。

如果孩子讓你走開,你可以後退幾步,但是千萬不要真的走掉。

你可以對孩子說:「行,我後退一點。但是在你難過的時候,媽媽(阿姨)還是想陪著你,我就站在這裡,如果你需要我,我再過來。」

給他一定的空間,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增強,他的憤怒情緒會加速釋放,這樣他就能快速緩和下來。


5、孩子情緒平穩之後,要告訴孩子你還愛她


一旦哭鬧、發脾氣結束,孩子把內心的情感全部釋放出來,可能會筋疲力盡的入睡,也有可能變得更加輕鬆歡快。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對孩子表達一下愛意,讓孩子感覺到你與他更加親密了,現在對孩子提什麼要求,可能他都會答應。

一個經常憤怒的小孩,說明他的內心積壓了太多負面的情緒

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把情緒釋放出來,並不需要做太多工作,就是給內心受傷的小孩提供安全和親情,用愛來引導一切,比任何方式的鎮壓和說教都好過一千倍。



慢慢的孩子會明白,他不能永遠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他擁有接受他的父母家人,當孩子的內心擁有這份愛,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能夠承受挫折,不至於遇到點事情就暴怒了。

最後,我要特別提醒一句: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只有父母遇事心平氣和,處理問題冷靜理智,孩子才能開朗陽光而不無理取鬧。如果大人愛發脾氣,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

由於脾氣性格是長期養成的,要改起來難度很大,但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氛圍,我們必須努力控制自己。


【育嬰全知道】專注於分享科學餵養、疾病觀察與預防、早教啟蒙、兒童安全等內容,讓你輕鬆育兒,快樂帶娃~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發脾氣,允許孩子哭,是做父母的一種智慧
    對於孩子的突然發脾氣,家長都會採取以暴制暴的態度。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下,家長為了面子,總是想方設法對孩子說狠話,不惜大聲斥責、謾罵,有的甚至採取恐嚇:「不準哭,再哭就把你丟掉!」其目的只有一個想讓孩子儘快偃旗息鼓。其實家長這樣做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 孩子發脾氣也分好壞?正確看待發脾氣,家長應該這樣做
    估計很多寶爸寶媽都遇到過相似的一幕:因為買不到想要的玩具,孩子開始大哭大鬧;因為和其他小夥伴玩的太瘋,哭著鬧著不願意回家;因為挑食,即使家長追著幾條街,孩子還是不願吃……這讓家長們感到十分的頭疼,孩子動不動都發脾氣、鬧情緒。甚至將發脾氣當成達成目的的重要手段,讓家長不知道如何解決。
  • 比發脾氣更可怕的是,讓孩子「憋住!不準哭」
    ​其實,每個小朋友都試過發脾氣,但不同年齡及性格,其脾氣的程度都有分別,尤以歲半至3歲及剛上學的小朋友最易發脾氣。以下提供了8種快速解決方法,只要父母平時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多與子女溝通了解其問題及心理狀態,當他們發脾氣時,就容易見招拆招!
  •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正確引導,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高興了就笑,不開心就哭,這是正常的情緒表達方式。如果家長經常採取這樣的方式應對的話,會讓孩子走上兩種極端;一種是形成討好型人格;另一種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得很暴躁。不管是哪種結果,對孩子都不好。
  • 孩子發脾氣時寶媽這樣處理,決定了您的孩子的層次。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這樣處理,決定了你和孩子的層次,前四種都要改孩子發脾氣,是每位媽媽都會遇到的事,而如何處理,決定了你和孩子的不同層次——層次一:先呵斥,再妥協當孩子哭個不停、在地上撒潑打滾時,家長會在一瞬間面色陰沉,失去耐心,火氣上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讓孩子閉嘴再說。於是她們會大聲訓斥孩子」哭什麼哭「」還有完沒完了,再哭你就出去「,當孩子受到責罵,不敢繼續發脾氣時,媽媽的情緒也逐漸平靜下來,此時自責和愧疚就會湧上心頭,她們會和孩子道歉,為了安撫孩子,會像孩子做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
  • 這樣做,可以讓媽媽發脾氣的次數減少
    【父母的對孩子的責罵,不會減少孩子對父母的愛,但是會減少孩子對自己的愛!因為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是自己的差勁惹怒父母。不同孩子的表現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會變得很自卑,討好,很聽話,有的孩子會屢教不改,變得更加頑皮,變本加厲。】我儘量不對孩子發脾氣,但是有時候又控制不住。每次發完脾氣,我都會自我反省,也正是因為自己的反省,發脾氣的次數也慢慢減少。
  • 當孩子哭鬧和發脾氣時,作為父母能做的5件事
    如果你仔細為引發孩子哭鬧和發脾氣的情境分類,你會發現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情況下,當被阻止做某件事情時、要求沒能得到滿足時、想要做的事情沒能做成功時,孩子是最容易發脾氣的。02傾聽孩子的情緒幫助他重新恢復平靜傾聽孩子的情緒,意味著你要給孩子機會哭和發脾氣,不要在他哭鬧和發脾氣的時候講道理,此刻他的理性大腦是不工作的,在這種應激狀態下,你需要做的是接納他,讓他感覺到安全
  • 面對孩子發脾氣不知道該怎麼辦?幼師都是這樣做的
    孩子總是發脾氣,面對這樣的孩子,你是不是總是束手無策,有的時候甚至想『退貨』?孩子想做一些他能力以外的事情,可是他卻做不到。比如:孩子想要使用剪刀剪一個圓形,可是他剪了半天,就是剪不出來,於是,他就會煩躁,接著就會發脾氣,大哭起來。
  • 「我們要珍惜那個發脾氣的孩子!」老師一番話,讓人服氣
    朋友被娃哭得心煩氣躁,也開始吼孩子:你別哭了,沒完沒了的。見事態愈發嚴重,老師出馬了,先是安撫好孩子,問她不想進幼兒園的原因,接著又保證什麼什麼的,然後娃就去上學了。娃進去之後,朋友就跟老師說:不好意思哈,添麻煩了,這孩子又胡亂發脾氣了。老師笑笑,認真地說:我們要珍惜那個對我們發脾氣的孩子。接著說出一番話,讓朋友聽了很是服氣:不愧是老師。
  • 我家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聰明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當孩子發脾氣時,作為家長,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耐心安撫還是大聲呵斥?甚至將「發脾氣」和「不聽話」劃上等號。就像天天媽媽發來的「求助信」: 1歲半之前的天天一直是個很乖的寶寶,有什麼事都願意跟爸爸媽媽好好「說」,儘管有時候我們不太理解他的「語言」。
  • 孩子亂發脾氣不聽話,打罵可不是好方法,聰明家長這樣做
    前兩天看網上爸爸媽媽教孩子做作業的小視頻,真是好笑又心酸,因為大寶上幼兒園之後,小視頻裡的那些事情在我家每天都上演,當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時,一點都不覺得好笑好玩,真的是快要被氣死了。然後大寶就開始坐地上哭,給我氣得坐沙發上喘氣,哄他我都不想哄,明明是他做錯事,亂發脾氣,還要我去哄他,我這麼一想真的就更氣了。最後這事兒怎麼結束的呢,還是靠老公,兩頭哄,哄完大寶來哄我。我忍不住有些委屈,大寶是不是長大了,怎麼現在都開始對我發脾氣了。
  • 孩子脾氣大、摔東西、太害羞等,看看育嬰師是如何解決的
    今天我們來看看,遇到下面這些常見的問題,育嬰師都是如何解決的?所以常常會弄巧成拙,當他們想要做的事情不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著急,從而容易發脾氣了。可以嘗試這樣做:當兔子娃娃被亂扔的時候,可以跟寶寶說:「哇!好疼呀!兔寶寶哭起來了呀!」
  • 你家孩子愛發脾氣嗎?
    如今社會,要做一個好妻子好老公難,要做一個完美的父母就是難上加難。很多父母都曾吐槽過,隨著孩子年齡一起增長的,除了個子,就是脾氣。確實,作為大人,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懂事點,該起床起床,該吃飯吃飯。有什麼要求就好好說,不要總是哼哼唧唧的無理取鬧。
  • 高級幼兒園老師坦言:第一天上學孩子不哭,一般都有這樣的家長
    當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跟老師合作,讓孩子順利進入幼兒園。但是管教孩子並不是那麼內容的,有的孩子去幼兒園第一天就不哭也不鬧,這樣的孩子不僅家長省事,老師也非常喜歡。
  • 孩子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
    ——李小龍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出去遛娃,她們家的孩子3歲的女寶。頭大大的看著很可愛,我們都喜歡叫他小土豆。玩了一會兒,朋友就發出了呵斥道聲音。因為3歲的小土豆又開始拽著媽媽的手開始哭哭鬧鬧了。這是短短2個小時的第三次了。土豆媽媽實在忍不住了,開始大聲呵斥小土豆不懂事。
  •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父母該這樣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公交車上孩子因為不滿衝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大喊大叫。商場裡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買玩具,躺在地上打滾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及時滿足自己的需求,爆發情緒的典型例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這樣呢?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幫孩子改善這些情緒呢?
  •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從小時候起,父母就要正確對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對孩子一生影響深遠。一、允許孩子發脾氣,給孩子體驗情緒的機會許多父母見不得孩子發脾氣,看到孩子生氣地朝自己喊叫、鬧彆扭、哭鬧撒潑的樣子,情緒也會被點燃,於是大聲吼罵孩子,或是立刻妥協,滿足本不該答應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趕緊停下來。
  • 育嬰師,寶寶健康成長的助力,每個媽媽都該了解
    我們孩子都需要育嬰師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第三方可靠人員來照顧小孩了。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月嫂或是保姆什麼的,但是這都不是正確的選擇,如果這樣選了,那就是對小孩的健康成長不負責。0~3歲是人一生中身體和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每個家庭,每對父母,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健康,像這樣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選擇請一個有資質有經驗的育嬰師來幫忙照顧孩子。什麼是育嬰師呢?
  • 孩子哭鬧發脾氣,了解「心理需求」是關鍵,父母試試這樣做
    孩子哭的時候,每個家長都不能心情平靜,他們一哭,大部分的家長都要跑過去哄孩子,有的孩子可以很輕易的哄好,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長舒一口氣,心情放鬆。但是有的孩子實在是難哄,怎麼哄也哄不好,家長沒有辦法,只能朝著孩子威逼利誘,家長們這個時候想的就是這樣孩子不哭,想讓我幹什麼都行。
  • 孩子一歲時就發脾氣?家長這樣處理,幫你養個好寶寶
    只是家長很少注意到這些,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還認為是他沒有得到喜歡的東西。今年只有一周歲的豆豆,特別喜歡發脾氣,只要家長做錯事情,豆豆就會朝著父母大喊大叫,雖然有時候不能用言語表達,但卻用行為表示自己不喜歡。剛開始家長並沒有放在心上,感覺豆豆是在鬧小孩子脾氣,家長可以不用理會,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不過家長發現豆豆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