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開設7個「未來創新實驗室」助學生探索無限可能

2020-08-28 高校職聘網


  華南理工大學《新工科F計劃》中指出,「以智能化與信息化為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深刻變革,同時也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擁有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的人,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踐行這一理念,華南理工大學首期建設了機器人、未來智能通信、未來城市與建築、人體磁共振成像、智能出行、人工智慧、未來電網等7個「未來創新實驗室」。

  作為華南理工大學推進一流本科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未來創新實驗室」立足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經濟,與大疆創新、華為、廣汽研究院等產業界行業龍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匯聚一流專家學者和工程界精英人才,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探索未來無限可能性的平臺,倡導學科交叉、探索未知、體驗式學習與團隊協作,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新引擎。

  依託校內原有的創新創業基地展開建設,各未來創新實驗室擁有雄厚的研究實力,肩負「發現未來、引領未來」的使命,搭建學科融合,校企共建的平臺,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幫助學生成為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兼備、複合知識與核心能力(思想力、學習力、行動力)兼備、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兼備的「三創型」(創新、創造、創業)領軍人才。

相關焦點

  • 優必選科技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建「類人情感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
    11月11日,優必選科技和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共建的「類人情感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在廣州正式揭牌。雙方將在多模態情感計算、類人情感交互等類人情感智能的關鍵領域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促成類人情感智能技術在機器人產業化中的應用,深入推動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
  • 喜訊| 大象機器人-華南理工大學「智慧機器人聯合開發實驗室」正式...
    2019年12月11日上午,「大象機器人-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智慧機器人聯合開發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並隆重舉行掛牌儀式。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史步海教授與大象機器人聯合創始人&CTO伍祁林先生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專訪:​揭秘廣東創新中的「華南...
    聚焦國際科技前沿和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重點在廣州國際校區圍繞人工智慧、新材料、生物醫藥、生命健康等新興交叉學科領域建設10個新工科學院,與國家、廣東大力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布局的產業緊密契合。其次是培養引領未來的工程領軍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最後是完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一批集原始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於一體的高水平研究院。
  • 華南理工2020年本科招生政策受考生歡迎
    在校期間有3次轉專業機會,增加新工科、新醫科專業招生計劃,19個專業中開設22個直接面向高考考生招生的教改班……進入火熱的高招季,華南理工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政策得到了考生及家長的歡迎。連日來,學校通過本科招生新聞發布會、校園體驗周、線上招生直播、線下答疑釋惑、發布媒體通稿等方式,及時準確將學校招生政策傳遞給全社會。
  • 華南理工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6700人
    記者今天在2020年華南理工大學招生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校今年大學本科全國計劃招生6700人,總體規模與上年持平。因取消自主招生,各省計劃原則上均較2019年增加或持平,該校在廣東省計劃總數將比去年新增計劃41人,總計劃約3250人。
  • 華南理工大學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華南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9月12日上午隆重舉行,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13369名新生在三個校區的會場參加了典禮。他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華南理工大學發展、支持廣州國際校區建設,持續加大政策供給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助力華南理工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推動教育強省建設邁上新的臺階。「華工是一個大師輩出的高校,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紮實奮進、充滿創新活力的知名大學。」王東對進入人生求學嶄新階段的同學們表示祝賀。
  • 比較華南理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國家級科研平臺!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級科研平臺華南理工大學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文科國家級平臺、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9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9個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69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7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智繪未來」世界灣區高等教育論壇華南理工大學舉辦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胡釗 記者皮澤紅報導 11月17日, 「智繪未來」世界灣區高等教育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這是「建行杯」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
  • 華南理工大學再添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近日獲悉,依託於華南理工大學建設的「大數據與智慧機器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了教育部論證,專家組一致認為:實驗室定位明確,研究方向設置合理,現有科研基礎紮實,人才隊伍規模和結構規劃合理,運行管理保障機制完善,符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基本條件和要求
  • 華南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華南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9月12日上午隆重舉行,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13369名新生在三個校區的會場參加了典禮。他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華南理工大學發展、支持廣州國際校區建設,持續加大政策供給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助力華南理工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推動教育強省建設邁上新的臺階。「華工是一個大師輩出的高校,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紮實奮進、充滿創新活力的知名大學。」王東對進入人生求學嶄新階段的同學們表示祝賀。
  • 慧科集團攜手華南理工大學、華大九天共建集成電路設計聯合實驗室
    9月7日,全國&34;第一站活動&34;在華南理工大學勵吾科技樓舉行。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李正,教務處副處長張星明,微電子學院院長薛泉,副院長李斌,華大九天市場戰略合作高級總監餘涵,華南區業務總經理李黎,華南區業務副總經理潘鑫,慧科集團合伙人、副總裁曾慜,集成電路產教融合業務CEO杜術清等嘉賓出席了儀式。活動由華工大微電子院副院長李斌主持。
  • 華南理工大學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9月12日,華南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舉行,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13369名新生在三個校區的會場參加了典禮。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今年迎來了首屆研究生入駐,為華南理工大學乃至廣東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充分展示了國際化開放辦學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 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廣州國際校區校園體驗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王久同 鄭桂泓圖/學校提供7月26日,華南理工大學啟動廣州國際校區校園體驗周活動。從即日起到本月30日,所有高中生及家長均可通過關注「華南理工廣州國際校區」微信公眾號進行參觀預約。
  • 華南理工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創新班學子實現三大頂尖期刊...
    華南理工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創新班學子實現三大頂尖期刊「大滿貫」 2014-02-21 來源:華南理工大學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2011級微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金鑫作為並列第一作者在
  • 華南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舉行
    典禮現場(央廣網發 校方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2日消息(記者鄭澍)華南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12日上午舉行,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13369名新生在三個校區的會場參加了典禮。廣東省政府副省長王曦,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岸明,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廣州市政府副市長王東,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校長高松,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琪瑾,黨委副書記陶韶菁、麥均洪,副校長朱敏、李正、李衛青出席典禮。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著力打造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位於國家重要經濟中心區域的珠三角地區。從2006年成立至今,學院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優勢,著力打造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高質量地培養出一大批企業歡迎、市場需要、群眾滿意的畢業生,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創辦一流獨立學院的辦學之路。
  • 華南理工大學正式報名參賽,IBM聯合該校搭建產業技能學院
    2009年,學校依託學軟體學院的教學資源在創新實驗區建立了智能算法實驗室實驗室主要研究智能算法理論、方法及其應用軟體包括學術與工程兩大方向多年來實驗室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13項企業和科研機構委託研發課題18項發表學術論文68篇,申請發明專利23項,授權7項成功應用37例,合作企事業單位56家
  • 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哪所大學排名有爭議
    大連理工大學位居第一,慘遭質疑,華南理工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屈居第二名和第三名大連理工大學在理工科方面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在985大學中,整體的排名也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在經濟相對滯後的東北地區也完全可以位列前四名左右的。
  • 南武中學未來技術班正式開班!將開設人工智慧課程
    南武中學CCAE班、未來技術班開班暨人工智慧研學基地(實驗室)掛牌儀式9月12日,廣州市南武中學CCAE班、未來技術班開班暨人工智慧研學基地(實驗室)掛牌儀式在學校高中部5樓群學堂舉行,為百年南武發展翻開新的篇章。
  • 華南理工大學公布本科招生計劃 新增水務工程、功能材料兩專業
    央廣網廣州7月23日消息(記者鄭澍)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2020年該校全國計劃總數6700人,總體規模與上年持平。2020年學校繼續實行專業類招生,共58個專業或專業類(67個方向)進行高考招生,其中包括20個專業類。新增水務工程專業、功能材料專業兩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