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數首次聚焦涉及人工智慧的研究|「自然指數-人工智慧」增刊

2020-12-23 騰訊網

近年來,計算機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集不斷擴展,算法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這讓涉及人工智慧(AI)的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大量增加。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使用自然指數數據,以及規模更大的來自Digital Science的Dimensions資料庫*,對這個快速發展且不乏爭議的話題展開了研究。

來源:Taj Francis for Nature

增刊中的自然指數分析聚焦於指數所追蹤的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AI相關文章的數量,主要關注的是AI應用於化學、物理、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這一廣泛研究領域的情況。

自然指數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期間,美國居於榜首,英國、德國和中國分別位居第二、三、四位。但中國的自然指數論文數量不斷增加。儘管中國在2015年位居第四,AI相關論文的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三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同期產出增加了一倍多一點。

2015年至2019年,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Share)前50強機構中,西方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其中三家美國機構位居榜首: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居第七位。

但是,在規模更大的Dimensions 資料庫中,AI領先機構則大為不同,該資料庫可追蹤到所有領域AI相關文章的發表情況。中國研究機構以數量最多的AI相關論文及會議論文主導了前十強機構:清華大學(第一)、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四)、浙江大學(第五)、哈爾濱工業大學(第六)、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第八)。中國整體在Dimensions資料庫中的AI研究產出也領先於其他所有國家。

本期增刊還調查了AI在探查深度偽造、發現新藥、發現面部識別中的偏見等領域的新興應用,並通過介紹六位研究人員,讓讀者深入了解以AI推動天文學、教育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研究進步的專業人士。

此外,增刊還關注了AI在科學出版領域的應用,例如,用於從結構化數據集中創建文本,對論文進行摘要以便讀者更輕鬆地尋找相關論文,甚至為遭拒稿的論文另外尋找可能發表的期刊等。增刊還包括了一項自動摘要論文的試驗,刊登了幾篇使用AI生成的研究論文摘要,這在《自然》也屬首次。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說:「作為進展最迅速、最有爭議的研究話題之一,人工智慧關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指數AI增刊概述了一些關鍵趨勢和研究應用。它顯示出,頂尖的西方研究機構在將AI用於指數追蹤的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居主導地位,而在範圍更廣的Dimensions資料庫,中國在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隨著AI研究產出的繼續增加,我們希望增刊能讓人們不僅關注其中的一些進展,也關注未來的倫理和技術挑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AI現在也用於科學出版,並有很大空間來改善研究人員如何利用AI的力量來尋找和消化內容。」

*Dimensions是一個現代、創新的關聯研究知識系統,它重新構想了科學發現和獲取研究的方式。該系統由Digital Science與全球100多家領先的研究機構合作開發,將資助、出版物、引用、替代指標、臨床試驗、專利及數據集等信息整合於一個綜合平臺,讓用戶可以更快地查找和訪問最相關的信息,分析研究所產生的學術及更廣泛的影響力,並收集真知灼見以支持未來的研究計劃。詳情請訪問https://dimensions.ai。

註:自然指數是顯示機構科研表現的一個指標。論文數(Count)和貢獻份額(Share)這兩個用於自然指數排列的指標,依據的是某個機構或國家在82本自然科學期刊上的論文發表量。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根據期刊的聲譽從各自領域挑選出了這些期刊。自然指數認為在估量研究質量和機構表現時必須考慮其他多種因素,不應僅憑自然指數的指標來評估機構或個人。自然指數的數據和方法是透明的,依照知識共享協議可從網站natureindex.com上獲取。

相關焦點

  • 自然指數AI增刊: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
    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顯示,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這是自然指數首次聚焦涉及人工智慧的研究。近年來,計算機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集不斷擴展,算法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這讓涉及人工智慧(AI)的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大量增加。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使用自然指數數據,以及規模更大的來自Digital Science的Dimensions資料庫,對這個快速發展且不乏爭議的話題展開了研究。
  • 自然指數首次聚焦AI研究產出
    (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中國2015~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但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前50強機構中,歐美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 12月10日出版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在最新榜單中,2015~2019年,美國的AI研究產出高居榜首,英國、德國緊隨其後,中國位居第四位,但發展勢頭強勁。
  • 自然指數顯示癌症研究產出持續增加
    2020年4月23日 ----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 「2020自然指數-癌症」 追蹤了全球癌症研究產出及科研合作的趨勢,以及相關科研資助情況和不同類型癌症在預防、治療和生存率方面的進展。
  • 《自然》雜誌:中國在自然指數中所佔全球科研產出份額升至16%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The Nature Index 2018 supplement on China)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
  • 自然指數2020出爐:美加中日歐的AI研究有何差異?
    自然指數2020出爐:美加中日歐的AI研究有何差異?導語Nature 雜誌在12月9日發布了人工智慧領域的自然指數 Nature Index,梳理了人工智慧研究的發展動態、國際競爭與合作趨勢等。
  • 自然指數2020出爐:從機構合作網絡看美加中日歐的AI研究差異
    自然指數2020構建了人工智慧論文的機構合作關係網絡,美加中日歐引領AI發展,但合作模式各有不同。 1. 機構合作網絡 自然指數基於2015-2019年間的索引數據製作了引文網絡,包括146家機構中排名前200的合作項目,分別以直線和圓圈表示。
  • 最新自然指數顯示:中國在化學領域最具實力—新聞—科學網
    12月13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
  • 自然指數發布:中國科研產出高居全球第二
    資料圖:用於研究可控核聚變的合肥EAST,俗稱人造太陽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王怡)自然出版集團13日發布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顯示, 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是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全球領先國家
  • 《自然》增刊:目前中國科研產出已接近作為全球領先者美國的一半
    今天(20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8上升之星」顯示,在全球100家指數表現上升最快的機構中,有51家來自中國,其中28家自2015年以來的增幅超過50%。美國許多機構起步基數較高,但仍有20家位居上升之星100強之列,排名第二。德國和英國分別只有4家和2家機構入圍。
  • 廣西師範大學「自然指數」排名廣西第1,首進全球五百強!
    五連冠4月30日,自然指數網站更新了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20 annual tables),在今年公布的榜單上,我校首次進入全球排名這也是我校連續四年進入自然指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TOP100,連續5年取得廣西最好成績。
  • 自然指數:企業與院校合作增加,四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
    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最新數據顯示:隨著企業日益縮減內部科研活動,為了分擔科研重負,他們與學術和政府科研機構的合作在激增。12月7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數-企業科研」報導了這些新的發現,對企業機構變化中的科研角色進行了調查,揭示了學術研究部門因此而發生的變化,以及這些轉向高質量科研的變化所帶來的成本和效益。
  • 杭州市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 產業總體指數位居全國第三
    事實上,現階段正是杭州人工智慧發展的黃金期。疫情催生出人工智慧新藍海,城市大腦也邁入探索2.0的新階段。不僅如此,人工智慧正在賦能傳統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會議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建議,杭州不僅要做好人工智慧宏觀環境設計,也要做好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
  • 【果殼網專訪】創始人談自然指數:它是一個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7月28日,自然科研又在《自然》雜誌增刊公布「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Nature Index 2016 Rising Stars)」,40家中國科研機構躋身全球百強。哪些機構和國家正在進行合作研究?合作成果如何?…… 於是,斯溫班克斯進行了一項實驗,他開始追蹤所有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發表原創研究論文的國家和機構,並以「自然出版指數(Nature Publishing Index)」的形式將其呈現給任何感興趣的人員和機構。 這一試驗不斷深化,「自然出版指數」也逐漸升級,最終在2013年演變成為現在的「自然指數」。
  • 中國內地36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人工智慧發展預期指數
    本次論壇上,眾誠智庫聯合中國自動化學會發布了《2019先進位造業發展白皮書——先進位造業之人工智慧驅動力》,白皮書中對中國內地36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的人工智慧發展預期進行了分析和評價。評價結果顯示,在城市的人工智慧發展預期方面,東部地區經濟實力強,排名前十中佔據7席,北京憑藉產業、科研、政策、人才等領域突出實力,穩居榜首;西部地區整體經濟實力較弱,但重慶和成都憑藉政策支持、人才供給、應用創新等優勢躋身前十。
  • 中科院各研究機構在自然指數排名中表現優異
    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在12月17日最新發布的「2015中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5 China)中表現優異,在中國綜合排名前10位的研究機構中佔據三席。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自然指數針對中科院100多家研究機構單獨進行考量,而非將中科院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排名。
  • 自然指數新星榜:40家中國科研機構進入全球百強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 張家偉)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增刊顯示,在全球100家科研產出增長最快的科研機構中有40家來自中國。這一最新榜單表明中國近年來科研實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