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中國在自然指數中所佔全球科研產出份額升至16%

2020-12-20 經濟日報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The Nature Index 2018 supplement on China)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中國在自然指數中所佔的全球科研產出份額也由9%上升到16%。

自然指數追蹤的是科研機構在全球82種高水準自然科學期刊上的論文發表情況,這些期刊由科研人員所組成的獨立小組評選出來,是他們最想用來發表自己最佳科研成果的期刊。

自然指數表明,中國最具實力的學科領域為化學,中國所有的自然指數論文中有二分之一涉及化學。從2012年到2017年,中國在自然指數中的化學論文產出增長了84%,位列全球第二,居美國之後。在天文學和太空研究方面,中國已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論文產出國,也僅次於美國。本期增刊發表了一系列專題文章分析了中國在化學、植物生物學、天文學及太空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和納米科學這些優勢領域的科研表現和領先地位。

根據2015年到2017年的科研產出情況,本期增刊還列出自然指數中國十大科研機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南開大學和蘇州大學。

自然指數還顯示中國科研人員的國際科研合作在不斷增多,中國2015年到2017年的自然指數論文中有將近二分之一是國際科研合作的結果,這個比例與美國大致相同。這種國際科研合作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尤為普遍。

增刊也顯示中國在科研質量和效率方面尚需持久的改善。雖然中國在自然指數中的總產出居第二位,但是如果以Dimensions資料庫中的總產出和研發支出總額分別為基準進行歸一化計算後衡量,中國在領先國家中的排名則不居於前列。

自然指數主編Catherine Armitage 說:「中國的崛起書寫了本世紀的科學發展篇章。因此今年有消息說中國的科研論文產出在2016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併不令人意外。不過,儘管2012年以來中國在自然指數中的總產出增長了75%,但仍居第二位,距美國還有相當的距離,這表明中國在科研質量方面還需繼續前行。」

(經濟日報 記者:佘惠敏 責編:武亞東)

相關焦點

  • 自然指數發布:中國科研產出高居全球第二
    資料圖:用於研究可控核聚變的合肥EAST,俗稱人造太陽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王怡)自然出版集團13日發布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顯示, 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是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全球領先國家
  •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國是最近5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30日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2015年至2019年科研產出的貢獻份額增加了63.5%,是增長最快的國家。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旨在展示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情況,最新榜單顯示,美國依然位於首位,中國居第二位,兩者差距不斷縮小,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排名第三到第十位。
  •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科院位居機構產出首位,中國是2015年科研產出...
    中國科學院位居機構首位,其貢獻份額是哈佛大學的兩倍,佔自然指數總份額的2.8%,並且在化學、物理、地球和環境科學這三個學科領域的產出均居於全球首位。哈佛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產出在全球居首,該學科的實力支撐了該校在總體產出中的領先位次。該校是學科排名跨度最大的機構之一——其生命科學位居第1,而化學居第33位。
  • 中國居全球第四!自然指數首次聚焦AI研究產出
    (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中國2015~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但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前50強機構中,歐美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 12月10日出版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在最新榜單中,2015~2019年,美國的AI研究產出高居榜首,英國、德國緊隨其後,中國位居第四位,但發展勢頭強勁。
  • 自然指數發布2019全球十大科研機構榜單
    、麻省理工學院領跑,北大第六、清華第九 ▲ 中國包攬了全球上升最快的十大機構,但美國仍佔據高質量研究最大生產國的地位 1月7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公布了2019年年度榜單,其中包括全球科學研究十大國家、十大科研機構、十大學術機構、十大上升最快機構等5個最受關注的排行榜。
  • 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發布 中國科研產出近五年增長最快
    圖說:《自然》增刊 「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封面 來源/自然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今天發布,該榜單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美國依然高居首位,中國保持第二位,但其中的差距不斷在縮小。具體而言,美國的貢獻份額自2015到2019年下降了10%,而中國的科研產出則增加了63.5%,是增長最快的國家。其他年度產出居前十位的國家是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
  • 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出爐,中國是2015年以來科研產出增速最快國家
    中國科學院位居機構首位,其貢獻份額是哈佛大學的兩倍,佔自然指數總份額的2.8%, 並且在化學、物理、地球和環境科學這三個學科領域的產出均居於全球首位。哈佛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產出在全球居首,該學科的實力支撐了該校在總體產出中的領先位次。該校是學科排名跨度最大的機構之一——其生命科學位居第1,而化學居第33位。 其他2019年貢獻份額居前十的機構還包括: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美國史丹福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北京大學。
  • 2020自然指數榜單出爐:過去5年中國科研產出增長速度最快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對外發布,該榜單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結果顯示,過去5年,美國在這一領域依然位於首位,中國居第二位,但差距不斷在縮小。
  • 《自然》發布全球「科研城市」排名 北京第一上海第五
    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的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八位升至2019年的第五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進步。「自然指數」主要採用論文數、貢獻份額這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2019年排名全球第六至第十位的科研城市依次是:巴爾的摩—華盛頓、東京都市圈、南京、巴黎都市圈、洛杉磯都市圈。除了北京、上海和南京,另有3座中國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前20位,分別是:武漢(第十三位)、廣州(第十五位)、合肥(第二十位)。
  • 自然指數新星榜:40家中國科研機構進入全球百強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 張家偉)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增刊顯示,在全球100家科研產出增長最快的科研機構中有40家來自中國。這一最新榜單表明中國近年來科研實力顯著提升。
  • 自然指數:東亞和東南亞科研產出 中日韓居前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11月14日訊 2014年11月13日,自然出版集團發布最新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這是一種分析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情況的新方法,並在《自然》雜誌增刊上對此進行分析。
  • 《Nature》發布2019自然指數,中國科研實力增長強勁
    6月20日,Nature雜誌發布《2019自然指數》年度榜單,綜合統計了各個國家、科研機構以及高校的科研實力。其中,中國位列國家排行榜第二,中科院穩居「全球Top10研究機構」第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則擠進「全球Top 10學術機構」的前十。
  • 自然指數顯示癌症研究產出持續增加
    2020年4月23日 ----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 「2020自然指數-癌症」 追蹤了全球癌症研究產出及科研合作的趨勢,以及相關科研資助情況和不同類型癌症在預防、治療和生存率方面的進展。
  • 「自然指數」:全球產研合作激增,5家中企躋身百強
    在今年7月2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由華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和丹麥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的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大基因也因此位居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最多的企業排名第十二位,是中國排名最靠前的公司。其它進入該排名100強的中國企業包括: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烽火科技集團。
  • 自然指數揭示:北京科研產出超過整個加拿大
    科技日報訊(記者王怡)近日,《自然》雜誌出版的《2014自然指數中國增刊》介紹了中國主要科研機構和大學對全球科學發展的貢獻、科研產出領先的十大城市,以及國際科研合作情況。其中北京作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所在地,是自然指數中科研產出最多的中國城市。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北京的科研產出已超過整個加拿大。
  • 中科院位列2018自然指數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
    此前,中科院已連續6年位列自然指數全球首位。  全球十大科研機構排名2至10位的分別是美國哈佛大學、德國馬普學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美國史丹福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日本東京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劍橋大學。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展現了最近3年各個國家、機構和公司在指數入選期刊上的年度科研產出及排名情況。
  • 《自然》增刊:目前中國科研產出已接近作為全球領先者美國的一半
    今天(20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8上升之星」顯示,在全球100家指數表現上升最快的機構中,有51家來自中國,其中28家自2015年以來的增幅超過50%。美國許多機構起步基數較高,但仍有20家位居上升之星100強之列,排名第二。德國和英國分別只有4家和2家機構入圍。
  • 最新自然指數排名出爐!南大、蘇大全球科研機構第13、44名!
    自然指數目前主要針對納入統計的82本期刊,採用論文數和份額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其中論文數(Count)是指一篇文章不論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地區或機構都獲得1分;貢獻份額(Share)旨在體現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
  • 中科院位列2018自然指數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位列2018自然指數榜單全球十大科研機構首位
  • 「中國科研產出全球第二」是真的嗎?
    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得分為5819.79分,雖然遠遠低於美國的19165.25分,但卻高於德國的4125.92,因此被報導為「高質量科研產出全球第二」。這不是自然出版集團第一次讚賞中國的科研成就。兩年前,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就稱大量數據表明中國在發表論文和科學研究兩方面很快將成為全球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