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數顯示癌症研究產出持續增加

2020-12-20 騰訊網

2020年4月23日 ----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 「2020自然指數-癌症」 追蹤了全球癌症研究產出及科研合作的趨勢,以及相關科研資助情況和不同類型癌症在預防、治療和生存率方面的進展。

《自然》增刊 「2020自然指數-癌症」封面

2015至2019年,納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的期刊所發表的癌症研究論文數量增加了25.8%,是同期論文產出總體增幅的4倍。依據自然指數的主要衡量指標——文章份額(article Share),相關高質量科研產出最多的20家機構均來自北美和中國。如按該指標分析不同國家的科研產出,中國從2015到2019年的癌症研究產出增長了約114.9%,遠超緊隨其後也取得最快增長的國家——加拿大,是其增長百分比的5倍,加拿大的癌症研究產出同期增加了24.2%。相關統計數據的計算使用了自然指數和Dimensions資料庫,並發表在最新這期增刊上。

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癌症研究產出最多的20家機構中,哈佛大學居首,其次為中國科學院,此外還包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以及三所中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其餘都是美國研究機構。

增刊還使用Dimensions的數據對癌症研究資助的增長情況及分布進行了分析,Dimensions是數碼科研(Digital Science)提供的一個相互關聯的研究信息系統。相關分析發現,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雖是迄今全球最大的癌症研究資助機構,但中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卻分配了金額較小但數量更多的單一資助。此外,歐盟委員會的平均資助規模要比NCI的高出40%。

某些類型的癌症已改善了治療效果,如黑色素瘤;或者取得預防策略上的成功,例如子宮頸癌。這些都例證了大量的科研投入正在獲得回報。不過,增刊也顯示發生了70%癌症死亡病例的國家往往無法獲得許多最新的治療方法,例如用於前列腺癌的機器人手術。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說:「我們有時會聽說癌症研究的投入與治療成效並不匹配。本期增刊表明癌症研究產出在大幅增加,國內和國際的科研合作強勁,但這是由特定地區和國家所推動的。這些分析十分重要,因為它們更加表明有必要尋找方法,將癌症預防治療上的最新發展和改進措施帶給那些眼下生存率較低的地區。」

註:自然指數是機構科研表現的一個指標。論文數(Count)和份額(Share)這兩個用於整理自然指數列表的指標,依據的是某個機構或國家在82本自然科學期刊上的論文發表量,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根據期刊的聲譽從各自領域挑選出了這些期刊。

自然指數認為在估量研究質量和機構表現時必須考慮其他多種因素;不應僅憑自然指數的指標來評估機構或個人。自然指數的數據和方法是透明的,依照知識共享協議可從網站natureindex.com上獲取。

《自然》增刊「2020自然指數-癌症」,該增刊編輯獨立,《自然》對內容全權負責。我們在此衷心感謝以下機構:北京大學醫學部、深圳灣實驗室、天津市腫瘤醫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中國醫藥大學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自然指數首次聚焦AI研究產出
    (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中國2015~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但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前50強機構中,歐美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 12月10日出版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在最新榜單中,2015~2019年,美國的AI研究產出高居榜首,英國、德國緊隨其後,中國位居第四位,但發展勢頭強勁。
  •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科院位居機構產出首位,中國是2015年科研產出...
    中國科學院位居機構首位,其貢獻份額是哈佛大學的兩倍,佔自然指數總份額的2.8%,並且在化學、物理、地球和環境科學這三個學科領域的產出均居於全球首位。哈佛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產出在全球居首,該學科的實力支撐了該校在總體產出中的領先位次。該校是學科排名跨度最大的機構之一——其生命科學位居第1,而化學居第33位。
  • 自然指數發布:中國科研產出高居全球第二
    資料圖:用於研究可控核聚變的合肥EAST,俗稱人造太陽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王怡)自然出版集團13日發布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顯示, 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是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全球領先國家
  • 自然指數首次聚焦涉及人工智慧的研究|「自然指數-人工智慧」增刊
    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使用自然指數數據,以及規模更大的來自Digital Science的Dimensions資料庫*,對這個快速發展且不乏爭議的話題展開了研究。
  •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國是最近5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30日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2015年至2019年科研產出的貢獻份額增加了63.5%,是增長最快的國家。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旨在展示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情況,最新榜單顯示,美國依然位於首位,中國居第二位,兩者差距不斷縮小,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排名第三到第十位。
  • 中科院各研究機構在自然指數排名中表現優異
    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在12月17日最新發布的「2015中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5 China)中表現優異,在中國綜合排名前10位的研究機構中佔據三席。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自然指數針對中科院100多家研究機構單獨進行考量,而非將中科院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排名。
  • 自然指數:東亞和東南亞科研產出 中日韓居前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11月14日訊 2014年11月13日,自然出版集團發布最新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這是一種分析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情況的新方法,並在《自然》雜誌增刊上對此進行分析。
  • 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發布 中國科研產出近五年增長最快
    圖說:《自然》增刊 「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封面 來源/自然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今天發布,該榜單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具體而言,美國的貢獻份額自2015到2019年下降了10%,而中國的科研產出則增加了63.5%,是增長最快的國家。其他年度產出居前十位的國家是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與前幾年一樣,中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和德國馬普學會依然位居機構產出的最前列。
  • 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出爐,中國是2015年以來科研產出增速最快國家
    30日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20 annual tables)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情況。結果顯示,美國依然位於首位,中國位居第二,但兩者差距在不斷縮小,中國2015年以來的科研產出增加了63.5%,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 2020自然指數榜單出爐:過去5年中國科研產出增長速度最快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對外發布,該榜單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結果顯示,過去5年,美國在這一領域依然位於首位,中國居第二位,但差距不斷在縮小。
  • 自然指數:企業與院校合作增加,四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
    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最新數據顯示:隨著企業日益縮減內部科研活動,為了分擔科研重負,他們與學術和政府科研機構的合作在激增。12月7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數-企業科研」報導了這些新的發現,對企業機構變化中的科研角色進行了調查,揭示了學術研究部門因此而發生的變化,以及這些轉向高質量科研的變化所帶來的成本和效益。
  • 《自然》雜誌:中國在自然指數中所佔全球科研產出份額升至16%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The Nature Index 2018 supplement on China)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
  • 世界癌症研究會研究顯示 胖子易得6種癌症(圖)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最新研究顯示  6種癌症「偏愛」胖子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10月31日公布一項研究成果,指出肥胖與癌症的關係比人們通常所知更加密切。研究者列出了包括食道癌在內6種受肥胖影響較大的癌症,稱已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能證明二者確有關聯。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10年前的一份研究報告只列出了一類可能與體內脂肪有關的癌症,如今的新報告多列出了另外5類癌症。  這項研究成果綜合了全球7000項癌症成因研究,歷時5年得出。其中最早的記錄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研究小組成員是來自各國的21名知名專家。
  • 自然指數AI增刊: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
    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顯示,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這是自然指數首次聚焦涉及人工智慧的研究。近年來,計算機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集不斷擴展,算法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這讓涉及人工智慧(AI)的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大量增加。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使用自然指數數據,以及規模更大的來自Digital Science的Dimensions資料庫,對這個快速發展且不乏爭議的話題展開了研究。
  • 最新自然指數顯示:中國在化學領域最具實力—新聞—科學網
    12月13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
  • 《自然》預測中國科研產出將躍居亞太首位
    新華社倫敦3月20日電(記者劉石磊)英國學術期刊《自然》20日發表報告說,近年來,中國的高質量科研論文數量增勢強勁,未來幾年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亞太地區科研產出最多的國家。    《2012年亞太地區自然出版指數》統計了亞太地區各國科研機構2012年度在18本《自然》系列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數量,評估了各國及各科研機構的成果產出情況。
  • 22萬人近20年研究:40歲前體重超標,癌症風險就可能增加
    藥明康德/報導 有不少研究顯示肥胖、超重與十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癌症發生於老年人比較多,但其實 40 歲以前體重超標,就已經與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了。
  • 自然指數揭示:北京科研產出超過整個加拿大
    科技日報訊(記者王怡)近日,《自然》雜誌出版的《2014自然指數中國增刊》介紹了中國主要科研機構和大學對全球科學發展的貢獻、科研產出領先的十大城市,以及國際科研合作情況。其中北京作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所在地,是自然指數中科研產出最多的中國城市。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北京的科研產出已超過整個加拿大。
  • 2015年中國自然指數排名出爐(內附前30強榜單)!
    今年6月18日,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2015全球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5 Global)顯示,中國科學院的自然指數在全球科研機構中位列第一。半年後的12月17日,《自然》雜誌增刊發布《2015中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5 China),分析了從2012年到2014年中國三年的研究成果,顯示中國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已僅次美國。
  • 《自然》增刊:目前中國科研產出已接近作為全球領先者美國的一半
    今天(20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8上升之星」顯示,在全球100家指數表現上升最快的機構中,有51家來自中國,其中28家自2015年以來的增幅超過50%。美國許多機構起步基數較高,但仍有20家位居上升之星100強之列,排名第二。德國和英國分別只有4家和2家機構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