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開始來分享3-7歲孩子如何培養?
為什麼古人說:「七歲看老」,看的就是這個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與與人交往的能力。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接觸外部社會,開始上幼兒園。開始與幼兒園老師、小區的玩伴接觸、家裡的兄弟姐妹接觸。所以,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就會出現以下三個過渡(簡稱三大核心)
今天我們講核心一: 觀念的培養
3-7歲的孩子父母的觀念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
請問您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曾經被老師投訴說孩子愛動、坐不住,東看看、西瞧瞧。
陳武民老師分享道:
「我家老大上幼兒園的時候,要是老師讓我孩子生氣,我孩子就會用斜射的眼睛看著孩子,這讓我太太非常焦慮,我太太和我說的時候,我心裡在想,我是做教育的,一定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去支持到孩子。那時候我就想和幼兒園老師搞好關係。」
「那時候,我約這個老師出來見面的時候,我瞬間就明白了,我的孩子為什麼會斜著眼睛看人了。因為這個老師也是斜著眼睛看我的。那時候,我沒有說這是幼兒園老師的過錯,我就說了,我孩子以後斜著眼睛看人,你不要提醒他,要不以後就變成習慣了就不好了。你要是看不過去,你就不要管我孩子斜著眼睛看人。」
「這個老師說:「這是你說的哈!我說這是我說的。後來我回到家裡告訴我太太說,以後不要說孩子斜著眼睛看人了,後面孩子持續20天斜著眼睛看人,最後面發現,大家都不關注他斜著眼睛看人,他覺得沒意思,就不看了。」」
要想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體驗好,父母就必須與幼兒園老師搞好關係,偶爾和幼兒園老師聊天,可以給幼兒園老師送點小禮物、發個小紅包這個是可以的。
我們父母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天才教育和愚昧教育的區別是什麼?
天才教育,就是關注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愚昧教育,就是關注孩子的缺點,淡化孩子的優點。
您自己想下,你是天才教育還是愚昧教育了。因為你關注孩子哪一個點,孩子自己也會重視哪一個點。
例如,你越是關注孩子的愛與力量,孩子就會感受到你的愛與力量。你要是天天焦慮,關注孩子的學習,孩子就會緊張焦慮,學習也會緊繃也難以學好。
所以,要想孩子勇敢自信,就要讓孩子接觸的小朋友也是勇敢自信的孩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驗。
一定要給孩子篩選童年夥伴,一個天天愛摳鼻涕的孩子和你孩子交朋友,你的孩子也會被影響愛摳鼻涕。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和你孩子一樣。
我們繼續往深處講:
我們在教孩子心算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與孩子互動。經常問孩子:「孩子1+1等於幾,孩子不知道怎麼算,直接說等於2,父母說太棒了。但是當孩子說等於3的時候,父母經常就會說:「孩子,你再算一遍,再好好想想。」」
孩子這時候必定是慌亂了,會緊張起來,手心冒汗,心裡就會想:「我不會這道題呀!怎麼辦,要是我說錯了,父母會不會懲罰我?」
所以,當孩子算數算錯了,不能這樣讓孩子繼續想,因為這會破壞孩子對學習算數的感受。
正確做法是這樣的:當孩子算錯數的時候,你就站在旁邊說,孩子你太棒了,挺好的。所以,孩子一直就會一直很感興趣問你。
爸爸\媽媽,繼續幫我出個數吧!
這就保護了孩子對學習心算的興趣,他就對數字就有良好的感覺。
長大後,孩子必定知道1+1等於2,在這個階段,我們培養的就是孩子對數字良好的感受。
從小不是要讓孩子說出正確答案,從小不是要讓孩子學到什麼,而是要讓孩子對事物的都有良好的感受。
所以,這樣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現在孩子一上車就會積極和我互動說:爸爸,給我出一道數字題。
我就說好的,我就開始繼續出題,陳武民老師就問孩子:「今天我們開車經過幾個紅綠燈路口,今天中午有幾個人一起吃飯,有幾個男的、幾個女的一起吃飯。」
孩子就會說:「我沒有去數過哈!」我就繼續微笑對孩子說:「好的。」
那一刻,孩子就會專注去接觸接下來的事情,開車過幾個紅綠燈路口,吃飯餐桌上有幾個人,孩子就會專注去數,他遇到什麼事情,他就會去數數字。
最後面,一問孩子,孩子就一點一點和你說了具體數字。他就會去想,一直在思考。
這就能夠間接開發孩子的大腦,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
很可悲的是,現實中的很多家長,都不懂得如何去引導孩子去想,去思考。孩子大腦從來就沒有思考過,孩子怎麼會成長?
所以,我們不是天天讓孩子思考思考,而是在簡單的家庭生活中,無意識地陪伴孩子思考能力。
父母關注什麼,孩子就會重視什麼?
對於這個年齡階段孩子觀念的培養,作為父母就必須引起重視。讓我們一起學習,用愛與力量,助推孩子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