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智慧爸媽用這4招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2020-09-03 幸福律動


全文2622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孩子放學回家不寫作業怎麼辦?

磨磨蹭蹭,晚上補作業、早上起不來怎麼辦?

說好看完這集動畫就吃飯,結果還要看?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到點不做作業、不吃飯、不睡覺,一點沒有時間觀念,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


而時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雖然時間看不見摸不著,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時間管理能力,是大部分家長繞不開的大難題。


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呢?


1

為什麼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院的研究者們,曾經對兒童的時間觀念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邀請了 89 名 4~6 歲的兒童,回答了一些與時間相關的問題 (Springer, 1952)。


研究結果發現4歲左右的孩子幾乎對時間沒有概念,無論是時間點的理解,還是時間長短的預估,他們都非常陌生、並且無法理解。


與認知空間不同,我們沒有直接感知時間的感官。時間是一個抽象概念,看不見摸不著,時間也缺乏標準量尺,比如: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會覺得時間很慢,玩的時候又會覺得很快。



一直要到6歲左右,大部分的孩子才會對時間有比較清晰的認知。


所以,家長說「再看5分鐘」,「再玩一會」,孩子並不了解是多久。同時,對於到點該做什麼事,也是沒有大人那樣清晰的概念的。


同時,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影響孩子時間觀念的重要因素。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孩子3歲左右,他的他的自我意識空前膨脹,甚至希望能掌控一切。主要體現在對語言、記憶的控制力上,他開始自主思考,給自己設定目標。


但他又缺少自我調節能力和與人談判的語言技巧。當父母們發出指令時,孩子很想讓父母聽自己的,想要討價還價。


但孩子又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於是就會用——哭,來進行權力抗爭,同時也悄悄試探著父母的底線。


一旦家長妥協,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採用哭來拖延或拒絕父母的指令,因為沒有時間掛念。



另外,可能是心理時間在作祟。

一般而言,時間可以劃分為兩種: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


自然時間指的是鐘錶上顯示的時間,是客觀的;

心理時間則是指體驗到的時間,是主觀的。


但很多時候,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往往不是重合的。


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如果是看《喜羊羊》的動畫片,可以一動不動在沙發上坐兩個小時;


但如果是做作業,可能沒有5分鐘就坐立不安,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


這種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衝突,需要我們對孩子的心理時間進行調整。


2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要儘早


我們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能夠自我管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手把手階段(0-6 歲),通過示範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

二是一起走階段(6-12 歲),父母要「退居二線」,鼓勵和支持孩子勇往直前;三是放開手階段(12-18 歲),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爆棚,渴望獨立自主,父母的影響力變得極為有限;

四是讓他走階段(18 歲以上),孩子成了能夠獨當一面的青年人,用自己的智慧面對世界,家長的確需要放開手了。


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 家長的影響力越來越薄弱,孩子的認知逐漸進入內循環,開始依靠兒時的思維和行為慣性來管理自己。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 12歲前的時光,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這項能力分為五大內容:目標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成就管理、人際關係管理。


這五項管理內容,對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要求都特別高,很多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好。


所以,時間管理的確是一件大難事,希望家長時刻牢記,從而避免在孩子時間管理方面過於焦慮、過於嚴苛。



3

如何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前文中提到,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最基礎原因就是不認識時間。


所以,

第一步就是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間。


可以帶孩子認識鐘錶,把抽象的時間具體化,比如告訴他「鐘錶上的長針走一格以後就洗澡」,這樣即使孩子還不認識鐘錶,也能清晰的明白時間的概念。


第二步,設置「慣例表」。


「慣例表」就是一種生活時間管理的訓練工具。


它類似於我們日常使用的工作日程表,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間內該做什麼。


比如:


每天早上6點30,是全家人起床的時間;

每天早上7點30,是爸爸媽媽出門上班,孩子去學校的時間;

每天晚上8到9點,是全家人一起閱讀的時間。



善用時間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非常擅長給時間畫一個框架,然後在這個框架內充分高效地利用時間。因此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設定好「幾點到幾點,是做什麼的時間」,這樣將一天的時間仔細劃分,按照時間約定來完成學習任務,也在限定的時間內玩耍。


一旦形成這樣的家庭氛圍,孩子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執行任務,而是在履行一家人共同的約定。


當內心的阻力小了,心理時間就與自然時間也就接近了。


第三步,幫助孩子整理大腦清單。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小朋友可謂是「日程滿滿」,不僅有學業上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有娛樂玩耍的想法。日本教育作家高取志津香說,要想高效的利用時間,必須分清楚,什麼事是「必須做的」,什麼事是「想要做的」。


所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大腦中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分清什麼事是必須做的,什麼事是想要做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艾森豪法則,又稱為四象限法則。這個法則源自艾森豪的十字時間計劃,即畫一個十字,分成四個象限,分別是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進去,先做重要而緊急的事,這樣會大大提高效率。


第四步,規則與正向激勵。


有時候,明明已經制定了慣例表,可孩子一旦玩起來就把什麼都忘了。


那麼,不妨趁機讓孩子在承擔自然後果的過程中,理解守時的意義。


比如孩子沒有按時起床,或者磨蹭,很多家長的做法是一邊嘴上不斷地催促,一邊行動上急急忙忙送孩子去學校。


這樣的做法,反而剝奪了孩子通過犯錯、糾錯,親身體驗規則的權利。


另外,家長總是說教、催促、嘮叨以及恐嚇等手段逼著孩子「快一點」,孩子會感到害怕、憤怒或者最後麻木長此以往,難免形成越催越慢,越慢越催的惡性循環。


我們不妨採取正向激勵的方式,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並給予積極的肯定。


比如:

把「快一點兒」換成「看看寶貝這一次有多快哦」。

把「看看表都幾點了」換成「做得很棒,再加油一點就更好啦」。


還可以把催促換成更加具體的指令。


比如,早上希望孩子快點穿衣服,我們可以直接把衣服遞給孩子:「來,穿衣服。」



最後想說的是,時間管理的辦法再多,終究要家長在生活裡不斷實踐。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愛磨蹭,催他不管用,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讓孩子告別磨蹭
    原因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很多孩子喜歡磨蹭的一大原因,其實和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有關。因為很多小孩,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孩子,往往對時間並沒有概念,他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看鐘表。 所以,五分鐘、十分鐘這些時間段,在孩子的眼裡,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 孩子磨蹭、拖拉危害多,嘗試3個方法,輕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拖拉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一毛病特別犯愁,特別是上了小學後,孩子的沒有時間觀念的缺點,顯現的明顯。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會越來越拖拉,嚴重會影響以後的發展。據表姐說,和很多孩子一樣,自從上了小學,才知道孩子這麼沒有時間觀念,以前孩子小,平時在家都是睡醒了就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現在上了小學,孩子經常會寫不完寫作業,即使寫了效率也很慢,經常能做到晚上10點鐘。看到孩子磨蹭自己很生氣,於是前幾天就教訓了孩子,但是這招也只管用兩天,之後孩子依舊做什麼都很磨蹭。
  •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試試這幾招
    到最後你沒招了,是不是有一種衝動,拉過來直接胖揍一頓?你可千萬別這麼幹,孩子出現上面這種情況,很有可能並不是主觀上的小磨蹭,想愣神兒是缺乏時間觀念。什麼是時間觀念?直觀的說就是5分鐘有多長,一個小時有多長?一天一夜大概是什麼樣的概念?在這種感覺的基礎上,我需要做哪些事?如何安排我的時間?
  • 孩子做事磨蹭的根源是什麼?父母試試這4招讓孩子「勤快」起來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知道,孩子畢竟和成年人不同,孩子沒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所以並不會在意自己完成事情所要花費多久的時間,也不會在意那些沒完成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除了玩耍,孩子不會把其他未完成的事情想得太重要。所以因為他們這樣模糊的時間觀念,孩子才會做事變得比較磨蹭。
  •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明智的爸媽讓孩子自己「體驗時間」
    真心爸媽,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者,兩孩父母,著有《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父母眼中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表現通常包括:寫作業磨蹭、出門磨嘰、晚上總是拖延上床睡覺時間,早晨起床得叫好幾遍等等。然後我就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當父母認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時,通常是孩子沒能配合父母要求的時間——讓他快點,他好像非得慢點,讓他早點,他非得晚點。
  • 孩子做事總愛磨蹭,如何培養娃的時間觀念?家長要先找準3大原因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生活中家庭裡有小孩的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會出現做事總愛磨蹭,缺少時間觀念的現象。要麼就是早上去上學的時候從起床催到校門口,要麼就是晚上做作業的時候一直拖拖拉拉,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硬是越拖越久,而這些就是孩子缺少時間觀念的表現。
  •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觀念?試試這招,很受用
    家有牛「磨」王,身為家長的你,是不是總會因為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磨磨蹭蹭而頭疼:沒有時間觀念,動作磨蹭,說一遍不聽,說兩遍就哼唧,說三遍開始哭鬧;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磨磨蹭蹭,讓人火冒三丈,洗臉、刷牙、吃飯、睡覺,什麼都要催;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好煩惱!怎樣教他理解時間、遵守時間?
    都半個小時了,刷個牙怎麼這麼慢,你再磨蹭一晚上就要過去了……啥叫磨蹭?十分鐘是多久?快點是多快?什麼是時間?寶寶真的迷茫又委屈:為什么爸媽總是生氣說我磨蹭!爸媽也發愁,時間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怎麼和寶寶講呢?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怎樣能讓孩子理解時間,遵守和掌控時間呢?
  • 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
    本期溧陽家校共育主題是: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上)。本期講師:呂敏,貴州師範大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溧陽市溧陽市燕湖小學數學教師兼心理老師,2019年獲得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證書,汪小西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麼辦?4招幫你應對孩子「拖延症」問題
    其實,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這些:1.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和效率觀念。2.要想幫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培養孩子做事麻利又高效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讓孩子學會與時間「賽跑」。家長先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意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珍惜時間最後取得成功的故事,或將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放在孩子的房間裡等。
  • 「經驗分享」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怎麼辦
    「我家孩子做事各種拖拉,特別是放學回家寫作業,本來一個多小時能完成的作業,硬是拖到晚上10點才做完……」孩子做事特別是做作業磨蹭、拖拉,讓大部分爸媽都感到十分的頭疼,並且不斷的催促似乎也改不了孩子慢悠慢悠的狀態。孩子做事拖拉慢騰,原因可能有哪些?
  •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巧用「4象限法則」,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莎士比亞曾說,「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很多家長表示,自己家孩子做事太愛磨蹭,往往都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監」,這讓自己很是頭疼。其實,想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並不是一件難事。巧用「4象限法則」,能夠幫孩子輕鬆樹立時間觀。為什麼越催,孩子越磨蹭?1、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時間是抽象的,對於孩子來說一分鐘和十分鐘可能是一樣的。孩子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所以,在做事情時,才會慢條斯理,不計後果,毫無條理。
  • 孩子做事老是拖拉,從小給孩子培養正確的時間觀念,非常重要
    從小給孩子培養正確的時間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難免有的孩子做事老是拖拖拉拉,像只慢蝸牛一樣。連起床吧小事都做不到。如何才能改正這個壞習慣呢?再有,媽媽說布置任務的時候,一定清楚一點,不要模模糊糊,不然孩子這個磨蹭的壞習慣,永遠都不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 孩子做事太磨蹭?家長巧用「3個法則」,提高孩子「執行力」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首小學就學過的《明日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拖延、磨蹭的弊端。很多孩子都有做事拖拉的毛病,經常要家長再三催促,讓家長心累不已。還有的孩子更嚴重,該做事的時候磨磨蹭蹭,導致效率大大降低,他們心裡明白這樣不好,可下次還會重蹈覆轍。
  •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磨蹭,家長要從自身找原因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磨蹭很可能是因為根本不認識時間是個什麼東西,媽媽說十分鐘後要出門,可是十分鐘到底是什麼鬼啊?在責備孩子磨蹭的時候,你是否沒有意識到是自己還沒有教孩子認識時間。而對年紀稍長的孩子來說,雖然認識了時間卻還是習慣性拖延,這其中的原因也一定和父母脫不開關係。
  • 面對拖拉磨蹭的孩子,可和孩子制定「慣例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堂妹跟我說:"我家皮皮做事情總是很拖拉愛磨蹭,早上起床總是賴床不起,晚上睡覺又總不捨得睡。吃飯也不消停,吃飯前不肯放下手中的事,總得叫他很久,吃的時候也不認真吃,吃著吃著就玩起來碗筷,吃一頓飯得磨蹭好久。對此我頭疼了好久,也不知道怎麼改正他這個壞習慣。"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似乎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 孩子做事愛磨蹭?「比馬龍效應」,幫助孩子變成「時間掌控者」
    缺少時間觀念孩子做事情愛磨蹭,是因為他們不像成年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沒有系統的時間觀念,對於時間這個觀念比較模糊,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注意力只放在除了這個任務之外的其他事情上,專注於其他件事,不能夠正確的認識時間和自己的任務,不能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還不太清楚把一件事情儘快做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出現。
  • 孩子拖拉磨蹭、時間觀念差?家長試試「3招」,比不停催促管用
    作為一個成年人,雖然知道拖延症十分的不可取,但是做事情也總是忍不住喜歡拖延。當孩子也被拖延症纏身的時候,家長才知道拖延症的利害關係會帶來多嚴重的後果,孩子學習不上進,做事情沒效率,專注力不夠……作為父母也只能是干著急。
  • 孩子愛磨蹭做事慢,學會這3招,比催100遍都有用
    孩子開學以後,有沒有發現他的老毛病又出來了呢,早晨喊幾遍不起床,往往今天晚上說的話,第二天早上就忘了一乾二淨,明明一直都在寫作業,結果過去一看才寫兩個字。孩子做事怎麼才能提高他的效率?這一定是讓很多媽媽或者爸爸非常操心的事情,今天寶貝就跟大家分享幾招,孩子也成為「時間管理者」。
  • 做事磨蹭拖拉,教會孩子「吃青蛙法則」,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文/育兒全明白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總是會出現做事磨蹭拖拉的現象。這讓許多家長大為惱火,然而很多時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是孩子卻依然故我,並不把家長的管教放在心裡。如果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出現磨蹭現象的真正原因,自然也就能夠從根本上去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做事拖拉磨蹭,通常因為哪些原因?1、沒有時間管理意識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很可能是由於沒有時間管理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