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會看到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實在是「拖延症晚期」,有時候寫著作業就問晚上吃什麼,收拾書包收拾到一半就會說自己口渴,直接去喝水,喝完水之後,就把收拾書包的事忘到一邊了。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同感,孩子愛磨蹭和拖延,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怎麼才能讓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拖拉並不是他們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要完成的任務感到陌生,對於這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孩子們就會選擇拖延的方式,試圖對此逃離。比如寫作業,收拾東西,使用碗筷等。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這些其實都是比較陌生的事物,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是因為被父母或者老師責罵,讓他們對這些事情產生了比較大的陰影,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抗拒的心理。
就像是一位朋友曾經和我抱怨說,幼兒園老師反映自己家孩子吃飯太慢,吃飯時往往吃到一半就想玩遊戲,她一開始不太在意,後來經過對情況的深入了解她才知道。原來在幼兒園,孩子都是必須使用筷子吃飯,但自己家的孩子一直都是用勺子吃飯。孩子不會用筷子,所以在在幼兒園時就會對吃飯產生了抗拒心理,所以才會出現,吃飯吃到一半就不想吃飯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知道,孩子畢竟和成年人不同,孩子沒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所以並不會在意自己完成事情所要花費多久的時間,也不會在意那些沒完成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除了玩耍,孩子不會把其他未完成的事情想得太重要。所以因為他們這樣模糊的時間觀念,孩子才會做事變得比較磨蹭。
所以如何讓孩子變得勤快呢?家長可以試試這四招。
1.規定孩子完成任務的時間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小問題,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回答,提高孩子對時間的利用率,也能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除此之還可以讓孩子在一分鐘時間內口算數學題或者寫漢字,看看能在規定時間內用最快速度完成的數量。這樣的小遊戲不僅能讓孩子增長知識,還能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2.給孩子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
很多父母都讓孩子參加課外補習班,有的父母甚至讓孩子寫除了學校留的作業之外,還有很多的輔導作業要寫,其實這樣很容易就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孩子們應對這樣的作業很容易就會進行拖延行動。為了消耗時間,很容易就會邊玩邊做作業。家長應該讓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在孩子寫作業前就預估一下孩子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如果作業太多就不要讓孩子再額外學更多的內容了,要讓孩子適當的休息。
3.完成任務就獎勵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完成一件事就對孩子進行獎勵,但這件事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才可以,家長可以選擇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訓練孩子,比如規定在幾分鐘內穿好衣服,在幾分鐘內收拾完書包等。在這樣的練習中,孩子能夠快速的鍛鍊自己的能力,也能更清楚地知道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事情。給孩子相應的獎勵的同時也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4.給孩子制定時間規劃表
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制定相關的時間表,比如在七點十分時起床,在七點半吃早餐等。將孩子需要做的事情都規定好時間。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就建立起清晰的時間觀念,讓孩子養成在規定時間內要完成規定任務的責任感,時間規劃表也能讓孩子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完成任務的重要性。
孩子的愛磨蹭並不是他的天性所致,通過適當的教育都是可以讓孩變得勤快。家長一定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引導孩子,多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要完成任務的重要性。父母正確的引導就能讓孩子改掉自己的壞毛病,讓孩子養成自律,專注的好習慣。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