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用木板簡單地隔成四間,實施一對一教學。
昨日下午近2時,來自永春的小蘇帶著4歲的兒子小寶,準時出現在溫陵路釋雅山公園左側建德集團大廈的太陽雨兒童培訓學校。當她將兒子的手放進老師手中後,並沒有轉身離開,而是安靜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她需要陪伴兒子完成每一天的課程。因為兒子患有輕度自閉症,而這裡是自閉症兒童康復培訓學校。
入校一個多月來,兒子的症狀已有改善。正當小蘇慶幸找對了地方,卻不知,太陽雨兒童培訓學校正面臨無處安身的煩惱。
10月3日,該校微博「泉州太陽雨—自閉症」發帖求助,因場地租期即將到期,新場所難找,希望熱心人士能夠幫忙提供線索尋找新場地。
據悉,太陽雨兒童培訓學校為目前泉州地區最大的一家針對自閉症兒童開展培訓的民辦學校(全市共4家),目前在校自閉症兒100多名,年紀最小的2歲,最大的12歲。
□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記者 顏雅婷 石勇 文/圖
4自閉症兒媽媽自發成立的學校
太陽雨兒童培訓學校的前身,是一個由4個自閉症孩子媽媽自發組織而成的民間非營利性機構,林麗萍就是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機構成立於2004年。此前,為了治療孩子的自閉症,林麗萍跑遍了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當時全國僅這三個地方能夠開展自閉症兒童的治療,但對於我們而言,這些城市路途遙遠、治療費用高,而且還要排隊,有的時候可能排上一兩年」。2004年,林麗萍和另外三個媽媽自發組建了自閉症兒童培訓機構,四個媽媽,八個孩子,招了八個老師,機構剛成立,招到的八名老師就被送往北京培訓。
最初,機構設在聖湖小區的一間套房內,隨著接觸到的自閉症兒童越來越多,原先的小套房已無法滿足需求,後來又搬到雲谷小區的社區活動中心。
2006年,200多名自閉症兒童父母聯名寫信給時任市長,申請開辦自閉症兒童培訓學校。2008年,經教育局、民政局、殘聯等各部門審批,太陽雨兒童培訓學校成立,校址設在現溫陵路建德集團大廈二三樓。
走過建德集團大廈一樓草坪,四個自閉兒正躺在草坪上開心地咧著嘴大笑。推開二樓緊閉著的鐵門,就是太陽雨兒童培訓學校,二三樓兩層共8間教室。此刻正值上學時間,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陸續來到教室。下午2點,上課時間到,學前教室內,家長和孩子並排坐在課桌前,認真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基本社交訓練;而在狹小的一對一教室裡,四個孩子和老師被用擋板隔離在四個小區間裡上課。
老師耐心地讓小朋友們一起牽手做遊戲
100多名學員來自各縣(市、區)
「跟我念,『蝴蝶』,『蝴』、『蝶』。」一對一教室中,懷有身孕的老師耐心地指導孩子發音。教室外,家長們正伸長腦袋從外往裡看著。
年輕的媽媽小蘇告訴記者,自從9月份送兒子小寶到這上學後,她感覺到兒子在眼神交流和語言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和改善,「以前人家叫他,他都沒反應,與普通孩子相比,眼神停留時間也很短」。小蘇來自永春,兒子小寶才4歲,但在小寶1歲多時,小蘇就隱約發現兒子有自閉症傾向,但老人們認為男孩子長得慢沒關係,去年,眼看著馬上就要到入學年齡,小蘇帶兒子到廈門一家醫院看病,醫生建議小蘇帶著兒子到自閉症康復培訓機構。
今年9月,小蘇和丈夫辭去永春的工作,將小寶送到太陽雨。小寶在學校是全日制,小蘇必須每天陪著兒子上學,家裡僅剩丈夫一人打工維持生活,目前,他們就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
與小蘇一家相似的自閉症兒童家庭還有很多。據林麗萍介紹,在校的100多名兒童,約一半的孩子都來自各縣(市、區),為了孩子,父母辭去老家工作,租住在學校附近,一人陪伴孩子上課,一人賺錢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