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本筆記21張草圖 定格瑤鄉公僕24載扶貧路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86本筆記,每一頁記錄著他自省自律的金玉良言。
    21張手繪貧困村草圖,詳細標明村屯位置、人數和產業情況。 
    45歲,人生正值壯年,他卻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在金秀大瑤山,有這麼一位全心為公,廉潔自律,深受群眾擁戴的「趙主任」,他就是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前扶貧辦主任趙文強。雖然趙文強已去世,但當地幹部群眾對他念念不忘。翻開趙文強留下的一本筆記本,循著他走過和工作過的地方,你會看到一個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好公僕,一位「焦裕祿」式瑤鄉好幹部。

1.86本筆記  銘記24載扶貧路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紮根瑤鄉基層24年的趙文強主要精力傾注在一件事上——扶貧濟困。
    趙文強有寫日記的習慣。1991年以來,他每天都會把當天的工作情況簡要記錄在日曆本上,整整24本日曆筆記,另有62本大大小小的筆記本,記錄的多是基層工作的點滴和做人做事的感悟。
    六巷鄉是金秀最偏遠的鄉,15年前,從六巷到縣城一個來回要10個小時。
    當時,由於照顧家人不便,不少幹部不願前往任職,即便去了,也呆不久。
    15年前,趙文強來到六巷鄉工作,一幹就是8年。「扶貧」、「救助」、「發展」成為他筆記裡的「熱詞」。
    2005年6月21日,六巷鄉遭遇特大洪災,交通全部癱瘓。
  時任鄉黨委書記的趙文強正在縣城開會,得知消息,立即趕回一線抗洪救災。
  瑤山深處,山高林密,溝壑萬千,洪水橫流,他步行40多公裡艱難進山。  

2013年扶貧工作會在金秀召開,趙文強奔波在現場。圖片來源:當代生活報

    「趕快救人!」趙文強帶人用雙手挖開沙石瓦礫救出韋琦山。鄉衛生院條件有限,通往縣城的公路又被洪水衝斷。大家找來木板紮成擔架,24個人深一腳淺一腳輪流抬著,翻山越嶺8個小時。最後,韋琦山成功獲救。 
    災後重建,千頭萬緒。趙文強帶領鄉、村幹部走遍所有受災村屯,分發物資、恢復生產、建新房……全部時間都泡在工作上。 
    經過多年的苦戰,六巷村終結了不通電和自來水的歷史,原本只通到鄉政府的公路也延伸至各村屯。 
    趙文強對大瑤山的深情付出,獲得了鄉親們的禮讚:瑤山公僕,百姓心碑。

 

    2007年10月8日,趙文強被任命為縣扶貧辦主任,從最偏遠的六巷鄉回到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縣城。貧困人口幾乎佔了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山區為什麼窮?出路在哪裡?那一夜,他久久未能入眠。 
    高山雲霧出好茶,這是金秀的優勢。通過調研和市場分析對比,趙文強得知石崖茶的收購價格是普通綠茶的3倍。一畝石崖茶豐產期時每年可產生茶200公斤,每公斤賣26元,收入超過5000元。他看到了石崖茶的發展前景。然而,產業雖好,如何大面積推廣卻是個難題。    

趙文強和他的扶貧村地圖。圖片來源:來賓網

    為給石崖茶種植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他走遍大瑤山,繪製出21幅精確的貧困村地圖,期間不知道磨破了多少雙鞋,淋了多少場雨。這些經過精心繪製的圖紙,詳細地標註了各個村屯的人口數量和交通情況。他將調研成果做成一個幻燈短片,請求縣領導親自到自治區扶貧辦匯報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金秀石崖茶種植項目成功入選2012年廣西「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範工程新增項目,獲得9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同年,金秀有21個村被列為整村推進的扶貧項目村,三角鄉甲江村便是其中之一。

    「山區群眾很困難,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趙文強時常說。為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他有一次熬夜到凌晨才回家。山裡沒有信號,覃幹鸞給丈夫打了無數個電話。

    為測量從古少屯到茶葉基地的距離,趙文強徒步調研,他每走一步,便折一節短枝放在兜裡,每步約75釐米,他一路走下來,兜裡竟塞了400多節樹枝,3.5公裡的扶貧路,竟然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測量出來的。

    趙文強利用大瑤山獨特的生態環境,先後建成綠茶、石崖茶、香芋、水果、中草藥五個特色產業基地。2009年,他被評為「全區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個人」和縣級「優秀共產黨員」。此後,他拒絕了所有的評優推薦,將機會讓給別人。

 

趙文強的清廉筆記。圖片來源:廣西來賓文明辦

    「他是真正的兩袖清風。」談到趙文強離開六巷時的情景,時任六巷鄉黨委紀委委員的藍智榮頓生感慨:「除了一個包,什麼都沒有拿。」
    2007年到2014年,趙文強在金秀扶貧辦工作了7年但是趙文強不僅自己廉潔自律,也把扶貧辦變成了縣裡的「清水衙門」。
    扶貧辦扶貧項目很多,每年下撥的扶貧款上千萬元。趙文強廉潔自律,鄉下群眾到縣裡爭取項目,一般都會帶點土特產,但每次他都回絕。為杜絕在扶貧工程項目中出現腐敗行為,趙文強提出施行基礎設施項目「票決制」,扶貧辦聘請監理單位對工程進行質量把關。施工單位完全憑硬功夫獲得工程,避免了走關係,使項目實施公開透明。 
    2013年7月18日,大樟鄉黃田河漲大水,剛修好的扶貧水泥橋,橋兩邊路基全被衝走,橋墩被一根直徑達2米的大樹卡住,洪水漫過橋身一米七八。村民們大驚:「完了,橋肯定保不住了。」然而水退後,村民們驚奇發現橋身安然屹立,而橋兩頭的路基差不多都被洪水掏空。人們對此讚嘆不已。這樣的扶貧橋僅大樟鄉就有4座。扶貧橋如此牢固,村民們說,橋堅固是因為趙文強廉潔作風帶來的效果,「票決制」功不可沒。 
    趙文強很少參加應酬。他曾經告訴妻子,「一餐飯幾百塊錢吃得心痛,都可以買幾噸水泥為群眾做件實事了。」

    趙文強在筆記裡寫到:「接不義之財自掘墳墓,受小恩小惠易毀前程」、「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

4.工資房貸卡上的2500元   成留給家人最後存款

 

每當覃幹鸞思念丈夫時就拿出他的日記來翻翻,睹物思人。圖片來源:廣西新聞網

    在同事眼中,趙文強是縣城裡的模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後他都會陪妻子去街上散步,在家幹活也不分彼此。在妻子眼中,結婚20年他從來沒有為自己考慮過,總是想著群眾。在趙文強的筆記中,關於家庭,他寫到:「人首先要修身,然後治家,最後再治理天下。一個人的小家都治不好,又如何去治理天下?己屋不淨,何以淨天下?」 

    「他心中有一桿秤,知道孰輕孰重。」覃幹鸞說,為群眾,丈夫不辭辛勞,但為了個人,他從不計得失。在她眼中,丈夫是一個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工作狂」。特別是在鄉下工作的那些年,他經常下村,一去就是10天半個月,有時甚至1個月才回來一次。

    對於家人,趙文強很內疚。2006年,夫妻倆決定在縣城購買一套價值10多萬元的商品房,由於沒錢交首付,他只好讓妻子去辦貸款6萬元。當信用社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後,難以置信:「沒聽說一個鄉鎮書記買房要貸款首付。」為了還貸,夫妻倆對收入進行分配,趙文強每月3200元工資大部分用於償還房貸和供女兒上大學,妻子的工資用於日常生活開支,這樣一來,兩人工資所剩無幾。在覃幹鸞看來,丈夫給了她和女兒全部的愛,一家人過得很幸福,至於物質方面的需求,能吃飽不挨餓就行了。

    2014年2月14日晚上8時20分,趙文強在寫完一頁工作日記後,躺在妻子覃幹鸞的懷裡安靜地離去。在趙文強去世的前一晚,覃幹鸞還清楚地記得丈夫跟她說「一輩子好好地過」,怎知話還猶在耳邊,丈夫就這樣突然離開,這讓覃幹鸞難以接受。

    趙文強去世後,覃幹鸞在丈夫的遺物中,找到了這張工資卡,上面貼著一張小紙條,寫著:工資房貸卡,2500元,2014年2月14日。這是趙文強當天去世前貼上去的,也是他留給家人的最後一筆存款。

    本網根據《用生命去扶貧 他留下86本廉潔筆記》、《趙文強:86本筆記 21張草圖 惜別45載人生》、《足跡遍瑤山 只為群眾富》等稿件綜合,感謝廣西文明辦和來賓市文明辦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這位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的瑤族幹部,宛如紮根大瑤山裡的石崖茶,樸實無華,「情定」青山。他時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群眾路線,在金秀大瑤山的青山碧水中,在眾多瑤山鄉親的心裡,展示了一位對黨的扶貧事業無比忠誠、一心為民的公僕形象。

(責任編輯:賈玉韜)

    【本網點評】

    ·踐行公僕精神才能在百姓心中樹起心碑
    ·瑤鄉好幹部趙文強 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好榜樣
    ·向趙文強學習 做一心為民的老黃牛

 

微博轉發

入微博話題:#好人365#

相關焦點

  • 28本扶貧筆記
    ——題記4年,28本扶貧筆記。如果沒有那紙「急性白血病」診斷書,王紅林辦公桌上高高摞起的扶貧筆記,應該還會不斷刷新高度。8月21日,在家人和同事的反覆催促下,汾西縣副縣長王紅林終於同意去太原檢查身體,走之前他已買好當天的返程車票,「還有好多事呢,今天必須趕回來。」然而,他不僅沒能當天趕回去,還被直接「摁」在了病床上。
  • 扶貧隊員周浩:3年7本筆記 記錄鄉村扶貧路
    扶貧3個年頭,他寫下7本筆記,他的扶貧路在腳下也在筆上。周浩的7本筆記。受訪者供圖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黃金瑤族鄉二聯村是新寧縣西南最偏遠的深度貧困村。2018年,周浩和隊友們來到這裡,雖然臨行前已預想到條件艱苦,但泥濘的村路、昏黃的燈光、亂掛的電線和破敗的房屋,還是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 兩本查爾斯·達爾文的筆記遭偷竊,包括「生命之樹」草圖
    據《衛報》報導,兩本查爾斯·達爾文的筆記遭偷竊,其中包括達爾文1837年影響深遠的「生命之樹」草圖。現警方已開啟調查,並上報國際刑警組織。如有任何線索,可聯絡劍橋大學圖書館。目前在網絡可以查看兩本達爾文筆記的電子版本。
  • 脫貧攻堅,同頻共振②|紅色瑤鄉的奔康路,走進清遠市秤架瑤鄉
    村裡有一座紅色瑤鄉館為進一步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駐村扶貧工作隊經深入調研與挖掘,在與村委及村民充分協商後,一座紅色瑤鄉館在村內建立。在龔勁松看來,黨建工作是引領發展的「助推器」,想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特色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以黨建促扶貧。「紅色瑤鄉館就是我們在秤架村做好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龔勁松說:「我們一直說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如何『帶不走』?
  • 浙江衢州:一位扶貧幹部和158本工作筆記
    158本扶貧筆記,摞起來,1.5米高;稱一稱,23.5公斤重。我們翻看一遍,花了10天。從1999年到2019年,一直沒有離開扶貧崗位的衢州市衢江區扶貧幹部餘永宜記滿它們,用了20年。這是一摞摞沾滿泥土味的扶貧筆記,一筆一畫記錄著黨和政府扶貧政策「大道理」的要求和重點,也印刻下基層扶貧幹部恪守為民情懷,揮雨露歷山川、走村串戶濟困扶貧的辛勤腳步。在這20年裡,衢江摘掉了浙江省欠發達縣的「帽子」,2019年低收入農戶人均年收入達11667元。
  • 瑤鄉「春晚」唱響希望之歌
    新華社長沙2月3日電 題:瑤鄉「春晚」唱響希望之歌  新華社記者白田田 柳王敏  「瑤家姐妹打呀油茶呀,一勺油來一勺鹽。一勺蔥花香噴噴,敬請貴客嘗一嘗呀咿喲!」湖南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村田萬載家裡,這幾天愈發熱鬧。拉二胡、吹嗩吶、打漁鼓,五六個村民圍著一盆火紅的炭火,排練著鄉村的「春晚」節目。
  • 先鋒引領瑤鄉聚合力 脫貧攻堅古寨換新顏
    近年來,覃慶華和鄉黨委、政府一班子同事為使瑤鄉舊貌換新顏,採取多種舉措,將黨員先鋒模範的執行力、民族團結的凝聚力、第一書記的創造力、致富帶頭人的帶貧力等四力合一,團結一致,引領瑤鄉衝破大石山的禁錮,為古寨脫貧攻堅闖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的好路子。
  • 河南舞鋼:張俊山和他的手繪扶貧地圖
    紫色標註的是常年不在家農戶,紅色的是低保戶,棕色的是五保戶,灰色的是不穩定人員,獨居老人用三角形特意標註,而每一個貧困家庭都用愛心點綴……翻開礦建街道各村的民情檔案,第一頁的扶貧地圖格外引人矚目。 而這一幅幅精妙絕倫的地圖都來源包村幹部張俊山在工作中的一個小小的想法。
  • 陳華:扶貧十五載 退休未停歇
    15載扶貧路,陳華(右一)走過7個市縣、8個貧困村。記者邵國良攝黑龍江日報12月15日訊 剛剛做完手術出院,陳華做的第一件事是回村。11日早8時18分,陳華從哈爾濱乘火車趕赴綏稜縣。為採訪他,記者第三次走進老陳所在的綏稜縣靠山鄉靠山村。
  • 廣州市體育節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舉行
    南方網訊 8月21日-23日,由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廣州市體育總會主辦,廣州廣播電視臺競賽頻道、冠軍營地承辦,以「推動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廣州市第十六屆體育節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在清遠連州市豐陽鎮畔水村順利舉行。
  • 「方便麵書記」:公僕本色的保持者
    你自己看嘛,我們有新房,路也是新修的,走走走我帶你去我家看看。」進到四川資陽市樂至縣榮家溝村後,很多村民得知記者來採訪駐村第一書記伍宗凱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2月13日 中國青年網)「方便麵書記」,這是當地群眾對伍宗凱的敬稱。2015年7月,伍宗凱來到榮家溝村擔任「第一書記」。下鄉時,他總是忙著整修村裡道路、發展集體經濟,關注村民的生活生產。
  • 【扶貧筆記】嫋嫋炊煙的價值
    【扶貧筆記】嫋嫋炊煙的價值 2020-09-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孝感漢川:光伏扶貧惠及86個貧困村
    本網訊(記者 王峰 通訊員 劉立茂)12月15日,漢川市供電公司組成專班,深入南河鄉、西江鄉等8個光伏扶貧發電站,全面排查在光伏扶貧、貧困村供電服務、業擴報裝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和結算工作及時準確,持續加強扶貧脫貧的用電保障。
  • 特別報導|疏通「腸梗阻」,輕鬆遊「瑤鄉」
    大坪鄉充分挖掘「瑤民祖居地」「千年瑤鄉」「江南藥庫」等歷史文化資源,先後開發了「中華古瑤第一村」「古瑤大觀園」「中藥材基地」「李時珍舊居」等多個旅遊景點,推動觀光旅遊民宿產業快速發展。其中,「中華古瑤第一村」內衝村日均遊客量過千人次,被上級主管部門評定為3A級景區。然而,大坪鄉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莊大公路」是唯一一條通往景區的路。
  • 「緱」水「晴」山24載!寧海交出高質量「扶貧答卷」!
    近10億元;募集社會幫扶資金物資4800多萬元……24年來,寧海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扶貧成績單」。   脫貧攻堅進入下半場,消費扶貧是推進決戰決勝的關鍵。我縣實行「前方扶貧中心+後方扶貧小店」模式,就是要破解生產、消費、流通各環節的難點、痛點、堵點,讓好食材變成好產品。
  • 桂林華江瑤鄉要建「生態旅遊鄉」
    這些項目的上馬,標誌著華江瑤鄉向生態旅遊鄉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華江瑤鄉地處興安縣西北部,是一個以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鄉,為確保「灕江源」這塊金字招牌,從1998年起,華江鄉砍掉不規範竹木加工廠24家;全面限制毛竹擴種,積極推廣毛竹豐產林技術,提高毛竹單產量;規範工廠生產加工,嚴格查處有汙染的企業。
  • 楊慎:貶謫35載的「川滇筆記」(上)
    升庵書屋。楊慎那些生動細膩的旅遊筆記和留駐川滇驛站的詩文,更是從一個大學問家的角度,記錄了明朝南方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和民俗風情,具有非常珍貴的文獻學、地理學價值。  成都市北郊新都區,有個始建於初唐的桂湖公園。大門兩側有一大一小兩株紫藤,大的一株為明代狀元楊升庵親手所植,主幹直徑達86釐米。兩株紫藤枝蔓兒在大門上方交纏,向東西兩個方向綿延,形成一座罕見的百米紫藤長廊。
  • Penultimate記事本:原筆記手寫工具
    這些都是提筆忘字的表現,提筆忘字是由於長時間使用計算機導致的暫時性遺忘,不過在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手寫軟體出現了,筆者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款類似軟體《Penultimate》    軟體介紹:    Penultimate 記事本是一款為iPad設計最佳的手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