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本筆記,每一頁記錄著他自省自律的金玉良言。
21張手繪貧困村草圖,詳細標明村屯位置、人數和產業情況。
45歲,人生正值壯年,他卻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在金秀大瑤山,有這麼一位全心為公,廉潔自律,深受群眾擁戴的「趙主任」,他就是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前扶貧辦主任趙文強。雖然趙文強已去世,但當地幹部群眾對他念念不忘。翻開趙文強留下的一本筆記本,循著他走過和工作過的地方,你會看到一個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好公僕,一位「焦裕祿」式瑤鄉好幹部。
1.86本筆記 銘記24載扶貧路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紮根瑤鄉基層24年的趙文強主要精力傾注在一件事上——扶貧濟困。
趙文強有寫日記的習慣。1991年以來,他每天都會把當天的工作情況簡要記錄在日曆本上,整整24本日曆筆記,另有62本大大小小的筆記本,記錄的多是基層工作的點滴和做人做事的感悟。
六巷鄉是金秀最偏遠的鄉,15年前,從六巷到縣城一個來回要10個小時。
當時,由於照顧家人不便,不少幹部不願前往任職,即便去了,也呆不久。
15年前,趙文強來到六巷鄉工作,一幹就是8年。「扶貧」、「救助」、「發展」成為他筆記裡的「熱詞」。
2005年6月21日,六巷鄉遭遇特大洪災,交通全部癱瘓。
時任鄉黨委書記的趙文強正在縣城開會,得知消息,立即趕回一線抗洪救災。
瑤山深處,山高林密,溝壑萬千,洪水橫流,他步行40多公裡艱難進山。
2013年扶貧工作會在金秀召開,趙文強奔波在現場。圖片來源:當代生活報
「趕快救人!」趙文強帶人用雙手挖開沙石瓦礫救出韋琦山。鄉衛生院條件有限,通往縣城的公路又被洪水衝斷。大家找來木板紮成擔架,24個人深一腳淺一腳輪流抬著,翻山越嶺8個小時。最後,韋琦山成功獲救。
災後重建,千頭萬緒。趙文強帶領鄉、村幹部走遍所有受災村屯,分發物資、恢復生產、建新房……全部時間都泡在工作上。
經過多年的苦戰,六巷村終結了不通電和自來水的歷史,原本只通到鄉政府的公路也延伸至各村屯。
趙文強對大瑤山的深情付出,獲得了鄉親們的禮讚:瑤山公僕,百姓心碑。
2007年10月8日,趙文強被任命為縣扶貧辦主任,從最偏遠的六巷鄉回到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縣城。貧困人口幾乎佔了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山區為什麼窮?出路在哪裡?那一夜,他久久未能入眠。
高山雲霧出好茶,這是金秀的優勢。通過調研和市場分析對比,趙文強得知石崖茶的收購價格是普通綠茶的3倍。一畝石崖茶豐產期時每年可產生茶200公斤,每公斤賣26元,收入超過5000元。他看到了石崖茶的發展前景。然而,產業雖好,如何大面積推廣卻是個難題。
趙文強和他的扶貧村地圖。圖片來源:來賓網
為給石崖茶種植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他走遍大瑤山,繪製出21幅精確的貧困村地圖,期間不知道磨破了多少雙鞋,淋了多少場雨。這些經過精心繪製的圖紙,詳細地標註了各個村屯的人口數量和交通情況。他將調研成果做成一個幻燈短片,請求縣領導親自到自治區扶貧辦匯報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金秀石崖茶種植項目成功入選2012年廣西「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範工程新增項目,獲得9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同年,金秀有21個村被列為整村推進的扶貧項目村,三角鄉甲江村便是其中之一。
「山區群眾很困難,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趙文強時常說。為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他有一次熬夜到凌晨才回家。山裡沒有信號,覃幹鸞給丈夫打了無數個電話。
為測量從古少屯到茶葉基地的距離,趙文強徒步調研,他每走一步,便折一節短枝放在兜裡,每步約75釐米,他一路走下來,兜裡竟塞了400多節樹枝,3.5公裡的扶貧路,竟然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測量出來的。
趙文強利用大瑤山獨特的生態環境,先後建成綠茶、石崖茶、香芋、水果、中草藥五個特色產業基地。2009年,他被評為「全區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個人」和縣級「優秀共產黨員」。此後,他拒絕了所有的評優推薦,將機會讓給別人。
趙文強的清廉筆記。圖片來源:廣西來賓文明辦
「他是真正的兩袖清風。」談到趙文強離開六巷時的情景,時任六巷鄉黨委紀委委員的藍智榮頓生感慨:「除了一個包,什麼都沒有拿。」
2007年到2014年,趙文強在金秀扶貧辦工作了7年但是趙文強不僅自己廉潔自律,也把扶貧辦變成了縣裡的「清水衙門」。
扶貧辦扶貧項目很多,每年下撥的扶貧款上千萬元。趙文強廉潔自律,鄉下群眾到縣裡爭取項目,一般都會帶點土特產,但每次他都回絕。為杜絕在扶貧工程項目中出現腐敗行為,趙文強提出施行基礎設施項目「票決制」,扶貧辦聘請監理單位對工程進行質量把關。施工單位完全憑硬功夫獲得工程,避免了走關係,使項目實施公開透明。
2013年7月18日,大樟鄉黃田河漲大水,剛修好的扶貧水泥橋,橋兩邊路基全被衝走,橋墩被一根直徑達2米的大樹卡住,洪水漫過橋身一米七八。村民們大驚:「完了,橋肯定保不住了。」然而水退後,村民們驚奇發現橋身安然屹立,而橋兩頭的路基差不多都被洪水掏空。人們對此讚嘆不已。這樣的扶貧橋僅大樟鄉就有4座。扶貧橋如此牢固,村民們說,橋堅固是因為趙文強廉潔作風帶來的效果,「票決制」功不可沒。
趙文強很少參加應酬。他曾經告訴妻子,「一餐飯幾百塊錢吃得心痛,都可以買幾噸水泥為群眾做件實事了。」
趙文強在筆記裡寫到:「接不義之財自掘墳墓,受小恩小惠易毀前程」、「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
4.工資房貸卡上的2500元 成留給家人最後存款
每當覃幹鸞思念丈夫時就拿出他的日記來翻翻,睹物思人。圖片來源:廣西新聞網
在同事眼中,趙文強是縣城裡的模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後他都會陪妻子去街上散步,在家幹活也不分彼此。在妻子眼中,結婚20年他從來沒有為自己考慮過,總是想著群眾。在趙文強的筆記中,關於家庭,他寫到:「人首先要修身,然後治家,最後再治理天下。一個人的小家都治不好,又如何去治理天下?己屋不淨,何以淨天下?」
「他心中有一桿秤,知道孰輕孰重。」覃幹鸞說,為群眾,丈夫不辭辛勞,但為了個人,他從不計得失。在她眼中,丈夫是一個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工作狂」。特別是在鄉下工作的那些年,他經常下村,一去就是10天半個月,有時甚至1個月才回來一次。
對於家人,趙文強很內疚。2006年,夫妻倆決定在縣城購買一套價值10多萬元的商品房,由於沒錢交首付,他只好讓妻子去辦貸款6萬元。當信用社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後,難以置信:「沒聽說一個鄉鎮書記買房要貸款首付。」為了還貸,夫妻倆對收入進行分配,趙文強每月3200元工資大部分用於償還房貸和供女兒上大學,妻子的工資用於日常生活開支,這樣一來,兩人工資所剩無幾。在覃幹鸞看來,丈夫給了她和女兒全部的愛,一家人過得很幸福,至於物質方面的需求,能吃飽不挨餓就行了。
2014年2月14日晚上8時20分,趙文強在寫完一頁工作日記後,躺在妻子覃幹鸞的懷裡安靜地離去。在趙文強去世的前一晚,覃幹鸞還清楚地記得丈夫跟她說「一輩子好好地過」,怎知話還猶在耳邊,丈夫就這樣突然離開,這讓覃幹鸞難以接受。
趙文強去世後,覃幹鸞在丈夫的遺物中,找到了這張工資卡,上面貼著一張小紙條,寫著:工資房貸卡,2500元,2014年2月14日。這是趙文強當天去世前貼上去的,也是他留給家人的最後一筆存款。
(本網根據《用生命去扶貧 他留下86本廉潔筆記》、《趙文強:86本筆記 21張草圖 惜別45載人生》、《足跡遍瑤山 只為群眾富》等稿件綜合,感謝廣西文明辦和來賓市文明辦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這位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的瑤族幹部,宛如紮根大瑤山裡的石崖茶,樸實無華,「情定」青山。他時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群眾路線,在金秀大瑤山的青山碧水中,在眾多瑤山鄉親的心裡,展示了一位對黨的扶貧事業無比忠誠、一心為民的公僕形象。
(責任編輯:賈玉韜)
【本網點評】
·踐行公僕精神才能在百姓心中樹起心碑
·瑤鄉好幹部趙文強 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好榜樣
·向趙文強學習 做一心為民的老黃牛
【微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