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標註的是常年不在家農戶,紅色的是低保戶,棕色的是五保戶,灰色的是不穩定人員,獨居老人用三角形特意標註,而每一個貧困家庭都用愛心點綴……翻開礦建街道各村的民情檔案,第一頁的扶貧地圖格外引人矚目。
而這一幅幅精妙絕倫的地圖都來源包村幹部張俊山在工作中的一個小小的想法。
張俊山原本在街道機關工作,突然分包下了村,還真有一點不適應——他分包兩個村民組,剛開始每天入村的時間也有限,老少爺們兒認不全不說,還經常「張冠李戴」。
「總這麼下去也不是個法子啊。」張俊山心裡暗想,包村幹部不能每一次下去都叫村組長領著挨家挨戶的走訪,自己去找不到地方來回打聽,長時間這樣容易讓村民反感。
在一次例行走訪中,張俊山隨手在本上畫了個草圖:從他所包的曾莊組南邊樹林進莊往北走,過了空地和坑塘就是玉林家的空屋子,左轉第一個路口向北,走過兩排房子左手邊就是金勇家,右手邊是金照家……
等回到機關,張俊山看著本子上的草圖,忽然覺得畫張地圖還真是個好辦法,全村的地形地貌、路況信息、人員詳情等等都可以在一張紙上顯示出來,這樣下去走訪調查可就方便多了。
說幹就幹,張俊山找來一張A3紙,拿起鉛筆憑藉印象勾勒出曾莊的全貌。「動了筆以後發現,自己對村組的情況還是不太熟悉,有個別村民家的住址有些拿不準,路的走向也畫錯了不少。」張俊山回憶,畫出草圖以後,他又回到村裡,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全村。
短短幾天時間,曾莊全圖正式繪製完成。簡單的白紙上,整齊的線條勾勒出全村道路的走向,兩塊菜地、兩處樹林、三個坑塘標的清清楚楚,88棟房屋標記著戶主姓名一目了然……
張俊山的圖立刻在礦建街道引起了轟動,包村幹部爭相傳閱,大家都對他的這一想法讚不絕口,街道黨工委在了解情況後,也決定把張俊山的做法作為經驗在全轄區內推廣。於是,24名包村幹部紛紛操起傢伙兒,繪製起本村組的扶貧地圖來。
包村幹部周中原舉著自己的「寶貝」笑著說:「有了這樣一張圖,知道誰擱哪住,慢慢就能對上號,就能對全村組的情況更加了解。如果遇到包村調整,把圖表一交接,後來者直接就可以進入工作狀態。」
有了精準分類,才好精準幫扶。如今的扶貧地圖,在礦建街道全體幹部職工智慧的浸染下豐富多彩,精心製作的彩印版取代了鉛筆畫,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工作對象,重點人群有各自的符號標識。目前礦建街道的脫貧攻堅工作,正沿著一張張扶貧地圖的指引穩步向前推進。
雖然有了彩印版,但是張俊山還是把自己手繪的地圖,整整齊齊地攤平放進了柜子裡。「能為脫貧攻堅探索新的方法,做出一點貢獻,我感覺非常自豪。」張俊山高興地說。(舞鋼市委宣傳部 劉磊供稿)
(責編:於思遠、楊曉娜)
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 8600萬畝小麥顆粒歸倉,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近年來,河南糧食連年豐收,總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左右。全國1/10的糧食、超過1/4的小麥均產自這裡,「糧倉」實至名歸。……【詳細】
河南洛陽探索文旅融合:讓文化"活"起來 古都洛陽已經成了新晉「網紅」。
在某視頻平臺的「打卡」榜上,洛陽高居榜眼。華燈璀璨的應天門、別具一格的九州池、古今輝映的洛邑古城,這些「網紅」地標成了洛陽新的旅遊名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