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邊彝族自治縣新場鄉高山區,坐落著一個安靜祥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山村——星星村。一直以來,它因為基礎設施落後,村民增收渠道單一,農業生產效益低,村民們脫貧奔康成為難以實現的夢想。
2015年9月,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山電力)幹部謝俊傑擔任星星村第一書記。他通過多種幫扶方式,變「輸血」為「造血」,幫助星星村走上致富路,讓這個省定貧困村在2017年實現貧困村退出、貧困戶退出「雙脫貧」目標。
手繪地圖
有想法
走村串戶他手繪「村級地圖」
星星村村委會牆上貼著一張「別樣」的地圖。它的不同之處除了是星星村的村級地圖外,還是手繪的。而這張地圖的創作者就是星星村第一書記謝俊傑。
地圖上不僅標記有星星村7個組的居住區域、村中道路、山間溪流,而且標識有全村235戶農戶的具體居住地點,以及規劃道路和產業分布,其中還對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專門用紅筆進行了標註。這張手繪地圖是2015年9月謝俊傑剛剛到星星村時,為了儘快熟悉村情,花了一個多月時間繪製的。
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地圖在不斷地變化和更新,記錄了星星村從2015年至今在脫貧致富道路上的點點滴滴。短短三年,星星村從貧窮到「創富」,完成了令人驚嘆的「三級跳」。
星星村新貌
第一跳
致富先修路三年修通「三環路」
「要想富、先修路」,在這張地圖上首先勾勒出了一幅交通「藍圖」。
峨邊過去流傳著一個說法:「幹沙坪、溼毛坪,最稀不過白臘林」。星星村原名叫白臘林村,「稀」就是說道路爛,雨天一身泥。2015年8月,樂山電力開始對口幫扶星星村,修建通村、通組水泥路成為首要任務。當年11月,5條村組道路同時動工建設,實現當年通車,被列為峨邊彝族自治縣示範通村通組道路。
現在的星星村,擁有總長16.5公裡的三條環線道路,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三環路」。3年來,在樂山電力全力支持下,星星村率先完成全村7個組農村電網改造,修建了5個人畜飲水池,升級改造57戶農房,以及完成全村通訊基站建設、寬帶入戶等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跳
山貨「上網」助貧困戶脫貧奔康
基礎設施上去了,「藍圖」的第二步就是如何助貧困戶脫貧奔康、如何讓村集體增收。
在新建成的星星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一間明亮寬敞的房間裡,集中展示了老鷹茶、老臘肉、辣椒醬、野核桃花、蜂蜜等一系列包裝精美的當地特產,它們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來自星星的山貨」。
「這都是我們的電商品牌。」謝俊傑說,2016年9月,在樂山電力幫扶下,村裡成立了峨邊第一家村集體佔股份的電商平臺村級服務站,通過淘寶網、天虎雲商、微店等銷售特產。目前,「來自星星的山貨」賣到了全國各地。
成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辦食品加工廠,對當地特產進行深加工;引導帶動全村種植800畝高山蔬菜增收……如今,村民們不僅看到了收成,得到了實惠,脫貧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第三跳
打「旅遊牌」發展全域旅遊
接著,「藍圖」的第三步開始考慮打出「旅遊牌」,利用星星村的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遊。
在樂山電力的幫扶下,村裡聯合周邊村共同發展鄉村遊,吸引遊客春天看花、夏天避暑、秋天摘果,冬天賞雪,推進新場鄉全域旅遊。
隨著交通條件改善、新村面貌煥然一新,許多城裡人也前來休閒,星星村裡開起了3戶農家樂,發展了5戶蝴蝶養殖戶。
食品加工廠的山貨在農村電商熱賣,農家樂開門迎接各方賓朋……未來,謝俊傑的手繪地圖將不斷變化,在這張圖上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星星村美好生活的未來。(記者 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