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施壓蔡英文對大陸服軟:兩岸合作符合美利益

2021-01-09 環球軍事

【環球軍事報導】「這是臺灣人民應該享有的權利。」美國在臺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日前在華盛頓表示,臺灣民眾在明年「大選」前,有權利知道民進黨若贏得選舉,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美國雖不應介入臺灣民主程序,但兩岸持續合作符合美國利益,期待美國行政部門繼續積極把握機會,向蔡英文等民進黨領導階層「悄悄施壓」,形成縮小兩岸分歧的大陸政策。施藍旗的這一表態被島內視為美國在蔡英文訪美前的「警告」。

美國「臺灣通」投下重磅炸彈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計劃今年訪美,「民進黨準總統參選人」的身份,讓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成為美國方面關注的焦點。據臺灣《中國時報》22日報導,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20日舉辦「九合一選舉後的美臺關係」研討會,退休不久的施藍旗在會上表示,民進黨去年的選舉表現,讓美國政府必須好好思考2016年「大選」結果對臺海的可能影響。她透露,美國行政部門「已經、以後也會積極尋找機會,悄悄對民進黨領導階層、特別是蔡英文施壓」,希望蔡等人提出方案,「試著縮小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分歧」,同時也讓美國和其他國家信服。「這對蔡英文而言需要有勇氣的領導力。」施藍旗說,提出一個無法滿足外界關切問題的模糊方案,或承諾未來在選後某個時間點推出不清楚的共識,無法減輕國際社會或臺灣內部的疑慮。

施藍旗回憶說,4年前蔡英文訪美時,「沒有答覆美國提出的問題」,因為美國行政部門想聽聽蔡處理兩岸問題的具體計劃,可是蔡只講程序而不談具體內容,「坦白說,她在這方面令人非常失望」。施藍旗稱,民進黨應該提出具體計劃,讓選民看到「民進黨如果勝選,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這是臺灣人民應該享有的權利」。

臺灣《聯合報》稱,施藍旗在美國國務院服務46年,大部分時間負責處理美臺事務,前年年底才卸下AIT執行理事之職,是公認的「臺灣通」。施藍旗過去幾乎不對外發表個人看法,在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月底赴美溝通蔡英文訪美行程前夕,卻意外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發表看法,值得關注。《中國時報》22日稱,施藍旗卸任後首次公開發言,就如投下重磅炸彈。4年前蔡英文訪美,人還沒離開美國,美國政府就公開表示對她的兩岸方針感到失望。如今蔡準備再次訪美,人還沒到,美國已諄諄告誡。事隔4年,顯然美國擔心會再次失望。

對於施藍旗的說法,蔡英文22日表示,希望在複雜國際情勢下,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同時,也能守住臺灣最大利益。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兼駐美代表)則稱,經向美方了解,「這位退休的前官員」的講話未經授權,僅屬個人意見,不代表美國政府,並呼籲美前官員自製。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則表示,這顯示美國方面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相當疑慮,這應該也是國際社會與臺灣民眾的共同疑問。

美國不願臺海發生衝突

臺灣《聯合晚報》稱,施藍旗有長期處理美臺關係的經驗,她的發言反映華府對兩岸政策的主流觀點,意義和代表性不容質疑。「悄悄施壓」是施藍旗講話的關鍵詞,「悄悄」是虛,「施壓」是實;蔡英文想順心走完最後一裡路,不能不先過美國這一關。

至於臺灣部分人認為,兩岸一旦發生戰爭,美國不會置身事外,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21日表示,美國有份民調,針對美國12個海外應該派兵的地方,臺灣得分最低,顯示美國民眾不願臺海發生衝突,特別是當美國深陷中東泥沼逾10年,還有IS問題,都讓美國極不願其他地方再生事端。蘇起稱,不只是美國,現在幾乎全世界都支持一個中國,民進黨如果硬要往「臺獨」方向走,這是走不通的;臺灣就在大陸旁邊,這是國際現實,「除非臺灣能往東移1000公裡,否則沒有『臺獨』的空間」,臺灣看待兩岸關係不能只有勇氣,還要有智慧。

蔡英文是「空心菜」?

因為遲遲拿不出清楚的兩岸論述,蔡英文在島內被稱為「空心菜」。有臺灣媒體人分析稱,「九合一選舉」大勝後,民進黨內有相當數量的人認為,沒有兩岸論述,民進黨還不是照樣能選上,2016年「大選」也是一樣;也有民進黨人士稱,黨內對兩岸論述的分歧甚大,若在選前討論兩岸論述,會自亂陣腳。因此,蔡英文周圍有一大批人主張「拖字訣」,把兩岸論述拖到2016年「大選」後。

臺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認為,很多人戲謔地稱蔡英文為空心菜,想散播一種蔡英文對兩岸關係毫無對策的印象。其實蔡英文的對策比誰都清楚,就是不公然宣布「臺獨」,對「九二共識」不承認、不否認、不討論,與美國定期進行戰略再保證。不過這些事情她沒法說清楚,說了等於政治自殺。她對兩岸政策的主要風格不是「空心」,而是「黑箱」:一是她不便說清楚自己的政策;二是她不便說明自己與華府如何交心;三是她不能對民進黨人開誠布公,以免給他們權力鬥爭的籌碼。

相關焦點

  • 大陸對臺政策進入「施壓階段」
    同時北京方面還規定,大陸學者因公務行程去臺灣,按規定不應與綠營人士接觸,不能到綠營「執政」的縣市參觀考察。報導稱,近期兩岸公職人員交流受阻,或可被視作北京強硬出手,兩岸關係已經提前進入「施壓」階段。      報導引述權威渠道指出,北京方面所以設定兩岸公職人員交流底線,是因為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不願說出「九二共識」這幾個字。
  • 歐巴馬為何又施壓蔡英文
    美國總統歐巴馬3月31日在「習奧會」的發言,不少人解讀是華府有意藉肯定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向蔡英文施壓。問題是,美國一再說不會再向蔡英文施壓,為何又發表介入兩岸事務談話?    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在「習奧會」後記者會發言,中方特別在意有3:一、 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二、中方堅決遏制任何形式「臺獨分裂」行徑;三、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 美國向蔡英文施壓 提醒其訪美時的承諾不能忘
    大陸學者認為,美國節後表態是在緊迫盯人,向蔡英文施壓,提醒她不能忘記訪美時的承諾。  據臺灣《中國時報》13日報導,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11日舉行「美臺關係未來」聽證會。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暨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董雲裳在會上說,蔡英文向美國承諾會維持現狀,蔡了解有義務提出維繫臺海繁榮穩定之政策。
  • 美國、大陸施壓蔡英文擠兩岸論述
    臺海網4月13日訊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能否符合美中期待,影響著2016「大選」,她9日表示,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現狀」,臺灣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今日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認為,雖然與馬英九的主張一樣,不過,同意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也許正是她逐漸朝中間路線靠攏、讓美國放心的選戰策略。
  • 兩岸民間交流符合各方利益
    接著,任期幾乎與馬英九重疊的歐巴馬,任內無憂於臺灣的兩岸政策,因為當時兩岸協商機制的運作空前順暢,民間往來蓬勃興盛,國共兩黨溝通平臺充分發揮,包括雙方籤署23項協議、空中直航從周末包機發展成日常化、陸客赴臺旅遊突破一年四百萬人次、二十多位大陸正省級官員率團赴臺交流與採購等等,被大陸譽為兩岸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時期。
  • 蔡英文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大陸,錯估了美方
    【蔡英文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大陸,錯估了美方】蔡英文突然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美牛進口,引發臺灣各界議論與反彈,連民進黨基層都不以為然。蔡英文上臺後,對外走「親美遠中」的路線,拉開兩岸距離,一面倒向美方,以使美國當民進黨靠山;對內則採取「弱化在野」策略,透過黨產會、「促轉會」等機構,極力壓制國民黨,以有效控制臺灣,逐步向「一邊一國」的目標邁進。
  • 蔡英文對大陸服軟了?環球時報:緩兵之計
    蔡英文發表講話時語氣有所緩和 近日,蔡英文在發表講話時對兩岸關係做出了回應,而且民進黨當局是希望兩岸和平穩定的,她還稱「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兩岸對話」。
  • 港媒:蔡英文兩岸路線曖昧 美密集釋訊號施壓
    港媒:蔡英文兩岸路線曖昧 美密集釋訊號施壓 2015-04-07 10:24:30外界普遍認為他此行是為今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美作鋪路工作。香港《大公報》7日評論指,最近多位美國前官員不約而同地要求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絕非偶然,與蔡英文即將訪美不無關係。由此也顯示華府並不認同蔡英文和民進黨現階段模糊不清、態度曖昧的兩岸路線,正以各種渠道向再一次代表民進黨角逐「大選」的蔡英文施壓。
  • 蔡英文沾沾自喜:美方讓臺民眾感受到「美國挺你」
    第二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便接見了AIT主席莫健。她在致辭中頗為沾沾自喜地稱,面對中國大陸的「打壓」,感謝美國對臺灣的支持,讓臺民眾感受到「美國挺你」。接著蔡英文開始「指責」大陸,稱這陣子大陸對臺灣在外交上的「打擊」,還有頻繁的軍事動作,「讓區域的緊張情勢升高」。面對這樣的「挑戰」,她感謝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在國際場合對臺灣支持。她指出,尤其當大陸施壓外國航空公司更改臺灣標註時,美國「仗義執言」,讓臺灣民眾感受到了「美國挺你」。
  • 美國會接受蔡英文的兩岸說詞嗎?
    為了蔡英文的美國之行,美方早已多次透過學者或前任官員表態,希望蔡英文能夠儘早說明清楚其兩岸政策,否則難與美方建立互信管道,更不用說如何讓美國成為臺灣在兩岸事務的後盾。美國在臺協會前執行理事施藍旗、前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及前AIT代表包道格等,都相繼表達美方希望蔡英文更進一步說明其兩岸政策的看法。
  •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轉折點|民進黨|大陸|蔡英文|兩岸關係|臺灣
    事實上,衡諸兩岸關係的歷程,自蔣經國於1979年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以及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臺灣與大陸的互動,就處於內外環境與相關變數交互影響的狀態,並非兩岸關係的雙方往來即可掌握所有情勢。
  • 蔡英文元旦談話硬切兩岸,卻令臺灣人民恐懼
    臺灣媒體「中時電子報」指出,蔡英文元旦談話充分展現了綠營企圖切割兩岸的理念,直接挑戰人民真實的感受。除了她的支持者一片褒揚之聲外,還有一些同胞在看過之後,內心是充滿了「煎熬」。  為什麼民眾從蔡英文的元旦談話裡,感受到了恐懼呢?這和蔡英文的講話內容有關。繼去年元旦提出所謂「四個必須」之後,蔡英文今年進一步提出了所謂「四個認知」。
  • 兩岸險狀七特色?蘇起警告蔡英文停止「兩國論」:大陸不會忍太久
    臺當局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7日在論壇上指出,當今「兩岸險狀」的「七特色」全數上演。 蘇起呼籲臺灣切忌走回「躁」的路線頻對大陸出招,蔡英文應停止推動「兩國論」,才能夠營造一塊「灰色地帶」,否則兩岸回歸「鬥」的劇本,大陸不會忍太久。
  • 臺學者:美方會見蔡英文層級 華府有爭辯
    陳一新觀察,蔡英文這次訪問美國,主要是希望爭取到與美國副國務卿相同等級的官員見面,但他日前到美國,與美方人士見面時了解到,美方對此有爭論,包括官員和智庫學者都是有人贊成,有人不贊成。  陳一新透露,部分美方人士認為,副國務卿應該和蔡英文見面,但也有一些人士認為,這樣的做法對馬英九並不公平。
  • 蔡英文陷入與美口水官司 學者:坐等「打臉」吧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近來麻煩纏身,積極準備訪美之際,卻陷入與美方的口水官司。美方多位重量級涉臺人士先後對其兩岸政策提出質疑,而蔡英文只能梗著脖子硬挺,看著事件一步步升級。本期「對話臺灣名嘴」,我們採訪了臺灣著名的「知美派」學者、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陳一新教授,請他來解讀這場蔡英文與美方的隔空對戰。
  • 大公報:蔡英文兩岸政策未能說服北京和華府
    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9月16日電 香港大公報16日評論稱,美國知名臺海問題專家葛來儀最近表示,蔡英文目前的兩岸政策未能獲得大陸方面的認可和信任
  • 聯合早報: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困境
    四年後的現在,蔡英文雖然提出「維持現狀」,但究實而論,這樣地兩岸論述,其實還有不少的質疑聲音,也還未能獲得多數的認同與信任。究竟蔡英文的兩岸論述陷入了哪些困境?  文章摘編如下:  「獨派」的纏繞  四年前蔡英文敗在兩岸論述之後,一直苦心想要跳脫未能達陣最後一裡路的陰影。
  • 蔡英文首次雙十談話 輕兩岸
    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黃重諺指出,蔡英文會維持一貫風格,冷靜理性闡述臺灣治理方向,內容分三部分,一談施政主軸與藍圖;二談臺灣地區國際參與的努力與成果;三重申兩岸關係立場與善意。    施政主軸方面,蔡英文強調,要為年輕人創造更好的未來,「改變年輕人處境,就是改變臺灣處境。」
  • 大陸給出重磅消息引沸騰,兩岸更近了一步,蔡英文擋不住的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從蔡當局上臺以來便各種損害兩岸和平利益的小動作,挖空心思阻撓兩岸交流、往來及合作。但不管蔡當局如何機關算盡採取各種措施,阻撓、圍堵、甚至恐嚇都難以阻擋兩岸交流,祖國勢必統一難阻擋。就在近日,大陸一則消息震動兩岸。
  • 兩岸常數或變量 蔡英文的答案是…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聯合報訪問,將兩岸關係易位為區域關係,希望臺灣在區域關係中變成「常數」,而非「變量」。這個說法,便是將臺灣問題國際化,進而引申出她所稱的「兩岸需有結構性合作關係」,改變了雙方關係的結構,形成「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