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報導】「這是臺灣人民應該享有的權利。」美國在臺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日前在華盛頓表示,臺灣民眾在明年「大選」前,有權利知道民進黨若贏得選舉,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美國雖不應介入臺灣民主程序,但兩岸持續合作符合美國利益,期待美國行政部門繼續積極把握機會,向蔡英文等民進黨領導階層「悄悄施壓」,形成縮小兩岸分歧的大陸政策。施藍旗的這一表態被島內視為美國在蔡英文訪美前的「警告」。
美國「臺灣通」投下重磅炸彈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計劃今年訪美,「民進黨準總統參選人」的身份,讓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成為美國方面關注的焦點。據臺灣《中國時報》22日報導,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20日舉辦「九合一選舉後的美臺關係」研討會,退休不久的施藍旗在會上表示,民進黨去年的選舉表現,讓美國政府必須好好思考2016年「大選」結果對臺海的可能影響。她透露,美國行政部門「已經、以後也會積極尋找機會,悄悄對民進黨領導階層、特別是蔡英文施壓」,希望蔡等人提出方案,「試著縮小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分歧」,同時也讓美國和其他國家信服。「這對蔡英文而言需要有勇氣的領導力。」施藍旗說,提出一個無法滿足外界關切問題的模糊方案,或承諾未來在選後某個時間點推出不清楚的共識,無法減輕國際社會或臺灣內部的疑慮。
施藍旗回憶說,4年前蔡英文訪美時,「沒有答覆美國提出的問題」,因為美國行政部門想聽聽蔡處理兩岸問題的具體計劃,可是蔡只講程序而不談具體內容,「坦白說,她在這方面令人非常失望」。施藍旗稱,民進黨應該提出具體計劃,讓選民看到「民進黨如果勝選,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這是臺灣人民應該享有的權利」。
臺灣《聯合報》稱,施藍旗在美國國務院服務46年,大部分時間負責處理美臺事務,前年年底才卸下AIT執行理事之職,是公認的「臺灣通」。施藍旗過去幾乎不對外發表個人看法,在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月底赴美溝通蔡英文訪美行程前夕,卻意外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發表看法,值得關注。《中國時報》22日稱,施藍旗卸任後首次公開發言,就如投下重磅炸彈。4年前蔡英文訪美,人還沒離開美國,美國政府就公開表示對她的兩岸方針感到失望。如今蔡準備再次訪美,人還沒到,美國已諄諄告誡。事隔4年,顯然美國擔心會再次失望。
對於施藍旗的說法,蔡英文22日表示,希望在複雜國際情勢下,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同時,也能守住臺灣最大利益。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兼駐美代表)則稱,經向美方了解,「這位退休的前官員」的講話未經授權,僅屬個人意見,不代表美國政府,並呼籲美前官員自製。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則表示,這顯示美國方面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相當疑慮,這應該也是國際社會與臺灣民眾的共同疑問。
美國不願臺海發生衝突
臺灣《聯合晚報》稱,施藍旗有長期處理美臺關係的經驗,她的發言反映華府對兩岸政策的主流觀點,意義和代表性不容質疑。「悄悄施壓」是施藍旗講話的關鍵詞,「悄悄」是虛,「施壓」是實;蔡英文想順心走完最後一裡路,不能不先過美國這一關。
至於臺灣部分人認為,兩岸一旦發生戰爭,美國不會置身事外,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21日表示,美國有份民調,針對美國12個海外應該派兵的地方,臺灣得分最低,顯示美國民眾不願臺海發生衝突,特別是當美國深陷中東泥沼逾10年,還有IS問題,都讓美國極不願其他地方再生事端。蘇起稱,不只是美國,現在幾乎全世界都支持一個中國,民進黨如果硬要往「臺獨」方向走,這是走不通的;臺灣就在大陸旁邊,這是國際現實,「除非臺灣能往東移1000公裡,否則沒有『臺獨』的空間」,臺灣看待兩岸關係不能只有勇氣,還要有智慧。
蔡英文是「空心菜」?
因為遲遲拿不出清楚的兩岸論述,蔡英文在島內被稱為「空心菜」。有臺灣媒體人分析稱,「九合一選舉」大勝後,民進黨內有相當數量的人認為,沒有兩岸論述,民進黨還不是照樣能選上,2016年「大選」也是一樣;也有民進黨人士稱,黨內對兩岸論述的分歧甚大,若在選前討論兩岸論述,會自亂陣腳。因此,蔡英文周圍有一大批人主張「拖字訣」,把兩岸論述拖到2016年「大選」後。
臺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認為,很多人戲謔地稱蔡英文為空心菜,想散播一種蔡英文對兩岸關係毫無對策的印象。其實蔡英文的對策比誰都清楚,就是不公然宣布「臺獨」,對「九二共識」不承認、不否認、不討論,與美國定期進行戰略再保證。不過這些事情她沒法說清楚,說了等於政治自殺。她對兩岸政策的主要風格不是「空心」,而是「黑箱」:一是她不便說清楚自己的政策;二是她不便說明自己與華府如何交心;三是她不能對民進黨人開誠布公,以免給他們權力鬥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