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1月25日,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部分外國專家舉行新春座談會。會上,李克強「飈」起了英文,談到包容性增長時,其強調:「我們鼓勵的發展是inclusive(包容的),而不是exclusive(排他的)。」
大白新聞了解到,李克強總理在重要活動中常常會說英文,其英文實力不容小覷。據了解,在學生時代,他總是一邊走路一邊背英語,翻譯的多部資料曾被權威機構錄用。夫人程虹也是英語教授,一家人在家時常用英文聊天。
李克強總理同在華部分外國專家舉行新春座談會
(圖片來源於中國政府網)
李克強在外國專家座談會上「飈」起英文
1月25日,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部分外國專家舉行新春座談會。李克強感謝外國專家長期關心支持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以及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所提寶貴意見。「我來之前專門看了關於這些寶貴意見的簡報,感謝大家對中國政府工作的關心。我代表中國政府向所有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致以新春祝福。」總理說。
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在建言中說,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經驗是相互促進的三個方面:增長的迅速、穩定和包容。他建議,為推動包容性增長,政府可以通過特殊激勵機制,鼓勵學校特別是大學向所有孩子敞開大門,不論其家境富裕還是貧困,幫助他們打通向上發展通道。
李克強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包容性增長首先應該是有就業充分的增長,讓每個有就業能力的人有就業的機會。同時就業能力需要教育培養和職業培訓,而教育應該是面向人人的、公平的,讓不同階層家庭的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機會,這樣與社會創造的就業環境銜接起來,從而實現持續穩定的包容性增長。」
「我們最近還推出一項新舉措,就是普惠金融。讓金融資金更多向中小微企業流動,因為他們是就業的『主力軍』,從而帶動更有包容性的增長。」李克強用英文強調說,「我們鼓勵的發展是inclusive(包容的),而不是exclusive(排他的)。」
大學時代,李克強一邊走路一邊背英語
李克強總理在外交活動中常常用英語交流,並不需要翻譯。他的英文水平之高,與大學刻苦學習分不開。
原華東政法大學校長、李克強大學同學何勤華回憶說:「……克強入學時的英語也不好,但他非常勤奮,自己製作一個小本本,正面是一個英語單詞,反面是中文解釋,苦記硬背,看到英語單詞認識了,理解了,就翻過去;不認識或者還不太記得住,就看反面的中文解釋。」
「克強學英語的刻苦勤奮,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想像的,他走在路上也在背,上食堂吃飯排隊時也在背,外出坐公共汽車等車時也在背。正是由於他抓住了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時間,拼命苦讀英語,因此,沒過多久,克強的英語水平就上去了,大三以後就開始翻譯英文原版的法律文獻了。」
據了解,李克強在大學翻譯了《英國憲法資料》,被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錄用,共一萬多字;另外翻譯的兩篇文章,也被學校系裡的雜誌《國外法學》看中;他寫的《信息控制與法學》的論文,由系裡列印,送交《法學研究》。
夫人程虹是英語教授,一家人常用英文聊天
李克強總理的英文功底很好,他能用嫻熟的英文與他國政要交談,和妻女在家也常用英文聊天。
李克強的夫人是程虹,程虹是文學博士、教授,在首都經貿大學外語系任教數十年,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主持研究自然文學與生態批評項目,並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出版多部介紹美國自然文學的著作和譯作。
如此一來,倆人英語水平都很不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交流也就不足為奇了。【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法制日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