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ok?」
「NO!」
「All in there ,you choose ok and call me ,ok?」
「ok!」
這是一波啥操作呀?
原來,是地攤小哥和老外飈英語呢!
花溪地攤小夥跟外國人用英文交流,
視頻火了!
11月16日晚上,貴陽市花溪一名攤販用英文跟外國人交流賣東西的視頻在微博上引發網友點讚。視頻中,一位外國朋友正蹲在地攤前選購手機架。擺地攤的小夥全程和對方飆英語,圍觀的市民無不驚訝。
視頻曝光後,迅速吸引了10萬+的訪問量,不少網友對小夥表示讚賞,也有人希望小夥選擇更高的平臺發展,同時也有人調侃老外買東西也挺「摳」的。
「不在乎賺多少錢,就是為了鍛鍊自己。」
視頻中的攤主叫楊泰元,來自畢節黔西縣,今年24歲,是貴州民族大學旅遊管理專業2016屆的畢業生,家裡的爺爺奶奶都是教師。楊泰元的父母在外面做生意,因此以前家庭也比較殷實。
楊泰元在路邊擺攤
大一到大二期間,每年寒暑假,楊泰元都要去兼職發傳單或者去當車展主持等。「不在乎賺多少錢,就是為了鍛鍊自己。」
這個經濟原本寬裕的家庭,後來由於生意不順利而破產,楊泰元的父母也選擇到貴陽打工。
「對父母來說,供我讀書是件很辛苦的事。」兼職時,楊泰元發現小攤販的生意還不錯,大三的時候他也學著別人出攤,當時在花溪公園、溼地公園門口擺攤,一天可以賣四五百元。畢業後,楊泰元上過一段時間的班,發現找不到人生目標,毅然選擇辭職,重新開始出攤的生活。
爺爺奶奶因為教師出身,還是希望楊泰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家人也不放心,還曾陪我出過一段時間的攤位。」去年臘月二十九,爺爺擔心楊泰元擺地攤餓肚子,親自來到花溪和他一起擺地攤。楊泰元的生意從晚上9點忙到凌晨2點過,最後算下來,賣到了3500元,讓爺爺嚇了一跳,逐漸家人也接受了楊泰元辭職擺攤的選擇。
擺攤只是暫時的,今後還有其他打算
「其實,外國人也會砍價還價。」楊泰元的攤位在大學城,周圍有不少外國留學生,他們中文不算流利,常會來楊泰元這裡買些小商品。
「簡單的日常用語都用英語溝通。」楊泰元告訴記者,以前沒練過口語,也可能夾帶著中式英語,但是不影響和外國人交流,對方也能聽懂,偶爾碰到聽不懂的話,用手機翻譯一下,基本上也沒有問題。
「一件小百貨均價20元上下,平日裡能賣50、60件,最多的時候能賣到150多件,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為家裡分擔一下。」楊泰元說。
「我只是暫時性的擺攤,往後還有其他打算。」楊泰元告訴記者,幹一段時間等攢到錢後打算和叔叔們幹二手車生意。
來源:多彩貴州網
記者:劉力華
編輯:繆富霞
編審:安軼倫
審籤:王幸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