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ok?」
「NO!」
「All in there ,you choose ok and call me ,ok?」
「ok!」
咦?這波是啥操作呀,一位地攤小哥竟然能和老外飆英語!
上周六,市民周先生經過花溪公園大門附近時,被一位擺地攤的小哥和老外自如飆英語的一幕給吸引住了。
「在抖音上,大家都知道雲南的石榴哥,沒想到,在我們貴陽也有這樣的人才,厲害了,我的哥!」周先生還笑著說,看來擺地攤也得過英語四級呀,否則,都沒法把東西推薦給外國朋友了。
11月18日,都市新聞記者多方輾轉找到了這位擺地攤的小哥——楊泰元,貴州民族大學旅遊管理專業2016屆的畢業生。
市民報料擺地攤的小哥可以和老外飆英語
11月16日,周六,晴。
當天由於是周末,再加上天氣晴朗,家住新添寨的周先生特意前往花溪遊玩。
當他下車步行來到花溪公園大門附近時,身邊傳來兩位市民的對話。起初聽得有點懵,不像本地方言,再認真一聽,原來兩人是用英語在交流。
再低頭一看,這可厲害了,原來是一位外國朋友蹲在地攤前選購手機架。更厲害的是,擺地攤的小夥子竟然全程和對方飆英語,看得圍觀的市民目瞪口呆。
「這個小夥子不錯喲!擺地攤都能飆英語,看來擺地攤英語都要過四級了,不然,咋推銷自己的產品給外國朋友呀!」圍觀的市民開起了玩笑。
「是呀,我之前在抖音上看過雲南的石榴哥,那個確實是個高手,沒想到,我們貴陽也有這樣的人才嘛!不錯,厲害了!」市民周先生也笑著說。
(楊泰元擺地攤自拍照。)
小哥坦言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被大家稱讚的這位地攤小哥叫楊泰元,黔西縣人,今年24歲,系貴州民族大學旅遊管理專業2016屆的畢業生。
提及上周六發生的那一幕,楊泰元回憶半天都記不起來了。
他說,他並不是第一次和外國朋友進行交流,由於自己是旅遊管理專業,大學時英語四級已經過了,對此,只要他遇到外國朋友及外國留學生時,幾乎都是用英語和對方溝通交流,這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不過,比起雲南石榴哥來說,我差遠了。」楊泰元笑著說,「石榴哥」的英語水平可不得了,按段位算應該是「王者」了,而他僅僅只算個「青銅」。
奇怪,大學畢業為什麼不找份工作,而是選擇擺起了地攤?
面對大家的疑問,楊泰元笑著說,2016年畢業後,他確實和其他大學生一樣,選擇了上班,也幹過導遊,可是他發現每天上班,自己就像一個植物人一樣,毫無樂趣,加上公交難擠,一直喜歡做生意的他,毅然選擇辭職,最後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之所以稱「老本行」,原來在大三時,楊泰元就利用周末時間,選擇在花溪公園附近擺地攤賣小商品。那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四五百元,自己的生活費早就不成問題了。
「反正,我這人比較隨性,喜歡幹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才不在乎其他人對我的看法。」對於自己擺了兩年多時間的地攤,楊泰元並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反而越來越喜歡上了這一份職業,用他自己的話說,自由,沒有壓力,而且收入可觀。
(楊泰元的地攤生意還不錯。)
家人做法曾經極力反對,現在主動幫忙
對於一位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街頭擺地攤,其家人是否反對或者支持?
事實上,辛辛苦苦培養自己的子女上大學,就是希望子女們能有一份好工作,甚至體面的工作,楊泰元的父母也一樣。所以,一開始,家人極力反對。
由於楊泰元的父母曾經開過工廠,生活比較富裕,只是最近破產後,選擇來到貴陽打工。而其爺爺是一名老師,更希望楊泰元畢業後,也去當一名英語老師。
在楊泰元做出辭職選擇擺地攤那段日子裡,家人沒一人支持。
由於自己喜歡,楊泰元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決定,每天早上七八點出門,來到花溪公園附近擺地攤,晚上再上淘寶、京東淘貨,就這樣,他在家人的反對下,堅持了一年多。
去年臘月二十九,79歲的爺爺擔心楊泰元擺地攤餓肚子,親自來到花溪和楊泰元一起擺地攤。那天,爺爺看到的一幕嚇傻了,楊泰元的生意從晚上9點忙到凌晨2點過,最後算下來,那天晚上他賣到了3500元。
「我親眼看到,現在我放心了。」爺爺發現孫子的生意如此好,之前的擔憂早就沒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三初四,爺爺竟然主動要求要跟孫子再去路邊擺地攤。
再到後來,楊泰元的父母看到兒子生意不錯後,而且兒子幹得很開心,慢慢的,夫妻倆再也沒有去阻止他,有時兒子忙不過來時,夫妻倆還會主動前往幫忙。
「的確,今年國慶節那七天,我忙瘋了。」楊泰元說,那幾天忙得他直接睡在攤位上不回家,後來算了一下,7天賣了1.1萬元。
對於未來的憧憬,楊泰元說,最近幾年他還會堅持擺地攤,等攢到錢後再打算和叔叔們幹二手車生意,希望自己的生意從小做到大。
都市新聞記者 田儒森 實習生 冉紫洵 王雪柔編輯 高琴校對 肖陽編審 廖波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