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宮奧博
在神話和宗教之後,人類為什麼會創造科學並將這種人類獨有的文化現象傳承下來呢?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也許可以找出許多不同的答案。在我看來,有一個解釋很有說服力:因為科學具有一種魅力,可以把世界的真相展現在我們面前,而這樣的事實比人類的想像更加美麗。
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家也是美學家。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很多,著名動物學家康拉德·洛倫茨就是有代表性的一個,他在科學和美學上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洛倫茨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開拓性的成就獲得了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與此同時,他還創作過不少科普作品,其中尤以《所羅門王的指環》傳播最廣、影響最大。
正如另外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在此書的序言中提到的那樣,洛倫茨是他們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博物學家之一,也有人稱他是現代的法布爾。雖然洛倫茨的研究對象是鳥類和魚類,而法布爾的研究對象是昆蟲和蜘蛛,但這卻並不妨礙我們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有和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兩位傑出的博物學家都是懷揣敬畏去接近自然,保持耐心去觀察自然,也就是說,他們共享同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從而能夠捕捉到很多生物界中令人驚嘆的細節。
在這本小書中,洛倫茨通過長期細心的觀察,將龍蝨、鬥魚、狗、水鼩等動物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例如,龍蝨幼蟲是一種可怕的殺手,大型食肉哺乳動物都沒有它們貪婪和狡猾;水鼩也許是脊椎動物中最恐怖的捕食者。此外,在和動物相處方面,洛倫茨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建議:我們不應該嘲笑動物;我們有時候對動物的同情其實是一廂情願;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恰當地選擇想要飼養的寵物。
不過在書中提到的所有動物中,寒鴉才是洛倫茨的最愛,他用了超過全書1/5的篇幅介紹他和寒鴉之間的故事,赫胥黎也認為這一部分最能集中體現洛倫茨研究方法的價值。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洛倫茨為寒鴉興奮,也為寒鴉苦惱,最終這些「長年的住戶」不僅為他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給他和讀者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啟示。
無論是從事科學研究,還是創作科普圖書,洛倫茨的工作的重要價值在於消除了兩種偏見:即「動物沒有情感」以及「動物有和人類一樣的情感」。這些偏見只不過是一些人不屑於接近動物而草率給出的結論而已。洛倫茨發現,動物的叫聲和人類的語言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所以說「鳥類講一門語言」只是擬人化的表達而已;可與此同時,鳥類也會用一套複雜的符號系統去表達感情。洛倫茨的研究摒棄了以人類為中心的視角,從不照搬人類的成例,而是將動物的行為真正還原到它們生活的世界中,從動物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出發去理解它們的行為,由此真正了解動物社會獨特的運行機制和組織模式。
洛倫茨在研究中會不自覺地將對動物的研究轉換到對人的思考。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如果獲得了可以置同類於死地的武器,就會自然形成一種對於使用這種武器的禁忌,避免危及物種的生存和延續。然而,人類是一個例外。近百年來人類發明的武器能夠毀滅整個世界,卻沒有足夠的自控力去限制武器的使用。所以必須在社會倫理中也突出類似的禁忌,這樣我們這個物種才會有未來,而不是在自相殘殺中走向滅亡。
沒有所羅門王的魔戒,洛倫茨仍然能和動物建立親密關係,實現相互理解,這在外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然而,洛倫茨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放下凌駕於自然的虛妄,真正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就能洞察到很多被我們忽略的事實,從而獲得一個比想像更美麗的世界。這裡不需要魔法,需要的只是敬畏與愛。
《所羅門王的指環》
定價:35.00元
作者:【奧】康拉德·洛倫茨
譯者:劉志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
ISBN:9787508636184
作者:鞠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人文科學編輯部副主任,《科技導報》《我們愛科學》撰稿人,各類文章見於《中華讀書報》《科技日報》等媒體。
本文刊登在《今日科苑》雜誌2017年5月刊書評欄目。
更多近期熱門文章,請點擊下方↓關鍵詞
科學家論壇 | 聚焦學術不端 | 治霾縱橫談 | 關注科學家參政議政 | 人社部留職不停薪新政 | 音樂治療 | 吸臉怪 | 烤鴨 | 春運 | 機器人 | 虹膜識別 | 動作捕捉 | 林巧稚 | 鄧稼先 | 王淦昌 | 黃昆 | 陸啟鏗 | 周培源 | 袁隆平 | 楊振寧 | 秦大河 | 陳清泉 | 葉永烈 | 徐鳳翔 | 施一公 | 陳蓉 | 譚天偉 | 尚永豐 | 呂金虎 | 王慧 | 盧煜明 | 曾凡一 | 陳寧
微信ID:kexuejia2016
投稿、轉載或法律相關事宜請郵件聯繫
郵箱:kxjbj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