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立深
1969年9月生,黑龍江省訥河市人。法學博士,1999年3月留在吉林大學法學院任教,現任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憲法與行政法教研部副主任、兼任《當代法學》雜誌社編輯、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比較行政法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方向
行政法與政府管制、契約哲學、憲政與人權。
承擔項目
1、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行政合同類型化研究》,編號06CFX027。
2、主持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契約方法論——以公法哲學為背景的思考》,編號05SFB3001。
3、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制度保障》子課題《和諧社會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編號05&ZD043。
4、主持吉林大學青年基金項目《行政法律制度的變遷與創新》,編號2004N014。
5、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地方立法實證研究》,編號03BFX003。
6、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行政規章研究》,編號00BFX007。
獲獎情況
1、《行政規章研究》(合著),分別獲得2006年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優秀獎、2004年第六屆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3年第二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依法行政的範式轉換》,獲中國法學會2001年度論文三等獎。
3、《公法哲學意義上的契約論》,獲吉林大學2007年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
學術交流
1、給付行政學術研討會(2007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調研座談會(2007年8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暨黑龍江大學)。
3、轉型時期的社會性規制與法治學術研討會(2007年8月,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4、中日公法學課題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10月,山東大學法學院)。
5、比較行政法研究所成立暨比較行政法學術研討會(2006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6、海峽兩岸行政(強制)執行理論與實務研討會(2006年5月,南京工業大學)。
7、政府管制與人權保障研討會(2006年5月,廈門大學法學院)。
8、政府管制與行政許可研討會(2005年12月,中山大學法學院)。
9、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2005年7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
10、民營化時代下的中國行政法學術研討會(2004年12月,浙江大學法學院)。
11、全國依法行政理論研討會(2003年8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呼和浩特)。
12、依法行政研討會(2001年11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暨雲南大學)。
主要著作
1、《契約方法論——以公法哲學為背景的思考》(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地方立法實證研究》(合著),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6年版。
3、《行政規章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論文
1、《行政立法的過程、體例與技術——以〈治安管理處罰罰〉為例》,載《浙江學刊》(CSSCI)2008年第2期。
2、《美國文書工作減負法》(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
3、《公法的「知識瓶頸」和方法論變革》,載《法制與社會發展》(CSSCI)2007年4期,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學術文摘》2007年第5期摘要。
4、《區域協調發展的契約治理模式》,載《浙江學刊》(CSSCI)2006年第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7年第2期全文轉載。
5、《論行政程序中的律師代理制度》,載《比較行政法》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論行政強制執行主體的模式選擇——透過案例的鉤沉》,載《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收錄《海峽兩岸行政(強制)執行理論與實務對話》,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7、《行政程序、行政正義與律師代理制度》,載《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7年第4期。
8、《中國高等學校行政法學發展報告(2000-2005年)》,載應松年主編《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9、《中國公法學現代化的方法論進路》,載《法商研究》(CSSCI)2005年3期。
10、《契約的基礎》(譯文),載《法制與社會發展》(CSSCI)2005年1期。
11、《行政規章的民事法源地位及問題》,載《當代法學》2005年4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9期全文轉載。
12、《行政立法過程的利益表達、意見溝通和整合》,載《當代法學》2004年2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13、《聯邦管制成本-收益國會報告》(譯文,7萬餘字),載劉恆主編《行政許可與政府管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4、《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行政法上的適用》,載胡建淼主編《公法研究》第四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5、《公法哲學體系的建構》,載胡建淼主編《公法研究》第二卷,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16、《公法哲學體系的建構》,載《研究生法學》2004年第1期。
17、《程序的多重視角》,載《法制與社會發展》(CSSCI)2003年第2期,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3年第8期全文轉載。
18、《胡適與〈建國方略〉》,載《嶽麓法學評論》2003年第5卷。
19、《美國〈管制計劃與審查〉行政命令》(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CSSCI)2003年第4期。
20、《我國憲法典公民權利條款評析》,載《長白學刊》2002年第4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2年第6期全文轉載。
21、《依法行政的範式轉換》,載《法制與社會發展》(CSSCI)2002年第2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6期摘要、《中國行政法學精粹》(2002年卷)全文轉載、《行政法學前沿報告》全文轉載。
22、《論行政規章制定思維模式的轉變》(第二作者),載《嶽麓法學評論》2002年第3卷。
23、《公法行為的契約化》,載張文顯主編《法學理論前沿論壇》,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24、《憲法司法化片論》,載《法制與社會發展》(CSSCI)2001年第5期,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1期摘要轉載。
25、《行政規章監督的法學機理和機制》(第二作者),《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CSSCI)2001年第4期。
26、《行政規章的經濟分析》(第二作者),《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CSSCI)1999年第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0年第1期全文轉載。
27、《論行政法的可接受性原則》,《法制與社會發展》1999年第2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28、《差序格局與善意的命題》(筆名),載《讀書》(CSSCI)2000年第9期。
29、《法治政府建設的兩大基礎》,載《人民日報》2004年10月20日。
30、《行政協助是政令暢通的重要一環》,載《法制日報》2004年10月12日。
31、《政府應堅守誠實守信原則》,載《法制日報》2004年11月23日。
32、《建構以司法權為核心的權利救濟制度》,載《法制日報》2004年3月4日。
33、《審判權碎片化現象解析》,載《法制日報》2002年8月4日。
34、《誰來保護讀者——關於書籍質量的法律思考》,《中國出版》(CSSCI)1998年第2期。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