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評價
標題中有「知識焦慮」,但全書中並未提及什麼是知識焦慮,如何系統對抗知識焦慮。只是強調,「知識焦慮時代,如何成為一個高手,升級認知是唯一通道」。隨後,通過改變思維、通過經濟學思維認識認知差距、通過創新升級認知工具、升級商業思維、用哲學思維認知商業社會五個部分進行講解。整體內容分散,不夠系統,評分為3分。
作者簡介
羅振宇,人稱羅胖,1973年1月生,安徽蕪湖人,摩羯座。知識社群《羅輯思維》創始人。主講的知識型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累計播放超過6億次。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擁有900多萬用戶,是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知識社群。
讀書筆記
第一章 知識焦慮時代
1、知識焦慮時代,不允許我們有任何思維定式,要足夠快的改變思維,才能看見未來。
2、了解一個人的底層心理需求,是投資人的必修課。
3、融資的本質就是助推,是讓企業跑得更快。
4、要改變認知是極其痛苦的。就像我站在一個高空鞦韆的邊上,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一把抓住了第一個鞦韆開始蕩,然後總想知道,我是不是能夠在最接近第二個鞦韆的時候,縱身一躍抓住它跳上去,我在等這個機會,但是越等,第一個鞦韆的擺幅就越小,我只好咬著牙往第二個鞦韆上跳,那種不安全感,那種要突破自己的感覺真的非常痛苦。
5、作為一個團隊管理者,要懂得通過組建一個團隊,用別人的長板來彌補自己的短板。
6、認知事物的辯證發展關係,站在知識觀念底層的頂端向下看,知道特定時間段內事物發展,品嘗果實,避免傲慢。
7、任何新事物的誕生,不是橫空出世,一定是由前期其他人、事鋪墊,應運而生。
8、新事物發展成新浪潮,必是有一群認可之人推動的,任何獨立個人,沒有共享,無法推動。
第二章 從經濟學開始升級認知
1、為什麼經濟學家看待題的角度和我們不一樣?因為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被捲入複雜的全球化協作網絡之中。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和世界的真實情況是有落差的。經濟學家就是研究這個落差。現代人類社會複雜的互動關係,從三方面說明。其一,社會結構本身就是複雜的。網際網路時代,任何一個動作引發的後果,都是無法想像的。其二,協作的複雜度。人類始終都是處於戰略猜疑的狀態。其三,人心的複雜。
2、我們普通人很容易把道德、願望當做理解這個社會的終極工具,於是就失落了事實。那些聰明人,就是關注了事實,不關注願望。
3、「第一智慧總是自相矛盾」——王朔
4、能說會寫、情商高,在網際網路時代深處至關重要。
5、選擇總要付出代價,理性權衡。
6、承認代價、比較權衡、不問是非、只爭高下。
第三章 創新,升級認知工具
1、現代社會,節點型學霸不一定優秀與連接型學渣,頭腦、思維很重要。
2、給予、借用、雜交、發明、互動,在他人創造之上,創新編制一個創新之網。
3、當創新是在樹上和網上完成的時候,誰能找到更廣闊的連接途徑,誰能作出最精準、最無法琢磨的精準判斷的時候,誰往往就會成為人類大創新和大創造的承擔者。
4、怎麼當一個好的創新者?堅持做,持續地做,系統地做,用死磕的匠心精神去做,這本身恰恰就是創新。
5、創新是各個複雜單位的高度協同。創新的核心就是協同,優秀者把積木搭起來,就會出現好多創新。這實際上就是協作,是一個網絡結構的協作。
6、賈伯斯偉大在他不是一個科學家。他善於把最前沿的科技整合到自己的產品裡,然後向市場推出去,使得一個科技進入市場的速度大大加快,造福社會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第四章 商業思維的升級
1、現代社會,競爭的三個層次為力量之爭、數量之爭和多樣性之爭。
2、我們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小生物的崛起。它帶來的不僅是破壞,而是生態大結構重整的機會。
3、這個世界哪兒還是什麼商業競爭的世界,它是一個物種競爭的新世界。
4、全世界的教育流派,核心都是一件事:塑造一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一個人的自尊是來自內在的,尊嚴感不是來自於別人怎麼看自己,不來自跟 別人怎麼比較,不來自別人怎麼對待我,而是我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5、中國社會目前最缺的東西,就是每個人能夠享受自己的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是苦哈哈地工作,目的就是為了攢夠去旅行的錢。這是特別要命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會讓我們永遠痛苦下去。一個人一定要學會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快樂地去享受它。當然,這需要聯盟的幫助,得讓你知道公司的目標和個人的目標是可以達成一致的。
第五章 這個世界會好嗎?
1、任何思想變化,本質上都是人類信息尺度的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
2、弗洛伊德揭示了一個東西到現在也是大家的共識:原來人類那種引以為豪的理性力量非常脆弱,真正決定人的行為方式的,是理性下面那個叫潛意識的東西。
3、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只能和信任我、喜歡我的用戶協同前進。
4、世界是分化的,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們,所有人都認同我們,這一點在演化的總趨勢上是不可能的。
5、共享經濟中,你應該用一切資源儘快地把他們從原有的社會分工中摳出來,讓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更細的社會分工。應該利用他們對新世界的好奇心,儘快幫助他們完成這個轉化,因為這才是演化的最終穩定狀態。
6、未來企業不和企業競爭,而是這個產業鏈條和其他產業鏈條之間的競爭。
7、無論是理性樂觀派還是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的遞弱代償原則,都是宇宙萬物和人類從0到0的過程,這個結論是無法避免的。只不過,面對這個結果,我們是積極改變,儘可能去掙扎嘗試,還是不斷代償儘可能延緩逐漸變弱的事實之差而已。
讀後感
焦慮的本質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人人都會有。這個社會,人們是越來越焦慮了,因為社會變化得太快,前幾年還是金飯碗的銀行職員,轉眼間就淪落到要被裁掉。去年還是年收入百萬的華為程式設計師,今年就要卷鋪捲走人。靠著讀幾條專欄文章,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與其不斷去追求碎片化的知識,不如掌握學習的能力。這個時代,你必須要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夠在工作中學習、在閱讀中學習、在與社會的連結之中學習。
曾經看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他說以前學的很多東西都不知道幹嘛用,但是某一天突然就發現,好像有一條線就可以把學習的這些東西串起來,做成一條項鍊。你所學習的知識就是那些珍珠,而你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就是那條串起珠子的線。沒有這條線,你的知識其實就不是知識,充其量就是信息。而有了這條線,你就可以把這些信息重新整理、組織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有了這條線的人,不會感到焦慮,也從不擔心被社會淘汰。
學習一定是要刻意練習的。其中必定有枯燥,肯定也不如讀個專欄,聽個音頻那麼爽快。這個時候興趣就可以成為最大的老師,否則枯燥很難讓人堅持下來。
碎片化的知識,可能會緩解你的焦慮。就如同打一場遊戲一樣,一樣能夠緩解你的焦慮。不過只是一時爽,你缺乏那種自己讓自己產生安全感和確定感的能力。前邊只是談到如何從學習上給予自己安全感和確定感,而其他方面一樣會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最好還是像賈伯斯那樣:stay hungry,stay foo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