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完,一轉身,祭品就消失了。這樣的事,市民楊女士以前就聽說過,但當她真的遇上時,還是難以接受,「這是我對親人的一份情義啊,怎麼能隨便被人拿走呢。」
水果被人拿走
「按照習俗,親人去世後的頭三年,清明掃墓時是要帶食品的,所以我們帶了父母生前愛吃的東西……」前些天的一個下午,楊女士夫妻倆前往嘉興市公墓義莊墓區祭掃。祭拜完自己的父母后,楊女士便跟著丈夫去另一塊區域祭拜公婆。
十幾分鐘後,楊女士回到自己父母的墓碑前,卻發現放在那裡的蘆柑、香蕉等水果不見了,直覺告訴她,祭品肯定是被人拿走了,「因為只有水果不見了,那些被雨淋過的菜都還在。」
「那天下雨,掃墓的人很少,有一名保潔員手裡拿著一隻鼓鼓的蛇皮袋跟我們擦身而過,但她說沒看到有人拿走祭品,我們也沒辦法求證那些東西是不是在她的蛇皮袋裡。」楊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她知道逝去的親人已經無法享用她帶去的食品,但祭品被偷了還是讓她覺得十分不痛快。
有人順手牽羊
清明祭掃高峰來臨,公墓又現「偷供族」?昨天上午,記者在沈家橋墓區轉了一圈後,並未發現手拿蛇皮袋四處走動的可疑人員。墓區門口的保安告訴記者,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他們會加強巡查,勸離容易辨別的「偷供族」。
上午10點左右,記者來到義莊墓區。沿著小逕往裡走,沒過多久,看見一名拿著掃帚、簸箕和鐵桶的保潔員從遠處走來,她的手腕上掛著一隻半透明的紅色塑膠袋,裡面裝著若干只香蕉和橘子。
走到一座墓碑前打掃衛生時,這名保潔員發現墓碑前有幾隻用保鮮膜包裹的青糰子,只見她彎腰拿起兩隻青糰子,快速塞進自己的上衣口袋。發現記者站在一邊看著她,這名保潔員連忙說:「家屬在的時候我們肯定不拿的,一般等他們離開後我們會看看情況,東西好的話就拿一點回去吃。」
祭品該怎麼處理?
記者採訪發現,許多市民會把鮮花或者絹花留在墓碑前,也有一些人會把水果、青糰子等食物留在那裡。那麼,公墓管理方是如何處理這些祭品的?嘉興市公墓主任李建明表示,絹花的留存時間最長,鮮花一般留存3天,食品則在每天下午3點以後被統一打掃扔進垃圾箱,「近幾年我們也在不斷加強管理,但不排除仍有外來人員混進來偷祭品,也不排除有保潔員收走食品。不過對於公墓員工我們制定了相關規定,一旦發現偷拿祭品一定會嚴肅查處,所以歡迎市民向我們舉報。」
對於祭品的處理方式,接受採訪的市民看法各不相同。家住格林社區的馮女士表示,擺放祭品是為了表達哀思,「能多放幾天就多放幾天」;家住金穗社區的萬女士則認為,水果等祭品放久了會壞掉,當天打掃扔進垃圾桶則太浪費,「保潔員拿回家吃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