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擺在墳前的祭品擺出不到半小時就神秘失蹤了?

2020-12-23 長江商報

    昨天,家住武昌楊園街的鄒女士向武漢晚報記者講述了她上周末回老家祭祖時的一件「離奇事」:掃墓擺在墳前的祭品,半個小時不到就神秘失蹤了,其中自己特地定製的鮮花居然被「乾坤大挪移」到了陵園門口。

半個小時不到祭品失蹤

今年32歲的鄒女士,在武昌一家公司做總經理助理。去年清明期間,因被公司派往國外出差,沒能回老家黃石祭祖。「去年是外婆去世的第一個清明,沒回去我特別愧疚。」鄒女士說,為了彌補去年的遺憾,今年她早早將工作安排好,並定在了上個周末回家掃墓。因為外婆生前喜歡百合花和桃酥,為表孝心,鄒女士從武漢出發前,特地在花店搭配了一大束精品百合和菊花相間的鮮花,買了兩盒包裝精美的桃酥。一到黃石和親友會合後,便馬不停蹄地來到外婆所葬的飛雲公墓。

祭拜完外婆後,鄒女士和家人順道去旁邊的飛雲洞遊玩。中途,小侄女說把玩具車掉在墓前了,鄒女士只好獨自返回墓地幫其尋找。可讓她萬萬沒想到,前後不過半個小時,外婆墓前的鮮花、糕點都不見了蹤影。

糕點被拿 鮮花竟被售賣

鄒女士急忙向周邊掃墓的人詢問,一位在旁祭祖的阿姨悄悄告訴她,剛剛來了一個婆婆把鄒女士的祭品都拿走了。這個阿姨還說她,為何不把鮮花撕碎、糕點打開,整整齊齊擺著,不就是等著給人偷嘛!

才出墓地大門,鄒女士便在沿街售賣祭品和鮮花的商販那裡一眼看到自己精心搭配的鮮花,紫色的包裝紙特別醒目。「我問老闆花從哪裡來的,他說是才進的貨,我說這是我的花,他說我沒證據。」

這種事情在公墓很常見

「我當時問過那裡的工作人員,他們說根本沒法管。」鄒女士事後找到公墓工作人員,他們告訴她,公墓不收門票,除了來掃墓的人,進來收垃圾的村民和小商販也很多,很難確定誰偷了祭品。「他們還跟我說這種事情在其他的公墓都很常見。」鄒女士憤憤地說。

武漢市石門峰陵園相關負責人嚴浩表示,像鄒女士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有些村民認為祭品放在這裡也是浪費,過不了多久就會壞掉,所以過來揀空瓶時看到整包的食物和鮮花就會「順手牽羊」。嚴浩表示,就算沒有人拿,為了保持公墓環境整潔,園區平均三天也會打掃一遍墓區。

動他人祭品應受到譴責

「動他人祭品應受到譴責。」民俗專家劉謙定認為,祭品是人們寄託對祖輩思念的一種精神媒介。隨意移動或拿走,甚至將他人的祭品拿來賣,不僅不道德,而且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他建議市民在掃墓時可以選擇將鮮花撒在墓前、將食物掐碎等做法,以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這就跟出家門不忘鎖門一樣,自己要多留心。」

「祭品本身具有價值,屬個人財產,還寄託了祭拜者的哀思。」湖北謙順律師事務所律師蔣樹晶指出,偷拿祭品是竊取他人財物,屬於違法行為。但是否構成盜竊罪,還要根據被盜物的價值以及盜竊次數認定。就算不構成盜竊罪,只要證據確鑿,偷盜者也應受到行政處罰。

記者楊蔚

責編:ZB

相關焦點

  • 市民掃墓祭品擺半小時失蹤 糕點被拿鮮花被售賣
    昨天,家住武昌楊園街的鄒女士向武漢晚報記者講述了她上周末回老家祭祖時的一件「離奇事」:掃墓擺在墳前的祭品,半個小時不到就神秘失蹤了,其中自己特地定製的鮮花居然被「乾坤大挪移」到了陵園門口。  半個小時不到祭品失蹤  今年32歲的鄒女士,在武昌一家公司做總經理助理。去年清明期間,因被公司派往國外出差,沒能回老家黃石祭祖。「去年是外婆去世的第一個清明,沒回去我特別愧疚。」鄒女士說,為了彌補去年的遺憾,今年她早早將工作安排好,並定在了上個周末回家掃墓。
  • 清明節掃墓地方差異 清明節祭品
    說起清明節,就不得不談及掃墓。那麼在華夏大地中,不同地方的掃墓有著哪些差異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不同地方的清明節祭品,看看它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掃墓是必不可少的,而掃墓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諱的,要知道有些講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很多地方,墳墓都有豎碑立碑的習慣,這既是對先人的一種尊重,有時也是風水學上的一個傳統做法。如果說先人的骨灰或骨頭是連接地氣龍脈的所在之處,那麼,這個碑就好比手機的天線,是天地溝通的一個介質,一個重要環節。所以,你說這個碑重不重要。
  • 掃墓人剛離開,祭品就被撿走
    「剛擺上的祭品都不見了,前後才不到10分鐘。」   四處搜尋後,袁先生發現不遠處一位中年婦女正往大麻袋裡裝祭品。「袋子裡滿滿一堆祭品。我過去問她為什麼拿祭品,她跟我說別人都拿。找墓園工作人員,他們說管不了。」  6日上午,記者來到玉頂山陵園。雖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但陵園內仍有不少市民前來掃墓,許多墓碑前擺放著鮮花、白酒、蛋糕、水果等祭品。
  • 掃墓人剛離開祭品就被撿走 律師稱撿拾祭品屬盜竊
    「剛擺上的祭品都不見了,前後才不到10分鐘。」  四處搜尋後,袁先生發現不遠處一位中年婦女正往大麻袋裡裝祭品。「袋子裡滿滿一堆祭品。我過去問她為什麼拿祭品,她跟我說別人都拿。找墓園工作人員,他們說管不了。」  6日上午,記者來到玉頂山陵園。雖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但陵園內仍有不少市民前來掃墓,許多墓碑前擺放著鮮花、白酒、蛋糕、水果等祭品。
  • 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
    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小光專注歷史故事帶來的精彩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為: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掃墓祭品平均漲價超三成 大額「冥幣」銷路好
    今年掃墓祭品價格平均漲幅超三成 市民清明祭祖荷包很受傷  乳豬漲價200元、鮮花漲價五成、就連紙紮祭品冥幣元寶也飆漲三成,市民清明拜祭先人先要荷包大出血!  「名牌」祭品價猛漲   近日,記者走訪市內多個祭品熱銷路段,發現祭品售價均比去年有明顯上漲。其中「元寶」漲價一成,「冥幣」漲價三成,有的紙紮品漲幅更是超過五成。  在光孝路一帶,祭品銷售已經進入旺季,各大商鋪都擺出了各式各樣祭品供市民選購。
  • 濰坊各種"高精尖"祭品擺上攤位 手機豪車玩新潮
    各種「高精尖」祭品擺上攤位,有些還是塑料材質   傳統的清明祭品多是紙錢元寶,現在祭品卻搭上「潮流」列車,但凡現實生活中有的,就沒有買不到的。4月4日,記者走訪了濰坊市區及縣市區的多家祭品店了解到,祭品追趕潮流的勢頭很猛,信用卡、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豪宅等一應俱全。
  • 《冬至》過後《掃墓》請問你了解多少?
    那麼冬至掃墓又是什麼呢!簡單的講就是冬天去掃墓,各地區都有祭天祭祖的習俗,中國才會擁有的習俗。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由來據說是某一年,為了躲倭寇,家鄉的人跑到別的地方去,等倭寇走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回家,錯過清明掃墓的時間,又接近冬至,就在冬至這一天掃墓。
  • 清明期間墓地現偷供族順走祭品 祭掃者大呼難清淨
    4月6日,有市民向本報熱線88516110反映:清明節當天,在台州路橋南山墓園,出現一批特殊的人群,他們不是前來掃墓祭祖的,而是專門前來乞討的。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順手拿走祭品,真是掃墓都難清淨。  一個小時,200元零錢沒了  路橋南山墓園是台州最大的陵園之一。5日上午9時左右,到南山墓園掃墓的市民絡繹不絕。
  • 墓園頭痛:每天十幾車掃墓祭品怎麼辦 - 現代快報
    昨日天氣晴朗,但南京掃墓的並未出現預想的人流高峰。據南京市民政部門統計,雙休日兩天約有70萬人前往郊區的各大墓園,今年各公墓和交警部門倡議的「錯峰祭掃」成功抑制了往年擁堵不堪的清明祭掃高峰。雖然交通問題不再是難事了,但市民掃墓後留下來的祭品,卻讓墓園管理方十分頭痛。
  • ...禁忌丨墳前忌嬉罵、墳頭忌長草···古人清明節總結的那些掃墓...
    先後順序如下:修整墓地——上香——擺祭奠品——敬酒——磕頭——收拾。三、古人祖墳祭奠掃墓順序1、檢查,到墓地後先檢查一下墓碑、墳頭以及附屬設施有無開裂崩塌,檢查墓地周邊環境有無大的風水變化;2、掃墓,將墓園墳地清掃乾淨,把墓碑擦拭乾淨,清除墳頭上的野草落葉等,為墳頭陪上新土;3、上香,點燃三支香,跪拜;4、擺供,根據先人愛好習慣,把帶來的各類供品糖、果、煙、酒等供於墓碑前
  • 墓區成野貓「食堂」 掃墓者留下的飯菜祭品成佳餚
    昨天,記者從福壽園、松鶴墓園等幾大公墓了解到,申城公墓裡流竄著上千隻野貓,掃墓者祭掃遺留的飯菜祭品成為它們的美味佳餚,每到清明、冬至時期,野貓就特別活躍。  掃墓祭品被野貓偷吃  王玲女士一家每年清明都會舉家踏青。按照慣例,今年王玲的父母在掃墓前準備了很多祭品。除了青團、鮮花和水果外,還為已故的親人準備了四菜一湯。
  • 清明節掃墓上墳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後天就是清明節了, 清明節都會去給去世的親人掃墓,那麼掃墓的一些重要細節就不得不注意了。掃墓首先要先修整墳墓,把墳墓周邊的一些雜草垃圾的清除乾淨,這是對先人的尊重也是讓他人看見了知道此墳還有後人祭拜。還有有些人會在墳墓上插嫩綠的新枝,也是告訴他人此墳有後人祭拜。
  • 市民掃墓帶新潮祭品 紙糊iPhone5模型走俏(圖)
    (曾江 攝)  新潮  今年的清明的新潮祭品有iPhone5、iPad、麻將、唐裝、西裝等模型。  觀點  掃墓是對先人的緬懷和思戀,一束鮮花,一份情誼就足夠了,新潮祭品大可不必。  隨著清明節即將到來,宜賓催科山、白塔山等散墓群,以及宗場雙龍公墓等迎來了掃墓高峰。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了解到,在今年的掃墓祭祀用品中,前幾年的別墅模型、小車模型已經不再流行,而iPhone、iPad、麻將等模型非常暢銷。
  • 清明節祭祀變遷:時髦祭品熱銷代客掃墓惹爭議
    記者發現,從「蘋果手機」等新潮祭品的熱銷,到網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的興起,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和網際網路日益深入生活,國人選擇的祭掃用品和掃墓方式也與時俱進,悄然發生著變化。資料圖:民眾進行掃墓。汪軍 攝「蘋果手機」等時髦祭品熱銷清明節將至,祭掃逐漸進入高峰期,祭掃用品市場也隨之變得火熱。中新網記者發現,在線下市場,傳統的紙錢、金元寶等祭品最受歡迎。
  • 男子偷走掃墓祭品賣給小販賺黑心錢 家人寒心
    有人專拿他人祭品賣錢  晨報訊(記者孔超) 掃墓的人剛剛走,就有人拿走祭品,然後賣給小販賺黑心錢。漢陽扁擔山公墓出現這令掃墓人寒心一幕。  家住三陽路的韓先生稱,他昨日上午去扁擔山掃墓祭掃時,發現一些中年男女在掃墓人祭掃離開後,到墓碑前拿走那些未燃盡的香燭或水果鮮花等供品,甚至還解下掃墓人系在親人墓碑上的綢帶。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扁擔山公墓,發現掃墓人除了給親人燒紙錢外,有的還供水果、酒肉,糖果等。
  • 掃墓祭品包裹進站要「安檢」
    本報訊 (記者 劉春霞通訊員韓軼)上周末春遊運輸啟動後,鐵路春遊掃墓客流逐漸上升。記者昨日從鐵路上海站獲悉,為方便旅客購票,上海站會在車站廣場開設蘇州、無錫、寧波方向售票專窗。同時,在車站進廳安檢儀旁專門設置安全查驗桌,對祭品包裹實行人工查驗。  據了解,本周末,掃墓踏青客流將進入高峰時期。
  • 男子上山掃墓後肚子餓,拿祭品吃結果被噎死
    今天小編跟大家來聊一聊,男子上山掃墓後肚子餓,拿祭品吃結果被噎死。2018年3月25日,在臺灣又出現了這樣一件奇聞,在臺灣新竹縣一位60歲的周姓男子與妻子外出掃墓,回家後因為又累又餓,便順手拿起祭品中的菜包來吃,狼吞虎咽的吃起來,沒想到,意外卻發生了,他的妻子發現丈夫突然倒地,看見情況不妙,便趕緊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急速抵達救助,當救護人員想要把插管插入周姓男子氣管進行施救時,插管根本插不進去,這才發現,原來是彩嗆,因此造成了窒息死亡
  • 清明回鄉掃墓有感
    又是一年清明節了,因為工作緣故,不能像以前那樣每年都父母回老家掃墓了。今年難得我清明當天不值班,便決定帶著兒子陪父母一起回鄉下。父母十分開心,早早地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了。有掃墓的祭品、紙錢、元寶等,還有給七大姑八大姨準備的各種東西。
  • 掃墓燒"小姐" :"生前不孝、死了胡鬧"
    [華聲在線導讀] 由於路途遙遠或工作緊張,清明歸家掃墓對許多人來說已成「奢侈」。在此背景下誕生的「代客掃墓」,以及「IPAD」等奇葩祭品,甚至有報導稱有人掃墓時燒「小姐」,這引發人們對於清明祭掃商業化傾向嚴重的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