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說出若干個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比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糧食危機、生態崩潰等等,然而一直以來,人們似乎都著眼於目之所及的變化,卻忽視了海洋深處正在發生的改變。
地球海洋面積約3.6億平方公裡,佔地球表面積的七成以上,海水的平均深度大約為3700多米。以深度來劃分,水平面到水下200米為淺海層(陽光區)、200米到1000米為海洋中層帶(暮光區)、1000米到4000米為海洋深層、4000米到6000米為海洋深淵層、6000米以下的部分為海洋超深淵層。陽光只能穿透最淺的兩個區域,基本上很難到達第三層(即深度1000米處)。
總的來說,海洋越深也就越暗,溫度也隨之降低,但是以水下1000米為界限,其上下的水溫變化規律略有不同。表層到1000米處,水溫隨著水深而遞減、變化明顯,從水下1000米再往下,水溫的下降速度變慢、變化較小,每深1000米溫度下降約1到2攝氏度。
從有記錄以來,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大量數據,顯示出陸地和淺層海水的變暖情況,但是要記錄深層海水的溫度變化並非易事。
為了了解深海水溫的改變,科學家在烏拉圭海岸附近的阿根廷海盆底部放置了4個測溫設備,這些設備記錄了自2009年到2019年10年間的水溫變化。測溫設備放置點的深度大約為水下1360米到4757米,它們能夠記錄每小時的水溫,以呈現出海水溫度的變化趨勢。
在比對了4組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所測水域水下1360米的溫度在10年間上升了0.04攝氏度,3535米和4747米處的水溫10年間上升了0.02攝氏度。而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這10年同樣也是大氣溫度最熱的10年,氣溫上升了約0.46攝氏度。
負責測量和統計深層海水溫度變化的科學家來自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他們表示過去人們認為深海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很小,溫度幾乎未發生變化,但是測量的結果表明海洋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和預計。雖然0.02到0.04攝氏度看起來微不足道,甚至不到大氣溫度上升的零頭,以至於人們都很難察覺得到,但是深海水體十分巨大,要讓上億平方千米的水升溫所需要的熱量極大,哪怕只是上升零點零幾攝氏度,也要極大的熱量,因此在我們看不到的深海區域,改變正在發生。
我們知道,海洋在調節地球氣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吸收地球90%的熱量,但是隨著它因為吸收越來越多的熱量而逐漸變暖,整個海洋系統都在改變,淺層海水因水分子膨導致海平面上升、海嘯更加強烈、颶風更加頻繁,深海的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境況,原本就存在很多未知的海洋深處將會更加神秘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