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高考錄取完,把班裡同學的錄取學校在地圖上標出來,看著地圖上遍布全國各地的高校,就會油然而生走到哪裡都有人請客吃飯的豪情,此地圖也就有了蹭飯地圖的美名。
對很多老師來說,帶完高三畢業班,能繪出一張亮閃閃的蹭飯地圖,那可比只出一兩個名校生要有成就得多。因為,蹭飯地圖的背後,是一個班孩子的高考成功,更加難得,其背後凝聚老師更多的心血。
近日,半島記者走近平度一中的兩位班主任。他們同是教齡16年,同樣帶過8屆高三畢業班,一女一男、一文一理。他倆今年送走的畢業班,都繪出了一張出色的高考蹭飯地圖。
人物一:李曉祿
這個「大帥」,帥得有些不一般
他,人稱「大帥」,人帥,帶的學生成績更帥。他帶的班,是「牛班」代名詞。
他的學生說他魁梧的身材下,是一個有趣、細膩的靈魂。
對他來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一路陪伴學生有儀式感地學習、生活。
他是平度一中物理老師李曉祿。
新手帶班,一帶就帶到高三畢業
李曉祿可能天生就是幹班主任的料。
2004年從山東師範大學畢業後,李曉祿回到家鄉的平度一中任教,教物理並且成了高一的班主任。
李曉祿高考前輔導學生。
剛畢業的新人,當高一班主任是不稀奇的事情,但李曉祿的特別之處在於:他這個新人,帶著帶著班,居然一直把這班學生帶到了高三畢業,學生高考成績還在中上水平。
新人帶高三,很少見,那代表了學校、家長和學生對他的信任,而他也並未辜負這份信任。
在平度一中16年的時間,李曉祿已帶過8屆畢業班。從2014年開始,開始接手學校的直升班。三年一輪迴,每個輪迴的高考一結束,又馬不停蹄開始新一個輪迴。
今年高考,李曉祿帶的2017級1班,全班51人,皆被本科高校錄取,其中有36人成績過631分,錄取學校裡一大批「雙一流」高校,班裡同學繪製的高考蹭飯地圖也火了。
他所教的物理,成績也很喜人,91分以上24人,這是全省前3%的成績。他的「建立物理模型」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題型技巧。
李曉祿高考前輔導學生。
其實,早在2017年,李曉祿就已經帶出了一個「高考牛班」,2014級2班。班裡有5個孩子成績進了平度前十。所有學生的成績均超過當年山東省內的自主招生控制線,而且超得不少,學生平均成績634分,超自招線119分。
而自招線,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重點本科線。
這樣輝煌的歷史,對於李曉祿來說,是榮譽,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
這個暑假,剛送走上一屆畢業生,李曉祿又已經無縫銜接,帶起了新高一,這依然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班級。
「帶成績好的孩子,外界會對你有更高期許,自己也會更有責任感,這麼多好孩子交給我,不能耽誤他們。」李曉祿說這話時很嚴肅。
帶新生,從規範折演算紙開始
記者到平度一中採訪時,高一新生正在軍訓期,整天陪著學生軍訓的李曉祿,臉色黑亮。學校裡同事開玩笑,說本來挺白一個老師,整天陪著學生曬黑了。
白天軍訓的學生,晚上已經開始逐步進入高中生活狀態。在李曉祿看來,高一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要從一個個小細節開始,給學生們扎紮實實養成良好的習慣。
李曉祿舉了一個最簡單的演算紙的例子。有些學生習慣在演算紙上隨手一划,哪裡有空哪裡寫,考試時覺得做錯了題想看看哪步出問題了,都找不到題在哪兒演算的。
所以,李曉祿的高一新學生們,入校必修課之一就是折演算紙,整齊折成四折,從頭開始用,清晰不易出錯,想找演算過的題,一秒鐘的事兒。
「等到以後考試的時候,你會發現學生們坐下就先折演算紙。」李曉祿笑著說,學生們習慣一旦養成,終身受用。
李曉祿陪伴學生上自習課。
已經帶過8屆畢業班的李曉祿,對高中學生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如果說高一學生重要的是習慣養成,高二學生則需要更多關注行為規範。
不少人覺得高一學生初入校、高三學生面臨高考是最難管的時候,可李曉祿說,其實高二是學生最容易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比如學習上,有的學生經歷高一連續幾次失利,自信心就會大受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有的學生開始談戀愛,處理不好,也會極大地影響學習。
到了高三,面對高考,重要的是心理疏導、明確目標。
做了多年高中班主任,李曉祿已經可以快速建立起和新生之間的默契,也包括和家長之間的默契。
「新生剛來,有家長給孩子送東西,說是送東西,其實更想看孩子一眼。」李曉祿說,家長給他打電話時,只要時間允許,他都會馬上讓學生自己去學校門口接東西,順便讓家長看看孩子。
班級群裡,學生早上跑操的、軍訓的視頻,上一屆學生來給做講座的照片等,李曉祿都發在裡面。他希望家長對班級工作有更多了解。
大帥,魁梧外表下藏著有趣的靈魂
李曉祿微信名為「黑大帥」,頭像是學生給他設計的教師節禮物。一個「黑大帥」的卡通形象,左邊寫著「大帥威武」,右上角掛著「教師節快樂」。
「黑大帥」原本是一部動畫片中的反面角色,或許因為李曉祿對兒子比較嚴厲,成為幼兒園時期兒子心目中的「壞人」,於是喊他「黑大帥」。
上小學之後的兒子不再喊他,但「黑大帥」這個名字卻留了下來,學生們,甚至學生家長,都喜歡喊他一聲「大帥」。
孫嘉琪是李曉祿特別得力的班長,在她去浙江大學報到前,被李曉祿喊回學校,給新一級的學弟學妹們傳授經驗。
「高一剛開學的時候我就感受到,大帥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男老師。」與李曉祿相處三年的孫嘉琪說,在他魁梧的外表下,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非常可愛、非常細膩的靈魂。
大帥會在剛開學的時候,讓生活委員統計每個同學的生日。說住校的同學不能回家,那麼就要在學校裡感受同學們給他帶來的溫暖。
「當時就挺感動的,感覺這個老師真的好細心啊。」孫嘉琪說,那些小小的生日儀式,在三年的高中歲月裡,也確實不斷給同學們帶來小驚喜,給大家帶來很多家的溫暖。
孫嘉琪還記得高二時有一次家長會,恰逢母親節,大帥就很支持她帶領其他的班委去做一些小活動,來增強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這種聯繫。
「因為平時學習比較緊張,所以我們與父母溝通也不是特別多。」孫嘉琪說,那次大家商量了很久,最後設計了一些小活動來增進母子感情,同學們感觸都很深。
在孫嘉琪眼中,大帥一直是個注重勞逸結合的老師。就在今年靜悟期間,當時距離高考還有三天,大帥聯繫了體育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特別有趣特別有意義的活動,然後帶著全班下去上了一節體育課。
「那節體育課大家玩兒的都很嗨,回去之後就精力集中地投入學習。」孫嘉琪覺得大帥是一個真地很懂教育,也能很科學地教育學生的老師。
李曉祿班高考前放鬆活動:成功之門。
孫嘉琪的父親也是高中老師,她對於高中老師的工作量有著清楚的了解。
「平時李老師給我們呈現的這些,不管是日常教育,還是課堂的整體呈現,他一定都是做了特別充分、特別紮實的準備。」孫嘉琪說,大帥一定是用了他很多本來應該休息、本來應該陪伴家人的時間來陪伴了學生,「我打心眼兒裡佩服和感謝他。」
儀式感,帶來的爆棚凝聚力
孫嘉琪記憶深刻的很多事兒,都是充滿儀式感的。當班主任16年,李曉祿把儀式感運用得越來越爐火純青。
「剛當老師的時候也沒有經驗,慢慢地,一年年積累,就有了更多的想法。」李曉祿現在帶班,各種活動的儀式感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同學們的生日儀式,還有評選班委時的就職儀式,考試前的動員宣誓,運動會開始前的加油大會,結束後的頒獎儀式……
也正是因為有了儀式感,李曉祿的學生們都有著很強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並自動轉換為學習的動力,班級凝聚力十足。
而學生們也將這種儀式感回饋給了老師。
李曉祿過生日時,孩子們送了他一張生日海報。海報上畫了一個大帥的卡通頭像,然後同學們在海報上摁上一個個心形,籤上自己的名字。簡單的禮物,讓他感受到學生們的愛。
學生們給李曉祿的生日祝福。
教師節的時候。學生們給李曉祿過節,在整個黑板上,每個人寫了一句表白他的話。李曉祿晚自習下了第二節之後,一進教室,學生們就關上燈,給他朗誦給他唱歌,然後打開燈讓他看黑板上的表白。
那天,李曉祿特別感動。用孫嘉琪的話說就是,一個那麼壯的大老爺們兒,當著同學的面兒就直接感動哭了,然後說了很多非常勵志的話,感動得很多女生也都掉眼淚了。
在今年給老師的畢業禮物的準備上,同學們更是儀式感滿滿。他們沒有準備千篇一律的禮物,而是根據每個老師的不同特點,量身定做。比如給喜歡打籃球的李曉祿,準備了印滿各種圖畫的籃球;給化學老師準備了印有其頭像的水杯,頭像平時不顯現,倒入開水後,才會慢慢浮現……
李曉祿班離別:一分梨,二分桔,寓意:分離再聚。
對李曉祿來說,儀式感很重要,但陪伴更加重要。他喜歡去教室,喜歡陪著孩子,跟他們聊天。
「你只有陪著孩子,才可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李曉祿說,陪伴,不僅可以發現問題,而且陪伴還可以培養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當你發現問題幫他解決問題時,他會從心裡認同,你是在為他好。
集體的力量,讓他難以割捨
年富力強且教學成績驕人的李曉祿,坦承曾經被人「挖過」,但他最終選擇留在平度一中。
「我覺得在平度一中很簡單,你只要好好幹好你的工作,該屬於你的,都少不了。」李曉祿說,他喜歡這種努力工作後得到承認的感覺。李曉祿也喜歡學校裡的領導、老師勁兒往一處使的感覺。
像高考靜悟的時候,每到課外活動時間,各科老師們都會出現在走廊裡,學生們報著書、筆記,把老師們團團圍住,各種答疑熱火朝天。
高考四天時間,高三老師們既是教師又是保姆,360度無死角陪伴著學生。除了學生的睡覺時間,每天16個小時學考食住行全程陪同。學生有啥問題,一伸手就能夠著老師。
7月8日,高考第二天,平度一中學生食堂裡,學生們驚喜地發現了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廚,那就是校長苗清潔。客串大廚的苗校長一邊給學生們碗裡舀湯,一邊給學生們送上高考祝福。
高考期間,苗校長當起了臨時大廚。
苗校長除了能當大廚,還有些「玄幻」的清北體質。
今年,平度一中共有四名學子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恰巧苗校長都和四人單獨談過話。
李曉祿班今年出了三名清北學生。他還記得,一年多前,苗校長找班裡同學聊天,找的就是這三名同學,當時,三人中有兩人的成績比較穩定,另一個孩子正處在低谷波動期。
「和校長聊完天后,低谷期那個孩子的自信心就回來了,成績開始穩步提升。」李曉祿覺得,校長的這股「外力」,對於給學生鼓勁兒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李曉祿還講了一個小插曲。高考前,苗校長又分別找這三個孩子談心。找李涑榿談心時,苗校長因為臨時接到會議通知,談心未果。等到苗校長再找李涑榿談心時,那時間可就不太好約了,第一次找級部主任約人,主任說學生要考試給拒了。後來終於約了個學生有空的合適時間,聊了天。今年高考,李涑榿692分,全校最高分,去了清華。
「我今年帶的新高一這個班,得讓苗校長多找幾個孩子聊聊天。」李曉祿笑著說,得用好校長這「玄幻」的清北體質。
相關連結
今年,平度一中2017級1班的蹭飯地圖很火。
看到這張蹭飯地圖的第一眼,你的第一反應就會是:天啊,這麼多名校。
這張地圖上的學校,你可以拿你了解的所有名校標準來對標,什麼C9、985、211、雙一流,都沒任何問題。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全國東西南北中的名校,蹭飯地圖上基本都可以找到。
全班51人,皆被本科高校錄取,36人成績過631分,被「雙一流」高校錄取者眾多。一個班裡出了三個清北學生,清華大學李涑榿,北京大學崔文飛、王俊賀。
人物二:鑑偉
當老師,是一件浪漫的事兒
高考送考時,她舉著一株怒放的向日葵,祝她親愛的學生們「一舉奪魁」。
鑑偉舉著一株向日葵送考,祝福孩子們「一舉奪魁」。
而她這個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學生們心中的向日葵,陽光而又浪漫,她讓學生們覺得高中生活是幸福的,讓他們相信文科生也可以創造奇蹟,是他們即使畢業很多年後仍放在心底的牽掛。
她,是平度一中語文老師鑑偉。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菩提!你想看到花開的燦爛模樣,現在就要用心學習澆花的理論,不是提了噴水壺的人都能成為好園丁。」
鑑偉一直是個認真學習澆花理論的老師。
2004年大學本科畢業到平度一中,之後的歲月裡,鑑偉先是考取了教育碩士,又拿了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社會助理師的證。學校裡相關的課程或培訓,只要能抽出空,她都雷打不動地參加。
「考學、拿證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去讓自己不斷地學習。」鑑偉一邊學,一邊將知識用到團體活動和與學生們的交往當中。
今年考入武漢科技大學的蘆晏,還記得初識鑑偉那天晚上,她就爽快地告訴同學們:有啥事情儘管找她,她考心理諮詢師就是為了陪伴大家更好的成長。
鑑偉和高考學生在一起,T恤上籤滿學生的名字,寓意都「金榜有名」。
自我評價經常情緒不穩定的蘆晏,就成了鑑偉那裡的常客,一有心事就去找她聊天。
鑑偉不會給蘆晏講那些大道理,而是用簡單的心理學實驗讓她打開心結。
蘆晏講了其中一個例子。
化妝師給一個人畫了一個很可怕很醜陋的妝,然後那個人也照了鏡子,看見自己確實很可怕。
化妝師要求那人到街上走一圈兒,離開之前說有的地方沒畫好,要再修改一下,修改了之後再讓她出去。
那人走到街上,覺得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感到無地自容。
回去後,化妝師讓她看了看鏡子,發現她的可怕妝容其實早已在「修改」時被擦去,她覺得別人對她的那種眼神,都是自己內心的感受。
蘆晏說,除了和像她這樣的學生聊天,鑑偉還帶同學們做了很多心理方面的小遊戲,比如心有千千結、盲行等,教會他們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
和記者交流的蘆晏開朗、積極,她說這可少不了鑑偉的幫助。
在高中階段,不少孩子會出現心理壓力過大等各種問題,鑑偉一直在努力做到:接納他們所呈現的問題,抱有期待地去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缺席你們的春天,是不是允許思念?」
4月27日,鑑偉在朋友圈發了一組兒子、女兒的照片。春光正好,兩個孩子在愉快玩耍。
那天,因為疫情原因,鑑偉已經和她的學生們一起在學校裡封閉了12天,也不知道哪天能解封。她給那組照片配文:「缺席你們的春天,是不是允許思念?」
同是二孩兒媽媽的同事崔利在下面留言「同感」。
崔利的大女兒是平度一中學生,今年參加高考。二女兒只有兩歲半,孩子從出生開始,晚上都是她帶著睡。封校的時候,她的父親又剛好生病住院。崔利帶著不知道被分成幾瓣的心,開始了封校生活。
崔利小女兒跟著爸爸給媽媽送東西時,只能隔著欄杆和媽媽擁抱。爸爸拉她走,也不肯走。
封校期間,崔利老師隔著欄杆擁抱小女兒。
今年,因為疫情,平度一中198名教職員工和高三學生們同吃住,在學校封閉了25天。
鑑偉兒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女兒剛上幼兒園。倆孩兒從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支持她的工作,絕不耽誤她當高三班主任。兩個孩子,她都是挺著懷孕8個多月的大肚子,送學生們上考場,等到學生們高考錄取結束後,回家生的。
熟識鑑偉的人都知道,她還有另一個名字——「格格」老師。2016年正在帶高三的鑑偉懷了二寶,與9年前懷大寶時有所不同,身體反應很大,整個孕期裡每天都因反胃而經常打嗝,「格格」老師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剛開始的孕吐反應讓她渾身無力,醫生給開了一個周的假條,可看著學生緊張的一輪複習,看著同事們超負荷的工作量,她悄悄把假條收起。
頂著嚴重的孕期反應,「格格」老師沒有給學生耽誤一節課,一直堅持到把孩子們送上高考的這一天。
高考期間鑑偉陪學生吃飯。
2017年6月7日,懷孕已經8個半月的鑑偉當天特意穿上紅色上衣,早上6點就到了學校,她實現了和學生一起拼搏到底的承諾。
那段時光,常有學生問她:「老師,你累不累?」她就笑著跟學生講:「我一個頂倆兒,怎麼會累?」
那段時光,同事們心疼她,照顧她。而她的學生們,更是戳中了她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上完最後一課,走出教室的她被身後一個女孩抱住:「老師,讓我抱抱你,謝謝你一直陪我們。」
之後,一個高高的大男孩又追上來說:「老師,有了喜訊告訴我們,他(她)也是我們高三一年的同學。」
轉彎離開教學區走進電梯的那一刻,鑑偉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淚水,這一年怎麼咬牙堅持下來的,她自己比誰都清楚,但值得。
鑑偉剛送走的這屆高三,整個級部26個班,女班主任只有2個,她是其中之一。今年的新高三,女班主任數量增加,達到3個。老師們都說,高三的女班主任,太拼了。
「孩子,有些東西,在老師眼裡比清華北大還珍貴。」
「老師,我其實前幾天一直在想,如果我更優秀一點,分考的高一點,或許您就不用為我的事費心了,或許我們就可以一起開開心心收穫喜悅……可我始終記得您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記得您所帶給我的勇氣和力量。這一路走來,能遇到您我已經足夠幸運了,所有的經歷或許並不總會是如願以償順心順意的,一點點小遺憾也會是美麗的。多年後我們在燈下一頁一頁翻著舊信,回憶會使一麻袋土豆變成星星。」
最近幾天,每次打開手機看到這段話,鑑偉都會有一種流淚的衝動。話是她今年畢業的學生李丹留的。在今年理科傾向考生霸佔高分前排的情況下,這個文科傾向的姑娘考出了666分的高分。
入圍清華強基計劃的李丹,曾被期待為學校的清北錄取添磚加瓦,但666的吉祥分數依然令她與清華擦肩而過。
鑑偉和學生在一起。
「強基結果出來之後,我的心裡也是百感交集,覺得有點遺憾,也有點辜負老師的期望。」李丹說,鑑老師希望她的學生們都能去更好的平臺,她為自己的強基考試盡心盡力,「如果沒有她的鼓勵和支持,我可能都沒有勇氣去挑戰強基計劃。」
無緣清華的李丹自己難受,但她想到鑑老師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心裡肯定也非常難受。
「所以就想像她無數次安慰我那樣用我的文字溫暖她。」李丹說,她想讓老師知道,即使現在的自己還達不到清華的高度,也依然會心懷熱愛,追求卓越,勇敢而堅定地走下去。
而李丹的文字,真地溫暖了鑑偉。「孩子沒去成清華得多難受,可她反過來安慰我,而且活得那麼通透。」鑑偉真為李丹驕傲,她覺得這樣的孩子,以後肯定發展非常棒。
「誰說純文沒有前途,我們創造奇蹟!」往朋友圈發班裡的蹭飯地圖時,鑑偉也拋出了豪言壯語,她說的,不僅是高考成績,也是對她孩子們的未來,充滿信心。
「關掉鬧鐘,從明天開始不再早起,不再查操,也不再從後門框偷偷看你。從此祝福你未來繁花似錦,再歸來我們相知相故。」
7月10日,高考最後一天,鑑偉在朋友圈中打出考後的理想生活。
帶高三的日子裡,每天早晨5點起床,怕自己睡過頭,鬧鐘要設好幾個。
高考完的日子,鬧鐘關掉了,但是開始幾天,鑑偉還是到時間就醒了。長時間形成的生物鐘太強大。
「每天早晨不到6點就到學校看她的學生,晚上發現她發朋友圈總在12點左右。」學生家長盧女士,心疼這個兩個孩子的媽媽,「疫情期間,為了孩子們安全,家長送孩子們必需品,她一個人騎電動車往返學校北門和宿舍之間,飯都吃不上,曬得黑黝黝的。」
在盧女士眼中,鑑偉就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媽媽,平時哪個孩子有需要,家長不方便到校的,她都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幫學生們排憂解難。
女兒剛到鑑偉班時,盧女士參戰英雄的弟弟病重住院,需要籌錢治病,需要幾個人照顧。鑑偉看到她朋友圈發的相關信息後,不禁自己捐款,還號召她的親戚都捐款。對於她顧不上的女兒,她便像媽媽一樣關心她的生活學習問題。
「我女兒眼鏡壞了,她在百忙中帶她修好眼鏡,又帶她回家拿東西。」盧女士說,這樣的事情,鑑偉老師為學生們做了很多。
學生們眼中的鑑偉更是拼命三郎,而且還不僅僅是對自己班學生。蘆晏記得鑑偉老師在語文組的時候,不管哪個老師家裡有事或者出門學習,她都主動幫忙代課,絕對不讓其他班的學生落下課。
「基本上整個級部的同學都認識她了,而且對她的課讚不絕口, 都說這簡直就是他們理想中的語文老師。」蘆晏說老師工作太拼命了,遇上要幫忙的事情,有的時候能上一整天的課。
「為師,班主任是浪漫的事兒」
今年高考送考時,鑑偉從學校生態園拔了一株怒放的向日葵,一路舉著,祝孩子們「一舉奪魁」;她穿了件紅底金字的「金榜題名」T恤,讓班裡孩子在上面籤名,寓意全班都上「金榜」。
鑑偉把教師這份工作,幹出了浪漫的味道。
已經大學四年級的萍萍,還記得當年高二走班時,鑑偉教了他們一年語文課的情形。「鑑偉老師用自己的噹噹號給我們買課外書讀,那一年是我這幾年來讀書讀得最多的一年,也正是那一年讓我養成了買書讀書的習慣。」
剛剛畢業的蘆晏,說鑑偉的語文課堂總是最有趣的。高二的時候, 趁著學生們期中考試剛結束還有點浮躁的時候,鑑偉拿了兩個星期的語文課出來,專門讓學生讀書,讀《四世同堂》,然後再寫讀後感。
鑑偉和學生在一起。
「那個時候,我們都覺得讀後感啊根本不是負擔,我們很樂意寫出來。」蘆晏說鑑偉老師經常組織大家交流周記、交流讀後感,交流著交流著,大家一起在課堂上哄堂大笑。
蘆晏說,那段大家搶著交流周記、讀後感的日子很溫馨,「幫我們記錄了生活,也鍛鍊了我們的文筆。」
她的學生也用傻傻的、浪漫的方式回饋於她。她咳嗽,學生給她貼心寫了藥方:第一步,鍋裡放上水燒開,第二步,將芫荽根衝洗一下,與陳皮一起扔到鍋裡,第三步,多燒一會兒,加少許冰糖;第四步,將湯倒進杯子裡,藥渣可多次煮,建議一次少放水;第五步就會出現一個健健康康呵呵笑的傻傻的老班。
鑑偉學生給她的手寫藥方。
鑑偉鮮明的教學風格,也在學生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讓他們即使分別多年,依然默契不減。
「當北大西洋暖流來到摩爾曼斯克港,會溫暖整個海域。不由自主地聯繫到我們自己,彼此照亮了前程,溫柔了歲月。」這是鑑偉今年畢業班孩子在學校公眾號上一篇文章的開頭。
這篇文章的後面,鑑偉多年前的學生留言:「看到第一段第一句,立刻想起了當年備戰作文背優美句子的情景,刻骨銘心。鑑偉老師真得很棒,一看開頭就知道都是老師的親學生。」
喜歡一個人,就想成為這個人的樣子。
「雖然她總是很累,但是她只要一站上講臺,就總是活力滿滿的樣子,永遠都是微笑著講課。」蘆晏說,鑑偉老師真地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課堂、熱愛她的學生們,自己也想像她一樣,積極樂觀地去過好生活。
她的學生中,不少選擇了師範類專業,有的還選擇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她們想成為和她一樣的師者。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為師之浪漫。
相關連結:
文科傾向的15班,在今年理科傾向考生叱吒風雲的情況下,依然繪出了一幅高校遍及全國的蹭飯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省內外名校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