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法國、日本、以色列的「瘋狂」法律

2020-12-13 環球網

編者的話:法律,作為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範,折射著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和歷史背景。透過法國、日本、以色列的「瘋狂」法律,我們能一窺當地人的價值理念以及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時的權重。

日本:早飯須吃本地米,乾杯要喝本地酒

日本是一個以細節取勝的國家,日本法律也是以細見長的,有些在外人看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日本垃圾分類之細,達到令人拍案叫絕的程度。比如單只舊襪子和一雙舊襪子是不同類型的垃圾。初來日本的外國人都覺得在日本扔垃圾成了一門學問,比如哪天扔可燃燒垃圾,哪天扔不可燃燒垃圾,至於一些大體積的垃圾,如舊電視機、冰箱等,不能隨便扔,要與市、區政府的專職部門聯繫,由他們收費運垃圾。

橫濱市將生活垃圾按等級分成10類。市民把垃圾如何分類,成為檢驗責任心的試金石。為此,市政府還特別發送給市民一本27頁的手冊,指導如何把垃圾正確分類,其中規定:唇膏屬於可燃物,用完的唇膏管則被歸類為「小型金屬物」或塑膠類。要把鍋壺丟掉前,得先拿尺量一量,如果口徑超過12英寸,就不能算「小型垃圾」,而要歸為「大型垃圾」。襪子有單雙之分。如果單只,是可燃物,成雙就在「穿破,左右腳搭配」的情況下,歸為舊衣料。領帶也可歸類為舊衣料,但要先「洗過、晾乾」。

賭博在日本是被禁止的,日本《刑法》規定:為了一時的娛樂而提供的賭品不算賭博之列。就是說即刻就能消費掉的賭品是允許的,比如賭一頓飯,一包煙。打麻將,如果賭的是誰請客吃飯也不算賭博。

日本還有一些地域性的法律條例。有的規定是獨有的,頗具地方特色。日本有40個地方政府的條例規定,邊走路邊吸菸要處以罰金。所以遊客走在日本大街上時不要吸菸為好,否則要被處以數千乃至數萬日元的罰款。

岐阜縣1967年出臺了《岐阜縣家庭日條例》,規定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家庭日,家庭成員要在一起說話,互相幫助。

日本兩個縣有《保護美麗星空防止光害條例》,岡山縣小田郡美星町據說是日本夜晚看星星的最佳去處,岡山縣把這個條例寫得像優美散文,其中提到,不準過度照明,因為太多的人工光將帶來光害,浪費資源,影響人們觀賞星空。另一個縣就規定得更具體了,長野縣規定,在室外的投光器不能高於水平方向投向天空,晚上十點以後要熄燈。

新潟產的大米「越光」是日本的名牌大米。2003年9月,新潟縣南魚沼市議會通過了「早飯必須吃當地產的越光大米」的條例。南魚沼市出產的「越光」是公認的高級大米,但該市感受到了激烈競爭的氣息,因為其他地區的大米質量也在不斷改良,為了讓當地人團結一心維護當地名牌大米的聲譽,制定了這條奇葩條例。每年10月10日定為「南魚沼市越光大米之日」。

京都市的伏見是有名的日本清酒產地,該市制定了《關於推進京都市清酒普及的條例》,規定推廣用本市的傳統產品清酒乾杯的習慣,通過普及清酒促進對日本文化的理解。所以在京都市「用清酒乾杯」成了一種規矩,一種法律。到居酒屋喝酒的人,不好意思像其他地方的人那樣說「先來一杯啤酒吧」,而是說「先來一杯清酒吧」。不僅京都市,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條例規定,乾杯必須用當地酒。

福岡縣大木町制定了《大木町職員倫理條例》,其中一條規定:公務會議,主辦方只能提供簡素的食物,但究竟怎樣算「簡素」,沒有明確標準。當地公務員有一種說法:公款吃飯如果去中華料理店,點麵條肯定不會違規,但是吃北京烤鴨肯定不行。換言之,就是在麵條和北京烤鴨之間找到平衡點。

法國:減價銷售須獲許可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不久前法國一位麵包師一周開工7天被罰款上萬歐元的消息,讓不少國人好奇,法國何以有這樣的「奇葩」法律?其實在歐洲國家此類法律相當多,這是由當地的文化和國情決定的。

法國麵包師受罰,是因為法國的合法競爭法與勞工法規定商家每周至少關門休息一天。不關門的商家對關門商家是不公平競爭。麵包店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習慣做法是一個街區裡的麵包店相互談判好,大家一周裡輪流交錯停業一天休息,這樣既保證了滿足居民消費需求,也公平分配了關門時間。

其實這條法規不僅約束麵包店,各類商店都必須遵守:巴黎第十三區有大量華人聚居,成為著名的唐人街。這裡的華人超市集中,周末人潮洶湧,因為許多華人喜歡周末來購買各種華人食品等。過去華人超市也都是周末開門、周一關門。但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超市都收到周日不許開門營業的通知甚至罰款單。原因在於法律規定周日只有不僱工的商家才能開門、而僱工的商家只有省政府特別批准才可以開門營業。經過談判,省政府最終批准這些超市周日可以開門營業半天,周一還要關門休息。由此可見法律管束之嚴。2015年馬克龍當財政部長時,允許被劃為旅遊區的地方周日營業,給了十三區唐人街一線希望,但該街區申請成為旅遊區的訴求遲遲沒有回音。

法國商店很少會打出「大減價」「跳樓價」這樣的廣告,討價還價現象也非常少。這也與法國商業法規的嚴格有關:法國每年夏季與冬季大減價由各地政府規定日期,而且減價的商品必須是曾標出正價的商品,不允許加價後再減價來欺騙客人。法國財政部下屬的公平競爭與打擊舞弊局的稽查人員對各種違法行為處罰很嚴。而平時商家不允許亂標減價,必須出於真實、可靠的理由才能減價,如商店要歇業關門等。

此外,還有兩個因素也非常重要:一是法國商業法規禁止虧本銷售、虧本提供服務,因為這樣就讓大資本有可能通過壓垮競爭者來壟斷市場。二是法國稅務系統規定了各行各業的平均利潤率,達不到的可被視作偷稅漏稅。這樣一來,商家哪敢隨便降價銷售?

由於商業領域講究公平競爭,因此隨網際網路誕生的優步載客汽車服務、愛彼迎住宿服務等,在法國等西歐國家都遭遇重重阻礙。西歐各大城市均出臺限制愛彼迎的措施:巴黎規定有關房產一年只能有1/3時間用於愛彼迎出租。

除商業領域外,還有許多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法律也頗為「嚴苛」:法國規定家長不能動手打孩子,違法要吃官司。筆者一位朋友帶孩子在餐館用餐時因孩子吵鬧就打了孩子。結果15分鐘後就有警察到場幹預。警察開罰單,警告下次再打孩子要被拘留判刑。

法國還有「見他人處於危境而不施援手罪」,不救助他人也是犯罪。如果發生車禍,第一輛路過的汽車沒有停車救助,駕車人就會被送上法庭,甚至被判刑。法國人必須買的房屋多重保險附帶人員民事責任險,涵蓋交通險在內的各種保險,比如非故意撞傷、碰傷他人,都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根本不會出現國內讓非故意肇事者負擔所有後果的情況,因此人們必須主動救死扶傷,不這樣做就觸犯了法律。

以色列:重金購買「自家砍樹權」

【環球時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 王靜文】你很難想像,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你不能在自己的私有土地上砍伐你自己的祖輩種下的樹,你也很難想像,一個國家會為它的樹木精心繪製地圖,而民眾甚至為了某一棵樹而遊行,而這是唯一號稱「每天樹都在增加而不是減少的國家」——以色列,一個沙漠上建立的國家。讓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用法律「瘋狂」保護樹木的。

以色列法律規定,一棵樹如果樹葉高出地面25.4釐米,樹幹直徑超過10釐米就必須受到保護,不管是在私人土地還是在國家土地上,砍伐都必須經過專業人士的評估、政府的審批。而專業人士除了關注樹木的具體高度以及樹齡,還要考慮「樹的價值」:這個價值表現在樹木帶來的美感(景觀),對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作為鳥類和其他動物的棲息地的價值等。

政府甚至為所有以色列的珍稀受保護的樹木精心繪製地圖,使你能清楚地看見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珍稀樹木以及它們的樹齡和背後的故事。

以筆者在以色列修建房子為例,第一步,請政府授權做測繪的單位和個人,對土地進行測繪,令筆者驚奇的是,測繪圖上標註著院子裡所有大大小小的樹木。接下來,筆者需要找有資格「評估」樹木的專業人士,他們是政府授權的,得花高價讓他們對院子裡的樹木進行專業評估,評估的數據被提交給政府進行審核,結論有四種可能:支付一筆錢砍掉;或者這些樹是國家級保護樹種,無論如何不能砍;或者有可能因為樹種和樹齡的原因,你可以無償砍樹,條件是,當你建成房子後,你願意出錢買樹,重新種上;還有一種可能是你不砍樹,將樹遷移到其他地方。

以色列對樹木的保護法最早源自「森林條例」,該條例是英國託管時期的遺產,後來以色列國會在1997年對該條例進行了修改,按照條例,違規砍樹甚至可能被處以1.5萬新謝克爾(相當於2.7萬元人民幣)。

以色列人發現有人砍樹就會舉報,每個城市的市政監督員在幾分鐘內迅速到達現場,查看砍樹的人是否有「許可證」,而警方有權阻止沒有許可證而砍樹的人,沒收其砍樹的工具。以色列還曾經發生過民眾為了保護某棵樹而上街遊行的事件。

相關焦點

  • 法國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美國為何不在兩國駐軍?
    雖然美國幾乎在所有盟友國家進行駐軍,比如像日本、韓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都有美國駐軍。但是也有例外,在美國盟友中有兩個國家美國沒有駐軍,那就是法國和以色列。那麼美國為何不在這兩個盟友國家中駐軍呢?
  • 在以色列留學感受「不同」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剛到以色列時,我曾疑惑於以前一些國內朋友對猶太人過高地「捧」,因為與以色列人打交道時,我常常感到不夠順心。在以色列生活一段後,我又不解於一些其他文化對猶太人的「恨」,因為與以色列人深入接觸後,我發現他們沒有傳言中那麼糟糕。
  • 法國日本行政訴訟臨時法律保護制度
    大陸法系的行政訴訟臨時法律保護制度,是指在行政訴訟程序終結前,法院可依申請或依職權而採取的防止被訴行政行為執行,或一定條件下的先予執行,或一定條件下的財產保全等臨時性法律保障措施,以有效保護當事人權利或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在法國稱臨時處分或緊急審理制度,在日本稱臨時救濟或臨時權利保護制度。
  • 日本赤軍是什麼神秘組織?劫持客機去朝鮮,用步槍在機場瘋狂掃射
    【軍武次位面】: 楊樹一個瘋狂的時代和瘋狂的故事日本「赤軍」是中國網友們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個組織,在很多小說中都曾出現這個神秘組織。上周軍武菌講到「日本共產黨」時,很多人紛紛表示對「赤軍」很好奇,日本赤軍到底是什麼組織?幹過什麼大事?
  • 以色列的立國之本
    1948年5月14日,猶太民族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在他們失去祖國2000年後重新有了自己的民族國家。「教育復國」成為新國家的第一塊基石。建國後,政局不穩,百廢待興,議會最早通過的一個法律就是義務教育法。2.用在教育上的錢是決不會白花的教育一直是僅次於國防的第二大預算項目。
  • 法國總統敦促以色列,不要吞併巴勒斯坦的領土,是說給誰聽的?
    在本周四,法國總統馬克龍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了電話。馬克龍強調,以色列單方面吞併西岸和其他地區的領土的這一舉動違反國際法,危及以兩國解決方案為基礎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持久和平的基礎的可能性。」
  • 一場發生在法國的謀殺,烏克蘭在紀念受害者,以色列在紀念兇手
    1926年5月25日下午兩點,一名中年男人正在法國巴黎聖米歇爾大街散步,一個年輕人迎了上來:「請問您是西蒙.彼得留拉先生嗎?」,中年人沒有回答抬了抬手杖,年輕人掏出手槍連開五槍(也有人說是八槍,中間他換了一次彈夾),警察來的時候年輕人沒有跑,只說了一句:「我殺了一個兇手」。
  • 發達國家除歐洲及其移民國家外,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
    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於歐洲,包括英國、愛爾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挪威、冰島、丹麥、瑞典、芬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斯洛維尼亞、捷克、斯洛伐克、馬爾他、賽普勒斯等23個國家。
  • 【以色列研究】|| 伊蘭·超恩:以色列研究歷史概述
    到1990年,AIS研究目錄列出了97名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學者,這些學者在北美和以色列各佔一半。2 2017年,AIS的郵寄名單上有超過2500名成員,有400到600名學者參加了在以色列或美國舉行的年度會議。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尤其是來自歐洲和亞洲的成員,以及來自遙遠的中國、日本和印度的學者。
  • 一個以色列青年到了法國:真的可以帶上一本字典去巴黎嗎?
    如此定義《同義詞》,是因為它並非一部典型的以色列電影——全程在巴黎拍攝,對白幾乎全是法語,資金和製片也來自法國,導演那達夫·拉皮德作為一個曾經在法國「討生活」的70後,把自己的經歷雕琢成一部關於「放逐與接納」的移民寓言。而這種不同文化間的折射,正是當下的世界影壇所樂見的。
  • 老師給學生上一堂課:白左大本營的法國反對美國白左的瘋狂
    法國人的認知其實極為清醒,那就是認為以美國世界第一的國力,其取消文化將危及法國的立國基礎,以及法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最終摧毀法國。作為白左大本營的法國無論是政界還是思想界,都在警惕如今美國左派推行的取消文化,作為文明前輩的師者,反倒認為文明後輩的徒弟更加瘋狂,讓人啼笑皆非之餘,這當然算是一種智慧的反思。
  • 《他鄉的童年》的三集令人印象深刻:芬蘭、日本、以色列
    從寒露之後的第一個周末開始,我們一個接一個地觀看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這三集令人印象深刻:芬蘭、日本和以色列。在小雪,我們終於再次聚在一起,拿起一杯熱茶,坐下來好好聊聊看電影帶來的感受和靈感。芬蘭的教育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對別人,對自己,還是對大自然,這裡的人們總是以身作則,謹慎行事。
  • 研究生留學 | 法國、瑞士、日本…小眾國家錄取offer合集!
    法國法國其實是一個留學大國,在法國留學不僅教育福利很優越,留學費用比較合理之外,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也非常一流,尤其是商科方面足以和英美相媲美。近 20 年來,法國商科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出現了十幾所著名的高等商學院,如 HEC、INSEAD、EDHEC 等,很多商學院都有全英文授課的項目,所以不必因為語言問題而放棄留法念頭。
  • 以色列新媒體公共外交
    以色列駐華大使館近年來積極利用其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引導海外輿論、改善中國民眾對以色列的印象,提升以色列的文化軟實力。研究以色列新媒體公共外交的現狀和特點,可為我國開展新媒體公共外交提供借鑑。2009年以後,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駐華大使館先後開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帳號,向中國民眾宣傳其外交、籤證、留學政策,積極傳播本國文化。
  • 以色列留學生活系列三:感受「真正的以色列」
    文/陳豔豔(特拉維夫大學哲學系國家公派博士生)  以色列:與神較力的人。以色列之地古稱「迦南地」,根據猶太教的信仰,這是耶和華神應許給猶太人的「流著奶和蜜的美地」。以色列西鄰地中海,地處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匯處,自古以來即是東西方的交通樞紐。歷史上的這片土地飽經風霜,先後為波斯、羅馬拜佔庭、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佔領。
  • 印度急向全球搶購軍火,法國、以色列、美國承諾提供
    法國承諾提供更多陣風戰機、以色列承諾抽調現役防空飛彈出售、美國將發來精確制導炮彈、俄羅斯將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武器彈藥」。任何一個熟悉近代史的中國人讀了上面的語句,都會迸出同一個詞彙,「挾洋自重」。美國、法國、俄羅斯、以色列,統統都支持印度,那麼印度還會打輸嗎?實際上,這個清單清晰地說明了一件事:印度上層根本就不想認真打仗,不過是藉機花國家的錢而已。
  • 感受「新浪潮」電影風採 2020年「金熊貓」展映周迎來法國電影大師...
    感受「新浪潮」電影風採 2020年「金熊貓」展映周迎來法國電影大師作品   談到電影藝術的發展歷史,誕生於法國的「新浪潮」電影絕對是不可忽略的一段。而作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旗幟人物之一,埃裡克·侯麥也是電影藝術中不得不提的存在。
  • 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以色列以色列國土面積較小,沙漠面積幾乎佔到總國土面積的50%,地形多樣,平原少,夏季漫長且炎熱少雨,各地氣候類型差異大。這樣的地理條件,作物很難存活,尤其是水資源的缺少,不僅影響作物的生長,甚至還會影響國內人民的正常生活。
  • 以色列農業補貼:重在農業,而非補貼
    農業補貼費用最為高昂的莫過於日本了。但是,補貼高並不一定是好事。日本高昂的農業補貼將本國農產品價格與國外農產品價格拉開了較大的距離,再加上日本農產品數量少,長期依賴進口,一旦國外農產品市場出現意外,將給日本農產品市場帶來極大的傷害。
  • 邪教組織雷爾教派聲稱首名克隆嬰兒在以色列
    中新網1月31日電 國際在線報導,邪教組織雷爾教派以色列分支機構發言人德魯裡30日聲稱,名為「夏娃」的世界首名「克隆女嬰」現在以色列,但他拒絕透露「夏娃」的具體下落。  德魯裡稱,「夏娃」及其母親都在以色列境內,但「只有負責照看和為她做檢查的醫生」知道她們的具體下落,而且只有當關於「夏娃」真實身份的「法律問題」解決後,才會公布她們的下落。  同一天,以色列衛生部發言人說,他們對此事一無所知。該發言人強調,以色列禁止進行複製人試驗。  去年12月26日,雷爾教派宣布世界首名「克隆嬰兒」誕生,但拒絕透露嬰兒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