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唐代的詩聖杜甫用這首詩對王昭君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提到王昭君人們首先會想到她與西施、楊貴妃、貂蟬並稱為古代四大美女。但是王昭君與其她三位美女不同的是,她並不是因為美貌而被眾人所熟知,而是因為主動遠嫁匈奴給漢匈兩國提供了長達幾十年的和平而被人們稱讚。
要說這王昭君還真與一般的宮女不同。
1.抱著幻想進宮
她是在漢元帝時期被選入宮廷。進入宮廷的宮女們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得到皇帝的寵愛,能夠在這皇宮中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王昭君就是抱著這個美好的幻想而進宮。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由於漢元帝的後宮的佳麗太多,因此身為一國之主的漢元帝也懶得去一個個的把關挑選美人。
聰明的漢元帝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畫工給這些宮女們都畫一幅畫像,然後元帝就按照畫像去挑選美女。這樣一來漢元帝就能省去好多事了。
給宮女們畫像的艱巨任務就交到了當時的著名畫師毛延壽身上,而昭君也就失去了與漢元帝見面的機會。
2.毛延壽把昭君的畫像醜化
王昭君剛進入宮廷,宮中的規矩自然不是太懂。在毛延壽給別的宮女畫像的時候,那些宮女們都會給他塞銀子。而宮女們塞銀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畫工給自己畫的更漂亮。
王昭君雖然留意到這個細節,但當時她就憑著一股子的傲勁不向畫工低頭。她認為自己長得漂亮,不用毛延壽給自己美化,因此給毛延壽作對,不給他塞銀子。
毛延壽一怒之下便用自己的「神來之筆」把王昭君給醜化了。畫像畫得不好,就算再美麗的王昭君也不會得到漢元帝的賞識,結果就因為畫工的一幅畫讓王昭君白白的在後宮又消磨了幾年大好青春。
3.主動請求和親
眼看一直沒機會接觸漢元帝,昭君明白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可能就毀在這宮中了。
恰好一個機會給了昭君靈感。漢朝和匈奴兩國停止戰爭決定重修於好。匈奴的可汗主動的來到漢朝的朝堂之上向漢元帝討要老婆。(也就是和親)
和親這件事對於兩國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通過和親兩國的關係可能就會有一個大的改變,漢元帝早都渴望與匈奴和解。這次機會主動送上門了,不過漢元帝卻在選人上犯了難,說白了就是漢元帝捨不得把自己身邊的美女送給匈奴。
深鎖在宮中的王昭君得知這個消息後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不甘寂寞的王昭君借著匈奴來求親的機會,極力的向漢元帝推薦自己。當時漢元帝並不曾見過王昭君,想都沒想便答應了。
送別當天漢元帝才親眼見到王昭君的容貌。雖然是第一次見到王昭君,可是漢元帝已經被王昭君的美貌所折服。但是已經答應把王昭君許配給匈奴,君無戲言,迫於無奈,元帝只能忍痛割愛。
事後漢元帝是非常惱火的,一個絕代佳人就這樣成為了別人的妻子,他肯定不甘心。漢元帝把一切罪責都推到畫工毛延壽身上,一怒之下殺掉索賄作弊的毛延壽。
4.毛延壽的救國之策
從這裡來看畫工確實可惡,就因為王昭君不行賄他就刻意地把昭君給醜化,讓昭君白白的浪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但是如果往更深的層次去想你就會為這個畫工點讚。
漢元帝後宮已經有非常多的佳麗,多到什麼程度呢?多到讓畫工來畫,然後他自己根據畫像挑選的程度。從漢元帝的做法不難發現其實這個皇帝是非常好色的。
身為畫工的毛延壽在元帝身邊多年,自然是知道元帝好色,但是同樣身為大漢子民的毛延壽更不想君王因為好色而荒廢朝政。
當毛延壽看到王昭君後被王昭君的美貌所打動,他明白這個女人日後定是「紅顏禍水」。王昭君一旦被選上,憑藉她傾國傾城的美貌漢元帝必然會因此而荒廢朝政。
權衡左右,畫工毛延壽決定把昭君給醜化,讓她永遠被鎖在這深宮之中。
但是昭君還是一個青春活潑的小姑娘,又怎能忍受深宮的孤獨呢?不甘寂寞的她最終主動要求遠嫁匈奴。
結語
王昭君身為一個弱女子,卻充當了和親的使者遠嫁匈奴。從此她遠離中土,踏上了無邊無際的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