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都了解過,小孩子的世界跟大人們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多數大人對世界沒有太多的好奇心,他們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而小孩子不一樣,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因為小時候都是待在家裡,那時候仿佛家裡就是全世界,因為好奇,所以什麼東西都喜歡亂動,有時候就會把家裡搞的一團糟。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上班回來還要收拾孩子弄亂的沙發地毯,要是孩子可以聽得懂的話,可能家長就要像唐僧一樣開始說教,希望孩子可以懂事以後不亂扔東西。
所以有時候家長就會以為孩子只是在搗亂,其實不然,有時候孩子也是在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家長不要太責備孩子,孩子把玩具擺的到處都是,其實是在展現自己的創造力,在鍛鍊大腦的一些能力,小編告訴大家,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以後越聰明,父母們別太勤快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有時候你問孩子什麼東西,如果是在很亂的桌子上的,他們反而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當時我家寶寶就是那樣,我以為是他的記憶能力比較好,當時我還在想,這孩子以後讀書肯定讀個兩三遍就記住了;可當我讓他在整潔的地方找東西時,他反而找不到。
其實在大人眼中凌亂的東西,在孩子眼裡是有規律的,桌子雖然亂,但是因為是他們擺放的,所以他們可以清楚的記得每件物品的擺放地,如果我們收拾的太勤快了,我們所認為的規整,反而是破壞了這些東西在孩子心中的秩序,更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們的記憶力。
所以小編要勸各位家長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桌面雖然亂,但是並不是真的亂,而是一種自我規律的表達方式,千萬不要隨便收拾。一些經常逛論壇的家長可能會了解一些名人,他們小時候就像你們的孩子一樣,桌子上永遠雜亂,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成為一代名人,所以一樣一些家長以後不要隨便收拾孩子的桌子打亂孩子對自己東西的記憶能力,家長一定要記得哦。
現在由於物質水平上升,再加上現在家家戶戶可能只有一兩個孩子,頗得全家的寵愛,大家都會給孩子買很多衣服玩具,有時候地上都是滿滿當當的玩具。
有些勤快的家長就玩一次收拾一次,但是不知道大家發沒發現一個現象,你收拾過的玩具,孩子似乎不怎麼喜歡了,即便是剛玩了一兩次的,也不喜歡了。他們好像對家長收拾過的玩具興致缺缺的樣子,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留意了,這很可能是你幹擾了孩子的思維。
家長可能不知道自己只是收拾了幾個玩具,為什麼這就幹擾了孩子的思維,還以為孩子天性如此,其實不然,如果有家長發現孩子是這樣的話,第一個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應該想想是不是你的勤快打破了孩子的「破窗效應」。
其實他們對於玩具的規劃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只會勤快的收拾那些雜亂的玩具,其實我們應該充分的去了解孩子,多詢問他們的想法,不要只知道打掃房間。
你或許會責備孩子亂扔東西又不懂得收拾,有些學家人可能還會責備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畢竟我們那時候想有個自己的玩具都需要向父母要求好久,父母如果同意我們會高興的不得了,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形成一種暗示,孩子可能會覺得打亂收拾的乾乾淨淨的玩具是不對的,這會讓孩子產生小心翼翼的心理。
其實孩子正是養成創造能力的年紀,我們不要什麼都替他們收拾好,我們要教會他們合理運用玩具,他玩的時候讓他盡興玩,他不想玩的時候要教他學會自己收拾東西,這樣還能養成讓他收拾東西的習慣。
所以家長不要以一般的想法去管孩子,要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要打亂孩子的思維。
現在生活物質水平上升,大部分家庭仍然需要努力工作才能讓家過的更美滿,現在幾乎一家人都有工作,有的工作者就比如醫生白領等等工作時間長並且時常加班,孩子要上學父母要上班,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會比較少,當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玩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在自己的房間中與玩具玩耍,他們有時候會進行角色代入,不是把自己當成動畫片裡面的主角,就是在和玩具對話,這其實是一種很難得創造思維,這樣的孩子聰明思維敏捷,以後說不一定會成為作家或者編輯這類藝術行業工作者哦。
現在隨著一些知識的普及,很多家長的衛生乾淨意識會很高,他們會儘可能的對家裡進行清潔,看到孩子和一些沾滿細菌的玩具接觸會很想要拿過來清理乾淨,為了營造乾淨的環境,很多家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減少孩子和玩具的接觸,給他們規定玩玩具的準則,我們家長是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但實際上,這種行為不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看似充滿細菌的玩具,其實在培養孩子的運作思維上有很大的益處,我們不應該打擾孩子與玩具的相處,我並不是說清潔不重要,只是我們可以在孩子不玩以後再清潔,並不一定要在他玩兒的時候清潔。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家長應儘量讓孩子有自己所認為合適,可以激發潛能的空間,讓他們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清潔自己的玩具和物品,這樣既不過多的幹涉孩子又能教會孩子自己打掃衛生。在玩具的幫助下,孩子的思維也會得到更好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