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鎮新莊村:名副其實 精彩嬗變

2020-12-19 天中之聲

一條條寬敞筆直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太陽能路燈,一個個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一面面畫風淳樸的文化牆……初冬時節,走進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耳目一新的感覺撲面而來。

新莊村位於上蔡縣西南方向,距縣城15公裡。全村轄5個自然村916戶3777人,耕地2583畝。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159人,目前已全部脫貧。

黨建引領紅旗飄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面對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新莊村黨支部從加強支部建設和黨員管理入手,爭取黨建專項資金建成黨員活動室和文化宣傳長廊,規範開展「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系列活動,推動實施「黨員掛牌亮戶先鋒行」,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村「兩委」的主體意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增強。

克難攻堅挖窮根

張東山家是新莊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老伴患有乳腺癌,高額的醫療費讓這個貧困家庭雪上加霜。家裡的三間破瓦房,一到雨天張東山就犯愁。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張東山家遇到的難題一一得以解決。通過危房改造,張家小院煥然一新。

「之前,看到別人家蓋樓房,心裡羨慕得不得了;我什麼時候也能住上乾淨、明亮、安全、舒適的新房子,這是原來想都沒敢想過的!」張東山感激連連地說。

2017年,新莊村發展林下經濟161.2畝,鼓勵全村貧困戶在經濟林裡搞種植,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一林三收」。張東山家每年林下花生收入1500元,他當生態護林員,每月還有工資500元。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志,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激發內生動力,新莊村想方設法讓貧困家庭勞動力有活幹,先後開發生態護林員、光伏管理員、道路養護員等10多個公益崗位,安排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30餘人。如今,「懶惰貧窮可恥,勞動致富光榮」,已經成為新莊群眾的共識。

家門務工把錢掙

2016年,新莊村向古蔡鐵鍋廠注資150萬元,用於擴大廠區規模,引入先進設備,新增就業崗位,並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到廠裡上班,實現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該村近十名貧困家庭勞動力與古蔡鐵鍋廠籤訂長期用工合同,實現穩定增收。鍋廠年產值500萬元,每年向村委分紅15萬元,其中12萬元分給貧困戶,3萬元用於村發展公益事業。

貧困戶呂改,兒子因一次車禍掏空家庭,還負債十多萬元。雖說兒子保住了性命,卻落下終身殘疾,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天無絕人之路,在村兩委的幫扶下,兒子當上了村裡的優撫對象聯絡員,呂改也成了鍋廠裡的長期工。母子兩人都領上了工資。

「家裡享受上了低保、傷殘補助、醫療救助等優撫政策。」呂改算了一筆經濟帳,村裡的集體經濟、光伏發電、林下經濟等資金分紅,折合到一起隨隨便便超出貧困線。

美麗鄉村入畫來

路面寬4.5米,路基厚18釐米,時下,像這樣乾淨整潔的路面在新莊村隨處可見。村裡先後利用上級扶貧項目資金460餘萬元修建道路,全村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

全村新安裝太陽能路燈200多盞,實現「村村亮」。投資16萬元進行環境綠化、坑塘清理、防護網安裝,還明確了專職巡查員,全村的邊邊角角變得越來越美。

「我站的這個地方以前是個垃圾坑,臭泥滿塘,現在,這裡是我們新莊村的一個後花園。」新莊村村民張趁義高興地說。(圖文來源:上蔡發布)

相關焦點

  • 新莊村的新變化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陳朋華日前,走進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耳目一新的感覺撲面而來。
  • 寧夏西吉:王元明「二戰」新莊村
    不過,在王元明的身上更多了一點特例:別人是「一戰」到底,他卻是「二戰」新莊村。西吉縣位於寧夏南部黃土丘陵地帶,六盤山西麓,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至今唯一未脫貧的貧困縣,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溝壑縱橫、生態脆弱、水資源匱乏,乾旱、寒潮霜凍、冰雹等異常氣候及氣象災害頻發。
  • 「農旅文」助力大理賓川新莊村脫貧致富
    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喬甸鎮新莊村, 一場鄉間歌舞劇正在上演,《十送紅軍》的音樂悠揚響起,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這場舞劇的表演者正是當地村民,而這樣的演出在新莊村,成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法寶。
  • 上蔡縣黃埠鎮:隔離不隔親,關懷暖人心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上蔡縣黃埠鎮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工作要求,堅決對返鄉人員進行隔離。人雖然被隔離了,但黨和政府的關懷卻沒有被隔離,反而因此顯得更加溫暖了。目前,像周衝衝這樣近期返鄉被隔離的,黃埠鎮共有14人,他們都能嚴格遵守各項隔離要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國家的支持,讓大家一起攜起手來共同抗擊疫情、戰勝病毒。(劉俊 宋永亮 賈朋飛)
  • 鮮花產業富了新莊村
    在新莊村,越來越多的村民發展起鮮花產業,130棟苗木大棚,400多畝精品花卉,讓這個小村實現脫貧、奔向小康。選準產業,讓「美麗」變成生產力「人多地少、結構單一,新莊村脫貧最缺產業。」淮北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倉啟說,2017年淮北市政協結對幫扶新莊村,頭道難題就是扶什麼產業。一次次調研摸底,工作隊員發現了村裡的「寶貝」:不少人家房前屋後愛種菊花,能不能讓「美麗」變成生產力?專家進村把脈,為新莊村制定鮮花產業規劃。可農民聽說不種莊稼種菊花,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
  • 新莊村
    新莊村  一、基本情況新莊又稱上新莊村
  • 新莊村更「新」了!
    村莊新面貌 當他講到山背後的那個新莊村,當年我走路去村裡做過家訪,記憶中的新莊根本不新,印象最深的是溝溝坎坎的山路難走得很,村中無廁所內急難解得很,牛屎豬糞、破衣爛鞋隨地都是,大多村民守在破房子裡過著窮日子,漂人亂人懶人有一檔,厭學輟學的學生也數該村最多。
  • 【懷化市】芷江:金果致富新莊村
    6月23日清晨,芷江侗族自治縣大樹坳鄉新莊村,村主任田年髮帶上剪子、捆枝繩等工具,來到他聯繫的貧困戶龍啟林家的葡萄園裡,查看葡萄長勢,指導生產。  山坡上的葡萄藤掛滿果子,一串串葡萄青碧如玉。「這個角葉攔起陽光就會影響葡萄的光合作用,需要剪掉一片至兩片角葉。」田年發邊現場示範邊指導龍啟林。
  • 新莊村:脫貧攻堅戰正酣,青山綠水綻「笑顏」
    穿過一條條蜿蜒曲折的通村道路,「新莊村戰區」指示牌驀然「闖」入記者視線,隨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乾淨整齊的小樓房,片片竹海縈繞四周,在遠山火紅楓葉的映襯下,甚是迷人。松桃苗族自治縣妙隘鄉新莊村地處妙隘水庫上遊,這裡群山連綿、溝谷縱橫,素有「五溝六嶺」之稱,特殊的地理因素扼住了該村發展的「咽喉」。
  • 輝縣市新莊村:民宿旅遊助推鄉村發展
    走進位於輝縣市沙窯鄉新莊村的梵舍民宿,簡約復古的禪境大廳、精緻的裝飾物件、獨具特色的裝修風格,讓人眼前一亮。梵舍民宿依山而建,站在二樓南望,新莊村的美景一覽無餘。試營業的兩個多月,梵舍民宿每天都有遊客慕名而來。
  • 扶貧印記|新莊村:「牛」起來的脫貧示範村
    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站在村民袁寶成家的牛棚裡,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看看一頭頭壯碩的肉牛高興地說。 「王書記,我以前脫貧靠的是它們,以後致富更要靠它們,咋能不把它們伺候好呢?」聽到王元明的誇讚,袁寶成憨厚地回應道。
  • 新集鄉新莊村黨支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原標題:走在前頭 幹在實處——新集鄉新莊村黨支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紀實記者 劉耀 通訊員 曹延延初秋時節,鎮原縣新集鄉新莊村草木蔥鬱,生機盎然。新莊村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將每月15日確定為「主題黨日」,開展集中學習、打掃衛生、產業培育等活動。
  • 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崔為工率團慰問淇縣高樓新莊村
    「大娘,我代表政府、代表黨給您拜年、送年貨來了」……2011年1月21日,冒著大霧嚴寒,省文化廳副廳長崔為工率慰問團到豫北高樓新莊村,不僅為貧困戶送來了米、面和油等生活用品,還為當地的農民群眾奉上一臺高水平的文藝演出。為年味兒漸濃的鄉村增添了溫馨溫暖、歡樂祥和的氣氛。  高樓新莊村位於鶴壁市淇縣北陽鎮,全村共有210戶村民,貧困戶8戶。
  • 寧夏西吉:閩寧對口扶貧讓新莊村變「新莊」
    新華社銀川11月21日電(記者謝建雯、馬思嘉)驅車行駛在硝河鄉新莊村的村道上,車窗外是彎彎繞繞的硬化路和嶄新的磚瓦房,偶爾還能看見幾間低矮破舊的廢棄土坯房,訴說著新莊村從「破村」到「新莊」的蛻變。閩寧示範村新莊村位於寧夏西海固地區的西吉縣,是個深度貧困村,2400多常住人口中,約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通過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和閩寧對口扶貧項目資金支持,這裡大力發展草畜業,已於2018年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63%。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莊村:綠葉蝶變「黃金葉」
    黃秀清是潭溪鄉新莊村的村民,一片片金色菸葉在她的手上經過篩選不斷發出「唰唰」聲。「今年我家種的20多畝菸葉已經全部賣完了,賺了2萬元。趁著這段農閒時間,來菸葉收購站上班,每天能賺130元!」黃秀清告訴筆者。在新莊村,像黃秀清這樣靠種植菸葉致富的菸農還有不少。
  • 嶽陽市一醫院到平江縣新莊村開展精準扶貧
    走訪新莊村扶貧對象徐建中(右)   紅網嶽陽5月26日訊(通訊員 唐甜)近日,嶽陽市一醫院精準扶貧幫扶小組前往平江縣餘坪鎮新莊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在與村支兩委就新莊村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研究探討後
  • 市一醫院調研組到平江縣新莊村指導精準扶貧
    近日,市一醫院黨委書記曾強書記一行,再次蒞臨平江縣餘坪鎮新莊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在與村支兩委就新莊      隨後,來到原新莊村支部書記李蒼松同志家,並把全村的資深老黨員和老幹部都請到了現場,與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談心。
  • 烏沙鎮「四好農村路」鋪就新莊村的小康路
    2020年以前,一談到貴池區烏沙鎮新莊村的進村道路,新莊村村民皆是搖頭嘆息。「莊內出行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面窄又坑坑窪窪的,不僅給村民的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而且限制了農村產業發展。」新莊村村民劉金貴說。長久以來,薄弱的道路基礎設施成了新莊村村民的一塊心病。
  • 品海稍魚感受長徵文化 「農旅文」助力新莊村脫貧致富
    11月1日,聚焦大理建州60周年全國網絡媒體大理行來到了賓川縣喬甸鎮新莊村。  喬甸鎮海稍新莊村位於海稍水庫東岸。全村由漢族、白族、彝族三個民族組成,共有57戶242人。依靠糧煙種植、經濟林果、畜牧養殖以及經驗海稍魚店等作為發展經濟的主要方式。
  • 林口鎮新莊村:「黃金葉」鋪就脫貧路
    雖然天氣炎熱,但在林口鎮新莊村,村民們的熱情同樣高漲。在烤菸地裡,幾位村民正在一邊聊天一邊麻利地剝著菸葉。在太陽的炙烤下,烤菸地散發著淡淡的菸草味。「陽光對採收期的菸葉質量起到了一個提高的作用,這些新鮮採摘的菸葉要趕快送到烤菸房倉庫去準備烤。」村支書路翔說。